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5146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海市长宁区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Cl2B.KNO3C.SO2D.Al

【答案】B

【点睛】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在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两大类: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否则就是电解质。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2.化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3s23p5

B.Cl-的结构示意图

C.氯离子的电子式Cl-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37Cl

【答案】B

【解析】A.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所以A错。

B.正确。

C.氯离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所以C错。

D.在核素符号中,质量数标在左上角,质子数标在左下角,所以D错。

3.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A.甲基橙B.圆底烧瓶C.锥形瓶D.滴定管

【答案】B

【解析】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该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等,用到的试剂有待测氢氢化钠溶液、标准盐酸、酸碱指示剂(甲基橙或酚酞),所以不必用到的是B圆底烧瓶。

4.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

B.过量空气有利于SO2转化为SO3

C.打开汽水瓶盖,即有大量气泡逸出

D.配置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盐酸

【答案】A

【点睛】平衡移动原理又勒夏特列原理,她适用于任何平衡体系,她能解释因外界条件改变导致平衡发生移动所带来的各种变化,但是如果改变的外界条件不能破坏平衡体系,平衡就不会发生移动,所以就不能用她来解释由此带来的各种现象。

5.关于下图装置工作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锌作负极

B.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C.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锌片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答案】C

【解析】此装置是一个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其中锌是负极,锌失去电子变为锌离子而溶解;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表面得到从负极传过来的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冒出。

所以C错。

6.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改变时,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A.铜与硝酸反应B.明矾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

C.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D.硫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D

7.Al、Fe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两者的单质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常温条件下,两种金属都能溶解于浓硫酸中

D.制备AlCl3、FeCl3,均不能采用将其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答案】D

【解析】A.氧化铁(或氧化亚铁)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A错。

B.氧化铝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B错。

C.常温下铝和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内部金属被氧化,C错。

D.氯化铝和氯化铁都能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物和盐酸,若将它们的水溶液蒸干,则会促进它们继续水解最终无法得到相应的氯化物,所以D正确。

8.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

A.N2和H2B.催化剂C.N2D.H2

【答案】A

【解析】合成氨工业中,利用氨易液化,分离出N2、H2循环使用,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产率增大,所以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N2、H2,故选A.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采用水浴加热

B.制备乙酸丁酯时正丁醇过量

C.均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

D.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

【答案】D

【解析】可逆反应往往增大成本低的物质的浓度,从而提高生成物的产率,因此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酯制备的条件控制。

10.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Al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错误;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正确;C、Li元素形成的Li+,最外层有2个电子,错误;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如锂和钠,锂在加热的条件下也只生成氧化锂,错误,答案选B。

学#

考点:

考查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1.下列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的有

A.2-甲基丙烷B.异戊烷

C.乙苯D.2,2-二甲基丙烷

【答案】D

【解析】A.2-甲基丙烷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所以可以生成2种一氯代物。

B.异戊烷分子中有4种氢原子,氢以可以生成4种一氯代物。

C.乙苯分子中有5种氢原子,所以可生成5种一氯代物。

D.2,2-二甲基丙烷只有一种氢原子,所以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

所以选D。

12.下列对同系物归纳错误的是

A.同系物都符合同一通式

B.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某种原子团

C.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D.同系物的结构相似

【答案】C

【解析】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同系物一定是同一类物质,符合同一通式,但不一定有相同的最简式,所以C错误。

13.下列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后,颜色褪去,SO2表现了漂白性

B.铁粉投入同浓度的Cu(NO3)2和AgNO3混合液先析出Ag,说明Ag+氧化性比Cu2+强

C.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和冷的浓硫酸完全不反应

D.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答案】B

【解析】A.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后,颜色褪去,SO2表现了还原性,只有使有机色质褪色才表现出漂白性,所以A错。

B.铁粉投入同浓度的Cu(NO3)2和AgNO3混合液先析出Ag,说明Ag+氧化性比Cu2+强,B正确。

C.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铝发生了钝化,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继续发生,所以C错。

D.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浓硫酸表现了脱水性将蔗糖脱水生成碳而变黑,所以D错。

14.下列物质中含有NA个氯化氢分子的是

A.将lmolH2和1molCl2光照或点燃后的产物

B.6.02×1023个HCl气体分子

C.室温下,将1molHCl气体通入100mL水中所得溶液

D.室温下,73gHCl气体

【答案】B

【解析】A.将lmolH2和1molCl2光照或点燃后生成2mol氯化氢分子;B.6.02×1023个HCl气体分子就是1mol氯化氢分子;C.室温下,将1molHCl气体通入100mL水中所得溶液为盐酸,氯化氢全部电离为氯离子和氢离子;D.室温下,73gHCl气体为2mol氯化氢分子。

所以本题选B。

15.1mol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体,放出39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C(s)+O2(g)→CO2(g)+393kJ

B.C+O2→CO2+393kJ

C.C(s)+O2(g)→CO2(g)-393kJ

D.C(s)+1/2O2(g)→CO(g)+393kJ

【答案】A

【解析】A.正确。

B.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没有标明,B错。

C.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用“+”,C错。

D.碳完全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所以D错。

16.下列实验事实可用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氨水能跟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B.铵盐受热易分解

C.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常温下0.1mol/L的氯化铵溶液的pH为5

【答案】D

【解析】A.氨水能跟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证明氨水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但不能说明氨水是弱碱;B.铵盐受热易分解说明铵盐热稳定性不好,与氨水的碱性无关;C.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也只能证明氨水显碱性;D .常温下0.1mol/L的氯化铵溶液的pH为5,证明铵根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碱而使溶液呈酸性,所以D正确。

17.下列性质递变不正确的是

A.酸性:

HClO4>H2SO4>H3PO4

B.半径:

Cl->Na+>F-

C.热稳定性:

HF>H2O>PH3

D.还原性:

Cl-

【答案】B

【解析】A.正确,因为元素的非金属性是Cl>S>P。

B.半径:

Cl->Na+>F-,不正确,因为钠离子与氟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氟离子核电荷数较小,所以氟离子半径比钠离子大。

C.热稳定性:

HF>H2O>PH3,正确。

因为非金属性:

F>O>P。

D.还原性:

Cl-

C>Br>I.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氨气溶于醋酸溶液:

NH3+H+→NH4+

B.将硫化氢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H2S+2OH-→S2-+2H2O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溴水:

Fe2++Br2→Fe3++2Br-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答案】B

【解析】A.在离子方程式中氢离子表示强酸,醋酸是弱酸,不能用氢离子表示,所以A错。

B.正确。

C.电荷不守恒,C错。

D.石灰水是足量的,不可能还有碳酸根剩余,所以D错。

学%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先看产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二看化学式拆分是否正确,三看是否漏离子反应,四看反应物的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各种符号是否齐全。

19.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②消除(消去)③取代④氧化⑤还原⑥加聚⑦缩聚

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丙烯醛分子中有两种官能团,分别是碳碳双键和醛基。

碳碳双键决定了有机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醛基决定了有机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成羧酸)、还原反应(还原成醇)和加成反应,所以C正确。

20.对于反应:

KClO3+6HCl→KCl+3Cl2↑+3H2O,若有0.1molKClO3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氧化的HCl为0.6mol

B.转移电子1.806×1023个

C.产生气体为6.72L

D.还原剂占参加反应HCl的5/6

【答案】D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氯酸钾是氧化剂,盐酸既表现了还原性又表现了酸性,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有1/6化合价未发生变化,所以还原剂占5/6,D正确。

若有0.1molKClO3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HCl为0.5mol,转移电子0.5mol,生成的氯气0.3mo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L,所以A、B、C(未注明标准状况)都是错的。

21.现有短周期元素A、B、C、D。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

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

(1)A的原子最外层共有__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该层电子亚层有__________种。

描述集气瓶中足量的A的氢化物与其低价态氧化物混合后,充分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干燥剂,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

写出该化合物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C元素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写成该微粒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室检验溶液中该离子的简单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A与元素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表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

①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②比较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一定条件下D能从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A单质

④A单质的熔沸点明显高于D单质

(5)C的氢化物固态时属于__________晶体,该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2).2(3).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液体生成(4).H2SO4(5).催化、吸水(6).

(7).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若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8).O(9).②③(10).分子(11).H2SO4+2NH3→(NH4)2SO4

【解析】短周期元素A、B、C、D。

A元素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则A为S元素;D与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由A、B与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则这种干燥剂一定是浓硫酸,所以D为O元素、B为H元素;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则该氢化物一定是氨水,所以C为N元素。

(1).在原子核外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是互不相同的。

S的原子最外层共有6个电子,所以共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该层电子亚层有2种(3s和3p)。

集气瓶中足量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混合后,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和水,所以充分反应的实验现象:

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液体生成。

(2).元素S、H与O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干燥剂,其化学式是H2SO4。

该化合物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所起的作用:

催化、吸水。

(3).H与N元素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写成该微粒的电子式

实验室检验溶液中该离子的简单实验方案:

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若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4).元素S与元素O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能表明这一事实的是水比硫化氢的热稳定性好和一定条件下氧气能从硫化氢的水溶液中置换出S单质,所以②③正确。

(5).N的氢化物NH3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NH3与S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即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2NH3→(NH4)2SO4。

22.工业上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减少污染。

(1)在传统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可实现该转化:

4HCl+O2

2H2O+2Cl2

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该反应表明氧化性:

O2______Cl2(选填“>”、“<”或“=”)。

若产生3.55g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新型RuO2催化剂对上述HCl转化为Cl2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

(2)新型RuO2催化剂的使用对于平衡常数的影响是:

__________(选填“变大了”、“变小了”或“无影响”)。

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该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αHCl—T曲线如下图,该反应是__________(选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或“没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A、B两点的平衡常数K(A)与K(B)中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其它条件不变,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则αHCl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2升密闭容器中,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数据如下:

(min)

0

2.0

4.0

6.0

8.0

n(Cl2)/10-3mol

0

1.8

3.7

5.4

7.2

计算2.0~6.0min内以HCl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

(5)Cl2用途广泛,写出用Cl2制备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它在空气中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3).0.1mol(4).无影响(5).放热反应(6).K(A)(7).增大(8).当T≥250℃时,水为气态,正向是气体分子个数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αHCl增大(9).9×10-4mol/(L●min)(10).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11).次氯酸钙(12).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

(3).因为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若其它条件不变,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αHCl将增大,理由:

当T≥250℃时,水为气态,正向是气体分子个数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αHCl增大。

(4).2.0~6.0min内以HCl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HCl)=2v(Cl2)=2

=2

=2

=9×10-4mol/(L●min)。

(5).用Cl2制备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其中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次氯酸钙,它在空气中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

23.工业上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制取纯碱。

(1)实验室提纯粗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除去粗盐水中的杂质阳离子。

某粗盐样品(主要含Ca2+、Mg2+),提纯该粗盐时,可考虑在粗盐水中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操作依次为:

取样、__________、沉淀、__________、加入盐酸调pH、__________、冷却结晶。

(3)以上“加入盐酸调p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成工业上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制取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氨气与二氧化碳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标准状况下,吸收11.2升二氧化碳气体,理论上至少需要1mol/L的氨水体积为__________mL。

【答案】

(1).Ca(OH)2或CaO

(2).Na2CO3(3).溶解(4).过滤(5).蒸发(6).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氯化钠(7).NaCl+NH3+H2O+CO2→NaHCO3↓+NH4Cl(8).2NaHCO3

Na2CO3+H2O+CO2↑(9).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10).氨气的溶解度较大,且生成的氨水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11).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12).500

【解析】

(1).要除去粗盐水中的杂质阳离子Ca2+、Mg2+,可在粗盐水中加入沉淀剂Ca(OH)2或CaO(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所以实际起作用的还是Ca(OH)2。

)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加入Na2CO3将钙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沉淀,所以A为Ca(OH)2或CaO、B为Na2CO3。

(2).上述实验操作依次为:

取样、溶解、沉淀、过滤、加入盐酸调pH、蒸发、冷却结晶。

(3).以上“加入盐酸调pH”目的是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氯化钠。

(4).工业上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制取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H2O+CO2↑

(5).氨气与二氧化碳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因为氨气的溶解度较大,且生成的氨水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该过程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6).标准状况下,11.2L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要完全吸收这些气体理论上至少需要氨水0.5mol,所以理论上至少需要1mol/L的氨水体积为500mL。

24.化合物X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某研究小组采用如下路线合成X和一种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D。

首先合成D和乙醇,路线如下:

(1)已知A是一种常见的气态烃。

写成A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实验制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乙醇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进一步合成X线路如下:

已知:

①化合物E的结构中有2个甲基

(3)写出H→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G中混有F,请用化学方法检验F的存在(要求写出简要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加聚反应(4).CH2=CH2(5).

(6).羟基(7).

(8).取代反应(9).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至沸腾,如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证明G中混有F。

【解析】因为A是一种常见的气态烃,A和HCl加成得到C2H3Cl,所以A的分子式为C2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