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4972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顺差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中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中美贸易顺差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30年多年来中美贸易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发现中美贸易顺差确实存在着不断扩大和发展的态势。

然后进一步分析中美贸易顺差的形成是由于国际分工合作、产业内贸易、产业转移的发展等因素决定的。

由于中美两国的比较优势不同,形成了两国互补的贸易关系,但因美国的出口管制影响了中美的贸易平衡,使中美贸易顺差日益扩大。

美国跨国企业的产业内贸易和东南亚对我国的产业转移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为了论文的严密性,本文还说明了由于中美统计方法的差异,使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愈加恶化。

最后为应对中美贸易顺差的状况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贸易顺差;国际分工;贸易转移;产业转移;出口管制

 

 

1.绪论

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国和最大外汇来源国。

美国累计对华投资超过510亿美元,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达3万亿美元,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中美贸易关系不断密切的同时,中美贸易顺差至2011年已达到2023.4亿美元,贸易顺差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中美两国友好发展的障碍。

中美贸易顺差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各国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众说纷纭,如中国政府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美国对中国进行出口管制等。

中美贸易顺差给中国带来了正反两面的影响,所以找出造成这种状况的真正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中美贸易顺差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变得十分重要。

2.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外各国学者对中美贸易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从比较优势来看,基于要素禀赋形成的国际分工,是国家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前提和基础,一国比较优势的客观状况,将对其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结构和态势产生重大影响。

周也(2009)以中美比较利益理论和中美贸易利益分割的关系为前提,通过对中美产业比较利益的互补分析,指出中美两国差异巨大的比较优势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郑辉,张捷(2009)在国际分工新变化的基础上,指出世界服务贸易强国与世界制造业大国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上的结构性失衡是美中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罗伯特•芬斯特拉、魏尚进(2010)通过对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强调资源比较优势是导致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根本原因。

何家乐(2010)指出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源在于当今产品内分工时代的国际分工结构以及中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末端地位。

从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方面来看,张波、刘枕岳(2009)在明晰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实证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得出在正常的中美贸易中美国应向我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但事实却相反,我国现阶段是美国先进技术产品的最大供应商,美国对我国出口管制存在错位问题。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010)撰文指出了中美贸易顺差的基本事实之一就是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从两国宏观经济状况来看,安春明(2009)指出长期以来美国依靠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储蓄率偏低,加之政府放宽借贷,美国国内消费能力远远超过实际生产能力,只能依靠进口消化需求。

与之相反,我国惊人的高储蓄以及政府吸收外资转化为投资,生产产品又推动出口,加大了两国的贸易差额,所以两国的国内经济状况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内在原因。

中国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2009)以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为视角,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强调中美宏观经济失衡是导致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根本原因,凸显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世界经济失衡与竞争加剧的深层次矛盾。

何伟文(2010)指出美国经济失衡是导致中美贸易顺差的本质原因。

从产业转移来看,亚太国家(如香港、台湾、韩国)把以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转移到中国,而这些产业正是亚太国家对美贸易顺差的部分,这就间接的把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

中国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2010)强调中美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和美国宏观经济失衡导致的结果,顺差在中国,利益却在美国。

邹正放、徐艺芳(2011)在《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国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中指出,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这种新型贸易方式来看,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差额产生的重要影响。

3.中美贸易现状

从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日起,为中美贸易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美贸易在30多年的时间里的具体发展速度和规模。

根据我国商务部统计,中美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9.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466.5亿美元,34年增长了451.2倍,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从2.7亿美元增加到3244.9亿美元,增长了1201.8倍;我国从美国进口从7.2亿美元增加到1221.5亿美元,增长了169.7倍。

中美贸易的增长明显超过了美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长。

由于中美统计口径的不同,中美双方数据有所差异,美方统计数据见附录。

根据图1、2可知,1978年到2011年,美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14.9倍,其中出口增长了11.8倍,进口增长了12.8倍。

同期中美贸易总额增长了390.40倍,其中美国对我国出口增长了114.84倍,从我国进口增长了934.70倍。

中美贸易增长幅度是美国总体对外贸易增长的26.1倍,对华出口增长幅度是美国总体出口增长的9.74倍,从我国进口增长幅度是美国总进口增长的73.14倍,我国成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与美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

表1中美贸易规模

年份

中国外贸总额(10亿美元)

中美贸易总额(10亿美元)

中美贸易额所占比重

(%)

中对美出口(10亿美元)

占总出口比重(%)

中从美进口(10亿美元)

占总进口比重(10亿美元)

贸易差额(10亿美元)

1978

20.64

0.99

4.80

0.27

2.7

0.72

6.6

-0.45

1979

29.3

2.45

8.35

0.60

4.4

1.86

11.9

-1.26

1980

37.82

4.79

12.67

0.96

5.3

3.82

19.5

-2.86

1981

44.02

5.89

13.38

1.51

6.8

4.38

19.9

-2.87

1982

41.61

5.34

12.83

1.62

7.2

3.72

19.3

-2.09

1983

43.62

4.03

9.24

1.71

7.7

2.32

10.8

-0.61

1984

53.55

5.96

11.13

2.30

8.8

3.66

13.3

-1.36

1985

69.60

7.02

10.09

2.65

9.7

4.37

10.3

-1.72

1986

73.85

5.99

8.11

2.47

8.0

3.53

8.2

-1.06

1987

82.65

6.77

8.19

2.96

7.5

3.81

8.8

-0.85

1988

102.78

10.01

9.74

3.38

7.1

6.63

12.0

-3.25

1989

111.68

12.25

10.97

4.39

8.4

7.86

13.3

-3.47

1990

115.44

11.77

10.20

5.19

8.4

6.58

12.3

-1.39

1991

135.70

14.20

10.46

6.19

8.6

8.01

12.6

-1.81

1992

165.53

17.49

10.57

8.59

10.1

8.90

11.0

-0.31

1993

195.70

27.65

14.13

19.67

21.4

10.69

10.3

6.286

1994

236.62

35.43

14.97

21.46

17.7

13.97

12.1

7.49

1995

280.86

40.83

14.54

24.71

16.6

16.12

12.2

8.59

1996

289.88

42.84

14.78

26.69

17.7

16.16

11.6

10.53

1997

325.16

48.99

15.07

32.70

17.9

16.30

11.4

16.40

1998

323.95

54.94

16.96

37.98

20.7

16.96

12.1

21.02

1999

360.63

61.47

17.05

41.94

21.5

19.53

11.8

22.41

2000

474.30

74.46

15.70

52.10

20.9

22.36

9.9

29.74

2001

509.65

80.50

15.80

54.30

20.4

26.20

10.8

28.10

2002

620.77

97.20

15.66

70.00

21.5

27.20

9.2

42.80

2003

851.21

136.4

16.02

92.50

21.1

33.90

8.2

58.60

2004

1154.79

169.57

14.68

124.92

21.0

44.66

8.0

80.26

2005

1422.12

211.63

14.88

162.89

21.4

48.73

7.4

114.16

2006

1760.69

262.68

14.91

203.47

21.0

59.21

7.5

144.26

2007

2173.83

302.08

13.90

232.70

19.1

69.38

7.3

163.32

2008

2561.63

333.74

13.03

252.30

17.7

81.44

7.2

170.86

2009

2207.27

298.26

13.51

220.82

18.4

77.44

7.7

143.38

2010

2972.76

385.34

12.96

283.30

18.0

102.04

7.3

181.26

2011

3642.06

446.65

12.26

324.49

17.0

122.15

7.0

202.34

数据来源:

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海关信息网。

由作者整理得到。

 

图11979-2011年中美贸易总额(单位:

亿美元)

数据来源:

中国商务部网站。

由作者整理得到。

图21979-2011年中美贸易总额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

中国商务部网站。

由作者整理得到。

在中美贸易额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我国与美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格局等的不同,使中美贸易顺差成为两国间贸易的常态。

中美贸易顺差属于经济依存度较高的两国间长期出口大于进口的巨额单向不平衡。

1978-1996年,两国贸易账户一直是在赤字和略有盈余之间波动,大体趋于平衡。

1997-2004年,中美贸易出现持续顺差且规模随贸易额增长平稳上升。

在2005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之后更是一路飙升至2011年的2023.4亿美元(见表1)。

伴随着贸易额的不断攀升,我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也逐步加大,从2000年的6.9%提高到2006年的10.4%。

虽然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两国贸易额减少,然而2009年我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依然维持在6.1%的高位(见图3)。

图32000-2011年中国对美国贸易依存度走势图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

由作者整理得到。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对美进出口依存度与对美出口依存度具有高度一致的变动趋势,而我国对美进口的依存度却一直在2%的水平低位徘徊。

这说明目前在两国的贸易活动中美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和贸易政策等对我国的出口额乃至经济增长具有巨大影响力,而我国国内市场和贸易政策对美国出口影响较小。

4.中美贸易顺差的成因

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因素有很多种,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国际分工与美国对华出口限制

作为拥有13.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而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

随着美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美国将大量产业资本退出一些低端产业,走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将许多产业中劳动密集的环节转移到我国。

同时,我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及消费市场吸引了大规模外资进入,形成了进行大规模加工和对外出口产品的“世界工厂”地位。

作为“世界工厂”,我国承接了世界很多国家的组装加工生产环节。

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以机械电器、家居玩具等为主,这些类别也是中美顺差额最大的部分。

美国对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但是,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实行严格的控制,使得美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下无法发挥自身优势。

中美两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最发达国家,两国的比较优势有所不同。

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95%以上,其航天卫星、程控交换机技术及设备等大量高技术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和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而我国则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为主,其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

按照经典国际贸易理论:

我国应该向美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美国则应该向中国出口以高技术为主的产品。

只有这样,双方才能达到贸易均衡和互利双赢。

如果任何一方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都将导致贸易失衡(如图4所示)。

由此可见,国际分工和人为因素影响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4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图1

出口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建立一系列审查、限制和控制机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防止本国限定的商品或技术通过各种途径流通或扩散至目标国家,从而实现本国的安全、外交和经济利益的行为。

多年来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虽经过无数次改革,但本质并没有改变,一直都是限制军品、军民两用品以及民用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把控制敏感设备、软件和技术出口视为自身的使命。

2011年1月19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华盛顿接受采访时说到:

多年来美一直存在制裁中国的贸易法案。

美国军用品禁止对华出口,军民两用中的民用品对华出口也从严审批。

中方一直希望美国本届政府放宽限制,大量增加对华商品出口,以促进美国就业和对华贸易公平。

但是,2010年12月9日,美国修订其贸易便利政策,享受到美国贸易优惠政策的国家共三类164个。

中国作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且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却被排除在“164个”之外,此举显然不利于美国经济与贸易平衡(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1)。

图5中美贸易结构图2

在图5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高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组成了我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为了两国间的贸易平衡,美国应该向中国出口价值对等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高技术产品,其中应以高技术产品为主。

但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竞争力和商业利益,以国家安全为由自愿设置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

在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下,美国违背国际贸易基本游戏规则,并不向我国出口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高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价值相匹配的高技术产品,虚线部分说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美国向我国应该出口却限制出口的高技术产品。

由于这种贸易管制决定的贸易走向以及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匹配性,甚至是不合理性,导致美国对华出口的产品集中在农产品、汽车和飞机等有限的产品类别上,致使宽领域、多数量的高技术产品(虚线部分)被锁定在美国国内市场,极大地限制了对华出口数量,导致中美贸易顺差(见表2、表3)。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表明,由于实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美国每年丧失对我国出口高达35亿至135亿美元的贸易机会。

可见,美国对华长期采取的出口管制政策是制约中美双边贸易平衡的主要原因。

表22010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单位:

百万美元

海关分类

HS编码

商品类别

金额

上年同期

同比%

占比%

总值

91878

69497

32.2

100.0

第16类

84-85

电机产品

22771

17875

27.4

24.8

第2类

06-14

植物产品

11828

9765

21.1

12.9

第17类

86-89

运输设备

10539

7474

41.0

11.5

第15类

72-83

贱金属及制品

8586

7517

14.2

9.4

第6类

28-38

化工产品

8564

6262

36.8

9.3

第7类

39-40

塑料、橡胶

5735

5030

14.0

6.2

第18类

90-92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5223

3978

31.3

5.7

第10类

47-49

纤维素浆;纸张

3781

3132

20.7

4.1

第11类

50-63

纺织品及原料

3080

1632

88.8

3.4

第5类

25-27

矿产品

2823

1375

105.3

3.1

第4类

16-24

食品、饮料、烟草

1441

752

91.5

1.6

第1类

01-05

活动物;动物产品

1410

1539

-8.4

1.5

第8类

41-43

皮革制品;箱包

1213

835

45.2

1.3

第9类

44-46

木及制品

1167

554

110.5

1.3

第14类

71

贵金属及制品

674

348

93.6

0.7

其他

3043

1428

113.0

3.3

数据来源:

国别数据网

表32010年美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单位:

百万美元

海关分类

HS编码

商品类别

金额

上年同期

同比%

占比%

总值

364,944

296,374

23.1

100.0

第16类

84-85

机电产品

173,554

135,355

28.2

47.6

第20类

94-96

家具、玩具、杂项制品

46,950

40,913

14.8

12.9

第11类

50-63

纺织品及原料

37,030

30,896

19.9

10.2

第12类

64-67

鞋靴、伞等轻工产品

18,786

15,662

19.9

5.2

第15类

72-83

贱金属及制品

17,436

15,370

13.4

4.8

第7类

39-40

塑料、橡胶

12,865

10,847

18.6

3.5

第6类

28-38

化工产品

9,523

7,605

25.2

2.6

第18类

90-92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

8,257

6,618

24.8

2.3

第17类

86-89

运输设备

7,659

5,521

38.7

2.1

第8类

41-43

皮革制品;箱包

7,563

6,075

24.5

2.1

第13类

68-70

陶瓷;玻璃

4,487

3,535

26.9

1.2

第10类

47-49

纤维素浆;纸张

4,065

3,679

10.5

1.1

第9类

44-46

木及制品

3,056

2,592

17.9

0.8

第14类

71

贵金属及制品

2,905

2,273

27.8

0.8

第4类

16-24

食品、饮料、烟草

2,316

2,017

14.8

0.6

其他

8,491

7,417

14.5

2.3

数据来源:

国别数据网

4.2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4.2.1我国宏观经济环境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则该国净出口为正即有贸易顺差;如果一国的储蓄小于投资,则该国的净出口为负即有贸易逆差。

对外贸易失衡是国内宏观经济因素的反映,它反映了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失衡。

这是因为,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则未用于国内投资的储蓄将借给外国人,外国人需要从该国借贷,是因为其没有出口足够多的商品和服务,因此需要向贸易顺差国借贷,以购买进口品。

如果本国的投资大于储蓄,则缺口部分必须向国外借贷,通过这部分借款,本国就可以从国外进口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所以,贸易的顺逆差问题是由国内的投资储蓄关系决定的,对外经济失衡是与国内经济失衡相关联的。

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对外失衡反映了国内经济发展失衡。

从上诉原因可以看出,中美贸易顺差与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有关,国内经济失衡是中美贸易顺差的内在因素。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5470美元,全球排名90位,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过低且滞后于经济增长,贫富差距较大。

较低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偏低的现状。

另一方面,政府对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提升了居民对未来生活成本的预期,使即期消费减少,私人储蓄增加,造成了内需不足,储蓄过剩的现状。

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之下,社会将投资多用于生产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投资不足。

因此,出口在较长时期内都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此外,我国政府采取多项扶持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实现出口创汇,对资本“限出奖入”。

这种政策导向刺激了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虽然消耗了过剩产能,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投入不足使我国出口部门大多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另一方面,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吸引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其全球的利润中心,这就促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形成,加速了国际收支失衡。

4.2.2美国内需增加

总投资与总储蓄的差额要用贸易差额平衡,这就是贸易逆差和顺差的根源。

与中国经济情况相反,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率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现象。

由于美联储不断降息,刺激了住宅和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

同时,美国推行高消费政策,这使美国经济以消费为主导。

近几年来,美国政府又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连续降息、减税,大规模地增加政府开支。

居民的借贷消费和政府预算赤字使美国国内消费超过了国内的实际生产能力,这种依靠负债的高消费实际上透支了其未来的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大体上自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开始,此后愈演愈烈,贸易逆差是为弥补需求缺口而发生的[1]。

而中国又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市场,这又导致中美贸易顺差的规模不断扩大。

4.3美国对华贸易转移及东南亚对华产业转移

4.3.1美国对我国贸易转移

蒙代尔认为,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两种方式进入他国市场,投资是对贸易的替代。

基于接近廉价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考虑和中美之间贸易壁垒的存在,美国在进行产业升级时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转向我国,在我国进行跨国企业投资。

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它与母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

在这种贸易方式下,美国在华跨国公司一方面占领了中国国内市场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