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4599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九年级政治教案模板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_九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

教学课题: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能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民族政策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及重要性。

[能力目标]:

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联系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觉悟目标]:

能从行动上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职责和义务,并能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团结

教学难点:

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基本原则及民族政策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

投影,歌曲CD《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2、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

3、 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 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怎样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前提、重要环节、必备条件、群众基础)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投影1:

图片

提问:

歌曲《爱我中华》和图片主要反映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主要反映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亲如一家的社会现象。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千多年来,各族人民劳动、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历经了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

我们这一节课主要探讨我国政治建设的第三个基本政策: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

[讲解新课]

三、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团结(板书)

学生活动一:

请同学们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和现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如:

匈奴、鲜卑、吐蕃、女真、羯、氐等。

         现代中国的少数民族如:

壮族、苗族、维吾尔、土家族、朝鲜族、回族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学生活动二:

你能举出我国历史上由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而带来的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朝代及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吗?

你还能举出相反的事例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汉朝的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等。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比较繁荣的两个朝代,究其原因,与当时的统治阶级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密切的关系。

而元朝的时候,当时的统治阶级把各民族的人分为四等:

第一等级是蒙古人,第二等级是色目人,第三等级是汉人,第四等级是南人。

元朝的统治阶级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所以它的政权很快就灭亡了。

所以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充分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非常重要。

那么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P110~P111正文第一段回答。

(二)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

[1] [2] 下一页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1949年刚建国时、由于连年战乱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贫穷、落后”几乎成了当时中国的代名词。

建国初期、我国一两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然而到了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短短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例如】     1957年与1952年相比、粮食产量1.95亿吨;棉花164万吨;钢535万吨;煤1.3亿吨;电193.4亿度;原油146万吨。

比1952年增加分别为:

百分之19。

百分之26。

百分之296。

百分之96。

百分指166。

百分之235。

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成立。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投产

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第一座机床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提问:

通过以上材料、同学们想一想短短几年、新中国为什麽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步走向繁荣富强。

有一首歌叫《社会主义好》。

提问:

人们为什麽会如此会发自肺腑的歌唱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制度究竟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讲授新课】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书)

1、翻天覆地的巨变(板书)

建国以来的事实证明:

近代中国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这个亿万人民的百年梦想、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才得以实现。

(1)、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板书)

首先是,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1182个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美援朝的胜利:

1971年10月24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97年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提问: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以上事实证明:

中国人民确实站起来了!

正是社会主义使我们能够把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使国家获得了独立。

(2)社会主义的中国,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板书)

例如: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宪法。

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宪法的讨论仅上海就有四分之一的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16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同学们可以参看教材插图)

提问:

以上材料和插图说明了什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社会主义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它永远结束了几千年来剥削阶级的统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利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使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3)社会主义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板书)

解放前,中国的现代工业几乎等于零。

人们形象的称当时中国的工业是“王麻子”,商业是“林家铺子”,交通运输是“骆驼祥子”。

到1993年我国的工农业产量同1949年相比:

钢产量为8868万吨、比1949年增长96倍、居世界第四。

煤为11.4亿吨、同比增长18.4倍、为世界第一。

发电量为8200亿度、同比增长137倍、世界第四。

粮食为45000万吨、同比增长32倍、世界第一。

总之、新中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提问:

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说明了什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都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历史性的转折(板书)

请同学门阅读52~53页教材、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历了几个阶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探索的十年(1956~1966年)(板书)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过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虽然一再出现“左”的错误、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顶住各种压力、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

1956年同1965年相比:

农业上(三年自然灾害、还苏联的债务)总产值为610亿元(1956年)和590亿元(1965年)。

工业总产值:

1956年为642亿元,1965年为1402亿元。

(2)灾难的十年(1966~1976年)(板书)

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国家政权被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践踏、大批干部被残酷迫害。

教育事业严重摧残、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人民群众的良好道德风尚也受到破坏。

然而,党和人民终于战胜了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文革”。

提问:

着说明了什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说明社会主义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遭受一些挫折。

但是历史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请同学们看53页图片和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978年我党召开了什麽重要会议?

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例如:

深圳十年巨变:

1989年工业总产值比1979年增长了192倍,国民收入增长了44倍,出口总额是230倍。

提问: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新中国发生的巨变事实;明确一个结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认识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意义。

[1] [2] 下一页

第四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一框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了解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历经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和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加深理解,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出发点,是我党制订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把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片、投影仪或展示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前课提要

   

(一)结合“坐标图”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巩固各时间点相关概念。

中国            社会主义     十一届

共产党成立          制度建立     三中全会     “十六大”

1921年           1956年       1978年         02年

1919年        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nbs

[1] [2] [3] 下一页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境形势;理解坚持两项基本国策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内容和重大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方法:

1、主与次的关系——要主次分明

2、事与理的关系——要用事实来验证理论

3、虚与实的关系——要避虚就实,虚实结合

4、新与旧的关系——要更新观念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有利于。

教学难点:

理解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出发。

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状况是怎样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这些都是本课要学习的问题。

通过本课学习就会使我们清醒认识到: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二、新课教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板书)

【指导阅读】P58第一、二段

1、提问:

为什么我国必须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由于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基础太差,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很大进步。

现在我国是否摆脱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指导学生阅读】P59第二段。

提问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怎样?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板书)

    答: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提问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

那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指导阅读】P59第三段。

活动:

忆一忆、在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回答

提问: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提问:

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可归纳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在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提问:

在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其主要矛盾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板书)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探   究:

社会主义是不是阶级社会?

  学生讨论、教师点明

1、社会主义不是阶级社会

(1)看是否存在阶级对立

(2)阶级矛盾是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59-61页内容

提问:

我国的基本国情同学们已知道,那最基本国情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

最基本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板书)

提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提出其依据是什么?

内容怎样?

学生回答: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依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板书)

提问: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因为立足于基本国情,面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国家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

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活动〗理解课本P60事例,江泽民同志的名言。

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面对所有未遇到的问题,都要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它的成败?

三个是否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板书)

三、课后学习指导。

(一)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社会B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正处在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之间的矛盾

简答题: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在初级阶段?

(二)小结:

略。

(三)作业布置: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掌握人口特点,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人口特点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指导。

(一)旧知识的复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怎样?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其主要矛盾是什么?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二)预习。

1、我国人口的特点怎样?

2、严峻的人口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3、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严峻的人口形势。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61“事例”归纳出我国人口一般特点、基本特点和最基本的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归纳

我国人口的特点:

(板书)

人口基数大(最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一般特点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活动与探究1:

了解当地的人口情况

师:

从我国人口的特点同学们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因此,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我国人口的形势的相当严峻的,这个严峻的形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P62页第四段至P63页第三段。

提问:

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板书)

回答: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活动与探究2:

调查当地人民受教育情况并说说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板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对着严峻的人口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

指导学生阅读P63至64页内容。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板书)

(1)制定依据:

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2)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要求: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小孩

活动与探究3、向当地镇府了解本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三、课后学习指导。

1、新知识结构:

人口基数大(最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人口一般特点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依据、目的、要求)

2、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是()

A提高人口素质B实行计划生育

C提倡晚婚晚育D控制农村人口增长

人口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B农村人口多

C人口分布不均D人口素质偏低

不定项选择题: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表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的是()

A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B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C人口的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多D人口素质偏低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A为了人类延续B控制人口数量

C改善人民生活D提高人口质量

3、小结。

4、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环境形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指导。

(一)复习。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怎样?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预习。

1、我国资源现状怎样?

2、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

3、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4、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怎样?

我们应如何应对?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

指导学生阅读P65页第二、三段。

提问:

刚才同学们,已阅读完了两段材料,有没有同学能把我国的资源现状归纳出来呢?

我国的资源现状: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66页第一段。

〖思考〗:

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学生回答。

“资源大国”:

总量大,种类多;“资源小国”:

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从我国的资源现状的学习,我们可看出我国面临哪些严峻的资源形势?

“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不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这将使我国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活动与探究1:

(1)说说你的家乡有那些重要资源?

(2)这些资源主要有那些用途?

(3)当地有没有学浪费和不合得用资源的现象?

如果有你认为应采取那些措施解决?

(二)严峻的环境形势。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66页第二至四段。

提问:

从刚才事例的阅读我们可看出,我国面临哪些严峻的环境问题?

(板书)

归纳:

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提出问题: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

[1] [2] [3]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