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941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

《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影像学复习题.docx

新影像学复习题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

1.骨与关节正常的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小儿长骨:

X线表现为外缘清楚的均匀致密带;成人长骨:

则在X线上表现为交错排列的网格.

四肢关节:

X线上可见关节面,关节间隙,关节盂缘及关节内外脂肪软组织层次.

脊柱:

脊柱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5个骶椎及3-5个尾椎组成.椎骨由椎体的附件组成.附件包括椎弓,小关节,棘突等.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①骨质疏松:

X线片的表现:

骨密度均匀性减低,骨小梁普遍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局部骨质疏松还可以出现斑片状骨小梁缺失,局部无骨小梁性低密度区.

②骨质软化:

X线表现: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缺失,骨皮变薄.特征性表现是:

A:

假性骨折,常见于骨盆,耻骨,坐骨,股骨颈和四肢骨干.表现为骨质内与骨皮质垂直的透亮线,骨质无错位.B:

骨软化变形.C:

骨发育期的骺线增宽,先期钙化带出现毛刷状征,骺下出现骨质疏松带等,此为佝偻病的表现.

1.骨质硬化.骨密度增高,骨小梁密集,增粗,骨质均匀性密度增高,或有骨骼粗大,变形.陈旧性骨折增生表现为骨小梁粗密或骨呈象牙样,髓腔硬化,狭窄或闭缩,骨皮质增厚.

2.骨质破坏:

片状或斑片状溶骨样破坏表现为骨质正常结构消失,为无骨小梁的低密度区.筛孔状,虫蚀样破坏等为骨皮质破坏的表现.也可为骨低密度区,骨皮质变薄,中断,消失.破坏边界可清楚,模糊或毛糙.囊状,膨胀性骨破坏一般为良性。

溶骨性,虫蚀样,筛孔样骨破坏一般为恶性.

3.骨质坏死:

X线表现:

股骨头是无菌坏死的好发部位.死骨X线表现为高密度区,周围的低密度带是肉芽组织,再外方是新生组织.

4.骨膜反应:

X线表现:

有单层,多层,葱皮样,针状骨膜反应.这些征像表现骨内病变活跃进展.花边样不均匀骨膜反应是软骨内成骨形成的.板状骨膜反应引起骨皮质增厚,表明骨内病变趋于稳定.层状,花边状骨膜反应一般为良性骨膜反应.针状骨膜反应一般为恶性骨膜反应.良性肿瘤不断扩大使骨膜反应内层破坏,消失,而外层不断新生,从而形成囊性,扩张性表现.恶性肿瘤生长快,可突破增生的骨膜,使骨膜增生在肿瘤突破处呈三角状,称为Codman三角或骨膜三角.因期如袖口,故又称为袖口征.

5.钙化:

X线表现:

颗粒样或小环状,或连接成致密线状的无骨结构的影像,为良性病变的征象.若表现为较低密度的分散的钙化为恶性病变征象.密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6.软组织改变:

X线表现:

软组织疾病中可见骨化,钙化,气体,脂肪等密度改变.

7.关节积液:

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密度增高,多量关节积液可使关节间隙增宽.

8.软骨损伤:

X线表现为骨性关节骨变薄,中断或消失,关节面下出现小的囊性病变.软骨坏死的周围有大量软骨反应性增生时可使关节间隙增宽.

9.骨性关节炎:

X线表现骨性关节面硬化,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端肥大,韧带骨化和关节内游离体.

10.关节强直:

X线表现为:

骨性强直是由于感染和其他疾病导致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消失,关节两端有骨小梁串通,关节功能丧失.纤维性强直除骨端骨小梁连接外,还可见到原有的骨性关节面和关节间隙.

2.简述常见骨折,骨折的愈后及并发症。

常见骨折有:

创伤性骨折,疲劳骨折,病理骨折.长骨和脊柱骨折多见.下技骨折比上肢骨折多见.儿童肘关节骨折多见.

骨折的愈后:

骨折的并发症: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骨关节感染,骨质缺血坏死,外伤后骨质疏松,关节骨性强直,创伤后关节炎和骨化性肌炎.

3.简述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及X线表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

本病开始于干骺端,可见骨质疏松和病变骨周围软组织肿胀.随后局部骨内形成脓肿,并引起骨质破坏.脓肿可向外发展突破骨皮质,流注到骨膜下,使骨外膜掀起,发生骨外膜下脓肿.脓液进入关节腔可关发关节炎.骨破坏早期就可有骨质修复现象发生,在破坏区附近有骨质增生或骨膜反应.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早期片上见软组织阴影增厚,层次模糊,肌肉间及肌肉与皮下脂肪间的分隔不清,此时可无骨质改变,发病后两周,髓腔内开始脓肿,检质骨内可见小的斑片状骨质破坏区,骨小梁结构模糊.骨质破坏区多位于长骨干骺端,可产生与长骨骨干平行的薄层骨膜反应.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进入慢性期后产生大片坏死.列骨片逐渐被骨所包围,形成骨性包壳.慢性骨髓炎另一显著特征为骨质修复现象明显,导致大量的骨质和骨膜增生,新生骨小梁粗乱.有时整个骨干变得异常粗大,外形不光整.髓腔内骨质破坏逐渐局限,边界锐利,内部充满肉芽组织和脓液,在丧生的新骨包围下,成为死腔,有时内部含有死骨.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可见大段骨质坏死,呈长条状或长方形,其长轴与骨干平行.死骨密度致密,骨小梁塌陷而骨结构不清楚.其周围可见透亮带,为肉芽组织或脓液将列骨与正常骨组织分离所致.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

病原安乐侵入关节首先引起滑膜改变,使滑膜肿胀,充血,白细胞浸润和关节内浆液性渗出.感染严重时滑膜面积坏死,渗液为脓性,进而破坏软骨下骨质,软骨和骨端的破坏以关节承重部位明显.愈合时肉芽组织长入关节腔,最终纤维化和骨化,形成纤维或骨性关节强直.

化脓性关于炎的X线:

早期可出现关节囊肿,关节囊周围脂肪层向外侧受压移位.关节内积液可使关节间隙增宽..造成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病变区骨质有明显稀疏,关节周围软组织增厚,层次不清,并可有不规则网织状阴影.

4.简述骨骺或干骺端结核的影像特征。

干骺端结核的影像特征:

X线表现:

局限性,边缘较清楚的低密度骨质破坏区,周围无明显的增生硬化,骨膜反应较少.在破坏区可见细小的死骨,密度不高.

5.简述短骨骨干结核、儿童掌骨、趾骨、跖骨及指骨结核的影像表现及特征。

 

6.关节结核,包括髋关节及膝关节结核,可分为哪两种。

 

7.简述脊柱结核X线表现及CT特征。

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是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边脓肿和继发畸形.分三型:

①边缘型.②中心型.③韧带下型.

CT表现:

CT检查对椎体和附件比平片显示效果好.对椎旁脓肿和椎管内脓肿的范围都可清楚显示.增强后可见到脓肿周围有明显的强化,对于骨破坏区内的小片死骨及其钙化也可明确判定.

8.简述骨关节病(包括颈椎病)的X线表现。

 

9.简述良性肿瘤(骨软骨瘤,巨细胞瘤),恶性骨肿瘤(成骨肉瘤)和转移瘤的影像特征。

骨软骨瘤:

影像表现,

(1)分型:

有宽基底(成人停止生长),

(2)部位:

股上,胫下,肱上,干骺端.(3)方向:

背向关节,移向骨干.(4)特征:

外生性骨突,不规则钙化.

骨巨细胞瘤:

(1)部位:

股下,胫上,桡下,骨端.

(2)特征:

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3)内部:

皂汇状骨梁,内无钙化.(4)边缘:

清楚,多无骨膜增生.

骨肉瘤:

(1)骨质破坏:

虫蚀状,斑片状,边界模糊.

(2)瘤骨形成:

棉絮状.象牙质样,针状.(3)骨膜反应:

葱皮或针状,Codman三角.(4)软组织:

皮质破坏,界不清,有瘤骨.

骨转移瘤:

(1)特征:

多发或单灶,破坏或硬化区.

(2),边缘:

模糊不规则,光硬化或骨膜反应.(3)周围,少数软组织肿块,膨胀性改变.

10.简述脑和脊髓的CT及MR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的诊断。

脑CT检查方法:

平扫、增强扫描、三维成像和CT血管造影

正常表现:

•灰质,密度较高,呈灰白色。

白质,密度较低,呈灰黑色。

脑深部的灰质核团,也呈密度较高的灰白色。

•含脑脊液骨和钙化呈白色。

•注射造影剂后,颅内动脉、静脉、脉络丛、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均有较显著增强。

诊断意义:

脑MR检查方法:

任意层面成像(轴位、冠状、矢状位)、通过激发体内1H并采集信号成像

正常表现:

•高信号——亮;低信号:

•空气、皮质骨、快速流动的血液表现为无信号或低信号,呈黑色。

•颅脑T1加权像上,脑组织为中等强度信号,灰质较白质信号低,灰质较白质稍黑。

•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为高信号,白色。

灰质的信号较白质高,灰质较白质稍白。

•MR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钆-DTPA,在T1加权像上,病灶多表现为信号增高。

脊髓CT检查方法:

常用方法有平扫和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脊髓造影)。

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的CT扫描很少应用。

脊椎和脊髓的CT检查目的主要是脊椎本身和椎管内容。

MR检查方法:

是目前诊断脊椎和脊髓病变的最先进的影像学方法。

观察主要以矢状面为主。

11.简述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分类:

分类:

a)缺血性脑血管病

i.脑梗死

ii.腔隙性脑梗死

b)出血性脑血管病

i.脑出血

ii.硬膜外血肿

iii.硬膜下血肿

iv.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血管瘤及瘤样病变

i.动脉瘤

ii.动静脉畸形

 

脑梗死CT表现

超急性期(<24小时)

多呈阴性,偶见脑肿胀或脑动脉密度增高征

急性期(1~5天)

低密度,边界模糊,占位效应

亚急性期(6~21天)

可呈等密度,“雾”状效应

增强扫描:

脑回样强化

慢性期(3周以后)

液性密度,边界清楚,邻近脑室、脑池扩张

12.简述颅内血肿、脑梗塞和脑实质脱髓病变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CT和MRI)

脑梗死的MR表现:

为长T1和长T2信号病变,即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最敏感(梗死后几分钟即可做出诊断,呈明显高信号)

脑出血:

定义:

血液从血管腔内外出到脑组织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肿瘤出血

•好发部位:

基底节区

•临床分期:

急性、亚急性、慢性期

•CT是诊断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脑出血的CT表现

高密度期

1~14天

血肿形成

高密度,有占位征象

等密度期

14~64天

血肿内血红蛋白分解

等密度,有水肿、占位征象,增强呈环形强化

低密度期

30~84天

血肿吸收

低密度,无水肿、占位征象,增强呈环形强化

囊变期

3个月后

完全吸收或囊性变

低密度,可以接近脑脊液,邻近脑室扩大、脑沟增宽

脑出血的MR信号演变过程

时间

RBC

产物

T1WI

T2WI

<1天

完整

氧合血红蛋白

等/低

0~2天

完整

脱氧血红蛋白

低/等

更低

2~14天

完整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内期)

10~21天

溶解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期)

≥21天

溶解

含铁血黄素/铁蛋白

等/低

13.简述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和垂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平片、CT和MRI)

胶质瘤来源于脑胶质细胞,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半数。

Ø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Ø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Ø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Ø室管膜瘤(Ependymoma)

Ø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plexuspapilloma)

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

低度或良性星形细胞瘤

高度星形细胞瘤

好发于儿童和20~40岁成人

好发于40岁以上成人

等密度病变

不均质的混合密度病变

肿瘤边界清楚

镜下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常为囊性,一般不出血

常继发出血和坏死

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

肿瘤周围白质水肿

很少或没有增强

花环状增强

胶质瘤MRI表现:

T1加权像上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

脑膜瘤:

好发于成人,高峰年龄40~60岁,男:

女=1:

2

•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脑膜细胞

•最常见发生于旁正中矢状位及大脑凸面

•影像学表现:

ØCT:

✓平扫:

等或略高密度,可有沙粒样或均质钙化。

与脑膜和颅骨关系密切。

少部分有瘤周水肿。

邻近颅骨增生硬化有特征性。

✓增强:

均匀而显著的增强。

ØMR:

✓平扫: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

✓增强:

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脑膜尾征:

肿瘤附着的脑膜局限增厚、增强,具有特征性

脑转移瘤:

原发于脑外的恶性肿瘤,血行转移至颅内。

Ø常见的原发癌:

肺癌,其次是乳腺癌、肾癌等。

Ø影像学特点:

✓多发生于脑灰白质交界处

✓多发,偶可单发

✓容易发生出血和坏死

✓瘤周水肿明显

✓增强后显著环形强化

垂体瘤:

是比较常见(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的颅内肿瘤,发生于蝶鞍内

ØX线:

蝶鞍扩大

ØCT:

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明显强化

ØMR:

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

14.胸部照相常用体位有哪些。

简述读片顺序及正常胸部X线表现。

X线的体位:

正位片和侧位片.CT的体位:

仰卧位.MRI:

仰卧位.

☐读片顺序:

胸廓:

骨骼软组织

肺肺野的划分肺叶和肺段肺门和肺纹理

两膈及纵隔

正常X线表现:

胸廓的影像包括软组织和骨骼.气管在后前位胸片上气管为气体密度的柱状影.普通胸片仅显示气管上段.肺野:

X线胸片上两侧肺脏形成的透明区域.肺纹理:

是由肺门向肺野外围放射状的树枝状阴影.肺叶和肺段:

右肺由上,中,下三个肺叶组成.左肺由上,下两个肺叶组织.肺门:

肺门阴影由肺动脉的肺叶,肺段分支,相应的静脉分支和支气管的投影构成.

胸膜:

叶间裂是肺叶之间的胸膜在X线片上形成的线样阴影.膈:

在正位片位于两侧肺野的下缘,分为左膈和右膈.纵膈:

位于两肺之间,自胸廓入口向下到膈.前部为胸骨后缘,后部为胸椎.

15.简述肺实变与肺不张的各种X线表现及CT图像表现。

肺实变的X线表现:

肺泡、小叶实变:

斑点状、斑片状.肺段、肺叶实变:

大片状

肺不张的X线表现:

一侧的肺不张表现为肺野密度增高,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膈升高,纵膈向患侧移位,健侧肺代偿性肺气肿.肺叶,肺段肺不张表现为叶间裂移位和血管支气管聚拢,并可见密度增高,患侧膈抬高,纵膈向患侧移位,邻近的肺野充气过度,肺门向患部移位,肋间隙变窄.

肺不张的CT表现:

右上叶发生肺不张时向内上移位,形成与纵膈相连的带状或三角形影像.右中叶肺不张时呈三角形像,其尖端指向胸壁,底部与右心缘相连.右下叶在肺不张时向后内侧移位,严重者可收缩到脊柱旁.左上叶发生肺不张时向前上方移位,前缘与前胸相连,内侧连向纵膈,在气管分歧部以上的CT层面肺不张的后缘形成”V”形轮廓.

16.简述大叶性肺炎的X线特点、发展规律及病理变化的相互关联性。

肺炎双球菌,青壮年,铁锈色痰

早期无明显改变,或仅有肺纹理增加,进而出现较淡的模糊影

肝样变期,大叶实变,密度均匀,范围和肺叶轮廓相同,可有支气管气相。

病变吸收,阴影逐渐消散,但比临床症状消退晚

节段性肺炎更常见

17.简述小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与病理相结合的重要性。

支气管肺炎即小叶性肺炎:

儿童及老人多见,儿童继发于呼吸道感染,老人继发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小叶分布,多在两肺下野内、中带为多数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模糊不清,分布不均,可融合成大片

18.简述支原体肺炎,过敏性肺炎的X线表现特点。

 

19.简述肺脓肿的x线表现及CT图像特征。

X线:

肺化脓性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症状明显,臭味脓痰、厚壁空洞+液平面、周围炎性浸润

CT:

可清楚地显示空洞的形态,急性肺脓肿为厚壁空洞,空洞壁的厚度较均匀,内缘多较光滑,有液平.洞壁外院士营业厅,有片状浸润.血源性肺脓肿的液平可清楚显示,多发的空洞及结节位于肺内及胸膜下.阿米巴脓肿位于右肺下叶,合并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并可见原发空洞的形态不规则,满腹牢骚有斑片或条索影.

20.简述支气管病变的x线表现特点。

一.支气管扩张

(1):

X线:

轻度时,往往不能显示.肺纹理增粗.有时沿肺纹理可见平行的两行线状阴影.称”轨道征”.表示有支气管壁增厚.明显时:

形成环形阴影.合并感染时:

肺纹理,斑片状阴影及环形阴影内有小液平.

(2)CT管腔增宽,环形或管状影像.可有管壁增厚.囊状支气管表现为多发的囊状影像.囊壁光滑,菲薄,可见液平.邻近的支气管血管囊增粗紊乱,可合并斑片状影像.

二:

气管支气管异物

(1)X线:

可显示不透X线的的异物.

(2)CT:

检查可见密度较低的异物.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有助于异物的显示.

21.原发性肺结核分哪二型。

其x线特征与病理特点有何相关性。

原发综合征X线:

包括原发病灶、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

原发病灶为圆形,类圆形或斑片状模糊影像,有的病灶边缘清楚,或为肺段,肺叶实变影像。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有时在肺内病变与淋巴结之间可见条索状阴影,即结核性淋巴管炎。

胸内淋巴结结核X线:

肺门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生在单侧,呈边缘清楚的肿块。

有的肿大淋巴结伴有周围炎症使其边缘模糊。

纵隔淋巴结核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纵隔阴影增宽或突向肺内的肿块阴影。

右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增大常见。

可见淋巴结钙化。

2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哪些。

有何影像学特征。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

两肺具有密集的粟粒样大小结节阴影,病灶弥漫散步在各个肺叶肺段,分布均匀。

结节的大小均匀一致,约3-5mm以下。

病灶密度均匀,边缘较清楚。

CT:

两肺弥漫分布的粟粒大小结节影像,HRCT或薄层CT显示病变较清楚,密度相似。

结节呈随机性分布,在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肺实质及胸膜均可见结节。

病变后期结节可融合成较大的病灶,边缘可较模糊。

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及CT:

可见两肺多发小结节阴影,大小不等。

结节的密度高低不等,可有浸润,硬结及钙化灶。

病灶在上叶比下叶多。

边缘模糊的斑片状渗出性病灶在下肺较多见。

23.原发性肺癌分几类。

中心型及外周型肺癌的CT表现是什么。

中心型:

CT:

中央型肺癌的直接征象是支气管狭窄,阻塞及肺门肿块。

周围型:

CT:

周围型肺癌的结节或肿瘤的密度一般较均匀。

多数肿瘤有分叶征,边缘有毛刺。

肺癌空洞为后壁空洞,空洞壁厚薄不均,内缘凹凸不平,空洞壁向腔内有结节状突起。

24.肺转移癌有哪些。

有何影像学特征。

特征:

X线:

1.血行性转移瘤胃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及肿块阴影。

多见于两肺中下野。

病变为粟粒结节大小至10cm以上。

病变边缘清楚,可有空洞。

2.淋巴道转移瘤:

为网状及多发细小结节阴影,多见于两肺中下肺野,可见克氏B线。

CT:

血行转移为单发,多发结节或弥漫性小结节,多数病变边缘清楚。

CT易于显示结节钙化和空洞。

结节的大小不均匀。

CT显示结节位于小叶中心,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树及胸膜。

25.简述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胸内甲状腺肿:

X线:

胸内甲状腺位于前上纵隔上部,向纵隔一侧或两侧凸出,多向右侧突出.气管受压,变形.侧位见病变位于气管向后,肿块密度均匀.可有斑点状钙化.患者做吞咽动作时透视可见肿块一下轻微移动.

CT:

CT值比较高,肿瘤囊变的部位为不样密度,可见斑点状钙化及较高密度的出血灶.增强扫描有强化.MRI:

胸内甲状腺位于胸廓入口,有助于此部位解剖结构的显示.肿瘤实性部分为长T1和TAT2信号,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囊变部分为更长的T1和T2信号.钙化为无信号区.增强后有强化.

(2)胸腺瘤:

X线:

多位于前纵隔.在心脏与升主动脉交界处.肿瘤通常向纵隔的一侧突出,较大的可向纵隔两侧突出,较小的胸腺在正,侧位胸片不能显示或不易被发现,但在CT上能被发现,肿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可有分叶.CT易于显示胸腺瘤的形态.常为实性肿瘤.肿瘤实质内有的可见钙化,多呈蛋壳状.肿瘤囊变时可有囊状低密度区.较大的肿瘤可压迫血管移位.浸润性胸腺瘤侵犯纵隔表现为肿瘤与纵隔的界限不清楚.增强有不同程度的强化.MRI:

T1WI与临近的正常胸腺组织或肌肉的组织信号相似.T2WI其信号强度增加,与脂肪信号相似.有囊性变时长T1T2信号.肿瘤内的分隔使其信号不均匀.浸润性胸腺瘤和胸腺癌可对周围组织侵犯并可转移到其他部位.

(3)畸胎瘤”:

X线:

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分叶.未成熟的畸胎瘤分叶常见.肿瘤轮廓一般清楚光滑,合并感染时边缘毛糙.肿瘤密度常有不均匀,含脂肪组织多的部位密度较低.瘤内可见骨及牙齿状阴影.为畸胎类肿瘤的特征性表现.软骨组织可出现斑点状和不规则的钙化影.囊肿壁可出现弧线形钙化.肿瘤穿破支气管后肺内可有片状阴影.囊肿继发感染破入胸腔可并发胸膜炎和胸腔积液.CT囊性或囊实性畸胎瘤上CT为混杂密度.能沧海一粟显示肿瘤的囊性区域,脂肪组织,软组织和钙化.增强时可有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不强化.MRI:

病变的MR信号不均匀,践内液体为长T1,长T2信号,脂肪在T1,T2均为高信号.软骨组织信号与肌肉相似.钙化和牙齿和T1,T2极低信号.

26.简述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左心室增大:

后前位观察,心脏呈主动脉型,心腰凹陷,左心缘下段延长,相反搏动点上移,心尖向左下移位。

左侧位像显示心后缘下段向后下突出,还可见食管前间隙消失。

常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等。

右心室增大:

后前位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尖圆隆甚至上翘,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凸出,相反搏动点下移;左侧位显示心前缘下段与胸壁接触面延长,上段向前凸起。

常见于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等。

左心房增大:

后前位显示右心缘呈双边,左心缘在肺动脉段下方出现第3弓,为扩大的左心耳,心底部出现双心房影。

食管吞钡左侧位可见食管受压移位,产生弧形压迹。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特别是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等。

右心房增大:

在后前位像可见右心缘下段延长并向右凸出,主要见于右心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三尖瓣病变和肺静脉畸形引流以及心房粘液瘤等。

27.简述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机制,X线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

病因:

肝硬化、上腔静脉梗阻

机理:

门/脾V胃短/冠状V食管V奇V上腔V

X线:

粘膜–增宽迂曲蚯蚓状/串珠样

a)边缘–锯齿状/虫蚀状

b)管壁–柔软

c)分期–早、中、晚(下、中、上)

28.简述食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及X线表现的分型。

临床表现:

早期食管癌症状不明显,中晚期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

形态:

蕈伞型、浸润型、溃疡型、髓质型

X线:

粘膜–局限性破坏、中断、消失

a)管腔–狭窄(环形或不对称)

b)管壁–僵硬

c)充缺–表面不规则

d)龛影–不规则、腔内型

e)其他–纵隔淋巴结肿大

29.简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

胃溃疡:

病理:

粘膜糜烂、侵犯粘膜下和肌层

X线:

直接–腔外龛影+周围透明带

间接:

1.粘膜辐射状集中2.大弯侧痉挛切迹–B形胃3.蠕动异常4.分泌增加5.瘢痕:

小弯缩短、变形

十二指肠溃疡:

部位:

球部前后壁90%

X线:

直接–钡斑+透明带+球变形

间接:

1.粘膜辐射状纠集2.激惹征3.球压痛4.幽门痉挛5.胃分泌增加

30.简述急腹症的X线检查方法及肠穿孔,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的X线诊断要点。

肠穿孔:

病因:

溃疡、外伤、炎症、肿瘤

X线

a)气腹征象–游离、固定(膈下游离气)

b)腹腔积液–弥漫高密度

c)腹脂线异常–模糊不清

d)麻痹性肠胀气–气多、无活动

注:

没有膈下游离气不能除外气腹!

肠梗阻X线表现:

肠管扩张(小肠、大肠)

●蠕动改变(亢进、减弱、固定)

●气液平面(立位可见)

单纯性:

梯状液平、弓形肠袢、蠕动亢进

单纯性:

大跨度肠袢、全腹分布、蠕动亢进

绞窄性:

宽长液平、花瓣或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