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心得体会 有关报社实习心得体会范文.docx
《实习心得体会 有关报社实习心得体会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心得体会 有关报社实习心得体会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习心得体会有关报社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有关报社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报社实习是一种采访,文案编辑或者是出版的工作培训,是报社工作者入职的必备阶段,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报社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
关于报社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
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
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
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
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
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
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
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
我们依然沉默。
"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
"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
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
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
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
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
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
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
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
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
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
"怎么发现新闻?
"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
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
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
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
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
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
"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
"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
"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
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这是一堂很好的课。
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
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
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记者采访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
"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
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
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
第一次如此接近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
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
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
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
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报社实习心得范文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
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
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
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
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
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
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
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
完了!
完了!
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
那还不如回家。
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
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
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
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
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
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
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
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
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
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
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
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
看懂了。
结果老师就说:
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
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
我当时说:
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
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
这么烂的题材。
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
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
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
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
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
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
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
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
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
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
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
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
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
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
当时我那个开心啊!
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
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
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
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关于报社实习心得体会
20xx年8月——9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我们在珠江时报实习,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
刚开始时有期待也有忐忑。
我明白工作与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区别,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将自己归零,还原空瓶状态;另一方面,要独立,不能再依赖别人,就像指导老师所说:
出来社会,你伤心难过了,如果别人不顾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别人顾及你了,你应该视为惊喜,并且满怀感激之情。
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心态下,走向工作岗位,开始为期6个星期的实习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闻部。
说是安排,其实是报社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调配的,相比其它部门,如社区报和新媒体,我更希望学会写最常见的新闻体。
带我的记者老师是戴欢婷老师,第一天她跟我说,接下来有个综治大行动系列报道,她负责三电和教育专版,任务将会很重。
当时我心想:
任务重好啊,我们正式来报社学习的,而且实习时间只有6个星期,任务多可以学到多一点东西。
在往后的日子里,正如老师所言,忙得不可开交。
当别人休息时,我经常外出采访;当别人上网时,我在办公室写稿;而周末,难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对我而言,每天已没有星期之分,这样充实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
我相信钻石是在压力下造成的。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
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
下面我将通过做人与业务两方面写我在珠江时报实习的体会和收获:
做人方面:
要有礼貌。
礼貌是处理人际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报社时称呼带我的记者为老师,其它认识的记者就叫XX姐、XX哥,不认识的直接用"您好",说实话,我连搞卫生的阿姨都不遗漏。
见面打个招呼,那才比较有可能有后续。
要懂得感恩。
我很幸运,我跟的记者对我非常好,经常带我去改善伙食,空闲时间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东西。
我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临走时,我给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辐射的花(目前还没发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师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观色。
作为实习生,我们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但是我们多的是学习的机会。
处处留心皆学问。
要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该如何做。
比如在实习期,搭乘电梯时,我会走在前面按键;在饭桌上,我会端茶倒水,(刚开始时经常在犹豫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还有也犹豫自己有没有资格倒水,(*^__^*)嘻嘻……);中午老师要休息了,我会关灯,并把窗帘拉上;要是有人打喷嚏,我也会将空调调到一点温度......我认为做这些并不是奉承,而是表达真诚。
要有内涵。
这是人际关系中要求较高的一点。
如果自己肚子里没有内容,如何来吸引别人来和你聊天、交朋友?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更多知识、增长更多见闻,做一个有墨水的人,将身边的人吸引过来。
业务方面:
要学以致用。
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时将PDF中的文字打出来,整理完后我才发觉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用软件转换格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技能。
这说明学习得还不够扎实!
后来写稿中,我也发现我们的理论学习与现实操作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
课堂上学的一般都是通识的,在工作中,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如此,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学好通识,让它日后与实际工作接轨,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
要做好准备。
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
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
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
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
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要写得出色。
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
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
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平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
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要终生学习。
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习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
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
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
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习。
保持终生学习,才能时时进步。
注意细节。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
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
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
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
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
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
很不错。
要主动。
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
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善于总结。
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学习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
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
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习的6个星期,我一共发了30篇稿件。
到后期,经常能听到记者的表扬,她说我写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动就可以发表了。
实习最后一天,同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记者也说我事业心强,而且工作认真、细心。
他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但我深知自己在写稿上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如果有太多材料的话,我往往会逻辑混乱,不知道如何安排内容;另外专版(4000字左右)也无法统筹。
往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