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受力计算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693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受力计算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模板受力计算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模板受力计算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模板受力计算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模板受力计算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受力计算1.docx

《模板受力计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受力计算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受力计算1.docx

模板受力计算1

一模板系统强度、变形计算1

侧压力计算1

面板验算2

强度验算3

挠度验算3

木工字梁验算3

强度验算4

挠度验算4

槽钢背楞验算5

强度验算5

挠度验算6

对拉杆的强度的验算6

面板、木工字梁、槽钢背楞的组合挠度为6

二受力螺栓及局部受压混凝土的计算7

计算参数7

计算过程7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7

单个埋件的抗拔力计算7

锚板处砼的局部受压抗压力计算8

受力螺栓的抗剪力和抗弯的计算9

爬锥处砼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9

1一模板系统强度、变形计算

1一.1侧压力计算

模板主要承受混凝土侧压力,本工程砼一次最大浇筑高度为米,模板高度为米。

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取下列二式中的较小值:

F=γct0β1β2V

F=γcH

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10h;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取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取;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

所以F=γct0β1β2V

=×24×10×××

=KN/m2

F=γcH

=24×

=KN/m2

综上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F=KN/m2

有效压头高度为h=F/γc

=24

=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见下图:

1一.2面板验算

将面板视为两边支撑在木工字梁上的多跨连续板计算,面板计算长度取2440mm,计算宽度b=1000mm,板厚h=18mm,荷载分布图及支撑情况见下图:

其中q=×++×2=KN/m

面板弯距及变形情况见下图:

1一.3强度验算

面板最大弯矩:

Mmax=

面板的截面系数:

W=1/6bh2=1/6x1000x182=

应力:

ó=Mmax/W==mm2

1一.3.1挠度验算

wmax=<[w]=2mm满足要求

[w]-容许挠度;

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3N/mm2;

E-弹性模量,木材取N/mm2;

I-面板的惯性矩,I=cm4。

1一.4木工字梁验算

木工字梁作为竖肋支承在横向背楞上,可作为支承在横向背楞上的连续梁计算,其跨距等于横向背楞的间距。

其荷载分布及支撑情况见下图:

木工字梁上的荷载为:

q=Fl=

F-混凝土的侧压力

l-木工字梁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木梁弯距及变形情况见下图:

1一.4.1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

木工字梁截面系数:

W=1/6Hx[BH3-(B-b)h3]=1/(6x200)x[80x2003-(80-30)x1203]=

应力:

ó=Mmax/W=()=mm2

1一.4.2挠度验算

wmax=<[w]=满足要求

[w]-容许挠度,[w]=L/400,L=1050mm

I-木工字梁惯性矩,I=4610cm4

1一.5槽钢背楞验算

槽钢背楞作为横肋由对拉杆互承,可作为连续梁计算,其跨距等于对拉杆的间距。

将作用在槽钢背楞上的集中荷载化为均布荷载,取其承受最大荷载的情况,q=m。

荷载分布及支撑情况见下图:

槽钢背楞弯距及变形情况见下图:

1一.5.1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Mmax=

双槽钢的截面系数:

W==

应力:

ó=Mmax/W=()=mm2

满足要求

1一.5.2挠度验算

wmax=<[w]=

[w]-容许挠度,[w]=L/400,L=1200mm

E-槽钢的弹性模量,E=N/mm2;

I-双槽钢的惯性矩,I=692cm4;

fm-槽钢抗弯强度设计值,取215N/mm2;

1一.6对拉杆的强度的验算

D20对拉杆承受的拉力为

P=

=××

=

式中P—模板拉杆承受的拉力(kN);

F—混凝土的侧压力(N/m2),计算为m2;

A—模板拉杆分担的受荷面积(m2),其值为A=a×b;

a—模板拉杆的横向间距(m);

b—模板拉杆的纵向间距(m)。

D20对拉杆承受的拉应力为

σ=P/S

=×103/×10-4

=<[σ]=430MPa

式中S—拉杆的截面积,πd2/4=×10-4m2。

1一.7面板、木工字梁、槽钢背楞的组合挠度为

w=++=<3mm

满足施工对模板质量的要求。

1二受力螺栓及局部受压混凝土的计算

1二.1计算参数

的螺栓的屈服强度δs=500Mpa,容许抗剪强度取[τ]=δs/2=250Mpa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15Mpa

3.设计承载力为

P=(悬臂支架重+承担的模板重+平台施工荷载)×

=(400+658+××100/2+××200/2+××80/2)×100

=

(其中上平台设计承载力为100kg/m2,中平台承载力为200kg/m2,下平台承载力为80kg/m2)

1二.2计算过程

1二.2.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可以查得28天后的强度设计值为: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15N/mm2

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fcm:

N/mm2

抗拉强度设计值ft:

mm2

则混凝土浇筑四天后的强度根据计算手册公式:

fc(4)=fc28lg4/lg28=15×=N/mm2

fcm(4)=fcm28lg4/lg28=×=7N/mm2τs

ft(4)=ft28lg4/lg28=×=/mm2

1二.2.2单个埋件的抗拔力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埋件的规格按锚板锚固

锥体破坏计算锚固强度:

假定埋件到基础边缘有足够δs

的距离,锚板螺栓在轴向力F作用下,螺栓及其周围

的混凝土以圆锥台形基础中拔出破坏(见右图)沿破

裂面作用有切向应力τs和法向应力δs

由力系平衡条件可得:

F=A(τssinα+δscosα)

由试验得:

当b/h在~时,α=45°,δF=fc,代入式中得:

F=(2×sin45°)×

·fc[(

/2)·h2ctg45°+bh]

=fc+bh)

式中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mm2);

h—————破坏锥体高度(通常与锚固深度相同)(280mm);

b—————锚板边长(100mm).

所以F=fc+bh)

=×××2802+100×280)

=

埋件的抗拔力为F=

1二.2.3锚板处砼的局部受压抗压力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FL≤βCβLfcALn

βL=

式中FL————局部受压面上的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KN)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m2)

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查值为)

βL————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

(2)

AL————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mm2)

ALn————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100×100mm2)

Ab————局部受压计算底面积;(mm2)

所以:

FL≤βCβLfcALn

=××2××10000

=>满足要求

1二.2.4受力螺栓的抗剪力和抗弯的计算

材料:

45号钢调制处理

受力螺栓的荷载点距墙表面为:

L=18mm;

受力螺栓为M36螺纹,计算内径为:

d=30mm;

截面面积为:

A=πd2/4=;

设计剪力为:

FV=KN;

受力螺栓的材料强度表可知:

δs=500N/mm2,抗剪强度为:

[τ]=250N/mm2.

根据计算手册剪弯构件计算式计算:

(1).抗剪验算:

τmax=4/3(FV/A)=(4/3)××103/N/mm2=43N/mm2<[τ]=270N/mm2,满足要求

(2).拉弯验算:

弯矩作用在主平面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强度,按下式计算:

MX/W≤[δ]=δs/?

式中:

MX——最大弯矩,MX=FV·L=×=?

——材料安全系数,?

=

W——按受压确定的抵抗矩,W=πd3/32=×10-5m3

∴MX/W=×103/×10-5=N/mm2<[δ]=δs/?

=400N/mm2,满足要求

1二.2.5爬锥处砼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FL≤βCβLfcALn

βL=

式中FL————局部受压面上的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KN);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m2)

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查值为)

βL————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

(2)

AL————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mm2)

ALn————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5537mm2)

Ab————局部受压计算底面积;(mm2)

所以:

FL=KN≤βCβLfcALn

=××2××5537

=KN

满足要求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