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215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docx

专题111节课后巩固提升

题组1 基础巩固

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李斯非①淳于越曰:

“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②当世,惑乱黔首。

臣请敕史官,非③秦记皆烧之;非④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是古非⑤今者,族灭;吏见之弗举,与同罪。

”始皇许之。

1.解释文中的五个“非”字。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

答案:

①非难,诽谤;②认为……不合理;③不是;④不是;⑤认为……不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请敕史官 ________

(2)非博士官所职________

(3)有敢偶语《诗》、《书》________

(4)吏见之弗举________

答案:

(1)下令;

(2)掌管;(3)(两人)相对私语;(4)检举。

参考译文:

李斯诽谤淳于越说:

“学生们不学现在而学古,认为现在不合理,惑乱百姓。

我请求下令给史官,不是秦国的书都烧掉;如果不是博士官掌管,天下有敢收藏《诗》、《书》、百家学说、各种刑书的人,全都交给各地守尉集中焚烧;有敢私下讨论《诗》《书》中句子的人,处死;认为古代正确的,认为现在不对的,灭族;官吏发现而不检举,和犯人同罪。

”秦始皇同意了。

二、阅读下文,完成3~4题。

嗟来之食

齐大饥①。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②。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来④。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⑤!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⑥,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⑦!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 ①大饥:

大荒年。

②食(sì):

拿饭给人吃。

③蒙袂(mèi):

用衣袖蒙着脸。

辑屦(jù):

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

④贸贸然:

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⑤嗟:

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⑥从:

跟随。

谢:

表示歉意。

⑦微:

不应当。

与:

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右执饮 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__

(3)从而谢焉________

(4)曾子闻之________

答案:

(1)拿着;

(2)只因为;(3)道歉;(4)听说。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食”字的意义和用法。

(1)黔敖为食于路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__

答案:

(1)读shí,食物,名词。

(2)读shí,吃,动词。

参考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

“喂!

来吃吧!

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

“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

“恐怕不该这样吧!

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三、阅读下文,完成5~6题。

杨伯雍种玉

杨公伯雍,雒阳县①人也。

本以侩卖②为业,性笃孝③。

父母亡,葬无终山④,遂家焉⑤。

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⑥水,作义浆于坂头⑦,行者皆饮之。

三年,有一人就⑧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

“玉当生其中。

”杨公未娶,又语云:

“汝后当得好妇。

”语毕不见。

乃种其石。

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⑨知也。

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

公乃试求徐氏。

徐氏笑以为狂⑩,因戏⑪云:

“得白璧一双来,当听⑫为婚。

”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

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

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⑬。

乃于种玉处,四角做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节选自晋干宝《搜神记》,有删节)

【注】 ①雒(luò)阳县:

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②侩(kuài)卖:

介绍买卖。

③性笃孝:

性,性格、本性;笃,忠厚。

④无终山:

在今河北省蓟县北。

⑤焉:

于此,在这里。

⑥汲(jí):

从下往上打水。

⑦浆:

泛指饮料。

坂:

音bǎn,山坡。

⑧就:

靠近、接近。

⑨莫:

不。

⑩狂:

发狂、发疯。

⑪戏:

戏弄。

⑫听:

听从。

⑬大夫:

古代官职,位置在卿之下、士之上。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拜为大夫________ 

(2)语毕不见________

(3)女甚有行________

答案:

(1)授予官职;

(2)完;(3)德行。

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 ________

(2)遂以女妻公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安家;

(2)名词作动词,许配。

参考译文:

杨伯雍是雒阳县人。

本来以介绍买卖为职业,他性格厚道孝顺。

父母去世后,安葬在无终山上,于是他就在那里安了家。

无终山有八十里高,上面没有水,杨伯雍就从山下打来水,在山坡上作成浆汤免费供应,过往行人都可以喝。

到了第三年,有一个人来喝浆汤,给了他一斗石子,让他到又高又平又有石头的地方把石子种下去,还说:

“玉一定会生在这中间。

”当时杨公还没有娶妻,那人又对他说:

“你将来一定会娶一个好妻子。

”说完就不见了。

杨公于是种下了那斗石子。

几年来,他不断地去察看,看见石头上渐渐地长出玉子来了,但人们不知道。

有一个姓徐的人,是右北平的名门大姓,女儿很有德行,当时不少人求婚,他都不答应。

杨公试探着向徐氏求婚。

徐氏笑他发了疯,于是戏弄他说:

“如果你拿一双白璧来,就听从你的,结成婚姻。

”杨公就到他种玉的田地里,拿了五双白璧去作聘礼。

徐氏非常吃惊,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天子听说后觉得这件事很奇异,就封他为大夫。

又在种玉的地方,四个角立起了大石柱,每根有一丈高,中间一块地,命名为“玉田”。

四、阅读下文,完成7~9题。

严母训子①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

到雒阳②,适③见报囚。

母大惊,便止都亭④,不肯入府。

延年出至都亭谒⑤母,母闭阁⑥不见。

延年免冠⑦顿首⑧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

“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顾乘⑨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

”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⑩,归府舍。

母毕正腊⑪,谓延年:

“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

行矣!

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

”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⑫,复为言之。

后岁余,果败。

东海莫⑬不贤知其母。

(节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 ①严母:

严延年的母亲。

②雒阳:

今河南省洛阳市。

③适:

恰好。

④都亭:

秦汉时在郡县城郭附近道旁修筑的亭舍,供旅客停宿。

⑤谒(yè):

拜见。

⑥阁:

小门、旁门。

⑦免冠:

脱去帽子。

⑧顿首:

拜时以头叩地。

⑨乘:

乘着、靠着。

⑩御:

驾车。

⑪毕:

结束。

腊,古时每年十二月举行一次祭祀活动,称“腊祭”,也叫“腊”。

正腊:

腊祭的那天叫“腊日”。

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那天举行的祭祀叫“正腊”。

⑫昆:

兄。

宗人:

本家人。

⑬莫:

没有人。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欲从延年腊 ________

(2)母大惊,便止都亭________

(3)延年服罪,重顿首谢________

(4)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________

答案:

(1)和……一起;

(2)停止,歇止;(3)谢罪;(4)离开。

8.写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

(1)去女东归 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

(2)东海莫不贤知其母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通“汝”,你;

(2)通“智”,智慧。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为民父母意哉        ________

(2)顾乘刑罚多刑杀人________

(3)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________

(4)后岁余,果败________

答案:

(1)父母官;

(2)反而;(3)遭受;(4)出事。

参考译文:

当初,严延年的母亲从东海郡来,打算和严延年一起行腊祭礼。

刚到洛阳,就碰上处决犯人。

母亲很震惊,便在都亭歇止,不肯进入郡府。

严延年出城到都亭拜见母亲,母亲关门不见。

严延年在门外脱帽叩头,过了好一阵,母亲见了他,于是数落斥责他说:

“你有幸当了郡太守,治理方圆千里的地方,没听说你以仁爱之心教化百姓,反而靠着动用刑罚大量杀人,想以此来建立威信,难道这是当老百姓的父母官的意图吗!

”严延年赶忙认错,重重地叩头谢罪,于是亲自为母亲驾车,一同回郡府去。

正腊的祭祀结束后,母亲对严延年说:

“我想不到人老了还要亲眼看见壮年的儿子身受刑戮!

我走了!

离开你向东回到家乡去,为你准备好葬身之地。

”于是母亲离去了,回到本郡,见到兄弟本家,母亲又把以上的话对他们说了。

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然出事了。

东海人没有不认为严延年的母亲贤明智慧的。

五、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唐雎说信陵君①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

“何谓也?

”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

“无忌③谨受教。

【注】 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②卒然:

突然。

“卒”,通“猝”。

③无忌:

信陵君的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事有不可知者       ________

(2)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________

答案:

(1)可以;

(2)憎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赵王自郊迎________

(2)(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________

答案:

(1)亲自;

(2)从。

12.解释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1)唐雎谓信陵君曰________

(2)何谓也________

(3)太守谓谁________

答案:

(1)“谓”,对……说,介词;

(2)说,动词;(3)是,动词。

参考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赵王亲自在郊外迎接他。

唐雎对信陵君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世上有的事情,是不可以知道的,有的事情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有的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的事情却是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

”唐雎回答:

“别人憎恨我,我不能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能让别人知道。

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能忘记;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能不忘记。

现在你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之围,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这是你对赵国的大功德。

现在赵王亲自在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要见到赵王,我希望你忘记救赵的事。

”信陵君说:

“我恭恭敬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题组2 能力提升

六、阅读下文,完成13~14题。

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

“君有将乎?

”曰:

“有矣,仆欲将临武君。

”魏加曰:

“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春申君曰:

“可。

”加曰: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

‘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

‘此孽也。

’王曰:

‘先生何以知之?

’对曰:

‘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战国策·楚策》)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譬:

打比方

B.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京:

都城

C.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息:

消除、痊愈

D.不可为拒秦之将也拒:

抗拒、对抗

解析:

选B。

此题主要运用“语境推断法”。

A.“譬”有“打比方”、“知晓”和“晓谕”三个义项,只有“打比方”合乎文意。

B.“京”意为“高、大”。

“京台”即“高台”。

“都城”一义不合文意。

C.“息”有“止息、停止”的义项,文中用于“故疮”之后,就产生了“消除、痊愈”的语境义。

D.“拒”有“抵御、抗拒”和“拒绝”两个义项,文中为“拒秦”,作“抗拒”解。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C。

此题主要运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A.①名词,将领,作“有”的宾语;②用在名词前作使动词,译为“使……为将领”。

B.①用在“弓”前,意为“拉”;②在文中由“退却”的义项派生出“离开,躲避”之义。

C.两个“下”均为使动用法,使……掉下。

D.两个“孽”的意义虽都源于“灾祸、危害”,但语境意义并不相同:

①用于判断句,作名词,意为“受伤的鸟”;②用于被动句,作动词,意为“打败”。

参考译文:

天下各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派魏加去见楚相春申君黄歇说:

“您已经安排好领兵的大将吗?

”春申君说:

“是的,我想派临武君为大将。

”魏加说:

“我年幼时喜欢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个譬喻好不好?

”春申君说:

“好的。

”魏加说:

“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抬头看见飞鸟。

这时更羸对魏王说:

‘我只要虚拨一下弓弦,就可以把鸟射死在你眼前。

’魏王说:

‘射技有如此高超吗?

’更羸说:

‘可以的。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射一箭就把这大雁射落在地上。

魏王说:

‘可是虚射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更羸说:

‘因为这是一只病雁。

’魏王说:

‘你怎么知道?

’更羸说:

‘这只雁飞得很缓慢,叫得声音又悲切。

飞得缓慢是因为它旧伤疼痛;叫得悲切是因它离开了雁群,身负旧伤且心存惊惧。

一听见弓弦的声音就吓得拼命高飞,以致使它的旧伤口破裂而掉落下来。

’现在的临武君也曾被秦军打败,犹如惊弓之鸟,所以派他去担任抗秦的将领是不妥当的。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

“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

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

善良

B.又虎视淮阴矣阴:

北面

C.容必能立勋容:

或许,表推测语气

D.元功既举举:

提拔

解析:

选C。

A项可以运用“成语印证法”,联系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理解,其中“善”是“友好”之意。

B项“阴”涉及古代文化知识,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是淮河,故“阴”指“南面”。

D项可以联系语境,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断,“举”用在“元功”(大功)之后,应为“告成”。

通过排除,故选C项。

参考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和睦。

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王朝政权,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人们对此颇有不同看法。

只有郗超说:

“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

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

从这些事推断,想来一定是能建立功勋的。

”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同时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八、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

“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

“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揭:

揭开

B.去我飞亡去:

前往

C.痛吾两主使不通使:

D.叩头受罪大王罪:

惩罚

解析:

选D。

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

A.揭:

高举;B.去:

离开;C.使:

使者。

1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D。

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义。

A.“使”均为“派、派遣”;B.“信”均为“诚实”;C.“亡”均为“跑掉”;D.“故”分别为“缘故”和“所以”。

18.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道飞其鹄道:

名词活用作动词

B.造诈成辞诈: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出而饮之出、饮:

使动用法

D.财倍鹄在也倍:

名词活用作动词

解析:

选A。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活用的判断能力。

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A.“道”,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

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动词“飞”。

B.“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活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

C.“出”和“饮”用在代词“之”(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故为使动用法。

D.“倍”本为名词“倍数”,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参考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

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

“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

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

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

(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

”楚王说:

“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人士啊!

”(于是)优厚地赏赐了他,(赏赐他的)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

九、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白居易《与微之书》)

1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____________

(2)流水周于舍下____________

(3)青萝为墙援____________

(4)白石为桥道____________

答案:

(1)舍弃;

(2)屋舍;(3)作为;(4)作为。

20.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B.郑人有且置履者

C.今以钟磬置水中

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解析:

选D。

与例句都是“建造”的意思。

A项,放弃;B项,添置、购置;C项,安放。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  胜:

优美的风景

B.流水周于舍下周:

周围

C.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砌:

石阶

D.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好:

爱好

解析:

选B。

周:

环绕。

22.对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

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

A.从句式上看,“乔松”对“修竹”,结构相同,“乔”与“修”的词义应该相近。

B.由《采草药》中“并汾乔木,望秋先陨”推知,两个“乔”词义相同。

C.从“雪松”“红松”等松树名称的构成推知,“乔松”也应该是松树的一种。

D.由现代植物学中与“灌木”相对应的名词“乔木”推断,“乔”此处是“高大”的意思。

解析:

选C。

乔松:

高大的松树。

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优美的风景堪称天下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和水池中。

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

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

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会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

十、阅读下文,完成23~25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

“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

“可救不?

”对曰:

“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

“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

“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己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

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

“内之。

”许历曰:

“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不然,必败。

”赵奢曰:

“请受令。

”许历曰:

“请就

质之诛。

”赵奢曰:

“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

“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候:

即军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士

B.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

间谍

C.乃卷甲而趋之趋:

追赶

D.胥后令邯郸胥:

通“须”,等待

解析:

选C。

趋:

快速前进。

2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选B。

①纵:

放纵;②纵:

指挥;③国:

国家;④国:

都城。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

B.有以军事谏者死

C.秦军鼓噪勒兵

D.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解析:

选B。

A.出租:

缴纳租税;C.鼓噪:

擂鼓呐喊;D.于是:

从此。

参考译文: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

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

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

赵奢趁机劝说道:

“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尊严就会受损,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

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太平,上下太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

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赵王召见廉颇问道:

“可以去援救吗?

”廉颇回答说:

“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