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91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docx

高考生物19个必考点典例分析考点0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考点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以及脂肪、糖原进行有氧分解时所释放能量的比较。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是:

(1)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过程中[H]与氧结合生成水的场所;

(2)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在参与有氧呼吸时,前者释放的能量较多。

【规范解答】选D。

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共同产物,但不是终产物,故A项错误。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故B错误。

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所以,无氧呼吸过程最终没有[H]的积累,故C项错误。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比较,前者H原子含量较多,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故D项正确。

【类题拓展】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产物法

(1)若细胞呼吸产生水,则一定存在有氧呼吸方式;

(2)若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的氧气量,则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细胞呼吸方式;

(3)若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等于消耗的氧气量,则只存在有氧呼吸方式;

(4)根据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因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2.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线粒体基质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为题材,考查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产物,以及细胞器结构的综合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熟悉以下关键点:

(1)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规范解答】选A。

CO2的固定是指C5和CO2反应形成2C3的过程。

它发生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故①应选。

CO2生成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分解成CO2和[H]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此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故③该选。

类囊体薄膜是水的光解、ATP合成、[H]合成、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装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等发生的场所。

故②不选。

线粒体内膜是ATP合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等发生的场所。

故④不选。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H]和H2OB.[H]和ATPC.ATP和CO2D.H2O和CO2

【命题立意】本题以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为题材,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反应与暗反应间的物质联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其简图如下:

【规范解答】选B。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前者产生的H+、e与〔NADP+〕反应形成[H];后者是ADP、Pi反应并吸收能量行成ATP。

光反应阶段所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故B项正确。

A项中,H2O不是光反应的产物,故A项错误。

C项中,CO2不是光反应的产物,故C项错误。

D项中,H2O和CO2都不是光反应的产物,故D项错误。

4.某同学从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4种色素样品,经测定得到下列吸收光谱图,其中属于叶绿素b的是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不同的吸收光谱,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特征选出对应的图示,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的关键点:

(1)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

(2)红光、蓝光、紫光的波长范围。

【规范解答】选A。

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的是蓝紫光。

红光的波长范围是605~700nm,蓝光的波长范围是450~480nm,紫光的波长范围是400~435nm。

A项中,吸收高峰450nm和650nm。

450nm介于450~480nm范围内,属蓝光;650nm介于605~700nm范围内,属红光。

故A正确。

B项中,吸收高峰440nm和480nm。

440nm和480nm介于450~480nm内,所以B中的吸收高峰只涉及蓝光;故B不选。

同理可推断不选C、D。

5.I.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_________,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

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_________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II.(10分)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

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

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园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

9:

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

(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2)A组各花盆中__________,B组各花盆中___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6周后,________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________。

结果预测与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坐标曲线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坐标曲线、光合作用限制因素的分析能力以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还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考查考生对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的预测与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照强度、温度、土壤含水量、肥料供应情况均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2)若单独改变某一条件,可以使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强,则该条件为此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3)在设计对照试验时,除自变量不同外,所有无关变量应相同;应确定合适于观察的因变量,以对实验进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规范解答】I.

(1)与D点相比,B点的光照强度较弱,光合作用强度也较弱,因此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土壤含水量较少,光合作用强度较低,因此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2)根据图示,同一光照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在40%~60%之间时,施肥的效果才能变现出来;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合理密植的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II.方法步骤:

(2)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接种摩西球囊霉菌菌种,因此应在A、B两个花盆中一个接种摩西球囊霉菌菌种,一个不接种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3)栽上幼苗后,应将两个花盆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

(4)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能够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可以采用停止浇灌的方法,观察统计紫花苜蓿的死亡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

比较A、B两组紫花苜蓿的死亡率或存活天数,可以推出接种摩西球囊

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参考答案】

Ⅰ.

(1)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

(2)40%—60%合理密植

Ⅱ.

(2)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不接种(或接种与A组等量的经灭菌处理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3)相同或适宜(4)干旱(或停止浇水)紫花苜蓿死亡率(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

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低于B组,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等于或高于于B组,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

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澡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征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甲藻pH分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

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说明原因: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  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C~30°C,最适温度为25°C左右,   当温度为9°C和33°C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Ⅱ.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如下表:

调查日期

(月—日)

6—l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

(只/株)

0.42

4.79

4l.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不变、减少)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测定、种群的数量增长模型和生物进化的知识,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图形、图表解读和绘制图形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注意以下的关键点:

(1)净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

(2)温度和PH值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3)棉蚜的运动范围和体积都较小,不能够用标志重捕法来测定其种群数量。

(4)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害虫中原先就存在抗药性的个体,由于农药的选择,抗药性的个体逐渐

被保留下来,而不是由于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规范解答】

.

(一)

(1)净光合速率除了可以用氧气的释放量来表示外,还可以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还可用淀粉的生成量来表示。

(2)本题中的实验是探究PH值如何影响净光合作用速率,在光照之前,将每组的藻类黑暗处理12h,这段时间内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影响培养液的PH值,所以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各组原设定的PH,以保证无关变量不变。

(3)根据测得的随着PH的变化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可知,pH为10.0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所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4)甲藻处于pH为6.0—9.0,时,虽然光合作用强度强,甲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