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714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

辽宁省盘锦市光正实验学校2021年九年级中考四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铁水铸锅C.海水晒盐D.面包发霉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钢B.食醋C.酒精D.大理石

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作冶炼金属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

C.纯碱可用作炉具清洁剂D.熟石灰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5.“气体烙铁”是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A.C3H8B.C4H10C.CH3OHD.C2H5OH

6.下列气体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臭氧

7.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换发展方式”下列做法违背该主题的是()

A.大力开采使用石化燃料B.利用秸秆垃圾变电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D.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有毒,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变大了

C.为了防止水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长期饮用“纯净水”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9.学校食堂是提供下列5种食物①青菜②苹果③米饭④猪肉⑤鱼,小红给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种较合理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

10.将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B.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硝酸银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银和锌D.滤渣中一定没有铜

11.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NH4+,Ca2+和X离子,则X可能是()

A.OH-B.CO32-C.Na+D.C1-

12.下列表中除杂方法与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及试剂

A

KCl

MnO2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OH

Na2CO3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恰好无气体

C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FeCl2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表示:

(1)八个氧分子_______;

(2)两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4)可制作灯泡的金属丝_______。

14.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按体积计算大约_________,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_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_______。

(2)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

(3)明矾用于净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5.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的化学式_______,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_(填序号,下同)。

(2)在化学反应中易生成阳离子的是______。

1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

(2)在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小的是______。

(3)降温结晶过程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在保持溶质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5)在t1℃时,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

18.

(1)生活中,燃煤时,能生成多种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写两种),酸雨的危害____________(写一点),将煤球做成蜂窝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衣服的面料有用合成纤维制成的,与天然纤维相比合成纤维具有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铝制品在常温下表面易形成________________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家用液化气若不充分燃烧,易生成___________,关闭阀门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9.在实验室里同学们找到了烧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硫酸,水四种试剂进行实验

(1)将上述四种试剂两个混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

(2)从上述四种试剂中选合适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杂质)把选择试剂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CaCO3粉末(Na2CO3)_______②H2(CO2)_________

20.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一洁净铁钉,看到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表面有气泡,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化学式,下同),滤渣中一定含有的___________。

21.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有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1)稀释浓硫酸时,若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过程中老师发现该同学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他配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3%(填“>”“<”或“=”)。

三、实验题

2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收集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可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选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选项)CO2气体中常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选项)。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除杂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4.有一瓶未密封保存的氢氧化钠固体,现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1)猜想:

现在这瓶固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物质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填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名称)

(3)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情况。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瓶固体全部变质

充分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5.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

(2)最后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铁水铸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面包发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

A.钢的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项错误;

B.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

错误;

C.酒精属于纯净物,正确;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项错误。

3.C

【详解】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A说法正确;

B.石墨能用作电极,就是利用该物质具有导电性,否则不具有导电性,就不能做电极了,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能除去油污,可用作炉具清洁剂,不是纯碱,故说法错误;

D.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说法正确。

故选C。

4.A

【解析】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A.读取液体体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B.滴加操作,错误之处有:

胶头滴管应悬滴,不能伸入试管中。

此项错误;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D.称量氢氧化钠时,左右两盘应放同样大小的干净纸片,故错误。

故本题选A。

5.B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2X+13O2

8CO2+10H2O可知反应前有2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8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26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一个M的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为C4H10。

故选B。

6.C

【解析】从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

故答案为:

C。

7.A

【详解】

A、为了保护资源,应防止掠夺式的开发,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等,所以错误;

B、利用秸杆、垃圾发电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正确;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节约了金属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正确;

D、太阳能等不向周围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是清洁能源,所以正确。

故选A。

8.D

【详解】

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说法错误;

B、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说法错误;

C、纯净水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这是因为人体需要的一些微量元素需要从水中获取,故说法错误;

D、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故说法正确。

故选D。

9.C

【解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食物判断所含营养素,分析解答。

解: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结合题意,青菜、苹果中富含维生素;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猪肉、鱼中含有蛋白质。

A.①②③富含维生素、糖类,缺少蛋白质,错误;

B.③④⑤富含糖类、蛋白质,缺少维生素,错误;

C.①③⑤富含维生素、糖类、蛋白质,正确;

D.①④⑤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缺少糖类。

故选C。

10.B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氢>铜>银,将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待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可见锌的量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解:

A、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硝酸铜;故A错误;

B、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则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银;故B正确;;

C、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锌,故错误;

D、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将活动性强的金属混合物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中,金属由强到弱依次与盐发生反应,即金属混合物中活动性最弱的金属首先与盐溶液发生反应,依次类推。

11.D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Ca2+和X离子,X离子应能与NH4+、Ca2+共存,且应为阴离子。

A、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为阳离子,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2.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正确;

B.NaOH和Na2CO3均能与盐酸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故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故选B。

点睛:

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13.8O22CO32-H2OW

【解析】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可制作灯泡的金属丝应具有较高的熔点,据此分析解答。

解:

(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八个氧分子可表示为:

8O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2CO32-;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酒精分子,其分子符号为;H2O;

(4)可制作灯泡的金属丝:

W。

14.0.03%天然气O2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解析】

(1)根据二氧化碳占空气的比重解答;根据三大化石燃料解答;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解答;

(2)根据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解答;

(3)根据明矾的性质解答。

解: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按体积计算大约0.03%;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O2;

(2)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原因: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明矾用于净水是因为:

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15.CaCO3CaCO3 + 2HCl=CaCl2 +H2O+CO2↑

【解析】

澄清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

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的化学式:

CaCO3;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CaCl2 +H2O+CO2↑。

16.ABCD

【解析】

(1)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分析;

(2)若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解:

(1)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A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似;B为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稳定,故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B;

(2)CD最外层电子数为1、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17.甲<乙<丙甲减小升高温度乙丙甲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

解:

(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甲<乙<丙;

(2)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甲>乙>丙。

故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小的是甲;

(3)由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结晶过程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

(4)由图可知。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在保持溶质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

(5)由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由t1℃升温至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为乙>甲;丙物质的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

但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依然大于甲。

故在t1℃时,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乙丙甲。

18.SO2、NO2腐蚀建筑物等(合理即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吸水性差,透气性差致密的氧化铝薄膜Al2O3+3H2SO4=Al2(SO4)3+3H2OCO隔离可燃物

【解析】

(1)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这些物质溶于水后生成显酸性的物质,当雨水的PH<5.6时,形成酸雨;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

(2)根据合成纤维的定义及物理性质进行解答;

(3)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家用液化气若不充分燃烧,易生成CO;根据灭火原理解答;

解:

(1)生活中,燃煤时,能生成多种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形成酸雨的气体是SO2、NO2,酸雨的危害腐蚀建筑物等,将煤球做成蜂窝煤的原因是: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2)衣服的面料有用合成纤维制成的,与天然纤维相比合成纤维具有的缺点是:

吸水性差,透气性差;

(3)铝制品在常温下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2O3+3H2SO4=Al2(SO4)3+3H2O;

(4)家用液化气若不充分燃烧,易生成CO;关闭阀门灭火的原理是:

隔离可燃物。

19.氯化钡溶液,稀硫酸烧碱溶液,稀硫酸水烧碱溶液

【解析】本题中给出四种试剂,让其两两反应,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

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无明显现象。

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

Ca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用水除去;杂质二氧化碳可以考虑用碱溶液吸收。

解:

(1)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烧碱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

(2)Ca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用水除去;杂质二氧化碳可以考虑用烧碱溶液吸收,因为氢气与烧碱不反应。

点睛:

本题既考查了酸碱盐的性质,又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根据酸碱盐反应的条件、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

20.H2SO4、FeSO4、CuSO4Cu

【解析】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

向滤液中加一洁净铁钉,看到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表面有气泡,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和硫酸铜;说明铁将硫酸铜没有反应完,滤渣中一定有铜。

解:

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一洁净铁钉,看到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表面有气泡,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2SO4、FeSO4、CuSO4;滤渣中一定含有的Cu。

21.Cu(NO3)2 、NaHCO3、Na2SO4固体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呈蓝色,有气泡产生,步骤Ⅱ加入过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Ba(NO3)2+Na2SO4= BaSO4↓+2NaNO3Cu(NO3)2、NaNO3、Ba(NO3)2、HNO3

【解析】

根据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又因为有气泡产生,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步骤Ⅱ加入过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步骤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由于一开始加入过量稀盐酸,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所以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但不能确定一定含有氯化钠。

解: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NO3)2、NaHCO3、Na2SO4;固体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呈蓝色,有气泡产生,步骤Ⅱ加入过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

(2)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是Ba(NO3)2+Na2SO4=BaSO4↓+2N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