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时庄完小
教学设计
班级:
四年级
教师:
孟宪熊
时间:
2011年2月21日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节数
备注
1
2.21—2.25
开学报到
2
2.28—3.4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2课时
3
3.7—3.11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二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
2课时
三八
4
3.14—3.18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三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
2课时
5
3.21—3.25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四课:
家乡物产知多少
2课时
6
3.28—4.1
复习
2课时
7
4.4—4.8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五课:
民居与饮食
2课时
清明节
8
4.11—4.15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六课:
家乡的方言
2课时
9
4.18—4.22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七课:
多彩的民间艺术
2课时
10
4.25—4.29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八课:
家乡的民俗探秘
2课时
期中考试
11
5.2—5.6
五一放假
12
5.9—5.13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2课时
13
5.16—5.20
复习
2课时
14
5.23—5.27
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
第十课:
家乡的发展变化
2课时
15
5.30—6.3
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
第十一课: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2课时
儿童节
16
6.6—6.10
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
第十二课:
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2课时
端午节
17
6.13—6.17
复习
2课时
18
6.20—6.24
19
6.27—7.1
20
7.4—7.8
期末考试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20人,男生13人,女生7人。
每个孩子,活泼可爱。
其中学习自觉,思维灵敏的学生有,也有反应慢,习惯差的。
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喜欢提问,喜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部分同学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
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有优等生,但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自觉阅读.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2课书: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第三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第四课:
家乡物产知多少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五课:
民居与饮食;第六课:
家乡的方言;第七课:
多彩的民间艺术;第八课:
家乡的民俗探秘;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
第十课:
家乡的发展变化;第十一课: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第十二课:
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2、了解家乡民居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
3、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知道它的特点。
4、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
5、家乡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人的观念的变化。
6、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五、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六、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课前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二)补差意见:
1、找准后进生的后进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
2、给后进生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立信心.
3、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
(三)学生学习兴趣,素质的培养
1、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
2、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小黑板
八、周次起讫日及期课时教学内容安排(见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目的要求:
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
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甘肃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
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
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
“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
”“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
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第二课时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
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
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
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
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
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
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
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第二课时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
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
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中国气候分布图一幅。
2.气象卫星云图。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4收集家乡四季变化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1.出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教师简单介绍我国的气候特征。
2.小结: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气候显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4.小结: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方和北方普遍高温。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
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在高温季节,
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
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
这样的气
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5.请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一些气候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
我是小小气象员
1.课前一周请学生记录本地区的天气。
2.播放天气预报,请学生观看。
3.学生做小小气象员.介绍自己记录的某一天的天气。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验来谈具体的例子。
)
5.小结: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介绍家乡的四季
l课前学生收集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
2.结合前两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家乡气候的特征。
3.小组交流:
家乡的四季。
4.在教材第12页上记录自己家乡一年四季有哪些主要特征。
5展示记录结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活动四:
小调查:
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
1.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活动。
先出示教材第13页的四幅图,请学生谈谈图上的内容,
自己了解的农业生产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2.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播放“春耕”“夏管”“秋收”“冬储”活动的录像片。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同?
4.出示教材第13页上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
5.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图上的活动。
6指导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大人等多种途径了解:
在自己
的家乡,人们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不同。
7将调查结果填入教材第14页的表中,谈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明白四季的气候特
征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
第四课:
家乡物产知多少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的主要物产有哪些。
2.体会家乡物产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的关系。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有名的物产的资料。
2.准备家乡名优特产实物。
3.布置名优特产展台。
4.“金点子”奖牌l~2枚。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说说家乡的物产
1.出示教材第15、第1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几个地方的物产,使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先将自己知道的家乡的物产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r,将各个同学列出的物产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3.小组归纳统计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要求说出物产的名称、特色、用途等。
活动二:
小调查:
家乡的物产
l教师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开展以调查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调查的内容是自己家乡有哪些物产。
2.提问:
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
小结:
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上网,可以询问家长,可以去产地参观、访问等。
3.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分类去调查。
4.调查后,将结果填入教材第17页的表格中。
5.各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第二课时
活动三:
讨论会:
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
1.教师说:
通过前儿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地方,物产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
2.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地貌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就不同。
如平原地区,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山地,给我们生长了大量的森林,贮藏r丰富的矿产等等。
3.辩论:
能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首先根据教材第17页中女孩提出的问题出示辩论题,正方:
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反方:
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五课:
民居与饮食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民居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
2.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知道它的特点。
3•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
教学准备
I.师生共同收集全国各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民居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等。
2.进行实地的参观和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传统民居和饮食方面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收集我国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调查各地饮食的不同特点。
4.品尝并归纳家乡风味小吃的特点,尝试学习制作某一种小吃。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传统民居大聚会
1.首先要求同学们将事先收集的有关祖国各地民居的图片资料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2.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活动二:
探究房子的秘密
1.将学生收集的各种家乡传统房子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并将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2.举办“夸夸家乡的房子”汇报交流活动。
教师要注意相机引导和指点。
3.请学生自由以图画的形式,将本节课所收集的家乡住房展现出来。
活动三:
天南地北话吃饭
1.教师导人:
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饭?
2.学生交流,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倾听。
3.教师引导:
你们刚才听到同学们说到爱吃的饭时,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4引导学生了解饮食的地域差异。
5.提出学习的重点内容:
今天我们来共同交流祖国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请大家在阅
读课本的基础上,说说各地饮食有什么不同?
6.学生阅读课本,联系收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
7师生交流,明确: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造就了人们饮食习惯的不
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主要食品及其形成原因。
第二课时
活动四:
风味小吃“品尝会”
1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活动,从下列三种方式中任选一种,进行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个卡片,收集整理一个地方名小吃的介绍资料。
(2)学会制作一种地方风味小吃,亲手制作一种家乡风味小吃带到学校来。
(3)在了解记录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购买一种家乡的风味小吃带
到班级来。
2.“风味小吃品尝会”。
第六课:
家乡的方言
教学目标
l.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3.家乡地方戏曲或方言节目录音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
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人,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交流谈话:
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
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
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
大家说方言时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
6.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7师生共同归纳:
方言不利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与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可
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第二课时
活动;辩论会:
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
2.小小辩论会
(1)辩论会将学生按照见解的不同分成小组,小组合作进行辩论。
分别阐明己方见
解。
(2)归纳明确:
普通话与方言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
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家乡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活动三:
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课外)
l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在班上交流。
2将其与普通话对比,让自己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
第七课:
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方戏剧、曲艺和各种民间文艺,学会欣赏这些民间艺术,在欣赏中感悟家乡人的心灵手巧。
2.在了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感悟其美妙和艺术性,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力争初步掌握一种民间艺术。
4.树立要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家乡地方戏剧、曲艺资料,教师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家乡地方戏剧、曲艺文字、图片资料,并学习其中一种,做好表演的准备。
3.师生共同收集家乡民间工艺的各种实物、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将教材中介绍的各种工艺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4.教师带领学生或引导学生走访家乡名艺人,了解家乡民间工艺的产生、制作过程,尝试学习制作工艺品。
5.准备自己制作工艺品的材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欣赏民间戏剧、曲艺
1.教师导人:
课件播放各种民间戏剧、曲艺声像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受到艺术熏陶。
2.学生将自己欣赏的感受谈出,感悟其魅力所在。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各种民间戏剧、曲艺资料。
活动二:
我来演一演
1.教师引导学生课余学习家乡民间戏曲。
2.师生共同创设“家乡民问戏曲会演”的场景,请学会各种家乡戏曲的学生进行表演。
3.向他人学习:
引导学生相互学演、学唱家乡戏曲。
(可延伸到课外。
)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家乡民间工艺展示会
1.师生共同布置教室:
将教室中间布置成一个大展示台。
2师生一起将课前收集的各种家乡工艺品摆放其中。
3.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家乡工艺声像资料课件,引导学生欣赏。
4.引导学生相互参观、品味、欣赏展示台上的工艺品实物。
5.全班交流:
(1)向全班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工艺品。
(2)邀请收集人介绍他最喜爱的一种工艺品。
(3)谈谈自己收集、欣赏、交流的感受。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展示活动,你了解了什么?
感悟到什么?
有什么体会?
第八课:
家乡的民俗探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各种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民俗的形成、流失与演变情况。
2.列举家乡民间特色活动。
列举本地现实存在的陈规陋习,分析其对人们的不良影响。
3了解迷信的骗人本质,认识迷信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行动上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学会用科学战胜迷信。
教学准备
l.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民俗活动的声像、文字、图片资料。
2.准备模拟民俗活动的相关用具。
3.走访身边老人,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一些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整理记录。
4观察记录身边的迷信活动。
5.为“揭开迷信的外衣”准备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走进丰富多彩的民俗
1.教师导人:
大家都喜欢过年,请说一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过年?
2.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师生共同归纳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明确这些习俗是传统的习俗,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
3.学生自由发言。
谈一谈各种传统节日的不同习俗,体味这些习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
探索民俗的秘密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家乡习俗质疑:
它们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习俗?
激发学生
探究习俗秘密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探秘活动。
教给学生制订探秘方案的方法。
A.确定探秘的目的;B.寻找探秘的方式:
调查、询问他人,上网,查阅图书资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三:
用科学战胜迷信
1.认清迷信的嘴脸
2.揭开迷信的外衣
3.用科学战胜迷信
4.积极行动,反对迷信
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懂得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业绩的道理。
2.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也方法表达出来。
3.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
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名人的资料、照片、事迹。
2.准备一个采访本或录音笔。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夸夸我的家乡人
1.阅读教材第49页资料,引出自己家乡的名人。
2.按照学生所收集到的人物,将同一个或同一类分成小组,先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
的资料,然后选派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完毕,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填在教材第50页的表格里,主
要事迹可在进一步完善后粘贴或写在下方的空白处。
第二课时
活动二:
名人就在我们中间
课前安排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周边寻访著名人物的事迹。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1.成立访问小组。
2确定寻访人,制定访问计划。
3.双方约定…次访问。
4.做好访问前的准备,小组分工。
5.进行访问。
6.整理访问材料。
7.进行交流。
活动三:
我们是家乡未来的骄傲
可以写一篇小作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