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0200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 学 数 学 知 识 网 络 体 系.docx

小学数学知识网络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网络体系

一、数和数的运算

㈠数的意义

⒈整数

⑴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像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自然数有两方面的意义:

1.表示事物的多少,称为基数;2.表示事物的次序,称为序数。

⑵自然数分为:

1)奇数、偶数。

2)质数、合数、1

⑶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是最小的自然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

⒉分数

⑴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两个整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比表示。

即:

a÷b=a/b=a∶b(b≠0)

⑵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③一个自然数和②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大于1)

④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母去除分子。

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上分子所得的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⑶约分和通分:

①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的方法:

一般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约分时,如果能很快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去除比较简便。

②通分:

把异分母分别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

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⒊小数

⑴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

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⑵小数的分类:

①a有限小数(如:

0.3、6.029等)

b无限小数

b1无限循环小数:

1)纯循环小数(如:

0.333…)

2)混循环小数(如:

3.14242…等)

b2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的值)

②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从第一位开始的叫混循环小数。

纯小数:

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带小数:

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

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⑶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计数单位:

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千……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数位:

……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亿级);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万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个级)

相对应的计数单位:

……千亿、百亿、十亿、亿(亿级);千万、百万、十万、万(万级);千、百、十、个(个级)

小数部分:

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相对应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数位:

各个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位数:

一个自然数含有单位的个数叫做位数。

⒋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⒌基数、序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称为基数。

用来表示物体排列顺序的数称为序数。

⒍正数和负数:

像1,+2,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1,-3,-2,……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㈡数的读法与写法

⒈整数的读、写法:

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万级数时,按个级的读法去读,只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亿”或“万”字就可以了。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⒉小数的读、写法:

读法:

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到右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写法:

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⒊分数的读、写法:

读法:

读分数的时候,要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读作几(分母)分之几(分子)。

如“3/4”读作四分之三。

写法:

如“八分之五”写作5/8。

⒋百分数的读、写法:

百分数的读法:

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如“85%”读作百分之八十五。

百分数的写法: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如“百分之二十”写作20%。

⒌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①写正数时,加“+”号或省略“+”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加“+”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②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号,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㈢数的改写

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

⒈求近似数的方法:

⑴准确数: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⑵近似数:

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一些数,根据需要,可以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值来表示它。

⑶四舍五入法:

把保留指定的数位,取它的近似值;在舍去部分中头一个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这一部分舍去;如果舍去的部分中头一个数字是5或者比5大,就把这一部分去掉,同时向前一位进“1”。

⑷进一法:

在取近似值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不管这个数字比5大还是比5小)舍去,并把保留部分最后一位数字加上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⑸去尾法:

在取近似值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不管这个数字比4小还是比4大)舍去,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⒉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之间的改写:

假分数-带分数:

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能整除的商作整数。

带分数-假分数:

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上分子作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⒊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⑴小数——分数:

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⑵分数——小数:

用分子去除以分母。

⑶小数——百分数: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填上%。

⑷百分数——小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⑸分数——百分数:

先写成小数或整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⑹百分数——分数:

写成分数形式并约分。

㈣数的大小的比较

⒈整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数的大小。

⒉小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两个数所有的数位上的数字都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就相等。

⒊分数的大小比较:

⑴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⑵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按照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或者可以把分子变成相同的分子,再按照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

⑶带分数大小的比较:

整数部分大的分数值大;整数部分相同的,要看带分数的真分数部分,真分数部分大的带分数值较大。

⑷负数大小的比较:

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0;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0.因此,负数<正数。

㈤数的整除

⒈整除的意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数b能整除a。

⒉约数和倍数: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约数和倍数是两个自然数在具有整除关系的情况下相互依存的两个数,不能孤立地说)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⑴能被2整除的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⑵能被3整除的数: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⑶能被5整除的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⒋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⑴质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

2、3、5、7、11、13、17、19、23、29、31、37、41、53、59、61、67、71、73、79、83、89、97)

⑵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都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⑶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先用一个能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得到的商如果是质数,就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得到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到的商是质数为止,然后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⒌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⑴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乘半边),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约数的几种情况:

①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②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⑵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①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⑶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②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③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④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⑤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㈥性质和规律

⒈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

⒉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取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⒊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相应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相应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⒋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⒍分数乘除法的规律:

在分数乘法中:

一个因数大于1,则积大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小于1,则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是1,则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在分数除法中:

如果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如果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被除数;如果除数是1,则被除数等于商。

㈦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⒈四则运算的意义:

⑴整数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⑵整数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小数、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⑶整数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①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②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⑷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小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⒉四则运算的法则:

⑴整数:

①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②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③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从第二个因数末尾起,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⑵分数:

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③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⑤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⑶小数:

①小数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

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③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时,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数是小数时,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⒊四则运算的关系式:

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⒋四则运算顺序:

⑴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⑵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⑶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⑷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⑸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⑹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加减法叫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第二级运算。

⒌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a+0=aa-0=aa×0=00÷a=0a÷a=1

a×1=aa÷1=aa÷a=11÷a=1/a

㈧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⒈运算定律:

⑴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⑵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a+b)+c=a+(b+c)

⑶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⑷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乘加,它们的积不变。

(a×b)×c=a×(b×c)

⑸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a+b)×c=a×c+b×c

⒉积商的变化规律:

⑴积的变化规律: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它们的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的积不变。

⑵商的变化规律:

如果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它们的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如果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被除数不变,它们的商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⒊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㈠用字母表示数

⒈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⒉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⑴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v=s/tt=s/v

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b=a/cc=a/b

⑵运算定律和性质

(见一㈧)

⑶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见五㈨㈩[十一])

⒊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在一个问题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量,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时,除数一般写成分母,如果式子中有加号或者减号,要先用括号把含字母的式子括起来,再在括号后面写上单位的名称。

⒋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

把具体的数代入式子求值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把数代入式子求值。

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同一个式子,式子中所含字母取不同的数值,那么所求出的式子的值也不相同。

㈡简易方程

⒈等式与方程:

⑴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⑶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只有当等式中含有未知数时,才是方程。

⑷方程和算术式的不同:

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⑴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⑵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㈢比和比例

⒈比的意义和性质:

⑴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⑵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⑶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⒉求比值和化简比:

⑴求比值:

用前项除以后项。

结果是一个整数、小数或分数。

⑵化简比: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结果是一个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⑶最简比:

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比。

⑷“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两者意义不同。

“化简比”的最后结果必须是最简整数比;而“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不表示两者的关系,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⒊比例尺:

⑴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⑵线段比例尺:

是用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⑶数值比例尺:

用数字表示的比例尺。

例:

1:

1000000。

⑷注意:

①求比例尺时,要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化成相同的单位,才能进行计算。

②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③比例尺不是度量工具,而是一个比值(或比),它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因此比例尺不带任何计量单位。

⒋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⑴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同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⑵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