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0176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docx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二年级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考试

历史试卷

卷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70题,每题1.0分,共70分。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晋朝干宝《晋武革命论》中记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B.皇权独尊C.皇权至上D.神权被皇权利用

2.赵光贤在《周代社会辨析》中说,“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以为周室藩屏”。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周王室的统治B.分封对象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C.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了政治权力D.分封制保证了周朝的长治久安

3.王国维说:

“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大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4.《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察举制的弊端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官僚政治的实施与推广

6.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最早那次“革命”主要是指

A.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B.王位世袭制确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8.“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实现对各级官员的监察B.该制度防止各级政府决策失误

C.该制度能从法律的角度约束王权D.目的是实现对天子和王侯的谏议

9.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

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0.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

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是

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

11.《荀子•君道》写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12.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

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

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

13.自明朝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明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奏本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有所提高B.明英宗时初设内阁制

C.宦官参政妨碍阁权D.内阁制保证了官僚团结

14.清朝时,皇帝谕令全国的重要大臣要求把他们把职务内外,所知所闻都报来,“不可令人知道,倘有泄露,甚有关系”。

这一制度是

A.密折奏事制度B.土司制度C.皇帝制度D.刺史制度

15.如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

16.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

“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17.在19世纪40年代流行“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歌谣,该歌谣是在赞颂()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同盟会成立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运动

18.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这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20.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  )

A.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香港岛上第一次飘扬着米字旗

C.在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D.英国军舰开始在东南沿海巡查贸易

21.一场战争前,英国在中国的利益遍于南北。

此战后,情势大为不同:

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别为俄、德、法和日本的势力范围。

此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23.《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24.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5.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26.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多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

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

这表明

A.中华民国的影响遍及城市与农村B.民主共和思想日益广泛传播

C.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D.辛亥革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27.“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

”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28.下列对中共会议的论述中对应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B.遵义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节起义D.中共八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9.1938年7月召开了第一届国民参政会,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等人受中共的委派参加了会议。

并在会上发布宣言称:

否认国民政府,就是否认中国国家。

这说明

A.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只承认国民政府B.中国境内只存在国民政府一个政府

C.中共和国民党都是平等的执政党D.中国在国共合作基础上进行全民族抗战

3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

3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32.“香港是大陆最大的转口基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

……香港地区的顺利回归使得大陆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分工不存在任何障碍。

”使香港地区“顺利回归”、与大陆经济往来“不存在任何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B.澳门回归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交往

C.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D.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33、美国同“亚洲共产党地区”总出口贸易简表如下。

对表格信息理解合理的一项应是

A.美国对台湾政策发生变化B.美国对中国政策发生转变

C.美国加强对越南的援助D.美国加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34.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也是“改变尼克松的一周”。

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

“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

”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能是(   )

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日正式建交D.中美正式建交

35.“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

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这一时期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实行“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实行不结盟政策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36.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

“(上海合作组织)在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

”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以经济先行、全面合作为特征B.是以中俄两国为主导的区域同盟

C.成员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D.是一个全封闭性的军事合作组织

37.《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之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

“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

”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C.不结盟C.“另起炉灶”

38.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材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公平公正,真实客观B.揭示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C.该项措施确立于梭伦改革时期D.该项措施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39.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40.美国史学界权威小阿瑟•施莱辛格教授在《自1776年以来美国与世界的碰撞》一书中把美国历史上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评为“失败”。

把尼克松评价为“接近伟大/失败”。

把克林顿评为“平庸”。

其中因为这三位总统都曾被众议院提出弹劾,这主要体现了

A.法律至上的原则B.分权制衡的原则C.两党政治的残酷D.联邦制的优越性

41.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

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4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43.2009年春夏之交,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补贴门”丑闻(议员冒领国家补贴资金)曝光以后,英国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内阁处境艰难,有近半数内阁大臣宣布辞职,反对党和部分工党下院议员发出要求布朗下台的信号。

而布朗却采用改组内阁的办法,拒不辞职。

围绕布朗做法是否合法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辩论。

下列四条是老师对他们当中所持观点与理由的梳理,正确的是

A.合法,布朗首相有权决定内阁去留

B.合法,首相是英国的最高决策者,权力不受限制

C.不合法,遭到大多议员反对的人不配做首相

D.不合法,既然有近半数的内阁成员辞职,布朗首相就不再成为多数党领袖

44.“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分权制衡原则B.民主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

4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

“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A.议会至上B.和平渐进C.自由平等D.分权制衡

46.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某次国际会议通过宣言,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

这一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不结盟运动会议D.朝核六方会谈

47.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48.元和年间(806年-820年)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给事中的意见被皇帝采纳。

这表明

A.给事中为中书省属官,有起草诏令的权力B.给事中为尚书省属官,负责执行皇帝诏令

C.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封驳审议的权力D.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行政决策权

49.如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

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50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51.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①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②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③以再现社会现实作为主旋律④表达强烈的浪漫色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2.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学者前来演讲。

演讲题目包括:

“拜伦的诗歌创作”、“雪莱与《西风颂》”等。

此外,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贝多芬的交响曲”。

下列最适合这次文艺活动主题的是

A.启蒙运动的学术B.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C.浪漫主义的文艺D.现代主义的艺术

53.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住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

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54.恩格斯说: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的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55.“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材料中列宁评价的“他”是

A.维克多·雨果B.巴尔扎克C.列夫·托尔斯泰D.高尔基

56.有一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应属于何种流派

A.写意画派B.印象画派C.现代画派D.风俗画派

57.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

下列最符合出版社要求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B.米勒C.塞尚D.毕加索

58.朱光潜(1897——1986年),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1925—1933年留学英法,其间给上海开明书店《一般》杂志写稿,他写作可能涉及的话题有

①《哈姆雷特》:

诗性语言的张扬②《人间喜剧》:

尽释悲悯情怀

③《格尔尼卡》:

无理性现实的折射④塞尚:

调色盘上刮起一股现代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9.一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断:

“电视台记者乘坐火车前往英国采访达尔文(1809—1882年),达尔文详细介绍了他撰写《物种起源》的经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结束后,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马上制成了电影”。

此片断说明

A.达尔文是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B.该小说的描述属历史的真实再现

C.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手材料D.小说作者不了解历史

60.某教师在分析一文学作品时说:

“作者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影响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

”与这一作品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B.《母亲》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

61.《共产党宣言》中说: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含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下列文学作品中,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巴黎圣母院》B.《高老头》C.《十日谈》D.《母亲》

62.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

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

63.有人在描述某画派的一幅作品时说道:

“画中人似乎是由女性身体上的许多小平面组成的,它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得,表示人人都知道应该在那儿的东西,但不是一眼就可以认出来的东西。

”该画派应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立体主义

64.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进而产生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

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是雪莱、德拉克洛瓦、塞尚B.偏重向外,朝对象感性世界开掘

C.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D.偏重客观、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65.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

“……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66.“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

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A.古典派B.荒诞派C.印象派D.现代派

67.该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

”该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海顿B.莫扎特C.贝多芬D.德彪西

68.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

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下列作品与《追忆逝水年华》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十日谈》

69.塞尚说:

“把自然当作圆锥、圆筒和球体处理。

”他的绘画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70.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

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唐璜》、《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D.《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

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