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01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科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科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科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科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案例.docx

《科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案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案例.docx

科学案例

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张伦

教学目标: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桥。

2、教师出示一张报纸,并提问:

用这张报纸可以做什么?

学生回答:

取暖、做衣服、叠飞机等

3、造一座可以跨越35厘米,宽度不小于10厘米,可以承重200g的小桥。

教师引导:

今天我们就用这张报纸来造一座桥(板书:

用纸造一座桥)

二、设计一个造桥的方案

请学生思考:

如果我们用这张报纸造了一座桥,这座桥可能会有什么缺点呢?

学生回答:

不结实,抗弯曲能力弱等

教师继续提问:

你怎样克服这些缺点?

造桥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特性和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各部分连接等方面来考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造桥的方案,并把它记录下来。

学生开始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三、开始造桥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动手造桥,教师巡回指导。

四、介绍我们的桥

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

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

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五、检测我们的桥

用棋子放在纸桥的桥面上,检测小桥的承受力。

六、课后延伸:

我们的小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共同制作一座牢固美观的桥。

 

在交流阶段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

──《用纸做一座桥》一课的教学案例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张伦

《用纸做一座桥》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路》中的第三课。

背景描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学生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进行《用纸做一座桥》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课前准备好的旧报纸、透明胶、胶水等。

二、本课的任务是小组合作搭一座桥,可以跨越35厘米,宽度不小于10厘米,可以承重200g的小桥。

然后讨论:

①如果我们用这张报纸造了一座桥,这座桥可能会有什么缺点呢?

怎样克服这些缺点?

②造桥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③根据讨论的结果,你对本组或其他组的桥有什么建议?

三、各小组开始搭桥。

1.小组长综合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确定好自己组要搭的桥的形状,然后画出桥的草图,大家一起制作好搭桥需要的基本的材料,然后开始分工搭桥。

2.各组的桥搭建好后,组内成员测量好桥的高度,并检测桥的承受力(以放棋子的多少为准),然后做好实验记录。

3.各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组搭的桥,并示范桥的承受力是多少。

小组

(一):

我们组搭的桥是斜拉桥,跨度35厘米,宽度10厘米,可以承受58个棋子。

示范:

最大能承受58个棋子。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桥。

桥的形状美观大方,整个桥面都是由圆纸棒拼接在一起的,桥墩是由很多圆纸棒扎成的,还有一些支撑的交叉纸棒,使桥很稳固,再加上线的参与,把桥墩和桥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承受力好。

小组

(二):

我们组搭的桥是长方体形状的,跨度35厘米,宽度10厘米,但是只能承受16个棋子。

示范:

能承受16个棋子。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桥。

这座桥是粱桥,桥面是一个长方形,桥由四条圆纸棒贴在长方形桥面的四个直角边上建成。

桥墩没有用圆纸棒加固,承受力相对较弱。

小组(三):

我们组搭的桥也是长方体形状的,跨度36厘米,宽度10厘米,可以承受25个棋子。

示范:

最大能承受25个棋子。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桥。

这座桥是粱桥,桥面是一个长方形,桥由四条圆纸棒贴在长方形桥面的四个直角边上建成。

桥面是由波纹面加上圆纸棒合成的,承受力要强得多。

小组(四):

我们组搭的桥是拱形的,跨度35厘米,宽度11厘米,但是不能承受一个棋子。

示范:

不能承受一个棋子。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桥。

这座桥的底部的支撑不够,桥墩由4根圆纸棒搭成,相互之间没有支撑。

连接处也没有特别地处理方法,桥摇晃得利害,没有承受力。

小组(五):

我们组搭的桥是拱桥,跨度35厘米,宽度11厘米,可以承受36个棋子。

示范:

最大能承受36个棋子。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桥。

这座桥的形状是拱形的,四个桥墩,每两个桥墩之间都用圆纸棒驾成三角形的支撑起来。

该组在每个连接桥墩的纸棒都围一圈后粘牢,承受力很好。

小组(六):

我们组搭建的桥也是粱桥,跨度35厘米,宽度10厘米,但是可以承受24个棋子。

示范:

最大能承受24个棋子。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观察小组(六)的桥。

这座桥的材料全部是圆纸棒,桥面处理不够细致。

但桥墩的处理很科学用许多圆纸棒交叉联系在一起。

承受力还行,如果桥面制作加厚或加上一些工字形圆纸棒,效果会好一些。

四、小组讨论。

各小组的学生根据刚才观察到的六个小组搭的桥,根据桥的形状和承受的重物与自己本组的桥作比较,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桥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

③根据讨论得出的结论,改建本组的桥或者给其他组提出建议,怎样改建桥,使桥的承受力最大。

1.小组讨论。

2.全班集体交流。

生①:

我发现三角形最稳固的,为提高桥的稳固性,可以把桥墩多做一些三角形的支撑架。

生②:

再加一根圆纸棒,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增强桥的稳定性和承受力。

生③:

三角形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

生④:

圆棒的承受力比片状材料的承受力好。

生⑤:

我觉得给小组

(一)的桥在原来底部片状支撑的地方再分别加上一根圆棒,加固桥的支撑点。

生⑥:

我认为第

(一)小组的桥是搭得最稳固、承受力最大的。

他们的桥主要由圆纸棒搭成的粱桥。

桥面做了好几层,桥墩又相互支撑得很好。

……

(各组学生踊跃地给本组或其他组提建议。

教学反思:

甭管在什么课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新课伊始,我通过创设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我说: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和结构的桥,今天我们也要象桥梁工程师一样来造一座既坚固又美观的桥,最后咱们九个工程队比一比,看哪个队的作品既美观又结实。

”由于课前我早已让学生预习了本节课,所以在课上,我激发起学生兴趣之后,接着让学生明确今天的任务,读用纸造桥的任务要求,再引导学生分析用纸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的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接着是设计制作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进行设计创作,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精诚协作精神,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勤于巡视,并实施了个别指导,多表扬鼓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学生能灵活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改变薄型材料形状增强抗弯曲能力。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科学的起点,而且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纸桥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最后进行工程验收。

看着他们激昂的情绪,我感受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选了两个同学做验收员,让他们挨组放棋子,看哪组的既结实又美观。

意料之外的是平时不起眼的几个小组长都表现出了极佳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其中表现最出色的是一组,一组的“桥”,设计虽然很简单,但是很牢固,而且外形美观,抗弯曲能力强,小组成员间也非常团结协作。

从这件事上,也提醒了我今后该怎样去看待和评价学生,不能形成刻板印象,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们。

之后,我再结合巡视时发现的问题,对各组的“桥”进行了简单评价。

因时间关系,评价显得很仓促。

本课的最大成功之处:

1.制作前的交流,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概念理解知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2.这堂课,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形状结构的知识,自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形状和结构,自己设计和制作一座美观坚固的桥。

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1.在工程验收时,采用集体测量的形式,虽然提高了大家的成就感,但浪费时间较多,也导致评价时间仓促不到位。

最好采用小组自己测试,报出数据。

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全班交流,对承重力最好的桥和最差的桥进行比较和分析。

这样,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

2.因为时间较短,学生制作的作品也比较粗糙。

一到了下课时间,学生就将自己的作品当做了垃圾或立即破坏掉。

其实,科学课的教学不能受时间限制,一节课完不成的任务,可以用多一些的时间来完成。

可是我们往往受教学进度的限制,一堂课结束一课时,完不成任务就匆匆了结。

我应该将学生课堂上制作的作品收集上来,进行展览,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或课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或改良,关注制作后的反思讨论,这个环节的教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往往忽视了。

科学课的教学要意识到操作的重要性,要运用教材中的因素,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所有环节的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取长补短,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

 

在思考与学习中不断前行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张伦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无比自豪,从古到今,教师这个职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世人瞩目。

是机遇也是挑战,曾几何时,科学课在大家的眼里只是一门副课。

如今,副课不副,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带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我对自己身为科学教师有了一点思考。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时常在思考,教育家和教书匠根本区别在何处?

专家们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在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关键在于是否做到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

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除了参加培训,互相听课等学习形式外,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

一要广泛涉猎各类书籍。

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时代发展了,老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已,让自已的知识不断更新,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从哪来呢?

惟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了,中外名著、天文地理、百科全书都应该涉猎,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底气十足,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

二应该读教育教学专著。

读陶行知,读杜威,读苏霍姆林斯基……与大师进行对话,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

三要读教育教学杂志。

除了与教育大师对话外,我们还应该多读教育教学杂志,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站在理论的前沿,把握教改的脉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做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认认真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要让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创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教师创新能力中最必需也最重要的素质。

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养成思考的习惯是教师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