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822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docx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材解释

《杨氏之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2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

4.感知杨氏子说话的“聪惠”,能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会读2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知杨氏子说话的“聪惠”,能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题目解读:

预设:

(1)杨:

姓。

氏:

放在姓后表示尊重。

(2)之:

的意思。

(3)杨氏之子:

姓杨人家的儿子。

2.谈话导入:

(1)你贵姓?

(2)用文言文可以怎样称呼呢?

(3)一起穿越到古代和同桌打招呼吧!

3.说话的艺术: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来交流,精炼的语言能促进沟通,机智的语言能化解尴尬,幽默的语言能愉悦身心。

4.走进课文:

“杨氏之子”是一个“甚聪惠”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他的“说话技巧”吧!

课文选自《世说新语》,它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听读文章,读准字音,规范断句,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根据课本上的读音和注释,自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将停顿读准确。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3)老师示范读。

预设: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注意读准字音。

尤其注意:

诣、禽。

4.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读一遍朗读,分别对同学的朗读给出评价。

注意:

读古文语速要慢,把握好停顿和语调,把文章读熟。

5.想办法把课文读熟!

你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1)听老师示范读。

(2)小组同学比赛读。

(3)班级同学齐声读。

三、感知课文,研读内容。

(一)我们学习文言文,不只是读得好,还要读得懂。

请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

(1)借助课后注释。

(2)联系上下文理解。

(3)反复诵读练习。

提示:

关键是自读自悟,反复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再来寻求帮助哦!

(二)疏通全文,理解大意。

不懂的地方标注。

将每个句子的意思连起来。

整理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提问:

“诣”是什么意思?

预设:

拜访。

(2)“孔君平”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父亲的朋友。

(3)“杨氏子”是什么意思?

预设:

杨家的孩子。

(4)其实这里省略了很多的内容,我们想象一下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

3.课堂讨论:

同桌表演,补充空白。

4.出示句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

预设:

摆设,准备。

(2)“杨梅”是一种水果。

5.杨氏子为客人“设果”中,你看出了什么呢?

预设:

孩子很有礼貌,待客热情。

四、课堂展示。

1.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写得很精妙,大家知道是哪两句吗?

预设:

同学自由表达见解。

示例:

第一句: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1)读一读孔君平的话,注意节奏哦!

(2)此:

这个(杨梅)。

(3)果:

水果。

(4)君家果:

你家水果。

(5)此是君家果:

杨梅是你杨家的水果。

2.关于孔君平说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预设:

杨梅是你杨家的水果。

你和杨梅同姓,是一家人。

孔君平故意拿姓氏开玩笑,幽默风趣。

3.示例二: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读一读杨氏之子的回答,注意节奏哦!

(2)未闻——没有听说。

(3)君家——夫子家。

(4)君家果——夫子家禽。

(5)此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

(6)“未闻”是什么意思?

预设:

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你家)的鸟啊?

(7)杨氏子的回答中多了“未闻”两个字,谈一谈你的理解?

(8)读出“未闻”的礼貌感哦!

(9)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拿孩子开玩笑;杨氏子在姓氏上反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厉害!

(10)应声答曰体现了孩子的反应敏捷。

4.角色扮演:

扮演孔君平和杨氏子。

重点体验说的语气和技巧。

5.这么可爱的孩子,你们喜欢吗?

再读课文吧!

一卷在手,书声琅琅,真是风雅啊!

6.指导背诵课文

(1)一句一句单句背诵,衔接全文。

(2)理解意思进行背诵,默背全文。

7.生活中不乏有语言精妙之事。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

预设:

学生自由表达。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生字:

梁、诣、禽。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找一找说不同。

4.出示同音字,进行积累。

六、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杨氏之子》”,一起来闯关吧!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21课杨氏之子

难点名称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机智应答;感受语言的风趣幽默。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言文语言较难理解,个别字的读音与白话文不同;重点字词与现在生活中的解释也截然不同;课文中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中的幽默风趣性也不易读懂。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小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有限,加之他们还没有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合适的学习工具,所以学习兴趣不高。

难点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喜欢趣味故事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觉朗读学习,理解文意,体会语言的风趣幽默。

2.运用直观的教学课件,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激趣引导:

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

话说梁国就有一个这样的小男孩,他用巧妙的语言回答了对方的问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的语言魅力吧!

2.读了课文之后,谁能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3.试试像课文题目这样介绍自己或同桌。

生:

王氏之子、李氏之女、张氏之子……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二、指导朗读,理解文意。

二、1.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老师提醒学生多音字读音)

2.故事中,孩子用巧妙的语言回答了对方的玩笑话。

他的机智与幽默体现在哪里呢?

我们一起去文中感受一下。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

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

“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4)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是什么意思?

(拜见。

“乃”是什么意思?

(就,于是。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6)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7)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是什么意思?

(端来,摆上。

)谁为谁“设果”?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8)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

(说。

)“此”是什么意思?

(这,这里指杨梅。

)“应声”是什么意思?

(马上回答。

)“未闻”是什么意思?

(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

(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君平。

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9)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

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

“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4.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

(1)(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

“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2)孩子应声答道:

“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三、互相交流,体会语言之巧妙

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孩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孔雀是夫子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未闻:

没有听说过。

显得委婉。

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

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

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

(理解:

应声答曰:

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

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

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2.练习用杨氏之子的回答方式说话。

例:

李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3.词语积累(夸一夸杨氏之子)。

4.拓展阅读《口中狗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小结

像这样聪惠的小孩子在《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记载,这些故事后来也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不少成语呢,如:

七步成诗、咏絮之才等。

同学们课后赶紧找出来读一读吧!

我爱你,汉字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相关课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活动任务,选择研究内容

1.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交流上一板块“汉字真有趣”的活动过程。

交流中梳理小结:

(1)阅读“活动建议”,大致了解活动任务。

(2)参考“阅读材料”,打开活动思路。

(3)结合“活动建议”,选择活动任务并制订活动计划。

(4)按照计划搜集、整理资料,开展活动。

(5)评价总结。

2.引导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大致了解活动内容。

(1)学生自读“活动建议”。

(2)交流: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要完成什么任务?

预设:

本次活动的任务是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研究的方向二选一:

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3.参考“阅读材料”,打开活动思路,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和研究主题。

(1)学生自学五篇“阅读材料”。

(2)交流中引导,明确以下几点:

◇材料介绍了汉字哪些方面的历史?

◇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了汉字书法艺术?

◇为什么要调查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研究报告可以怎么写?

(3)引导学生找到研究主题。

提问:

读了这些材料后,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4)学生交流,提示活动内容。

①延续上一板块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形声字的演变过程、字谜的?

由来。

②插图、“阅读材料”——汉字篆刻艺术、汉字剪纸艺术、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汉字书法艺术、汉字与姓氏。

③自己感兴趣的——汉字造字的规律、汉字简化的历史、汉字与色彩的关系、汉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

④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或是调查校园公告栏,街头的各类电子屏,乡村的横幅、标语或者宣传栏……

4.学生选择确定研究内容。

二、讨论研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自由组建小组。

2.学习开展研究的方法。

(1)明确这次活动的最终任务是——研究报告。

(2)自学“阅读材料”中《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

①这份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等内容。

②我们首先要确定研究的方向,想清楚研究的方法,还要把查找的资料整理出来,最后形成结论。

……

(4)小结:

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研究报告一般需要经历的大致流程是:

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1)回顾“汉字真有趣”板块,制订活动计划具体有哪些内容。

(2)教师小结。

(3)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4)提示学生注意整个活动过程中操作的细节。

①调查同学作业本上用字不规范的情况之前,思考:

调查哪些人、哪些学科的作业本?

作业本上的哪些字属于不规范用字?

调查的结果可以怎样记录下来?

遇到同学不同意调查的情况怎么应对?

调查中每一位小组成员分别承担哪些具体任务?

如何汇总调查情况?

②走出学校调查时,若遇到安全问题和突发情况,预案是什么?

4.发放活动参与互评表,引领活动开展。

活动参与互评表

项目

评价标准

同学评价

小组活动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同学密切配合

☆☆☆

搜集、撰写

乐于使用学到的方法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

展示交流

积极进行展示交流,与其他同学互动良好

☆☆☆

◎教学过程

一、各小组开展研究、调查

1.针对研究汉字历史或汉字书法的活动进行指导。

(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板块中学习到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汉字历史和汉字书法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搜集资料,比如了解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产生的过程,搜集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名作的资料,或是调查了解书法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搜集名人学习书法的故事等。

(3)选择这一活动的小组围绕研究主题搜集资料。

2.针对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情况的活动进行指导。

(1)课件出示一些用字不规范的图片和正确广告用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哪些属于不规范用字,哪些是艺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帮助学生打开调查思路,交流调查中遇到困难该如何处理。

①关于“可以到哪里去查找不规范用字”的问题,可以提示学生:

校园的宣传栏,城市街头的手写招牌、公告以及各类电子屏,乡村路边的横幅、标语或宣传栏,这些地方比较容易出现不规范用字的情况,可以重点调查。

②要重点提示选择外出调查的小组:

外出调查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长带领下结伴外出,避免发生事故。

调查时要注意分工合作,要带上手机、照相机等设备拍照记录。

二、整理研究或调查成果,为写研究报告作准备

1.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搜集和不规范用字调查的情况。

2.按照研究报告的框架整理搜集的资料和调查到的情况。

(1)教师提示整理资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要注意筛选,对于内容上有冲突的资料,要以专业书籍或正规网站为准;二要注意归类,对于同一类型的资料,可根据需要进行归类。

搜集的资料不够丰富、调查内容过于简单的,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或开展调查,为写研究报告作准备。

(2)学生根据提示,初步整理资料。

按照撰写研究报告的思路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在梳理内容的同时也渗透了研究报告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研究报告的内容

小结: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反映的是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问题或话题的由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以及最后的研究结论。

二、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1.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部分。

研究报告在罗列方法、结论时,可以梳理成若干条目,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整理资料,看上去更清楚。

研究报告的语言有点像说明文,最后的结论和开始提出的问题要对应。

  小结:

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部分。

其中,“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资料整理”不一定每篇都要有,可以视情况而定。

2.引导学生交流研究报告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预设:

“问题的提出”部分要描述清楚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意义等;“研究方法”部分要描述此项研究中用到的主要方法;“资料整理”部分要把经过筛选、梳理后的资料恰当地呈现出来;“研究结论”部分要把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呈现出来。

  点拨:

研究报告一般用说明性的文字来陈述,语言比较平实。

写的时候,对资料要加以分析和概括;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和“结论”两部分的紧密关联;结论是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应带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文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表格、图示等,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撰写研究报告

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调查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小组的资料可以共享,但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研究报告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研究报告,从研究报告的内容、体例、语言等方面展开自评、互评,并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2.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研究报告的形式。

预设:

可以进行研究报告展览,也可以举办一场现场报告会。

3.全班展示交流。

形式一:

开展研究报告展览。

可以让学生先在组内评议,推选出一篇优秀的研究报告,张贴在教室宣传栏进行展示,也可以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每个小组一个展台,展出所有同学的研究报告以及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访谈记录、照片等。

形式二:

举办一场汇报会。

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进行现场汇报,其他同学可以针对报告的内容发表观点、评价互动。

4.教师组织学生评议。

二、总结、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结合“成长记录评价表”,总结本阶段学习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这一阶段开展活动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收获。

(2)学生自由交流对汉字的看法和感受。

(3)小结:

这一段时间,大家围绕汉字展开了综合性学习,对汉字的文化和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增进了对汉字的情感,而且还实践运用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并且学会了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在班级内评选“优秀信息员”“优秀研究员”“互助好搭档”等,激励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某一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

成长记录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

活动计划

要点齐全,时间、分工安排明确

☆☆☆

搜集的资料、调查

的结果

资料丰富,与研究内容关系密切;调查记录清晰,内容翔实

☆☆☆

研究报告

格式正确,阐述清楚,分析得当,语言严谨

☆☆☆

22手指(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拇、弦”等14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搔痒、纽扣、渺小、附庸、爱憎、拧螺丝”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难点:

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描绘,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双手呢?

请把你们的双手伸出来,仔细观察自己的双手,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

(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双手及每一根手指。

2.鼓励交流:

同学们,你们说哪根手指最好看,哪根手指最有用?

(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课题:

对于五根普普通通的手指的美丑和作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

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

手指,学生齐读课题。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课文《手指》,看看作者写了什么。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4.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

(1):

开门见山地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2~5):

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第三部分(6):

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点明文章主旨。

5.生字我会写。

(1)出示生字:

拇搔痒秽轧拧螺纽扣貌仓渺享庸憎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加一加:

“扌+母=拇”“禾+岁=秽”

“虫+累=螺”“纟+丑=纽”

“人+=仓”“忄+曾=憎”

换一换:

“扎”把“扌”换成“车”就是“轧”,“咛”把“口”换成“扌”就是“拧”。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生字,相互借鉴。

6.理解本课重点的词语。

拇指搔痒窈窕秽物纽扣相貌堂皇冲撞

渺小享乐附庸团结爱憎拧螺丝养尊处优

(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痒、享、庸、憎”为后鼻音,“拧”为鼻音,“螺”为边音。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渺小:

微小。

秽物:

肮脏的东西。

窈窕:

(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堂皇:

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

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