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8932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docx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一、公司网络概况

随着公司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网络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网络的正常进行。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全局的管理问题,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漏洞,都会导致全网的安全问题。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网络信息系统将会受到具有破坏性的攻击和危害。

公司网络按访问区域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区域:

公司内部局域网、外部Internet区域。

二、网络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随着公司客户和内部局域网上网用户逐渐增加,风险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对于公司的运营来说至关重要。

针对公司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下述安全风险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并且要针对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下述风险由多种因素引起,与公司网络结构和系统的应用、局域网内网络服务器的可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列出部分这类风险因素:

网络安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网络物理是否安全;2网络平台是否安全;3系统是否安全;4应用是否安全;5管理是否安全。

针对每一类安全风险,结合公司网络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具体的分析网络的安全风险。

2.1物理安全风险分析

网络的物理安全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

网络的物理安全主要是指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

以及高可用性的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安全意识等。

它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所以要制定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备份,并且加强网络设备和机房的管理,这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2.2网络平台的安全风险分析

网络结构的安全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路由状况及网络的环境等。

公开服务器面临的威胁

公司网络内公开服务器区作为公司的缴费运营平台,一旦不能运行后者受到攻击,对企业的运营影响巨大。

同时公开服务器本身要为外界服务,必须开放相应的服务,因此,规模比较大网络的管理人员对Internet安全事故做出有效反应变得十分重要。

我们有必要将公开服务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只允许正常通信的数据包到达相应主机,其他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就应该遭到拒绝。

这些任务主要通过对路由、防火墙的设置来实现。

2.3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所谓系统的安全显而易见是指整个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硬件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硬件平台的可靠性:

对于中国来说,恐怕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无论是Microsoft的WindowsNT或者其他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Back-Door。

我们可以这样讲:

没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统。

但是,我们可以对现有的操作平台进行安全配置、对操作和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不但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而且,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2.4应用的安全风险分析

应用系统的安全跟具体的应用有关,它涉及很多方面。

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应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应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

机密信息泄露、XX的访问、破坏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

对于公司开发的软件的数据安全性问题,可以针对具体的应用直接在应用系统开发时进行加密。

2.5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

管理是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

责权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

责权不明,管理混乱,使得一些员工或管理员随便让一些非本地员工甚至外来人员进入机房重地,或者员工有意无意泄漏他们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而管理上却没有相应制度来约束。

建立全新网络安全机制,必须深刻理解网络并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管理制度和管理解决方案的结合。

2.6黑客攻击

黑客们的攻击行动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而且会利用系统和管理上的一切可能利用的漏洞。

公开服务器存在漏洞的一个典型例证,是黑客可以轻易地骗过公开服务器软件,得到服务器的口令并将之送回。

黑客侵入服务器后,有可能修改特权,从普通用户变为高级用户,一旦成功,黑客可以直接进入口令。

在公司的局域网内我们可以综合采用防火墙技术、Web页面保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评估技术来保护网络内的信息资源,防止黑客攻击。

2.7病毒的攻击

计算机病毒一直是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威胁。

现在很多病毒都是通过Internet传播,并且病毒的种类和传染方式也在增加,这就增加了这种威胁的程度。

浏览不安全的网页、下载可执行文件和接收来历不明的文件需要特别警惕,否则很容易使系统导致严重的破坏。

2.8网络的攻击手段

一般认为,目前对网络的攻击手段主要表现在:

非授权访问:

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如有意避开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扩大权限,越权访问信息。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信息泄漏或丢失:

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破坏数据完整性:

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拒绝服务攻击:

它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利用网络传播病毒:

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三、安全需求与安全目标

3.1安全需求分析

通过前面我们对公司网络络结构、应用及安全威胁分析,可以看出其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服务器的安全保护、防黑客和病毒、重要网段的保护以及管理安全上。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杜绝安全隐患,其中应该做到:

公开服务器的安全保护

防止黑客从外部攻击

入侵检测与监控

信息审计与记录

病毒防护

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备份与恢复

网络的安全管理

针对公司网络络系统的实际情况,在系统考虑如何解决上述安全问题的设计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1.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重点是可用性和可控性);

2.保持网络原有的能特点,即对网络的协议和传输具有很好的透明性,能透明接入,无需更改网络设置;

3.易于操作、维护,并便于自动化管理,而不增加或少增加附加操作;

4.尽量不影响原网络拓扑结构,同时便于系统及系统功能的扩展;

5.安全保密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使用;

6.安全产品具有合法性,及经过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认可或认证;

3.2网络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该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环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

威严的法律:

安全的基石是社会法律、法规、与手段,这部分用于建立一套安全管理标准和方法。

即通过建立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非法分子慑于法律,不敢轻举妄动。

先进的技术:

先进的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用户对自身面临的威胁进行风险评估,决定其需要的安全服务种类,选择相应的安全机制,然后集成先进的安全技术。

严格的管理:

各网络使用机构、企业和单位应建立相宜的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整体信息安全意识。

3.3系统安全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个局域网网络系统安全应该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策略

将内部网络、公开服务器网络和外网进行有效隔离,避免与外部网络的直接通信

建立网站各主机和服务器的安全保护措施,保证他们的系统安全

对网上服务请求内容进行控制,使非法访问在到达主机前被拒绝

加强合法用户的访问认证,同时将用户的访问权限控制在最低限度

全面监视对公开服务器的访问,及时发现和拒绝不安全的操作和黑客攻击行为

加强对各种访问的审计工作,详细记录对网络、公开服务器的访问行为,形成完整的系统日志

备份与灾难恢复——强化系统备份,实现系统快速恢复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系统全体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术

四、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通过对网络的全面了解,按照安全策略的要求、风险分析的结果及整个网络的安全目标,整个网络措施应按系统体系建立。

具体的安全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应用安全和安全管理

4.1物理安全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环境安全:

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参见国家标准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设备安全:

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媒体安全:

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

在网络的安全方面,主要考虑两个大的层次,一是整个网络结构成熟化,主要是优化网络结构,二是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4.2.1网络结构

安全系统是建立在网络系统之上的,网络结构的安全是安全系统成功建立的基础。

在整个网络结构的安全方面,主要考虑网络结构、系统和路由的优化。

网络结构的建立要考虑环境、设备配置与应用情况、远程联网方式、通信量的估算、网络维护管理、网络应用与业务定位等因素。

成熟的网络结构应具有开放性、标准化、可靠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应该有结构化的设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具有运营管理的简便性,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结构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利于维护管理,利于更高的安全控制和业务发展。

网络结构的优化,在网络拓扑上主要考虑到冗余链路;防火墙的设置和入侵检测的实时监控等。

4.2.2网络系统安全

4.2.2.1访问控制及内外网的隔离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

可制定的相应:

《用户授权实施细则》、《口令字及帐户管理规范》、《权限管理制度》。

2.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

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设置防火墙实现内外网的隔离与访问控制是保护内部网安全的最主要、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防火墙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

防火墙主要的种类是包过滤型,包过滤防火墙一般利用IP和TCP包的头信息对进出被保护网络的IP包信息进行过滤,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来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

同时可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审记与实时告警等功能。

由于这种防火墙安装在被保护网络与路由器之间的通道上,因此也对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起到隔离作用。

防火墙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

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4.2.2.2网络安全检测

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网络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如何及时发现网络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弱点和漏洞。

网络安全检测工具通常是一个网络安全性评估分析软件,其功能是用实践性的方法扫描分析网络系统,检查报告系统存在的弱点和漏洞,建议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达到增强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检测工具应具备以下功能:

具备网络监控、分析和自动响应功能

找出经常发生问题的根源所在;

建立必要的循环过程确保隐患时刻被纠正;控制各种网络安全危险。

漏洞分析和响应

配置分析和响应

漏洞形势分析和响应

认证和趋势分析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防火墙得到合理配置

内外WEB站点的安全漏洞减为最低

网络体系达到强壮的耐攻击性

各种服务器操作系统,如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受黑客攻击的可能降为最低

对网络访问做出有效响应,保护重要应用系统数据安全不受黑客攻击和内部人员误操作的侵害

4.2.2.3审计与监控

审计是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所有活动的过程,它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能够识别谁访问了系统,还能看出系统正被怎样地使用。

对于确定是否有网络攻击的情况,审计信息对于去定问题和攻击源很重要。

同时,系统事件的记录能够更迅速和系统地识别问题,并且它是后面阶段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另外,通过对安全事件的不断收集与积累并且加以分析,有选择性地对其中的某些站点或用户进行审计跟踪,以便对发现或可能产生的破坏性行为提供有力的证据。

因此,除使用一般的网管软件和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外,还应使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网络监控设备或实时入侵检测设备,以便对进出各级局域网的常见操作进行实时检查、监控、报警和阻断,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4.2.2.4网络防病毒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一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网络安全性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网络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毒三种技术:

1.预防病毒技术:

它通过自身常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得系统的控制权,监视和判断系统中是否有病毒存在,进而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和对系统进行破坏。

这类技术有,加密可执行程序、引导区保护、系统监控与读写控制(如防病毒软件等)。

2.检测病毒技术:

它是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来进行判断的技术,如自身校验、关键字、文件长度的变化等。

4.2.2.5网络备份系统

备份系统为一个目的而存在:

尽可能快地全盘恢复运行计算机系统所需的数据和系统信息。

在确定备份的指导思想和备份方案之后,就要选择安全的存储媒介和技术进行数据备份。

4.3系统安全

系统的安全主要是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网络硬件平台的可靠性。

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防范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内部调用不对Internet公开;关键性信息不直接公开,尽可能采用安全性高的操作系统。

应用系统在开发时,采用规范化的开发过程,尽可能的减少应用系统的漏洞;

通过专业的安全工具(安全检测系统)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评估。

4.4信息安全

因为公司的服务平台是对Internet公开,所以在软件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信息的安全,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数据的传输安全。

4.5应用安全

在应用安全上,主要考虑通信的授权,传输的加密和审计记录。

这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使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另外,在加强主机的管理上,除了上面谈的访问控制和系统漏洞检测外,还可以采用访问存取控制,对权限进行分割和管理。

应用安全平台要加强资源目录管理和授权管理、传输加密、审计记录和安全管理。

对应用安全,主要考虑确定不同服务的应用软件并紧密注视其Bug。

4.6安全管理

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性,除了在网络设计上增加安全服务功能,完善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外,安全管理规范也是网络安全所必须的。

安全管理策略一方面从纯粹的管理上即安全管理规范来实现,另一方面从技术上建立高效的管理平台(包括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策略主要有:

定义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型;建立长远的并且可实施的安全策略;彻底贯彻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恰当的安全评估尺度,并且进行经常性的规则审核。

当然,还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平台。

4.6.1安全管理规范

面对网络安全的脆弱性,除了在网络设计上增加安全服务功能,完善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外,还必须花大力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规范的建立,因为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和人员录用等方面,而这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所以应引起各计算机网络应用部门领导的重视。

1.安全管理原则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基于三个原则。

多人负责原则:

每一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两人或多人在场。

这些人应是系统主管领导指派的,他们忠诚可靠,能胜任此项工作;他们应该签署工作情况记录以证明安全工作已得到保障。

具体的活动有:

访问控制使用证件的发放与回收;

信息处理系统使用的媒介发放与回收;

处理保密信息;

硬件和软件的维护;

系统软件的设计、实现和修改;

重要程序和数据的删除和销毁等;

任期有限原则:

一般地讲,任何人最好不要长期担任与安全有关的职务,以免使他认为这个职务是专有的或永久性的。

为遵循任期有限原则,工作人员应不定期地循环任职,强制实行休假制度,并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轮流培训,以使任期有限制度切实可行。

职责分离原则:

在信息处理系统工作的人员不要打听、了解或参与职责以外的任何与安全有关的事情,除非系统主管领导批准。

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下面每组内的两项信息处理工作应当分开。

计算机操作与计算机编程;

机密资料的接收和传送;

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

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的编制;

访问证件的管理与其它工作;

计算机操作与信息处理系统使用媒介的保管等。

2.安全管理的实现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管理原则和该系统处理数据的保密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采用相应的规范。

具体工作是:

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确定该系统的安全等级

根据确定的安全等级,确定安全管理的范围

制订相应的机房出入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系统,要实行分区控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己无关的区域。

出入管理可采用证件识别或安装自动识别登记系统,采用磁卡、身份卡等手段,对人员进行识别、登记管理。

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要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

制订完备的系统维护制度

对系统进行维护时,应采取数据保护措施,如数据备份等。

维护时要首先经主管部门批准,并有安全管理人员在场,故障的原因、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要详细记录。

制订应急措施

要制定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尽快恢复的应急措施,使损失减至最小。

建立人员雇用和解聘制度,对工作调动和离职人员要及时调整响应的授权。

4.6.2网络管理

管理员可以在管理机器上对整个内部网络上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网络上的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探测器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利用安全分析软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所有的设备、服务器、工作站进行安全扫描,分析他们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6.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主要功能指对安全设备的管理;监视网络危险情况,对危险进行隔离,并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身份认证,权限设置;对资源的存取权限的管理;对资源或用户动态的或静态的审计;对违规事件,自动生成报警或生成事件消息;口令管理(如操作员的口令鉴权),对无权操作人员进行控制;密钥管理:

对于与密钥相关的服务器,应对其设置密钥生命期、密钥备份等管理功能;冗余备份:

为增加网络的安全系数,对于关键的服务器应冗余备份。

安全管理应该从管理制度和管理平台技术实现两个方面来实现。

安全管理产品尽可能的支持统一的中心控制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