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877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

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

2017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省重大科技计划围绕省政府关于推进“十二个产业”的战略部署,针对事关自主创新能力,事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以及事关民生的社会公益性研究,解决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任务和目标为导向,重点在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电子信息、人口与健康、低碳制造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项目。

1、申报条件

项目及申报单位、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或者中央在琼单位,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二)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有组织完成项目研发和筹措研发费用的能力。

(三)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应明确各方的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

(四)项目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地点应在海南省内。

(五)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六)项目组成员、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

(七)已承担2项以上(含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或项目(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未结题或验收前不得申报;正在牵头承担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本年度不得牵头申报;省重大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

(八)已获得海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项目,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得再申报本专项。

(九)企业单位申报的,自筹经费应不低于申请的财政补助经费,且有承担因研发失败而产生经济损失的能力。

(十)参与当年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参与当年的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二、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每个项目下设不超过3个课题,每个课题承担单位不超过2家。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指南任务要求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省科技厅择优立项。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3、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期为:

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4、资助方式

资助方式为前补助和后补助两种方式。

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承担单位,实行前补助资助方式,即立项时拨付相应补助经费;对于企业承担单位,实行事前立项事后补助资助方式,即指项目立项后,承担单位先行投入经费组织研发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按规定程序通过年度考核后,给予相应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

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省科技厅将择优安排部分资助经费。

资助经费分年度拨付。

后补助项目待项目通过年度考核(验收)后再拨付上一年度专项经费,第一年按当年立项金额的30%拨付启动经费。

5、支持方向

(1)热带高效农业

1、重点任务:

夏秋季设施渡淡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1.1:

夏秋季耐湿热渡淡蔬菜品种筛选培育与示范

研究内容:

围绕主要夏秋季渡淡蔬菜种类,构建蔬菜耐热性鉴定指标体系;重点开展耐湿热、优质叶菜品种筛选;筛选培育耐热、抗早衰苦瓜、丝瓜等瓜类品种;挖掘与筛选耐湿热、优质高产豇豆及其它豆类地方品种。

考核指标:

研究并明确2个以上蔬菜耐热性鉴定指标;筛选耐湿热、优质、速生叶菜品种3个以上,筛选培育耐热、抗早衰瓜类品种3个以上,筛选耐热、高产的豇豆等豆类品种(含地方品种)2个以上;所有品种能够较好地适应夏秋季设施栽培条件,较现有主栽品种增产8%以上;示范面积200亩以上。

1.2:

夏秋季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研究不同覆盖材料与覆盖方式对设施环境及蔬菜生长的调控技术;研究夏秋主要设施蔬菜水肥均衡供应技术与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开展“土壤-根系-微生物”协同作用及其环境调控技术研究;构建新型设施蔬菜农作制度。

考核指标:

筛选降温增效覆盖材料及其覆盖方式2种以上;明确夏秋季主要设施蔬菜水肥需求规律与主要病虫害成灾规律,形成蔬菜配方施肥、节本增效技术3套以上;制定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5套以上;提出根系健康调控技术2项以上;构建新型设施蔬菜农作制度2项以上;集成示范200亩以上。

2、重点任务:

海南芒果、柑橘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2.1:

海南芒果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

围绕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高效利用等影响果实品质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研发基于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的安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筛选、施用剂量、适宜施用时期以及化学疏花疏果、树杆注射结合叶面喷施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使用技术,研发针对重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特点的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及安全高效化学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基于土壤养分状况及树体营养需求规律的土壤调理改良、化肥有机替代以及水肥一体化等肥料高效利用等技术,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

形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4项以上,集成提升果实品质综合技术1套以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量由每亩3~4kg减少20%以上(0.6~0.8kg/亩),化肥实用量由每亩40~50kg减少20%以上(8~10kg/亩),化学农药使用量由每亩3~4kg减少20%以上(0.6~0.8kg/亩),商品果率比现有提高20%以上,建立试验示范点3个以上,示范面积300亩以上,培训技术人员及果农2000人次以上。

2.2:

柑橘黄龙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

围绕柑橘黄龙病绿色防控,重点研发黄龙病菌早期快速检测和检疫新技术、柑橘健康无毒种苗生产关键技术、传毒介体柑橘木虱绿色防控技术、橘园病株原位灭除、柑橘品质调控与橘园标准化等关键技术,并进行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

创建特色柑橘健康无毒种源圃及种苗生产基地,形成柑橘健康无毒种苗生产、黄龙病菌早期快速检测、柑橘木虱绿色防控等柑橘黄龙病防控关键技术3项以上,示范整套黄龙病绿色防控和柑橘现代栽培技术,建立柑橘黄龙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2个以上,示范面积300亩以上,示范基地黄龙病年新发病率5%以下,培训技术人员及果农2000人次以上。

3、重点任务:

海南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

3.1:

海南稻菜轮作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研究海南稻菜轮作制度下及香蕉、菠萝园化肥氮、磷、农药和重金属的土壤限量值及最大环境容量;研究化肥氮、磷、农药减施及全程减排技术;研究土壤重金属的钝化及清除技术;在项目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效应定点监测网络,构建不同尺度(地块和区域)污染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并开展减排效应评估,在典型区域开展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

研发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排技术10项以上;研发海南稻菜轮作制度、香蕉、菠萝园的氮、磷、农药、重金属环境容量限量值4项以上;建成农业面源污染减排集成技术示范区4个以上;建设4个以上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效应定点监测网络;提出稻菜轮作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评价体系1套;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培训人员1000人次以上。

3.2: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利用及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研发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及相匹配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基于养分平衡理论的畜禽粪便—农田的养分循环利用过程,建立禽养殖规模与农田容纳量之间的平衡与匹配关系,畜禽养殖数量和农田纳畜量定量化数学模型;定义单位面积土地消纳畜禽粪便能力和提供畜禽饲料能力的家畜标准单位;建立畜禽养殖区及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区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并进行减排效应评估。

考核指标:

研发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及相应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5项以上,建立畜禽养殖数量和农田纳畜量定量化数学模型1套以上,并开展示范验证;定义单位面积土地消纳畜禽粪便能力和提供畜禽饲料能力的家畜标准单位,精确地“以地定畜”,建立不同规模的示范点6个以上,培训人员500人次以上。

3.3:

集约化海水养殖废水无害化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研究建立海水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两种养殖模式废水处理设施,通过微生物、大型藻类、贝类、滤食性鱼类的协同作用,对养殖废水进行无害化生态链式处理技术研究,探索符合海南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实际条件,研发适宜集约化养殖场废水处理设施以及无害化生态处理技术,使养殖废水中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与去除,最终达到无害化排放。

考核指标:

1.掌握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废水处理设施结构模式以及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建立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两种养殖模式废水处理示范基地3个以上;2.筛选和培养有益微生物5种以上,筛选功能性贝类3种以上,筛选大型功能海藻7种以上;3.研究不同模式的生物协同处理方法4个以上;4.专利申请6项以上,制定地方标准3项以上。

4、重点任务:

海南油茶优质高产关键技术及加工产品研发(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4.1:

海南油茶优良品种(系)筛选与可持续优质高产稳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开展适宜于海南气候的油茶优良品种(系)的筛选工作,并研究海南油茶连续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树体管理技术、低产林高接换冠关键技术;规范化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研发;传粉媒介和种苗生产标准研究,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

(1)认定海南油茶优良品种(系)3个以上。

(2)制定海南油茶规模化优质高产栽培、高接换冠、种苗生产等技术标准4项以上。

(3)建立海南油茶规模化高产优质栽培示范基地2个以上,每个示范基地面积100亩以上。

(4)油茶示范基地产量比对照区提高40%以上,大年期间比对照区提高20%以上。

(5)编写推广海南油茶树体管理、高枝换冠、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宣传册,开展培训农民700人次以上。

(6)申请国家专利3项以上。

4.2:

海南茶油榨取工艺优化、品质分析及加工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

通过比较冷榨法、热榨法、溶剂萃取法等不同加工方法,筛选适合海南油茶的加工方法和优化其工艺流程,确定其工艺参数;开展海南茶油的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及微量元素等理化分析;研发以茶油为基油或添加油的各类产品;对油茶加工后的副产品(如茶粕、果壳等)进行高值化开发利用。

考核指标:

(1)制定适宜于海南茶油的加工方法及其工艺流程2套以上。

(2)建立海南油茶规模化、规范化的茶油加工示范厂2个以上。

(3)研发油茶产品5个以上。

(4)基于海南茶油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开发利用,形成新产品3个以上,申请国家专利3项以上。

(2)海洋

5、重点任务:

无人机载特高频雷达海洋观测系统研制及应用示范(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

5.1:

旋翼无人机海洋观测平台研制

研究内容:

结合海洋观测需求,研发性能优越、灵活机动的旋翼无人机海洋观测平台,包括机械平台、动力系统、作业及飞行控制系统、载荷系统和数据存储与记录系统等。

载荷系统可搭载多种海洋观测设备,包括单载特高频雷达(起飞重量35kg)、多任务一体化综合观测(起飞重量100kg/200kg)两个方向的研制,实现对特定海域的低速、低空观测。

考核指标:

起飞重量不小于35kg/100kg/200kg,任务载荷不小于15kg/30kg,最高/平均巡航速度90/65km/h以上,留空时间1小时以上,抗风6级以上,工作温度0-55℃,水平精度优于1米,定高精度优于0.5米,支持GPS/GLONASS/BDS定位、气压和加速度传感器,支持自动起降、自动悬停和自动增稳,具有跟随飞行功能可随船使用。

5.2:

机载流场观测用特高频雷达研制

研究内容:

结合无人机搭载能力,研发适应无人机平台和海洋环境的机载流场观测用特高频雷达,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处理器、电源、天线、数据处理程序、界面交互程序等,特高频雷达设计目标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