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精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8629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精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量精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量精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量精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量精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精度.docx

《测量精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精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精度.docx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指测量的结果相对于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在测量中,任何一种测量的精密程度高低都只能是相对的,皆不可能达到绝对精确,总会存在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误差。

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尽量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必须充分认识测量可能出现的误差,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以克服。

通常在测量中有基本误差、补偿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与抽样误差等。

•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偶然误差的特性

•精度评定的指标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一、观测误差

当对某观测量进行观测,其观测值与真值(客观存在或理论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用数学式子表达:

△i=Li–X(i=1,2…n)

L—观测值X—真值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仪器的原因

①仪器结构、制造方面,每一种仪器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而使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一定限制。

DJ6型光学经纬仪基本分划为1′,难以确保分以下估读值完全准确无误。

使用只有厘米刻划的普通钢尺量距,难以保证厘米以下估读值的准确性。

②仪器构造本身也有一定误差。

例如: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则测量结果中含有i角误差或交叉误差。

水准尺的分划不均匀,必然产生水准尺的分划误差。

2、人的原因

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观测者的习惯因素、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等也会给观测者成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外界条件

例如:

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变化,均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例如:

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曝晒使水准气泡偏移,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的瞄准产生偏差,风力过大使仪器安置不稳定等。

人、仪器和外界环境通常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先作两个前提假设:

①观测条件相同.

②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直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的误差的数值、符号及变化规律。

先看两个实例:

例1:

用名义长度为30米而实际长度为30.04米的钢尺量距。

丈量结果见下表5-1:

尺段数

···

N

观测值

30

60

90

120

150

···

30n

真实长度

30.04

60.08

90.12

120.16

150.20

···

30.04n

真误差

-0.04

-0.08

-0.12

-0.16

-0.20

···

-0.04n

可以看出:

误差符号始终不变,具有规律性。

误差大小与所量直线成正比,具有累积性。

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危害性很大。

例2:

在厘米分划的水准尺上估读毫米时,有时估读过大,有时估过小,每次估读也不可能绝对相等,其影响大小,纯属偶然。

大气折光使望远镜中目标成像不稳定,则瞄准目标有时偏左、有时偏右

可以看出:

2从个别误差来考察,其符号、数值始终变化,无任何规律性。

②多次重复观测,取其平均数,可抵消一些误差的影响

 

引进如下概念:

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具有规律性。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为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个别偶然误差虽无规律,但大量的偶然误差具有统计规律。

3.粗差----观测中的错误叫粗差。

例如:

读错、记错、算错、瞄错目标等。

错误是观测者疏大意造成的,观测结果中不允许有错误。

一旦发现,应及时更正或重测。

(二)测量误差的处理原则

在观测过程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总是同时产生。

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应尽可能地加以改正、抵消或削弱。

对可能存在的情况不明的系统误差,可采用不同时间的多次观测,消弱其影响。

消除系统误差的常用的有效方法:

①检校仪器:

使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②求改正数:

将观测值加以改正,消除其影响。

③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

如对向观测。

研究偶然误差是测量学的重要课题。

消除或削弱偶然误差的有效方法:

①适当提高仪器等级。

②进行多余观测,求最或是值。

偶然误差的特性

⑴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的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⑵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⑶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具有大致相等的频率;

⑷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零。

用公式表示为:

实践表明:

观测误差必然具有上述四个特性。

而且,当观测的个数愈大时,这种特性就表现得愈明显。

 

若误差的个数无限增大(n→∞),同时又无限缩小误差的区间d△,则图5-1中各小长条的顶边的折线就逐渐成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该曲线在概率论中称为“正态分布曲线”,它完整地表示了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P。

即当n→∞时,上述误差区间内误差出现的频率趋于稳定,成为误差出现的概率。

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方程式为

为标准差,标准差的平方为

方差。

方差为偶然误差平方的理论平均值:

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方程式为:

从5-3式可以看出正态分布具有前述的偶然误差特性。

即:

1.f(△)是偶函数。

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求得的f(△)相等,所以曲线对称于纵轴。

这就是偶然误差的第三特性。

2.△愈小,f(△)愈大。

当△=0时,f(△)有最大值;反之,△愈大,f(△)愈小。

当n→±∞时,f(△)→0,这就是偶然误差的第一和第二特性。

3.如果求f(△)二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可以求得曲线拐点横坐标:

△拐=±

如果求f(△)在区间±的积分,则误差出现在区间内的相对次数是某个定值,所以当愈小时,曲线将愈陡峭,即误差分布比较密集;当愈大时,曲线将愈平缓,即误差分布比较分散。

由此可见,参数的值表征了误差扩散的特征。

观测条件较好,误差分布比较密集,它具有较小的参数;

观测条件较差,误差分布比较分散,它具有较大的参数;

具有较小的误差曲线,自最大纵坐标点向两侧以较陡的趋势迅速下降;

具有较大的误差曲线,自最大纵坐标点向两侧以较平缓的趋势伸展。

最大纵坐标点:

5-2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

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标准差:

在测量工作中,观测个数总是有限的,为了评定精度,一般采用下述误差公式:

m=

①标准差σ中误差m的不同在于观测个数n上;

②标准差表征了一组同精度观测在(n→∞)时误差分布的扩散特征,即理论上的观测指标;

③而中误差则是一组同精度观测在为n有限个数时求得的观测精度指标;

④所以中误差是标准差的近似值估值;

⑤随着n的增大,m将趋近于σ。

必须指出:

同精度观测值对应着同一个误差分布,即对应着同一个标准差,而标准差的估计值即为中误差。

同精度观测值具有相同的中误差。

例3:

设对某个三角形用两种不同的精度分别对它进行了10次观测,求得每次观测所得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为

第一组:

+3″,-2″,-4″,+2″,0″,-4″,+3″,+2″,-3″,-1″;

第二组:

0″,-1″,-7″,+2″,+1″,+1″,-8″,0″,+3″,-1″.

试求这两组观测值的中误差。

由m=

解得:

m1=±2.7″m2=±3.6″

可见:

第一组的观测精度较第二组观测精度高

 

二、容许误差(极限误差)

根据正态分布曲线,误差在微小区间d△中的概率:

p(△)=f(△)·d△设以k倍中误差作为区间,则在此区间误差出现的概率为:

分别以k=1,2,3代入上式,可得:

P(︱△︱≤m)=0.683=68.3℅

P(︱△︱≤2m)=0.955=95.5℅

P(︱△︱≤3m)=0.997=99.7℅

由此可见:

偶然误差的绝对值大于2倍中误差的约占误差总数的5℅,而大于3倍的误差仅占误差总数的0.3℅。

由于一般情况下测量次数有限,3倍中误差很少遇到,故以2倍中误差作为允许的误差极限,称为“容许误差”,或称为“限差”即△容=2m

三、相对误差

在某些测量工作中,对观测值的精度仅用中误差来衡量还不能正确反映观测的质量。

例如:

用钢卷尺量200米和40米两段距离,量距的中误差都是±2cm,但不能认为两者的精度是相同的,因为量距的误差与其长度有关。

为此,用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的形式来描述观测的质量。

即m/L来评定精度,通常称此比值为相对中误差。

相对中误差又可要求写成分子为1的分式,即

上例为K1=m1/L1=1/10000,

K2=m2/L2=1/2000

可见:

前者的精度比后者高。

与相对误差相对应,真误差、中误差、容许误差都称为绝对误差。

 

§5-3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一、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n次出该未知量的最或然值。

,观测值为L1、L2……Ln,现在要根据这n个观测值确定

设未知量的真值为X,写出观测值的真误差公式为∆i=Li-X(i=1,2…n)

将上式相加得

设以x表示上式右边第一项的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即

以∆X表示算术平均值的真误差,即

代入上式,则得

由偶然误差第四特性知道,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

∆x趋近于零,即:

也就是说,n趋近无穷大时,算术平均值即为真值

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公式

现在来推导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公式。

因为

式中,1/n为常数。

由于各独立观测值的精度相同,设其中误差均为m。

现以mx表示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则可得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该式即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公式

三、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同精度观测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这是利用观测值真误差求观测值中误差的定义公式,由于未知量的真值往往是不知道的,真误差也就不知道了。

所以,一般不能直接利用上式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但是未知量的最或然值是可以求得的,它和观测值的差数也可以求得,即

因n为有限值,故在实用上可以用x的中误差近似地代替x的真误差,即

为用改正数来求观测值中误差的公式,称为白塞尔公式。

用改正数计算最或然值中误差的公式为

§5-4误差传播定律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未知量不能直接观测而求其值,需要由观测值间接计算出来。

例如某未知点B的高程HB,是由起始点A的高程HA加上从A点到B点间进行了若干站水准测量而得来的观测高差h1……hn求和得出的。

这时未知点B的高程H。

是各独立观测值的函数。

那么如何根据观测值的中误差去求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呢?

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一、倍数的函数

设有函数:

Z为观测值的函数,K为常数,X为观测值,已知其中误差为mx,求Z的中误差mZ。

设x和z的真误差分别为△x和△z则:

若对x共观测了n次,则:

将上式平方,得:

求和,并除以n,得

因为

所以

即,观测值与常数乘积的中误差,等于观测值中误差乘常数

例:

在1:

500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距离SAB=23.4mm,其中误差msab=土0.2mm,求A、B间的实地距离SAB及其中误差msAB。

解:

由题意:

SAB=500×Sab=500×23.4=11700mm=11.7m

mSAB=500×mSab=500×(士0.2)

=土100mm=土0.1m最后答案为:

SAB=11.7m士0.1m

二、和或差的函数

当诸观测值xi为同精度观测值时,设其中误差为m,即mx1=mx2=mxn=m则为

这就是说,在同精度观测时,观测值代数和(差)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个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

例设用长为L的卷尺量距,共丈量了n个尺段,已知每尺段量距的中误差都为m,求全长S的中误差ms。

解:

因为全长S=L+L+……+L(式中共有n个L)。

而L的中误差为m。

量距的中误差与丈量段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

例如以30m长的钢尺丈量90m的距离,当每尺段量距的中误差为±5mm时,全长的中误差为

当使用量距的钢尺长度相等,每尺段的量距中误差都为mL,则每公里长度的量距中误差mKm也是相等的。

当对长度为S公里的距离丈量时,全长的真误差将是S个一公里丈量真误差的代数和,于是S公里的中误差为

式中,S的单位是公里。

即:

在距离丈量中,距离S的量距中误差与长度S的平方根成正比。

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测站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

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距离S的平方根成正比。

在水准测量作业时,对于地形起伏不大的地区或平坦地区,可用

式计算高差的中误差;

对于起伏较大的地区,则用

式计算高差的中误差。

三、线性函数

设有线性函数:

则有:

四、一般函数

 

本章小结

1.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⑴仪器的原因⑵人的原因⑶外界环境的影响

2.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⑴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⑵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为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⑶误差的处理原则

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显著,应尽可能地加以改正、抵消或削弱。

对情况不明的系统误差,采用不同时间的多次观测。

消除系统误差的常用的有效方法:

1检校仪器②求改正数③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

研究偶然误差是测量学的重要课题。

消除或削弱偶然误差的有效方法:

1适当提高仪器等级

2进行多余观测,求最或是值

3.偶然误差的特性

⑴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的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⑵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⑶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具有大致相等的频率;

⑷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零

4.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指标

⑴.中误差观测个数总是有限的…nm=

中误差是标准差的近似值估值;同精度观测值对应着一个误差分布,即对应着一个标准差和中误差。

⑵.极限误差

偶然误差的绝对值大于2倍中误差的约占误差总数的5℅,故以2倍中误差作为允许的误差极限,△允=2m

⑶.相对中误差

用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的形式来描述观测的质量,即m/L=1/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