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861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5天气与气候教学案含答案

专题5天气与气候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

(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

(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

(3)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压线(面)图的判读。

(2)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3)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剖析】

一、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图解

(1)冷锋

(2)暖锋

【特别提醒】

①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②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③锋面雨带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2.气旋与反气旋图解(北半球)

3.锋面气旋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

F、G处为偏北风、

E、H处为偏南风

F、G处为偏北风,

E、H处为偏南风

位置

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移动方向

AB处锋面向E处移动,CD处锋面向G处移动

AB处锋面向F处移动,CD处锋面向H处移动

雨区

根据冷暖锋判断雨区的位置,暖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区与锋后

二、气候的成因与描述

1.气候类型的成因

(1)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北半球)

(2)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

(3)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

2.气候的描述

(1)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

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

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分析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分析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雨热是否同期,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热量和降水的多少等。

【拓展延伸】

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

(如右图)

(2)异常年份: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①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②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高考题型示例】

题型1、天气系统

例1、【2017江苏地理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答案】7.A 8.C

【解析】

8.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根据图中戊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形成东南方向的风。

【变式探究】(2016•江苏卷)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图3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5.D  6.A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Ⅱ卷)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1)C  

(2)B

【特别提醒】本题组以沙尘暴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

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

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阶段,第二小题考查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于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量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刃而解。

【变式探究】(2014·江苏地理)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答案 1.B 2.C

【变式探究】(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3~4题。

3.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4.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答案 3.B 4.C

题型2、气候的成因与描述

例2、【2017全国卷Ⅱ】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解析】

6、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

7、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东非高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8.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

故选B。

【变式探究】(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

【答案】25、A26、B

【变式探究】(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

答案:

(1)D  

(2)D

【特别提醒】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然后在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变式探究】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

以平均气温24°C、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B.bC.cD.e

(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风带C.地形D.河流

(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A.3、4B.5、6C.7、8D.9、10

答案 

(1)C 

(2)C (3)B

题型三 气旋与反气旋

例3、(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9、10题。

9.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于⑩

10.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9.A10.B

【变式探究】(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第5~6题。

5.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6.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

答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