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83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docx

高考总动员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基础知识诊断]

知识点一 金属钠 焰色反应

1.钠的物理性质第四章

颜色

熔点

硬度

密度

导电导热性

银白色

比水的小比

煤油的大

良好

2.钠的化学性质

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与O2反应

(2)与水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

3.钠的制备与保存

(1)制备:

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Na+Cl2↑。

(2)保存:

密封存放,少量:

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大量:

用石蜡密封于铁桶中。

4.焰色反应

(1)概念: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

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

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元素:

黄色;钾元素: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基础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钠与Cu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2Na+Cu2+===Cu↓+2Na+(  )

(2)4Na+O2===2Na2O和2Na+O2

Na2O2可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

(3)焰色反应是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  )

(4)用洁净的铂丝对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不含K+(  )

【答案】 

(1)× 

(2)√ (3)× (4)×

2.钠能否保存在CCl4中?

【答案】 否,因为CCl4的密度比钠的大,不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知识点二 氧化钠 过氧化钠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结构与性质的对比: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颜色

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氧元素

化合价

-2

-1

化学键

类型

只有离子键

有离子键和

共价键(非极性键)

电子式

Na+[

]2-Na+

Na+[

]2-Na+

与水

反应

Na2O+H2O===

2NaOH

2Na2O2+2H2O===

4NaOH+O2↑

与CO2

反应

Na2O+CO2===

Na2CO3

2Na2O2+2CO2

===2Na2CO3+O2

与盐酸

反应

Na2O+2HCl===

2NaCl+H2O

2Na2O2+4HCl===

4NaCl+2H2O+O2↑

主要

用途

可制烧碱

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

保存

密封

密封、远离易燃物

[基础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

(2)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

(3)2Na2O2+2H2O===4NaOH+O2↑,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

(4)7.8g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0.2NA(  )

【答案】 

(1)√ 

(2)× (3)√ (4)×

2.氧化钠、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吗?

【答案】 相同;Na2O、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知识点三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结构与性质的对比: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液

呈碱性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

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

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H+反应

CO

+2H+===

H2O+CO2↑

HCO

+H+===

H2O+CO2↑

与碱反应

[Ca(OH)2]

与OH-不反应,

但发生反应

Ca2++CO

===CaCO3↓

Ca2++OH-+HCO

===CaCO3↓+H2O

(碱过量)

Ca2++2OH-+2HCO

===CaCO3↓+CO

+2H2O(碱不足)

与某些盐

(如CaCl2)

Ca2++CO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

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基础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澄清石灰水可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

(2)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可根据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鉴别(  )

(3)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CO

+2H+===CO2↑+H2O(  )

(4)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

【答案】 

(1)× 

(2)√ (3)× (4)√

2.将CO2气体通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有何现象?

原因是什么?

【答案】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析出。

原因是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而且反应消耗溶剂水。

[基础能力提升]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发生的反应为:

2Na+O2===Na2O2

B.4.6g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7g产物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C.Na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Na++H2↑

D.将少量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放出

【解析】 A项错,常温下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是因为生成Na2O;B项正确,由题意知虽然生成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但是Na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仍为0.2mol;C项正确,Na与稀H2SO4反应的本质是与H+的反应,H2SO4是强酸;D项正确,Na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生成的NaOH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答案】 A

2.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

【解析】 某些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有颜色,A、D不正确;焰色反应为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态或游离态)无关,同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相同,B正确。

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C错误。

【答案】 B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

A.只有①④B.只有③

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③④

【解析】 ①中生成H2和Fe(OH)3,②中生成NaAlO2,③中生成CaCO3沉淀,④中生成O2和Fe(OH)3。

【答案】 A

4.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C.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解析】 Na2O2的电子式为Na+[

]2-Na+,故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A项错误;生成相同量的O2时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B项错误;由得失电子守恒知两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C项正确;Na2O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SO2易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原理不同,D项错误。

【答案】 C

5.下图表示的是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产生CO2的过程。

(1)写出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写出a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若某Na2CO3溶液中含mmolNa2CO3,向其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溶液中Cl-和HC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则滴入的稀盐酸中的HCl的物质的量等于mol(用含字母m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Na2CO3+HCl===NaCl+NaHCO3 ①

NaHCO3+HCl===NaCl+CO2↑+H2O ②

(1)a点前发生反应①,离子方程式为:

CO

+H+===HCO

(2)a点到b点发生反应②,离子方程式为:

HCO

+H+===CO2↑+H2O。

(3)根据反应①、②,当n(Cl-)∶n(HCO

)=2∶1时,Na2CO3部分转化为NaHCO3,所以:

解得n(HCl)=

mol。

【答案】 

(1)CO

+H+===HCO

(2)HCO

+H+===CO2↑+H2O

(3)

1.5个字:

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

2.3种颜色:

Na2O2—淡黄色,钠元素焰色—黄色,钾元素焰色—紫色。

3.3类反应:

①钠与非金属(O2、Cl2)的反应;②钠与水、酸、盐溶液的反应;③Na2O2与H2O、CO2的反应。

第二节 铝及其化合物

[基础知识诊断]

知识点一 铝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现象或化学方程式: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⑤2Al+Fe2O3

Al2O3+2Fe(铝热反应)

4.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基础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铝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

(2)Mg、Al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因而都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

(3)MgO与Al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 (  )

(4)Mg是活泼金属,而Al是两性金属 (  )

【答案】 

(1)× 

(2)× (3)× (4)×

2.Al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所以说“Al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恰当?

为什么?

【答案】 不恰当。

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铝不论是与酸反应还是与碱反应,都是失去3e-,化合价升高为+3价,均是还原剂,因而铝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知识点二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常用作耐火材料。

天然产刚玉的成分是Al2O3,还可制作各种宝石。

(2)化学性质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3)制备:

①向可溶性铝盐溶液中加入氨水,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