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8161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docx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集合的运算》word教案

No。

1

课时序号

2012学年第1学期第1。

2课时

工作课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12机电预1

 

 

 

 

 

 

授课时间

9.17

 

 

 

 

 

 

课的类型

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综合课

教学内容

1.1.1集合的概念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材分析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具准备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引课】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引入课题

【新授】

课件展示引例:

(1)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正数的全体;

(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1.集合的概念.

(1)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

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

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自然数集:

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

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整数集:

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

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

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巩固】

例1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小于10的自然数的全体;

(2)某校高一

(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英文的26个大写字母;(4)非常接近1的实数.

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周长为20cm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如果aQ,bQ,则a+bQ.

例2用符号“”或“”填空:

(1)1N,0N,-4N,0.3N;

(2)1Z,0Z,-4Z,0.3Z;

(3)1Q,0Q,-4Q,0.3Q;(4)1R,0R,-4R,0.3R.

练习2用符号“”或“”填空:

(1)-3N;

(2)3.14Q;(3)

Z;

(4)-

R;(5)

R;(6)0Z

【小结】

1.集合的有关概念:

集合、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不属于.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5.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作业】

教材P4,练习A组第1~3题

 

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课时工作计划

No。

2

课时序号

2012学年第1学期第3.4课时

工作课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12机电预1

 

 

 

 

 

 

授课时间

9.19

 

 

 

 

 

 

课的类型

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综合课

教学内容

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2.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教具准备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用实例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常见集合的特征性质

【引课】

1.集合、元素、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是什么?

2.用符号“”与“”填空白:

(1)0N;

(2)-

Q;

(3)-

R.

师:

刚才复习了集合的有关概念,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将集合表示出来.

【新授】

1.列举法.

当集合元素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例如,由1,2,3,4,5,6这6个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1,2,3,4,5,6}.

又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有些集合元素较多,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列几个元素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如:

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99}.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

(2)方程x2-5x+6=0的解集.解

(1){5,7,9};

(2){2,3}.

练习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大于3小于9的自然数全体;

(2)绝对值等于1的实数全体;

(3)一年中不满31天的月份全体;

(4)大于3.5且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

2.性质描述法.

给定x的取值集合I,如果属于集合A的任意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xI|p(x)},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质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性质描述法.

使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要注意:

(1)特征性质明确;

(2)若元素范围为R,“xR”可以省略不写.

【巩固】

例2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大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2)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平面内到两定点A,B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1){x|x>3};

(2){x|x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3)l={P,|PA|=|PB|,A,B为内两定点}.

练习2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目前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构成的集合;

(2)正奇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绝对值等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x-5<3的解构成的集合;

(5)所有的正方形构成的集合.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列举法.

2.性质描述法.

3.比较两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分析它们所适用的不同情况

【作业】教材P9,练习B组第1,2题.

 

No。

3

课时序号

2012学年第1学期第5.6课时

工作课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12机电预1

 

 

 

 

 

 

授课时间

9.21

 

 

 

 

 

 

课的类型

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综合课

教学内容

1.1.3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

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掌握子集、真子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表示集合间的关系.

2.了解空集的意义;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并会用符号及Venn图表示.

3.培养学生使用符号的能力;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正确表示

教具准备

 

教学后记

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典型题目,并提出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同时,思维得以深化;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探索精神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引课】

已知:

M={-1,1},N={-1,1,3},P={x|x2-1=0}.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集合M中元素与集合N有何关系?

集合M中元素与集合P有何关系?

【新授】

1.子集定义.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

记作AB或BA;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2.真子集定义.

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A

B(或B

A);

读作“A真包含于B”,

或“B真包含A”.

3.Venn图表示.

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间的关系,可用Venn图表示如下.

 

4.空集定义.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

记作.

如,{x|x2<0};{x|x+1=x+2},这两个集合都为空集.

5.性质.

(1)A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2)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则AC.

(4)对于集合A,B,C,如果A

B,B

C,则A

C.

【巩固】

例1判断:

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若是则在()打“√”,若不是则在()打“×”.

(1)A={1,3,5},B={1,2,3,4,5,6}()

(2)A={1,3,5},B={1,3,6,9}()

(3)A={0},B={x|x2+2=0}

()

(4)A={a,b,c,d},B={d,b,c,a}()

例2

(1)写出集合A={1,2}的所有子集及真子集.

(2)写出集合B={1,2,3}的所有子集及真子集.

(1)集合A的所有子集是

,{1},{2},{1,2}.

在上述子集中,除去集合A本身,即{1,2},剩下的都是A的真子集.

(2)集合B的所有子集是

,{1},{2},{3},{1,2},{1,3},{2,3},{1,2,3}.

在上述子集中,除去集合B本身,即{1,2,3},剩下的都是B的真子集.

练习写出集合A={a,b,c}的所有子集及真子集.

【小结】

1.子集.

2.真子集

【作业】教材P12,练习A组第3、4题

 

No。

4

课时序号

2012学年第1学期第7.8课时

工作课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12机电预1

 

 

 

 

 

 

授课时间

9.26

 

 

 

 

 

 

课的类型

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综合课

教学内容

1.1.3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

1.理解两个集合相等概念.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

2.理解掌握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3.学习类比方法,渗透分类思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1.理解集合间的包含、真包含、相等关系及传递关系.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启发,使学生的思考、发现、归纳等一系列的探究思维活动始终处于自主的状态中.

 

【引课】

课件展示下列集合:

(1)A={1,3},B={1,3,5,6};

(2)C={x|x是长方形},D={x|x是平行四边形};

(3)P={x|x是菱形},Q={x|x是正方形};

(4)S={x|x>3},T={x|3x-6>3};

(5)E={x|(x+1)(x+2)=0},F={-1,-2}.师提出问题:

1.第

(1),

(2),(3)题中两个集合的关系如何?

2.第(4),(5)题中,第二个集合是不是第一个集合的子集?

第一个集合是不是第二个集合的子集?

生:

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继续提出问题:

第(4),(5)题中,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点?

【新授】

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

记作A=B.读作集合A等于集合B.

如果AB,且BA,那么A=B;

反之,如果A=B,那么AB,且BA.

例1指出下面各组中集合之间的关系:

(1)A={x|x2-9=0},

B={-3,3};

(2)M={x||x|=1},N={-1,1}.

(1)A=B;

(2)M=N.

例2判断以下各组集合之间的关系:

(1)A={2,4,5,7},B={2,5};

(2)P={x|x2=1},Q={-1,1};

(3)C={x|x是正奇数},D={x|x是正整数};

(4)M={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N={x|x是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

(1)B

A;

(2)P=Q;

(3)C

D;(4)M=N.

【巩固】

练习1用适当的符号(,,=,

)填空:

(1)a{a,b,c};

(2){4,5,6}{6,5,4};

(3){a}{a,b,c};(4){a,b,c}{b,c};

(5){1,2,3};(6){x|x是矩形}{x|x是平行四边形};

(7)5{5};(8){2,4,6,8}{2,8}.

例3指出下列各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Venn图表示:

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D={x|x是正方形}.

 

练习2

集合U,S,T,F如图所示,下列关系中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

(1)S

U;

(2)F

T;(3)S

T;

(4)S

F;(5)S

F;(6)F

U.

【小结】

1.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作业】

教材P12,练习B组第1、2、3题

 

No。

5

课时序号

2012学年第1学期第9.10课时

工作课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12机电预1

 

 

 

 

 

 

授课时间

9.28

 

 

 

 

 

 

课的类型

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综合课

教学内容

1.1.4集合的运算

(一)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性质.

2.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3.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运算

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教学后记

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和自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并通过对比,自学相似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引课】

实例引入,以我校食堂每天买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为例,引出集合运算的定义.

第一天买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A={黄瓜,冬瓜,鲫鱼,虾,茄子};

第二天买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B={黄瓜,猪肉,毛豆,芹菜,虾,土豆}.

师:

提出问题:

1.两天所买相同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C,则集合C等于什么?

2.两天买过的所有菜的品种构成的集合记为D,则集合D等于什么?

生:

思考,感知集合运算

【新授】

一、集合的交

1.交集的定义.

给定两个集合A,B,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公共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

读作“A交B”.

2.交集的Venn图表示.

 

 

3.交集的性质.

(1)A∩BB∩A;

(2)(A∩B)∩CA∩(B∩C);

(3)A∩A=;

(4)A∩=A=.例1

(1)已知:

A={1,2,3},B={3,4,5},C={5,3},

则A∩B=;

B∩C=;

(A∩B)∩C=.

例2

(1)已知A={x|x是奇数},B={x|x是偶数},Z={x|x是整数},求A∩Z,B∩Z,A∩B.

解A∩Z={x|x是奇数}∩{x|x是整数}={x|x是奇数}=A;

B∩Z={x|x是偶数}∩{x|x是整数}={x|x是偶数}=B;

A∩B={x|x是奇数}∩{x|x是偶数}=.

二、集合的并

1.并集的定义.

给定两个集合A,B,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

记作A∪B,

读作“A并B”.

2.并集的Venn图表示.

 

3.并集的性质.

(1)A∪BB∪A;

(2)(A∪B)∪CA∪(B∪C);

(3)A∪A=;(4)A∪=A=.

例1

(2)已知:

A={1,2,3},B={3,4,5},C={5,3}.

则A∪B=;B∪C=;

(A∪B)∪C=.

例2

(2)已知A={x|x是奇数},B={x|x是偶数},Z={x|x是整数},求A∪Z,B∪Z,A∪B.

解A∪Z={x|x是奇数}∪{x|x是整数}={x|x是整数}=Z;

B∪Z={x|x是偶数}∪{x|x是整数}={x|x是整数}=Z;

A∪B={x|x是奇数}∪{x|x是偶数}={x|x是整数}=Z.

【巩固】

例3已知C={x|x≥1},D={x|x<5},求C∩D,C∪D.

解C∩D={x|x≥1}∩{x|x<5}

={x|1≤x<5};

C∪D={x|x≥1}∪{x|x<5}=R.

练习1已知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

求A∩B,A∪B.

练习2已知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求A∩B,A∪B.

练习3已知A={x|x是菱形},B={x|x是矩形},求A∩B.

例4已知A={(x,y)|4x+y=6},B={(x,y)|3x+2y=7},求A∩B.

解A∩B={(x,y)|4x+y=6}∩{(x,y)|3x+2y=7}

={(x,y)|

={(1,2)}.

【小结】

定义

记法

图示

性质

交集

并集

【作业】

教材P16,练习A组第1~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