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8057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docx

中庸000000000000000000

《中庸》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仁,就是人自身具有愛人之心,親愛親人是最大的仁。

義,就是事事做得適宜,尊重賢人就是最大的義。

《中庸》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

「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養品德,要修養品德,不能不侍奉好父母親人。

《中庸》

「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要侍奉父母親人,不能不瞭解人;要瞭解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中庸》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有的人生來就知曉道理,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曉道理,有的人遇到困惑後(通過學習)知曉道理,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曉了,也就是一樣的了。

 

人非生而知之者,豈能無惑?

連孔子都說: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中庸》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有的人心安理得的去實踐大道,有的人因為名利去實踐大道,有的人勉強去實踐大道,但只要他們最終都做成功了,也就是一樣的了。

《中庸》

子曰:

「好學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恥近乎勇。

 

孔子說:

「愛好學習就接近智慧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羞恥就接近勇了。

《中庸》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知道好學、力行、知恥,就知道怎樣修身;知道怎樣修身,就知道怎樣管理他人;知道怎樣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

《中庸》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

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治理天下國家有九條原則,那就是:

修養自身品德,尊重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納工匠,優待遠客,安撫諸侯。

《中庸》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修養自身品德,就能確立正道;尊重賢人,就不會思想困惑;親愛親族,就不會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會糊塗;體恤群臣,士人們的回報就會更加厚重;愛民如子,百姓就會受到鼓勵;招納工匠,財物就會充足;優待遠客,四方之人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的人就會敬畏了。

《中庸》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

《中庸》

「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語言不暢;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行動先有準備,就不會後悔;道路預先選定,就不會走投無路。

 

《中庸》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獲乎上有道:

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

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

順乎親有道:

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就不可能管理好民眾。

得到上位人的信任是有方法的:

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位人的信任。

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方法的:

不能讓親人順心,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

讓親人順心是有方法的:

反求諸己不真誠,就不能讓親人順心。

《中庸》

「誠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真誠自省是有方法的:

不明白什麼是善,就不能夠使自己真誠。

 

孟子曰: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中庸》

「誠者,天之道也。

誠之者,人之道也。

 

「真誠,是上天的原則。

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

《中庸》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中庸之道,不用思考就能獲得中庸之道,從從容容就能擁有中庸之道,這是聖人啊。

《中庸》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努力做到真誠的人,就是選擇好的目標執著追求的人。

 

「擇善」需要智慧,「固執」有賴過人的勇氣。

《中庸》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詢問,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力行。

《中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別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中庸》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由真誠之心而明白道理,稱作天性;由明白道理而獲得真誠之心,稱作人為的教育。

《中庸》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真誠也就會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後也就能做到真誠。

《中庸》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

 

「只有天下極其真誠的人,才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

《中庸》

「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化育生命。

《中庸》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那些僅次於『至誠』的人,致力於某一個善端;能致力於某一個善端,也就能做到真誠;做到真誠就會顯露出來,顯露出來就會顯著;顯著了就會發揚光大,發揚光大就會發揮作用,發揮作用就會引起轉變,引起轉變就能化育萬物。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才能化育萬物。

《中庸》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誠如神。

 

「最高的誠,可以預知未來。

國家將要興旺,必然有吉兆;國家將要衰亡,必然有妖孽。

呈現在蓍草龜甲上,表現在動作等各個方面。

禍福將要來臨時,好事可以預先知道,壞事也可以預先知道。

所以至高的誠就像神靈一樣。

《中庸》

「誠者,物之終始。

不誠無物。

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真誠是事物的歸宿和發端,沒有真誠就沒有了萬事萬物。

因此君子以誠為貴。

《中庸》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真誠,並不是自我完善就夠了,而是還要成就萬事萬物。

 

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

《中庸》

「成己,仁也。

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

故時措之宜也。

 

「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

仁和智是出於本性的德行,是融合外物與自身的準則,所以適時施行才是合宜的。

《中庸》

「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至誠是沒有止息的。

沒有止息就會保持長久,保持長久就會顯露,顯露出來就會悠久長遠,悠久長遠就會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會高大光明。

《中庸》

「博厚,所以載物也。

高明,所以覆物也。

悠久,所以成物也。

 

「廣博深厚,所以承載萬物。

高大光明,所以覆蓋萬物。

悠久長遠,所以成就萬物。

《中庸》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廣博深厚可以與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與天相配,悠遠長久則是永無止境。

達到這樣的境界,不顯現也會自然彰顯,不運動也會自然變化,無所作為也會自然有所成就。

《中庸》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的法則,可以用一個『誠』字就概括盡了:

作為天地誠一不二,所以它生成萬物則是不可窮盡的。

《中庸》

「大哉聖人之道!

洋洋乎!

發育萬物,峻極於天。

 

「聖人的道是多麼偉大而浩瀚啊!

它生養萬物,與天一樣崇高。

 《中庸》

「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如果不具備至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至高的道。

 

德為道之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中庸》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品德高尚的人尊崇道德而又追求學問,既達到廣博的境界而又窮盡精微之處,既達到高明的境界而又遵循中庸之道。

《中庸》

「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溫習已有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知識,敦實篤厚而又崇尚禮儀。

《中庸》

「居上不驕,為下不倍。

 

「身居上位不驕傲,身處下位而不悖逆。

《中庸》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國家政治清明時,聖人的言論足以振興國家;國家政治黑暗時,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子曰: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

《中庸》

詩曰: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詩經·大雅·烝民》說:

「既明智又通達事理,可以保全自身。

《中庸》

子曰: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孔子說:

「愚昧卻自以為是,卑賤卻獨斷專行,生於現在卻要返回古代的規則制度上去。

這樣做,災禍一定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中庸》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

 

「領導者能把這三件大事(議禮,制度,考訂文字)做好,也就沒有什麼大錯了。

現代企業領導做好三件大事,即制度、流程、文化也是成功關鍵。

《中庸》

「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

 

「品德高尚的人治理天下的道,最根本的是要反求諸身,廣泛徵求民眾意見。

《中庸》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君子的舉止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法則,君子的行為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楷模,君子的言論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準則。

離他遠的人懷有仰慕之心,親近他的人毫無厭倦之感。

《中庸》

《詩》曰:

「在彼無惡,在此無射。

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詩經·周頌》說:

「在彼處沒有人憎惡,在此處沒有人討厭。

夙興夜寐,勤於政事,用以永遠保持美好的聲譽。

」品德高尚的人都是這樣做而早早地名揚天下的。

《中庸》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萬物共同繁育而不互相妨害,大道並行而不互相衝突。

小德像河水那樣長流不息,大德敦厚化育萬物。

這就是天地之所以偉大的原因。

《中庸》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唯有天下最偉大的聖人,才能夠既聰慧睿智又通達深遠,其德足以君臨天下;才能夠既寬厚自如又溫柔和順,其仁足以包容萬物;才能夠既奮發圖強又剛勇堅毅,其義足以裁決天下大事;才能夠既恭敬端莊又保持中正,其禮足以獲得他人尊敬;才能夠既條理分明又縝密明察,其智足以辨別是非。

《中庸》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只有天下至誠之人,才能創制治理天下的根本大法,樹立天下的根本大德,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

 

 孟子曰:

「堯舜與人同耳。

」只要做到至誠,人皆可以為聖人吧!

《中庸》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顯;小人之道,外表風光而日益消亡。

《中庸》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君子之道,恬淡自然而不會使人厭煩,形式簡約而內蘊文采,溫雅和順而具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

這樣,就可以進入聖人道德的境界了。

《中庸》

「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誌。

 

「品德高尚的人自我反省而沒有愧疚,沒有惡念存於心誌之中。

《中庸》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詩》雲:

「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

 

「君子的德行所不可企及之處,大概就是在這些不被人看見的地方吧!

」《詩經·大雅》說:

「看妳獨自一人居於室中的時候,也能夠無愧於屋子陰暗處的神明。

《中庸》

《詩》雲:

「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

」子曰:

「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

 

《詩經·大雅》說:

「我懷有光明的品德,不用疾言厲色。

」孔子說:

「用疾言厲色去教育民眾,是只抓住了旁枝末節。

 

身教重於言傳。

領導的言語行動和外顯的文化價值觀會影響整個組織。

神明之至,民自化之。

《中庸》

《詩》曰:

「德輶如毛。

」毛猶有倫。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至矣!

 

《詩經·大雅》說:

「用德行感化人民,輕而易舉如同毫毛。

」其實輕如毫毛,還是有形跡可比擬。

「上天承載萬物,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中庸》的學習已告一段落,下週一早上五點開始將與大家一起學習《孝經》。

《孝經》記載了孔子向曾參傳述孝道的言論。

在儒家十三經中,孝經字數虽少,但影響深遠。

中華文化源于《易》而成於孝。

貫穿《孝經》通篇的“始於事親,終於立身”的思想,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萃,也是新時代倫理道德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孝道並不遙遠,經典還需傳承。

《中庸》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誠如神。

 

「最高的誠,可以預知未來。

國家將要興旺,必然有吉兆;國家將要衰亡,必然有妖孽。

呈現在蓍草龜甲上,表現在動作等各個方面。

禍福將要來臨時,好事可以預先知道,壞事也可以預先知道。

所以至高的誠就像神靈一樣。

《中庸》

「誠者,物之終始。

不誠無物。

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真誠是事物的歸宿和發端,沒有真誠就沒有了萬事萬物。

因此君子以誠為貴。

《中庸》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真誠,並不是自我完善就夠了,而是還要成就萬事萬物。

 

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

《中庸》

「成己,仁也。

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

故時措之宜也。

 

「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

仁和智是出於本性的德行,是融合外物與自身的準則,所以適時施行才是合宜的。

《中庸》

「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至誠是沒有止息的。

沒有止息就會保持長久,保持長久就會顯露,顯露出來就會悠久長遠,悠久長遠就會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會高大光明。

《中庸》

「博厚,所以載物也。

高明,所以覆物也。

悠久,所以成物也。

 

「廣博深厚,所以承載萬物。

高大光明,所以覆蓋萬物。

悠久長遠,所以成就萬物。

《中庸》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廣博深厚可以與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與天相配,悠遠長久則是永無止境。

達到這樣的境界,不顯現也會自然彰顯,不運動也會自然變化,無所作為也會自然有所成就。

《中庸》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的法則,可以用一個『誠』字就概括盡了:

作為天地誠一不二,所以它生成萬物則是不可窮盡的。

《中庸》

「大哉聖人之道!

洋洋乎!

發育萬物,峻極於天。

 

「聖人的道是多麼偉大而浩瀚啊!

它生養萬物,與天一樣崇高。

 《中庸》

「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如果不具備至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至高的道。

 

德為道之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中庸》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品德高尚的人尊崇道德而又追求學問,既達到廣博的境界而又窮盡精微之處,既達到高明的境界而又遵循中庸之道。

《中庸》

「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溫習已有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知識,敦實篤厚而又崇尚禮儀。

《中庸》

「居上不驕,為下不倍。

 

「身居上位不驕傲,身處下位而不悖逆。

《中庸》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國家政治清明時,聖人的言論足以振興國家;國家政治黑暗時,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子曰: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

《中庸》

詩曰: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詩經·大雅·烝民》說:

「既明智又通達事理,可以保全自身。

《中庸》

子曰: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孔子說:

「愚昧卻自以為是,卑賤卻獨斷專行,生於現在卻要返回古代的規則制度上去。

這樣做,災禍一定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中庸》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所謂真誠,是自我完善的基礎;所謂道,是用以引導自己的準則。

 《中庸》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

 

「領導者能把這三件大事(議禮,制度,考訂文字)做好,也就沒有什麼大錯了。

現代企業領導做好三件大事,即制度、流程、文化也是成功關鍵。

《中庸》

「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

 

「品德高尚的人治理天下的道,最根本的是要反求諸身,廣泛徵求民眾意見。

《中庸》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君子的舉止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法則,君子的行為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楷模,君子的言論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準則。

離他遠的人懷有仰慕之心,親近他的人毫無厭倦之感。

《中庸》

《詩》曰:

「在彼無惡,在此無射。

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詩經·周頌》說:

「在彼處沒有人憎惡,在此處沒有人討厭。

夙興夜寐,勤於政事,用以永遠保持美好的聲譽。

」品德高尚的人都是這樣做而早早地名揚天下的。

《中庸》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萬物共同繁育而不互相妨害,大道並行而不互相衝突。

小德像河水那樣長流不息,大德敦厚化育萬物。

這就是天地之所以偉大的原因。

《中庸》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唯有天下最偉大的聖人,才能夠既聰慧睿智又通達深遠,其德足以君臨天下;才能夠既寬厚自如又溫柔和順,其仁足以包容萬物;才能夠既奮發圖強又剛勇堅毅,其義足以裁決天下大事;才能夠既恭敬端莊又保持中正,其禮足以獲得他人尊敬;才能夠既條理分明又縝密明察,其智足以辨別是非。

《中庸》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只有天下至誠之人,才能創制治理天下的根本大法,樹立天下的根本大德,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

 

 孟子曰:

「堯舜與人同耳。

」只要做到至誠,人皆可以為聖人吧!

《中庸》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顯;小人之道,外表風光而日益消亡。

《中庸》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君子之道,恬淡自然而不會使人厭煩,形式簡約而內蘊文采,溫雅和順而具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

這樣,就可以進入聖人道德的境界了。

《中庸》

「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誌。

 

「品德高尚的人自我反省而沒有愧疚,沒有惡念存於心誌之中。

《中庸》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詩》雲:

「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

 

「君子的德行所不可企及之處,大概就是在這些不被人看見的地方吧!

」《詩經·大雅》說:

「看妳獨自一人居於室中的時候,也能夠無愧於屋子陰暗處的神明。

《中庸》

《詩》雲:

「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

」子曰:

「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

 

《詩經·大雅》說:

「我懷有光明的品德,不用疾言厲色。

」孔子說:

「用疾言厲色去教育民眾,是只抓住了旁枝末節。

 

身教重於言傳。

領導的言語行動和外顯的文化價值觀會影響整個組織。

神明之至,民自化之。

《中庸》

《詩》曰:

「德輶如毛。

」毛猶有倫。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至矣!

 

《詩經·大雅》說:

「用德行感化人民,輕而易舉如同毫毛。

」其實輕如毫毛,還是有形跡可比擬。

「上天承載萬物,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中庸》的學習已告一段落,下週一早上五點開始將與大家一起學習《孝經》。

《孝經》記載了孔子向曾參傳述孝道的言論。

在儒家十三經中,孝經字數虽少,但影響深遠。

中華文化源于《易》而成於孝。

貫穿《孝經》通篇的“始於事親,終於立身”的思想,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萃,也是新時代倫理道德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孝道並不遙遠,經典還需傳承。

《孝經》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孔子說:

「賢明的領導者有至高的道德和最重要的治理方法,以其使人心歸順,人人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沒有怨恨,那就是孝。

《中庸》

「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

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雖有相應的地位,如果沒有相應的德行,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

雖有相應的德行,如果沒有相應的地位,也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中庸》

「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

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雖有相應的地位,如果沒有相應的德行,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

雖有相應的德行,如果沒有相應的地位,也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中庸》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

 

「領導者能把這三件大事(議禮,制度,考訂文字)做好,也就沒有什麼大錯了。

現代企業領導做好三件大事,即制度、流程、文化也是成功關鍵。

《中庸》

「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

 

「品德高尚的人治理天下的道,最根本的是要反求諸身,廣泛徵求民眾意見。

《中庸》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君子的舉止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法則,君子的行為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楷模,君子的言論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準則。

離他遠的人懷有仰慕之心,親近他的人毫無厭倦之感。

《中庸》

《詩》曰:

「在彼無惡,在此無射。

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詩經·周頌》說:

「在彼處沒有人憎惡,在此處沒有人討厭。

夙興夜寐,勤於政事,用以永遠保持美好的聲譽。

」品德高尚的人都是這樣做而早早地名揚天下的。

《中庸》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萬物共同繁育而不互相妨害,大道並行而不互相衝突。

小德像河水那樣長流不息,大德敦厚化育萬物。

這就是天地之所以偉大的原因。

《中庸》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唯有天下最偉大的聖人,才能夠既聰慧睿智又通達深遠,其德足以君臨天下;才能夠既寬厚自如又溫柔和順,其仁足以包容萬物;才能夠既奮發圖強又剛勇堅毅,其義足以裁決天下大事;才能夠既恭敬端莊又保持中正,其禮足以獲得他人尊敬;才能夠既條理分明又縝密明察,其智足以辨別是非。

《中庸》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只有天下至誠之人,才能創制治理天下的根本大法,樹立天下的根本大德,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

 

 孟子曰:

「堯舜與人同耳。

」只要做到至誠,人皆可以為聖人吧!

《中庸》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顯;小人之道,外表風光而日益消亡。

《中庸》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君子之道,恬淡自然而不會使人厭煩,形式簡約而內蘊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