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7995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 吗啡 阿司匹林 阿托品.docx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肾上腺素吗啡阿司匹林阿托品

2015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肾上腺素吗啡阿司匹林阿托品

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非选择性的,受体激动剂

【药理作用】

(1)心脏:

作用于窦房结、传导系统和心肌的β1受体,从而加速心率,加快传导,加强心缩力,心输出量增加(正性缩率作用)。

(2)血管:

激动α1受体,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骨胳肌、冠脉血管、肾脏血管扩张。

(3)血压:

小剂量----受体激动作用占优势,心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

较大剂量----激动受体作用显着,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受体阻断药可使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

(4)支气管:

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激动受体,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其通透性,有利于消除粘膜水肿。

(5)代谢:

组织耗氧增加,血糖、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激素中胰岛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血流动力学特征】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外周阻力↓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差,皮下注射导致血管收缩而吸收差,选择肌肉注射。

【临床应用】

(1)心脏骤停

(2)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等

(3)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4)治疗青光眼

【不良反应与禁忌】

心悸、烦躁、头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

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患者禁用。

心三联:

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阿托品

阿托品

【作用原理】竞争性拮抗Ach或其它M受体激动剂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

【药理作用】

(1)松弛内脏平滑肌

(2)眼:

散瞳,升高眼压,调节麻痹(与毛果芸香碱的调节痉挛作用相对)

(3)抑制腺体分泌

(4)心血管系统:

小剂量,阻断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上的M1胆碱受体,从而减少突触中Ach对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减慢心率的作用。

大剂量时,阻断窦房结M2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因而心率加速,促进房室传导。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5)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中枢兴奋现象。

中毒剂量时,产生幻觉、定向障碍、运动失调、惊厥。

严重时由兴奋转为抑制。

(附:

产生的作用类似于激动交感神经后产生的作用)

【临床应用】

(1)解除平滑肌痉挛:

用于各种内脏绞痛。

(肾绞痛和胆绞痛疗效差,结合阿片类镇痛剂)

(2)抑制腺体分泌:

用于全麻前给药,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3)眼科应用:

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镜散瞳。

(4)缓慢型心律失常:

治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窦房结功能低下所致的室性异位节律。

(5)抗休克(感染性):

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缺血状态,有助于休克好转。

伴有高热或心率过快者,不用。

(6)解除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口干,视力模糊,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皮肤潮红,中毒反应(毒扁豆碱,禁用吩噻嗪类)

【不良反应】口干,视力模糊,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皮肤潮红。

【禁忌症】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吗啡

吗啡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三镇缩瞳抑呼吸

(1)镇痛作用:

对绝大数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镇痛效果比较明显,但对神经疼痛效果不好;作用机理主要与其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有关

(2)镇静,致欣快作用:

改善疼痛所致的焦虑,紧张等

(3)镇咳:

直接抑制咳嗽中枢

(4)抑制呼吸:

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抑制呼吸中枢,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5)其他:

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引起缩瞳的效应;引起呕吐和恶心;体温,小剂量体温降低,大剂量相反;内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外周作用

(1)平滑肌:

便秘潴尿缩气管,延长产程胆绞痛

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和胆道,膀胱括约肌的张力,降低子宫张力,可延长产妇分娩时程,大剂量收缩支气管-诱发加重哮喘

(2)心血管系统:

一降二升抑免疫

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降低阻力,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呼吸抑制,PCO2升高,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

(3)免疫系统:

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长期药物滥用者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应用】

1.镇痛:

创伤、烧伤;心梗引起的心绞痛(血压正常者);胆绞痛和肾绞痛(与阿托品合用);晚期癌症患者

2.心源性哮喘及肺水肿:

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降低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吗啡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3.止泻,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4.复合麻醉

【不良反应】

①治疗量: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和免疫抑制等。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②连续多次给药机体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③急性中毒:

表现为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休克。

抢救方式有人工呼吸、给氧、纳洛酮治疗。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抑制中枢下丘脑COX):

阻碍致热源产生和释放PG。

2.镇痛作用:

抑制COX→PG合成↓。

3.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部位COX,减少PG的产生;抑制其他炎性介质(组织胺缓激肽)的释放;稳定溶酶体膜。

4.影响血小板功能:

抑制血小板COX,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

2.抗炎抗风湿:

退热、止痛、消炎、消肿

3.抗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COX的抑制作用比血管内皮细胞更敏感,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抑制作用较持久(不可逆)

【体内过程】

口服;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碱化尿液促进排出)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直接刺激胃粘膜:

抑制COX-1、抑制PGE2,胃粘膜的保护抑制

餐后服用:

肠溶片、抗酸药、米索前列醇

2.加重出血倾向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抑制COX-1、TXA2↓抑制血小板聚集

维生素K可预防

肝功不全、出血倾向术前慎用

3.对肾脏的影响

镇痛剂肾病,间质性肾炎

抑制前列腺素(PGI2)合成,影响其对肾脏有效血流量的调节(取消了其PGs的代偿机制)

4.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抑制COX,促进5-脂氧酶,LTs增多(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支气管收缩物质增多)

用抗组胺要和抑制甾体的药(糖皮质激素)

5.瑞夷综合征(Reye’ssyndrome)

用于儿童病毒感染引起肝衰+脑病,小于12岁的儿童禁止服用阿司匹林

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替代

6.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时)

表现:

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听力减退、过度呼吸、酸碱紊乱、高热、精神错乱、惊厥、昏迷

处理:

立即停药,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速药物排泄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原则和ACE抑制药

1.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1)根据高血压程度选用药物:

主要选用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ACEI、α1受体阻断药、ATI受体阻断药六大类

(2)增减替换药物应逐步进行

(3)根据病情(合并症)特点选药

(4)联合用药

(5)个体化治疗:

治疗个体化、剂量个体化

抑制药(卡托普利)

【药理作用】

1阻止ANGII的生成及其作用。

2保存缓激肽(NOPGI2)的活性。

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抗心肌缺血与心肌保护作用。

5增加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6阻止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临床应用】

1高血压。

2CHF与心肌梗死。

3糖尿病性肾病的其他肾病。

【不良反应】

1首剂低血压。

2咳嗽。

3高血钾。

4低血糖。

5肾功能损伤。

6妊娠与哺乳。

7血管神经性水肿。

8含-SH的ACE抑制药的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