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7807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天门、仙桃、潜江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二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

“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长官而兼地主。

”这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

C.保证了贵族对政权的长期垄断D.表明最高统治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长官而兼地主”反映的是分封制下最高统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王室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错误;分封制带来了地方割据,故B项错误;分封制不可能保证贵族对政权的长期垄断,故C项错误。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上的束缚B.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C.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程式化D.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答案】D

【解析】“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说明了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这一信息,故D项正确;“八股取士”体现不出“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故A项错误;“设立参知政事”是在北宋,故B项错误;“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也不能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故C项错误。

3.“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

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材料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A.革命性B.进步性C.落后性D.空想性

【答案】D

【解析】材料“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空想性,故D项正确;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中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中追求小农经济,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落后性,故C项错误。

4.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一时期传唱的革命歌曲的曲谱(部分)。

该时期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歌曲是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北伐军的军歌,故A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指的是1927—1937年的时间段,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是在1937—1945年,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是在1946—1949年,故D项错误。

5.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时局变动下巩固统治的需要B.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C.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D.汉族官僚政治势力的增长

【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中“1837—1864”等信息可知表格反映的是应该是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导致政府需要大量汉族人员担任地方官员,且在政府的地位逐渐上升,说明了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故A项正确;清政府没有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故B项错误;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刚刚兴起,材料数据体现不出蓬勃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汉族官僚政治势力的增长,但这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

1837—1864。

由此时间信息判定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6.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B

【解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含义是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故B项符合材料信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含义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7.《老子》说“郅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体现出老子

A.认同社会发展进步B.对小农经济生活方式的向往

C.对社会现状的不满D.“无为而治”的理想政治主张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老子消极避世的心态,这是对社会现状不满的反映,故C项正确;消极避世不是社会发展进步,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故D项错误。

8.董仲舒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主张

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伦理纲常D.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指的是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伦理纲常指的是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故D项错误。

9.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表明

A.闭关锁国加强了宗族观念B.儒家思想受到民主启蒙思想的冲击

C.修谱成为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手段D.理学思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答案】D

【解析】“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说明理学通过纂修族谱得到普遍的认同,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闭关锁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提高自身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

10.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是凶为该制度

A.以门第和家世作为选拔的依据B.导致地方实力增强,形成割据局面

C.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皇权D.实行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摧残了人才,束缚了思想,故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和家世作为选拔的依据,故A项错误;分封制导致地方实力增强,形成割据局面,故B项错误;科举制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皇权,故C项错误。

11.下图是对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的记载,此项发明

A.出现在东汉,以植物纤维为原料

B.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前提

C.西汉时期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D.便于文明的传承,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这项发明是造纸术。

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A项错误;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故B项错误;西汉时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木简,故C项错误;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便于文明的传承,故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图中信息。

由图中信息可知,这是造纸术,由此判定答案。

12.下图是两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文字更具形象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文字书写规范化D.字体由繁复到简便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字书写的变化,不是书写材料的变化,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的文字有不同的形态,书写不规范,故C项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汉字的书写体现了由繁复到简便的趋势,故D项正确。

13.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与这种特点一致的是

A.“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昏霾翳塞,人寂寂。

B.“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是,中国古代山水画讲究意境。

“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昏霾翳塞,人寂寂”说明山的四时都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故A项正确;“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杜甫的现实主义作品,体现不出意境,故B项错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体现不出“得意忘形”,故C项错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也体现不出“得意忘形”的意境,故D项错误。

1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

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B.西方史学的传入扩大史学研究范围

C.社会局势的重大变化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的启迪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说明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冲击下清代的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世致用思想受到了重视,故A项不是原因;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史学的传入,故B项错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出现于鸦片战争以后,而这种变化在鸦片战争前就有了,故D项错误。

15.梁启超曾致书康有为:

“弟子以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欧洲之兴全在于此),然初时不可不有所破坏。

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

”梁启超意在

A.全盘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B.在传统文化的外衣下宣传新思想进而反封建

C.孔子已不适应时代,应打倒孔家店D.效仿欧洲,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来自强求富

【答案】D

...............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

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梁启超主张引进西方学说,同时反对提倡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16.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以“首先变革人心”为主要目的的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以“首先变革人心”为主要目的的是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指的是“有形的物质”,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指的是“改变政令”,故BC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变革人心”,由此判定答案。

17.孙中山在1912年4月的演说中提到“我人处今日之社会,……则主张集产社会主义,实为今日唯一之要图。

凡属于生利之土地、铁路收归国有,不为一二资本家所垄断渔利,而失业小民务使各得其所,自食其力。

……斯则社会主义之精神,而和平解决贫富之激战矣。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社会主义B.民族主义C.民主共和D.节制资本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凡属于生利之土地、铁路收归国有,不为一二资本家所垄断渔利,而失业小民务使各得其所,自食其力”反映出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不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故BC错误;孙中上的节制资本虽然和社会主义类似,但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

18.“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

C.《井冈山的斗争》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答案】A

19.1956年,周谷城发表了一篇文章《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对从苏联引进在中国占主流的一个哲学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

1958的周谷城关于逻辑辩论的文章汇集成册,准备出版,他写信给毛泽东请求作序。

对此毛泽东回信表示:

“问题还在争论中,由我插入一手,似乎也不适宜。

”婉拒了周谷城的请求。

这表明毛泽东

A.放弃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B.在学术讨论中坚持百家争鸣

C.在哲学发展上坚持百花齐放D.文化政策受中苏关系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毛泽东认为这一哲学观点“问题还在争论中”不能插手,这表明了毛泽东坚持在学术讨论中百家争鸣,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百花齐放”指的是在艺术问题上,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化政策受中苏关系的影响,故D项错误。

20.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说明宗教改革()

A.实现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B

【解析】在宗教改革中“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说明宗教改革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的绝对权威,但并没有实现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但这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错误。

21.有学者指出:

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清理了场地”和“大兴土木”分别指

A.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构建资产阶级理想蓝图

B.从天主教教仪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构建资产阶级理想蓝图

C.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从天主教教仪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D.天主教的绝对权威被打破;批判君主专制和特权主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指的是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是从从天主教教仪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指的是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想蓝图,故A项正确,B项错误。

智者运动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故C项错误。

天主教的绝对权威被打破指的是宗教改革;批判君主专制和特权主义指的是启蒙运动,但这不是“大兴土木”,故D项错误。

22.恩格斯在评论某一时期思想家们的思想趋向时说:

“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某-一时期”斗争的矛头指向的是

A.天主教神学思想B.天主教会的权威C.封建君主专制D.极端个人主义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得出这一运动指的是启蒙运动,其矛头指向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特权,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反对的是极端个人主义,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理性”,由此判定这是启蒙运动,进而找出答案。

23.下表呈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的变化,导致了当今教育趋势是

A.通才教育B.实用教育C.终身教育D.精英教育

【答案】C

【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的越来越短,这影响到现在的教育已经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故C项正确;当今的知识体系不可能实现通才教育,故A项错误;实用教育,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故B项错误;当今的高等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故D项错误。

24.某文学流派:

“它通过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小说情节中的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它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开掘,又是对历史的严肃反思。

”该流派属于

A.古典主义B.理性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大量超自然因素的幻景”“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特点,故D项正确;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故A项错误;理性主义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故C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

本题的关键信息有“大量超自然因素的幻景”、“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由此判定这是现代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以来西方民族国家El益崛起,他力图建立以单一民族为基础的不受教会控制的民族国家。

16世纪布丹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国家观,进而提出了“主权,,观念,近代意义的国家概念由此产生。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二人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国家起源,厥功至伟,认为国家是人民契约、人民让渡自己部分权利的产物。

由于被授予权力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也要受惩罚,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

依据自然法则,伏尔秦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

洛克指出:

“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摘编自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观念的逻辑与谱系》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发文说:

“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

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

”l912年孙中山又进一步指出:

“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五族云乎哉。

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

——摘编自曾科+《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主要区别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共同影响并谈谈启示。

【答案】

(1)区别:

西方主张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契约建国;强调国家应保护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

中国主张凝聚中华民族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救亡图存色彩,追求国家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

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的需要;启蒙运动的影响。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深;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批判继承西方国家观念。

(2)影响:

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示:

国家观念的调整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主权至上和主权在民的国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国家政治建设既要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经验还要结合本国国情。

【解析】第

(1)问,“区别”,由材料一“他力图建立以单一民族为基础的不受教会控制的民族国家。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二人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国家起源,厥功至伟,认为国家是人民契约、人民让渡自己部分权利的产物。

洛克指出:

‘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得出西方主张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契约建国;强调国家应保护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

由材料二信息“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五族云乎哉。

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

”得出中国主张凝聚中华民族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救亡图存色彩,追求国家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

“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的需要、启蒙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深、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批判继承西方国家观念等角度回答。

(2)问,“影响”,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回答。

“启示”,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国家观念的调整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主权至上和主权在民的国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国家政治建设既要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经验还要结合本国国情。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人物

主张

17世纪早期

格老修斯

(荷兰思想家)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

17世纪晚期

洛克

(英国思想家)自然法的内容是人们都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自由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受到侵犯,就有报复、反抗的权利

17世纪晚期

霍布斯

(英国思想家)自然法是理性发现的戒律或一般法则。

它禁止人们去损毁自己生命或剥夺保全自己生命的手段的事情,并禁止人们不去做自己认为最有利于生命保全的事情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点17世纪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认识形成的社会原因。

【答案】示例一17世纪早期,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

原因:

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中心,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示例二17世纪晚期,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理性思想的体现。

原因:

英国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拓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解放。

(其他答案只要观点正确,原因合理,也同样赋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首先根据材料指出17世纪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一种认识,比如17世纪早期,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或17世纪晚期,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理性思想的体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认识形成的社会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嘉庆帝逐步地撤换并贬斥了和珅在各省政务中的一大批有权势的追随者。

重用从前的师傅朱琏、军机大臣董诰和前朝都御史刘墉。

他号召公开批评政府中的问题,命令官员们可以直接和秘密地给他上奏议,不须求助于曾经成为和王申影响的中心的军机处。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他决定要祛除军机处的私人阴谋活动,派了一位御史来监管军机处的科室。

但是,上层行政的改革不能医治十九世纪官僚制度中根深蒂固的弊病。

省级行政是如此腐化,致使嘉庆帝在掌权六年之后尚未恢复乡村的秩序,尽管他下狠心要根除秕政。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嘉庆帝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嘉庆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

【答案】

(1)内容:

撤换官员;重用前朝廉洁官吏;监管军机处;官员直接上奏给皇帝。

(2)原因:

和珅对政治制度的破坏深重;嘉庆时期官僚政治体制的弊病根深蒂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