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周考.docx
《高三历史周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周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周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某个国际组织的文件规定: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运输、使用等全部法令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国内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这一规定
A.目的在于减少贸易壁垒B.不利于实现贸易自由化
C.最早是由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D.对所有的国家都是有利无害的
【答案】A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今的国际重大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6中的国际组织依据我国恢复或加入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答案】B
32012年2月28日第一财讯:
德国国会投票通过了总额1300亿欧元(约合1740亿美元)的第二项希腊援助计划。
欧洲央行将于29日开始第二轮三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以帮助稳定欧洲国债市场。
日前,二十国集团成员表示,支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注资计划,但前提是欧盟领导人必须采取措施扩大用于建立防止欧元区债务危机扩散的救援资金规模。
这主要是由于
A.欧债危机給希腊造成了重创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C.外汇市场的稳定关系到各国经济稳定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希腊度过危机
【答案】B
4史学家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符合此“先决条件”的事件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经典力学的形成
C.胡克发现细胞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答案】B
【点拨】本题需要了解牛顿力学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也可从时间上来判断分析,排除各错误项。
A项是在1543年;C项是在1665年;D项是在1590年。
本题选B项。
5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答案】D
【点拨】科技革命是摆脱危机的一条出路,但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排除A。
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经济危机的爆发不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采取措施发展科技,以便克服经济危机,排除B。
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这与史实不符,排除C。
正确答案为D。
6.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
“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答案】D
7.“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
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据此②③项说法正确,本题选B项。
8“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本原因在于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
”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
【答案】A【点拨】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
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认为进化论在人类的进化、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思想常被利用来强调人种差别和阶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战争不可避免等。
中国著名维新思想家严复就用这种理论来强调变法图强的重要性。
分析材料可理解到BCD三项符合材料所述,A项说法错误,达尔文生活在19世纪(1809---1882年),他的学说不可能成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科学依据。
9早在1961年美国的卡逊出版了《寂静是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如今,书中的警告一一出现,这再次证明()
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B.只有靠科技征服灾难
C.预言的准确表明作者的聪慧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D【点拨】《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因此,正确选项是D。
10以下名著是欧洲某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这一文学流派诞生的社会背景之一是
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B.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猛烈冲击
C.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光学理论和实践D.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答案】D【点拨】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故选D项。
11兰伯特所著《剑桥艺术史》这样评价毕加索某个时期的创作:
“他把人物的形象打碎了,然后无情地把那些小平面重新安装起来,由此得到一种野蛮的效果。
”下列作品不能体现这种“野蛮的效果”的是()。
【答案】B【点拨】从材料中“把人物的形象打碎了,然后无情地把那些小平面重新安装起来”的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对毕加索“立体主义”创作时期的评价。
通过观察,A、C、D三幅画作中的人和物严重扭曲变形,其风格和表现手法符合立体主义的特点,B是毕加索早年“蓝色时期”的作品,象征贫穷和世纪末的蓝色成为主调,不仅背景是蓝色,人物也都是蓝色,以此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B。
12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学成就
项目
基础研究
年限(A)
应用研究
年限(B)
生产推广
年限(C)
B—A
年差
C—B
年差
C—A
年差
1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2
电话
1820
1876
1881
56
5
61
3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4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5
晶体管
1947
1951
1953
4
2
6
6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
②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
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④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④
【答案】B【点拨】材料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限、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第②项说法较绝对,无必然性;第④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
本题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0分)
25.(24分)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代
历史时代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
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
消费实态:
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
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
中世纪
消费实态:
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
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现代前期
消费实态:
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
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
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
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20世纪下半叶
后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
符号消费时代来临,注重精神消费,追求个性,炫耀品味,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
消费观念:
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符号消费:
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
(3分)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简要分析变化的原
因。
(9分)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6分)
(4)谈谈你对“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认识。
(6分)
【答案】
(1)早期人文主义思想(2分)
(2)变化:
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2分)
原因:
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在冲击禁欲主义的同时,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4分,)
(3)1)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相继完成,消费品日益丰富,物美价廉)。
2)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代议制推广和完善,民主扩大,权力下放,空气自由,法律保障。
4)电气时代来临,电灯、电影、电视、汽车、飞机等新科技的发明和发展。
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交流加强。
5)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
6)福利制度消除后顾之忧。
7)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盛行,鼓励消费。
(8分,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1分)
(4)评分说明:
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6分。
第一层次:
能认识到“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特点(2分)
第二层次:
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2分)
第三层次:
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作出恰当的评价(2分)
人性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活、道德、环境、经济安全等弊大于利。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主题明确,立意新颖。
第
(1)问,由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古典时代的西方注重精神的快乐、注重节俭;第
(2)问,结合中世纪到现代社会这段时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回答;第(3)问,现代社会,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社会财富的剧增,导致人们的消费趋向奢侈化;第(4)问,可依据SOLO分层理论回答。
每一时期社会习俗都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定反映。
解题从把握时代阶段特征。
第
(1)问,古典时期是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这种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反对奢侈、重精神轻物质的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体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第
(2)问,从材料可知,中世纪是非理性节俭为主流,而现代前期是理性节俭为主流,由非理性转变为理性,究其原因,16世纪至19世纪的西方,政治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断确立与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整个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而思想上进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
第(3)问,现代时期是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此阶段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
第(4)问,20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时期的消费观念是以非理性奢侈为主流,重精神消费追求个性,信用消费与超前消费等特点,这是以经济繁荣发展为基础的。
第一层次:
能认识到“后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特点;第二层次:
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三层次:
能对这种消费文化观念作出恰当的评价。
改卷情况分析:
(1)评分标准完善为:
人文精神、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得3分;智者运动、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古典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给2分;古希腊民主思想、理性、罗马法、苏格拉底或普罗塔戈拉的具体思想主张等得1分。
其他情况一般不给分。
题目“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理性节俭和等级消费”,设问“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中学生除了答“人文精神”诸如此类已别无选择。
至于审题不清、史实不明或画蛇添足者为数不多,不在话下。
(2)评分标准完善为:
①变化:
由注重来世到注重今生、由轻视世俗消费到重视世俗消费,3分;追求现世享受、重视理性等只答“现代前期”消费观念,未能体现完整变化历程的,理性节俭——非理性节俭——理性节俭、非理性节俭——理性节俭——非理性奢侈等独此一举的,均给2分;把五个时期的变化都罗列下来不得分。
②原因:
原则上是从经济、文化两方面给分。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2分,“需要进行资本积累”1分,此外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等均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3分;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各得1分,如果表述完整、充分,只点到其中两场运动也可得满分,未列具体名词而只答“受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影响”,“受近代自然科技发展影响”得1分,答“殖民扩张”或“代议制”,不给分。
考生卷面情况,“变化”问3分几如赠送,人人笑纳。
“原因”问亦多能从经济、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
失分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是审题欠佳,地域、时段、关键词或限定语抓不住,命题者的意图猜不中,导致作答张冠李戴甚至胡子眉毛一把抓;其二是知识不牢,对不同历史时段的特征知之不多或混淆不清。
(3)评改时添加以下得分要点:
1)两次工业革命相继完成,社会进步巨大。
2)代议制推广和完善,民主扩大,权力下放,空气自由,法律保障。
3)电气时代来临,电灯、电影、电视、汽车、飞机等新科技的发明和发展。
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交流加强。
5)科技进步,物美价廉多更贱。
6)福利制度消除后顾之忧。
7)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盛行,鼓励消费。
本小题整体得分偏低,约为2—3分。
主要存在问题是:
1)读题不透彻,只答了经济层面的原因,未能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通盘思考层层剥笋。
2)读史不专业,不答具体史实而模糊地写类似“生产力水平提高”、“思想解放”、“消费观念变化”等答案,再说这些是后三个时代共有的表现,不能作为某个时代的具体原因。
(4)本问没有给出必要的限定或提示,设问极不明确,以致考生回答千姿百态,又多为泛泛而谈,未能对特点、原因和评价由浅入深作完整的思考。
本问既然采取开放式,那么命题者就不再提供参考答案,而且建议分层给分。
其实,较好的答案应为:
人性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活、道德、环境、经济安全等弊大于利。
此问得分,平均约3分,2—3—4分如纺锤形分布。
得分容易高分难,似乎成了诸如“认识”、“看待”“说明”此类敞开型设问的共同归宿,于是自然令人反思:
教学问题?
考生问题?
设问问题?
甚或其它?
【结束】
27.(2011年5月潍坊市二模27题)(25分)科技进步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察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6分)
材料二三百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摧毁了古老的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第二次浪潮文明。
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制度,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形成世界有史以来最有力量,最有向心力,最有扩张性的社会制度。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6分)
材料三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很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如了;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等。
(3)据材料三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分)
材料四1997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写道:
“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迅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造成福岛一号核电站四台反应堆相继出现爆炸,泄漏等险情。
截至2011年3月23日16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根据最新气象分析,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向福岛核电站以东海域扩散,随后扩散转向东南的太平洋海域。
(4)依据材料四分析科学技术在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3分)
【答案】
【点拨】第1问考查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产生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火药的应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指南针的使用,促使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总之,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第2问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是一次大规模的生产技术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的确立;广大亚非拉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3问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根据所学,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4问依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产生的问题,分析材料四,科学技术被应用于战争,加剧了战争的危害;造成了环境污染,引发生态灾难。
第5问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对科学的认识,主要可从科学技术可促进人类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但同时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等正反两面来回答。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