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7656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

《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诗鉴赏100例81100.docx

清诗鉴赏100例81100

清诗鉴赏100例(81—100)

清诗鉴赏100例(81—100)孙长江

8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广陵吊史阁部

黄燮清

沿江烽火怒涛惊,半壁青天一柱撑。

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来兵。

宫中玉树征歌舞,阵上靴刀决死生。

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

【注】广陵:

扬州。

史阁部:

指史可法。

明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南明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受命替师扬州,抵抗清兵。

孤军抗战至英勇就义。

史可法死后,扬州人民将他的衣冠葬在城外的雪岭,种了万株梅树来纪念他。

明制,大学士入阁办事,称阁臣或阁部。

靴刀:

《田唐书李光弼传》载。

唐代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作战时,常纳娅刀于靴中,表示决死之志。

芜城:

扬州旧称。

1.诗作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分)梅花岭上梅花盛开,“岁寒真气”的梅花有坚贞不屈的象征意义,诗人敬仰忠肝义胆、侠骨雄风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以梅花写出了英雄浩气长存,以此激励着后人,表现了追慕先烈,愤世嫉俗的情怀和贯穿全诗的那种沉重的危机感。

2.(6分)

(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史可法赤心奉国的崇高气节。

以清兵南下,势不可挡来凸现史可法只身支撑南明半壁江山的突出地位;以群小的勾心斗角,破坏大局反衬史可法的坚决抗战;以福王的荒淫无耻,映照史可法的誓死抗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南明王朝比为“半壁青天”,用“一柱撑”比喻史可法支撑大局的突出作用,凝练又生动。

(3)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

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写出了政局如此岌岌可危、不知死活的福王君臣竟还在宫中纵情声色,逸乐不休;用“靴刀”的典故,精炼表现出史可法誓死抗敌的崇高精神品质。

(4)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首句“沿江烽火怒涛惊”虚写清军大举南下,形势危急,渲染得有声有色;末尾两句“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写梅花岭上梅花盛开,是实写。

但是梅花蕴含坚贞不屈的象征意义,又可说是虚写。

(答对两点即给6分)

8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离坡:

散乱的样子.

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变化?

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

雨中,他流露出喜雨之情。

雨后,直抒了目睹奇景的惊奇和赞美之情。

(3分,每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

2.遇雨时诗人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巾也不躲避,“任”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轻松、自由的心态,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

经山雨的洗礼,雨过天晴时的山峰更为青翠,

“放”字把山雨写活了,仿佛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现在才放它出来一样。

(4分,“任”“放”各2分;大意相同即可)

8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对月寓怀

曹雪芹

时逢三五便团圞(lun),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注】:

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穷书生寄居葫芦庙时,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怀之诗。

1.本诗非思乡之作,请根据诗作内容及穷书生的处境,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3分)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曹雪芹笔下的这个人物是一个虽身处落魄之境(“身处逆境”“贫困潦倒”“不被重用”)、但有才干、有抱负(

“有野心”“名利之心极重”“对现实处境的不甘心”“不甘久居人下”“野心勃勃”)的读书人形象。

答出“有抱负”或相关意思得2分;答出“有才干”“落魄”中的一点得1分。

2.托物言志。

借万众仰看一轮明月来暗寓自己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渴望之情。

烘托,以“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出十五圆月的皎洁、美丽。

描写,通过“仰头看”这一特定动作,写出了

“圆月”

对百姓的吸引力。

比拟,将月亮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这一自然现象比拟为地平线将月亮“捧”出,形象描绘出一轮圆月冉冉而升的静美之态。

借代,以“万姓”借代万民,诙谐,俏皮。

(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以得分。

84.阅读下面一首1是,回答问题。

独游南湖

查慎行

外吏无交旧,归人应简酬。

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

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

多情天井派,日夜向南流。

【注】查慎行:

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

曾任南书房编修,后受株连下狱,雍正时被赦还家,此诗写于回家途中。

南池,指济宁市区王母阁湖。

外吏:

指在地方衙门做官的人。

天井派:

指济宁城南运河上的天井闸。

派,水流。

1.诗的颈联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3分)

2.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寓情于景。

(2分)将伤感孤独之情融于对“远影”“孤亭”“暮”“秋”等凄凉景物的描写之中。

(1分)

2.仕图失意的孤寂、苦闷之情,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英雄迟暮的叹惋之情。

(3分)通过对交游甚少的境况的叙写和秋天日暮时分的景物的描摹,表现出内心的落寞和抑郁;最后两句则是借运河水流的“多情”和日夜南流,写出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2分)

8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题画

郑燮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竹子身处的恶劣环境。

B.第二句表现了竹子在逆境中的顽强和不屈。

C.“扫云扫雾”表现了竹子的崇高精神追求。

D.本诗委婉含蓄地批评竹子好高骛远的缺点。

2.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达技巧是什么?

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D(“好高骛远”错误,“委婉含蓄”错误,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2.本诗主要用了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借狂风云雾中摇摆动荡的竹子表达了自己的伟大志向。

(答题正确即可,表现手法1分,联系内容2分,主旨1分)(对比也给分)

86.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日本杂事诗

黄遵宪

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海东涛。

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积未消。

【注】富士山,是日本的第一大山,海拔三千七百余米,状如芙蓉,四面皆同,积雪洁白如玉,终年不化。

1.第一句中的“_____”字是关键,它从____等方面描绘富士山。

2.第二句用“莲峰”比喻富士山的_____,用“涌”字赋予富士山以_____。

3.第三句从_____角度形容富士山积雪的亘古不化。

4.第四句从______角度形容富士山积雪的广大无垠。

5.黄遵宪在诗歌创作上倡导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高

“拔地”“摩天”“独立”

2.圆锥形的美动感

3.时间

4.空间

5.新派诗

87,阅读下面一首清诗。

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秋风悲画扇:

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骊山语罢: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

杨死前云:

“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何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薄幸:

旧时称男子负心、薄情。

1.这首词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抒情的?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4分)

2.用哪些角度的对比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4分)

参考答案

1.以失恋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

(“失恋女子”身份点明1分)抒发了失恋女子遭遗弃后的哀怨,对负心的锦衣郎的谴责,与之决绝的愤怒。

(“哀怨”“谴责”“愤怒”各1分)

2.以“人生若只如初见”男女初恋时的美好和幸福与“何事秋风悲画扇”女子被抛弃之后的悲痛和凄惨对比,突出了女子被抛弃之后的哀怨(2分);以唐玄宗对杨玉环山盟海誓、至死不怨的爱情和锦衣郎的轻易变心、背叛对比,突出了被抛弃的女子对对方的痛恨和决绝之情(2分)。

8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别紫云

陈维崧

二度牵衣送我行,并州才唱泪纵横。

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

1.“二度牵衣送我行”中“二度”表明此次离别是

“牵衣”则暗示出

(2分)

2.古代诗话中有一种说法叫“无理而妙”,意思是无理之语,实则更真切地表达了心中真挚的情感。

请谈谈“无理而妙”在本诗中的运用。

(4分)

参考答案

1.是重逢再别(或第二次离别)

两人感情之深(或依恋之深)

2.最后两句诗人用极主观的口吻埋怨明月无情,痛恨月亮在离别的时候就特别明亮,似乎有意与人作对(2分),看去虽是无理之语,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对于环境格外敏感,即使是美景也会引发哀伤的情绪(2分)。

8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高邮雨泊

王士禛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注】清顺治十七年农历三月,诗人赴扬州推官任,途经高邮(今属江苏),泊船于高邮湖,触景生情,遥想出生于高邮的北宋大词人秦观而有此作。

1.“南湖新涨水连天”营造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本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此句描绘出此时由于“寒雨”不停,湖水为之涨起,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相连,难以明辨的情景,从而营造出一种凄清迷濛的意境。

2.表达了诗人对秦观的仰慕之情。

诗人慨叹不见风流秦淮河的同时,亦暗寓步随秦观,欲打破文坛“寂寞”之感。

90.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归舟

赵执信

望齐门外望青州,一室欢声入棹讴。

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

【注】望齐门:

苏州的东北门。

青州:

山东地名,的家乡。

1.从全诗看,首句“望齐门外望青州”的作用是什么?

为何着两个“望”字?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最难图画是归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首句切人正题,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又标明了回归之所。

前后两个“望”字。

第一个“望”字巧用门名,着两个“望”字即浓笔重彩勾画出对回归故里的渴望。

2.全诗描绘了登上归舟后全家人的喜悦之情。

从“一室欢声”到“十幅风帆”,一路欢歌一帆风顺,自然引出了“最难图画是归舟”的感叹。

这一句点明主题,说明眼前景物可以画出,而内心的喜悦心情即难以描绘,高兴喜悦,溢于言表。

9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池州

姚鼐

桃花雾绕碧溪头,春水才通杨叶洲。

四面青山花万点,缓风摇橹出池洲。

1.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作简耍分析:

(4分)

2.这首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第三句写的是静景,池州为青山环绕春花万千。

第四句是动景,诗人在微风吹拂下划一叶扁舟悠悠然出了池州。

(2分)这两句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妙境界。

(2分)

2.诗人运用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2分)通过描写四周环境之幽雅静谧,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平和。

(2分)

9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夏日杂诗

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注】玉漏:

玉做的计时器。

1.这首诗写夏末秋初之“凉”,别开生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2.“万荷叶上送秋来”和周邦彦《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相比,在描写角度上有何不同?

分别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先写自身的触觉,(1分)身下枕簟凉爽宜人;(1分)再写好雨送我入梦,梦境依旧清凉(1分),奇妙地写出了“凉”的惬意。

(1分)

2.陈诗从听觉角度来写,(1分)周诗从视觉角度来写。

(1分)陈诗写出了雨打在荷叶上所形成的声势,(1分)周诗写出了荷花在雨水晒干后亭亭玉立的风姿。

(1分)

9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渡太湖登马迹山

赵翼

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

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

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

【注】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其诗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即便是一景一咏也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颇有新颖思想。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5分)

参考答案

1.首联写渡湖登山,中间两联写登山所见,写景由远而近,尾联含蓄地抒发了意味深长的感叹。

2.尾联写马迹山离家很近,但直到老了才来攀登,流露出未能及早攀登的遗憾之情。

(2分)

启发: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贵远贱近,有可能会错过周围值得珍惜的东西。

人生如怪圈,年轻时苦苦追求,远走高飞,到老又回到起点。

(有其他感发,只要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也可)(3分)

9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qun)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岁暮:

年终。

及辰:

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

寒衣:

御寒之衣。

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

其诗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低回:

徘徊(hui)。

1.三四两句的诗眼各是哪个字?

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第三句的诗眼是“密”

,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

第四句的诗眼是“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

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描绘了一幅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感人情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没有对母亲尽到孝敬之责的惭愧心情和不敢诉说自己远行艰辛劳顿,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

参考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

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9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中雪后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2.请对“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作简要赏析。

(3分)

3.“一种清孤不等闲”中的“不等闲”表达了诗人对梅花

的情感。

(1分)

4.请具体说说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梅花的。

(2分)

参考答案:

1.清晨,雨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天气寒冷的景色。

(2分,意思符合即可)

2.通过“檐流未滴”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从而含蓄地表现了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3分。

3.(1分)赞叹(欣赏、赞赏)

4.(2分)运用反衬的手法(

1分),通过天气的严寒反衬出梅花不畏风雪、迎寒开放(1分)。

96.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心三首(其三)

龚自珍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诗人简介

龚自珍(1792~1841):

字璱人,号定庵。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倡导革新,反对殖民主义侵略。

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诗风奔放清丽,也有伤感情绪。

1.第一句中的“____”字是统摄全文的文眼。

2.第三句中的“槎通碧汉无多路”意思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_______,第四句“土蚀寒花又此坟”意思是人才就像__________。

3.颈联从“_____”和“____”两个字上,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进一步写自己的苦闷与彷徨。

4.尾联中的“窈窕秋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随追求的____,但一个“或”字,又写出诗人此时的____心态。

5.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一二五)》。

参考答案

1.思感情郁结,思绪纷乱

2.无路可走寒风中凋谢的花儿在泥土中腐烂3.埋断

4.理想怅惘

5.己亥杂诗(一二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97.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叹燕

陈忱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

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注】明清易代之际,清兵南侵,烧杀掳掠。

1.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在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基础上,诗意更进一层。

对此,你是否认同?

请结合诗文加以分析。

(3分)

2.请分析诗人借“叹燕”所表达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认同。

刘诗借当年栖居于雕梁画栋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感叹那些显赫一时的王公贵族的没落。

而如今普通百姓连家也没有了,诗意更进一层。

(2分)本诗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兴亡之感、家国之痛。

(1分)

2.本诗题为“叹燕”,实为“叹人”。

通过描写春归之燕无家可归,只能在夕阳西下时栖息于沙滩的不幸遭遇,暗指明清易代之际,饱受战争之苦的民众无处安家、流离失所。

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老百姓都像无处筑巢的燕子一样。

诗人借“叹燕”强烈地表达对民众的深切同情,对清兵残暴行径的满腔愤慨。

(答出“同情”2分,答出“愤慨”2分)(注:

燕子多筑巢于人居之处,现归于林木,是乱世之象。

9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1.《岁暮到家》中写出诗人与母亲见面场景的诗句是

写诗人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2.《岁暮到家》一诗化用了孟郊《游子吟》里的诗句,请指出诗人是如何化用的。

3.《归信吟》秉承诗人一贯的表现苦吟的诗风。

本诗的语言表达就很有特色,如“泪墨”一词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请结合诗意写出你对“泪墨”的理解

4.请你用细腻的笔法,丰富的想象,描写出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情景。

5.两首诗都是思念亲人的诗,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6.思亲的诗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诗句。

(至少三句,不是同一首,还要指出或出处。

如: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参考答案

1.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寒衣针线密”化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语言简洁明快,又点明了诗题。

3.理解“以泪研磨”“挥泪作墨”皆可。

4.答案不统一。

可以从“清瘦”“苦辛”“问寒暖”等词语入手,把诗歌不能表达的细节表现出来。

5.《岁暮到家》用白描的手法极力描摹了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场景、神态,还用细腻的笔触写儿子从母亲的一系列举动上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牵挂,因此在外游荡却“不敢叹风尘”;《归信吟》却只用极简练的笔墨道尽了游子的思念之苦。

6.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9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春阴

史台懋

积阴如梦暗春城,醉拥衾稠睡不成。

芳草隔帘寒色重,落花空院雨声轻。

谁家画阁和云启,野老乌犍破晓耕。

明日新晴山下路,东风纨扇几人行。

【注】稠:

单被。

亦泛指衾被。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春雨绵绵,醉酒而卧仍难以入眠的情状,写出春阴浓重。

B.颔联写芳草、落花、雨声,视听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环境的特点。

C.颈联写人们打开画阁向外张望,看到了农人们晨起辛勤春耕之景。

D.尾联虚处落笔,想象雨后天晴,山下路边几人沐浴东风踏春之景。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有关诗句加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C(“画阁”与“晓耕”应是一句一景,都是想象之景,“看到”理解有误)

2.

(1)春日无绪的闲愁之情。

如,醉卧不眠,静听花落、雨声,闲适与轻愁参半。

(2)对春日美景和雨后初晴的向往、喜悦之情。

如,画阁开启,农人春耕的实景,“山下路边”游人踏青的想象之景,充满向往、喜悦之情。

100.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暮春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答案:

1怨:

抱怨(埋怨,怨恨)(意思相近即可,1分);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

2.从题目入手,分析诗人流露的情感。

3.你如何理解“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的内涵。

参考答案

2.面对“暮春”,诗人说:

“莫怨”春老花残,因“根蒂在”“有东风”,所以春去春再来。

诗人借此流露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

(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3.花开花落,只要花根不死,春去了还会再来,这是自然规律。

它暗示了人们不要因暂时的失意而伤感难过,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更美好的未来。

(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