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7578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84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963年至今,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维吾尔族老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曾先后养育了19个孩子,而其中10个孩子是来自4个不同民族的孤儿。

在美国热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阿里帕成为所有中国母亲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善良与慈爱。

但面对如此崇高的荣誉,年逾古稀的阿里帕却自谦地说道:

“我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据此完成下题。

1、从这则事例中,我们明白

①阿里帕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②阿里帕有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③收养孤儿的母亲才是善良的 ④善良要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阿里帕的言行,让我们认识到

A.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B.只有在经济上帮助他人才是幸福的                              

C.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D.帮助他人,能够体验恩赐和施舍的快乐                              

 

评卷人

得分

二、单选题(题型注释)

3、一顾客就餐时将柠檬倒入热牛奶中,发现结块,就大声质问服务员牛奶是否变质,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结块牛奶端走,微笑着递上一杯新鲜的,并说:

“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结块,您最好分开喝!

”客人听后面露羞愧,服务员的语言举止态度蕴含的良好品质是

①尊重   ②宽容   ③精诚合作   ④与人为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想法或做法不符合“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求的是(  )

A.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起绰号

B.我喜欢别人以尊重友善的态度对待我,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

C.谁要是冒犯了我,我就再也不与他来往

D.数学是我的强项,我经常帮助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

5、对下边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①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他人信任 

②讲诚信会损害自已的利益

③诚信的核心是善,我们要与人为善 

④讲诚信会使自己的道德得到升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孟子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句话告诉人们( )

①尊敬自己的长辈,并尊重别人的长辈

②爱护自己幼小的孩子,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孩子

③要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④要多向自己家里的长辈奉献爱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下列名言中不能体现诚信的是

A.人无信不立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言必出,行必果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2012年11月12日,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不小心撞坏路边停放的汽车后,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在原地等待了近半个小时,并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字条,欲事后赔偿。

他因此被网友称为“诚信中学生”。

徐砺寒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     ②坚持诚信会赢得他人的宽容、理解和尊重 

③当今社会,讲诚信的人会吃亏     ④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看漫画《曾子杀猪》。

你认为下列对曾参的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A.家人之间可以不用讲诚信                              B.小题大做,非常不值

C.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D.曾参不会勤俭持家

10、从《东郭先生与狼》和《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我们应该热爱环境,保护动物

B.帮助别人要讲究原则

C.狼与蛇这类动物不值得人类同情和帮助

D.帮助别人要量力而行

11、“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这告诉我们

A.与人为善就是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                              B.与人为善的行为是不图回报的

C.与人为善就是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D.与人为善要落实到行动上

12、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矛盾和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

A.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B.坚决斗争,绝不让步

C.避开是非,逃避生活                              D.用偏激的态度和手段进行报复

13、某公交车售票员在车厢里俯身捡起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后说:

“谁这么缺德,也不体谅我们打扫人员的辛苦。

”然后,顺手将塑料瓶扔到车外。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售票员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不能以牺牲公共或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利益

④当我们已经意识到需要理解、体谅的时候,更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体谅他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仔细观察图片,图中小女孩的行为告诉了我们很多助人的道理,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①帮助他人能感受到奉献和成长的快乐 

②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③帮助他人只是付出,没有收获 

④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境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让别人去做                              B.自己想要的,也要留给他人一份

C.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D.自己不愿做的事,要让别人去做

16、某市心理咨询中心对近百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不少学生感到很难与父母沟通。

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青少年学生的怪异性格

B.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或误解

C.父母落后的思想观念

D.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过于严格

17、星期五下午,林强在学校帮同学修自行车回家晚了,急性子的妈妈没有了解清楚,以为儿子贪玩,就对儿子一顿训斥。

面临这种情况,你觉得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A.立即向妈妈讲明情况并要求妈妈向自己道歉

B.另找适当时机与妈妈交流,向妈妈说明情况

C.和妈妈尽力抗争,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

D.记恨在心,不再和妈妈沟通

18、“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

我们面对父母的“严”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A.完全消除父母与我们之间的差异                              B.理解、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C.对父母的教育不理不睬                              D.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

19、下列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每天和爸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

B.每周至少与父母一起做一件事,边做事边交流

C.自己做了错事,不能让父母知道,以免父母生气

D.与父母沟通不畅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

20、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为抚养子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作为子女

①要细心感悟父母无私的爱             ②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③不能选择父母,但要理解父母         ④可以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视而不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探究题(题型注释)

21、目前,社会上诚信失范的现象令人担忧,从市场上的有毒大米、假药、假酒等假冒伪劣商品到经济活动中随意毁约、逃避债务;从商业上的欺诈手段到个别地方弄虚作假,缺乏诚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另外,“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事情却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一连串的“扶人反被讹”事件告诉人们:

在社会急剧变化和价值多元的今天,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某班打算开展“诚信为本,真诚待人”的主题教育活动。

同学们决定进行诚信状况调查,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校园中“诚信”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

50人)

 

撒谎

抄袭作业

言而无信

从未出现

20

34

24

偶尔出现

15

10

16

经常出现

15

6

10

 

(1)统计表中的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以诚待人?

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明确把“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国务院也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3)信用对个人和企业而言有何重要性?

(4)当前,国家加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有哪些?

22、《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传统经典,其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言。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有人认为:

“平等就是人人一样”。

这种观点对吗?

你是怎么认识“平等”的?

23、本学期小华担任了班级QQ群的管理员。

近段时间,同学们在QQ群里纷纷诉说自己的苦恼。

小明说:

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夸我听话懂事,可上了初中后,我总忍不住跟父母顶嘴,被他们说了我心里还特不痛快,郁闷死了!

其实我也很着急,我是怎么了?

(1)小明的这种现象说明他存在一种什么消极心理?

这种消极心理有什么危害?

(2)如果你是小华,请为小明出出主意,让他知道如何与父母加强沟通、增进互相理解。

24、“他们”,是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人,世界各国对“他们”的称呼发音几乎一模一样。

“他们”,很多时候是我们背后的关怀与唠叨,也是我们想摆脱的牵挂。

“他们”,是我们容易忽视的等待,也会有一天是我们再也见不到的想念。

越长大,离“他们”越来越远,我们却一直常驻在“他们”的心里!

趁有生之年,对“他们”多孝敬一点!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他们”是谁?

我们为什么要孝敬他们?

(2)孝敬他们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评卷人

得分

四、判断题(题型注释)

25、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义务,给自己的则是一份期待。

26、以诚待人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准则。

27、帮助他人要真诚,要考虑对方的实际需要。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适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不适用于处理国家间关系。

29、初中生没有能力孝亲敬长,只有等到长大后才能孝亲敬长。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D

6、C

7、D

8、A

9、C

10、B

11、D

12、A

13、B

14、B

15、C

16、B

17、B

18、B

19、C

20、A

21、

(1)学生中存在不诚信的现象。

)不讲诚信的人可能骗得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

其结果是不但害了别人,最终也害了自己。

)我们要从平时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2)为人坦诚,不虚情假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3)个人信用代表着社会或他人对一个人的信赖程度,是个人的“第二身份证”;)信用是企业的形象名片,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前提条件;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存。

信用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4)增强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22、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

(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平等”不是“等同”,不能理解为“人人一样”。

)不同的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任何人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23、

(1)逆反心理。

)常常导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演变成一种心灵上的互相伤害。

(2)换个角度和想法;换种态度和语气;换种表达方式

24、

(1)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是我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2)学好功课、不提不合理的要求;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解忧愁;外出时及时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不让父母担心等。

25、错

26、对

27、对

28、错

29、错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以典型人物的事迹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的品质。

1、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与人为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老妈妈无私帮助他人的行为,是与人为善、有爱心,帮助他人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2、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换位思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老妈妈的观点表明,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在帮助自己,体现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其中AD不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3、试题分析:

此题宜采用排除法,材料中服务员的做法没有体现精诚合作,故选项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面对不知实情的顾客,服务员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嘲笑顾客的无知,而是通过良好的态度解决了问题,这种做法既是对顾客的尊重,也体现了自身优雅宽容的素质,故选项B应入选。

考点:

学会尊重他人

4、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认识。

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根据教材知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在交往中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谅解。

所以ABD都符合题意,错误的选项是C

考点: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5、试题分析:

诚实与信任是一颗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基础。

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与人为善,出于公心,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核心是善,但讲诚信会损害自已的利益的观点是错误的,把含②的观点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考点: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诚信。

6、本题主要考查尊重别人的长辈的内容。

回答本题最主要的是理解名言的内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一种推己及人,既尊重自己的老人,也要尊重别人的老人,既爱护自己的孩子,也要爱护别人的孩子,所以答案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选C。

7、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诚信就是为人诚实,言而有信,其中ABC都体现了诚信;D体现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符合题意,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D。

8、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对于启示类问题,从怎么做的角度回答,材料中学生勇担责任的行为,体现了诚信的美德,赢得了他人的信任,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排除③,正确答案选A。

9、试题分析:

此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材料中曾子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体现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其中AB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10、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帮助他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帮助他人要讲究原则,不能不分是非善恶的帮助他人,否则自己就会受到伤害,其中AD观点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

11、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与人为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与人为善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更需要我们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其中ABC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

12、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换位思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

当我们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其中BCD的做法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C。

13、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材料中的售货员的行为,没有做到换位思考,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个人的利益,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

14、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帮助他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

图片中的小女孩的行为告诉我们,帮助他人,能够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其中③观点错误,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认可等,所以正确答案选B。

15、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其中AB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16、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导致父母子女难以沟通的原因,表明青少年随着心理变化,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出现,不能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其中ACD观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

17、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当父母误解我们时,我们要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所以A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B。

18、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正确对待父母的严要求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面对父母的高期待和严要求,我们要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认识到这是出于父母对我们的爱,其中ACD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B。

19、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技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们在与父母的沟通中,要主动交流,理解体谅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其中ABD做法正确;C是不能勇担过错的表现,是错误的,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C。

20、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主要考学生的分析运用,作为子女,要细心体会父母的关爱,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体谅父母,所以①②③观点正确;④做法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A。

21、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认真观察图表中的数据,从图表中撒谎、抄袭作业和言而无信的比例,可以看出学生中存在不诚信的现象,其看法从不诚信的危害和做一个诚信的人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到诚信待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为人坦诚、不虚情假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等方面回答即可。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对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对个人的角度,主要从为人处世,人际关系等方面回答;对企业的角度,主要围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和效益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国家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运用。

根据教材知识,从增强诚信意识、营造诚信氛围、提升国家形象和竞争力以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2、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是识记能力。

根据教材知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运用。

根据所学,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体现了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所以材料中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从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3、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逆反心理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根据所学,逆反心理就是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所以材料中小明的消极心理是叛逆心理的表现,其危害从对自己和对父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只要从换位思考、注意方法、理解沟通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4、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认知能力。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所以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父母。

孝敬父母的原因,从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角度回答即可。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孝敬父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学习上、生活中、精神上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5、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承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则是一份义务,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6、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根据所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所以以诚待人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原则,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27、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帮助他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帮助他人既要真诚,也要考虑对方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28、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于处理国家关系,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9、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材料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