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6564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作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耕作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耕作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耕作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耕作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作学教案.docx

《耕作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学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作学教案.docx

耕作学教案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

一、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功能,了解世界与中国农业的现状发展及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战略目标与基本原理。

二、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2耕作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

1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2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1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2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第四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

1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2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难点是耕作制度的功能。

四、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用地与养地的关系。

五、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与讨论相结合。

六、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刘巽浩.耕作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3王力,藉平.农业科普知识荟萃.沈阳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0

4韩德乾.农业科技进步概论.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杨生华.农学基础.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6程序等.可持续农业导论.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八、本章思考题

1何谓耕作制度?

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

2如何理解“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这句话的含义?

3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

4简述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

5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6简述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7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8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9如何认识耕作学在农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2耕作制度的功能

3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4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5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6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8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9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名、提出本学期的要求。

教学内容

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2耕作制度的功能

3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4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5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6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8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2耕作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

1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2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1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2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第四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

1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2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作业:

1何谓耕作制度?

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

2如何理解“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这句话的含义?

3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

4简述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

5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6简述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7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8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9如何认识耕作学在农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作物布局

一、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以及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的关系,了解我国的作物布局。

二、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1作物布局的含义

2作物布局的意义

3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

第二节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

1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3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

4土肥条件与作物布局

5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6各种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

第三节作物布局设计

1作物布局设计

2作物布局研究法

第四节我国的作物布局

1粮食作物布局

2经济作物布

3果品蔬菜布局

4饲料绿肥作物布局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难点是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四、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我省的作物布局。

五、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与讨论相结合。

六、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刘巽浩等到.中国耕作制度区划.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

2王立祥等.耕作学.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1

3吕文安.农业推广学.沈阳:

辽宁科技出版社,1994

4沈秀瑛.应用作物生态学.沈阳: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刘巽浩.耕作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八、本章思考题

1合理的作物布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2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何异同?

3作物布局为什么要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

4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包括哪些内容?

5一个地区应该如何进行作物布局?

6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对作物布局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二章作物布局

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2学时)

教学内容:

1作物布局的含义

2作物布局的意义

3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

5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作物布局的含义

2作物布局的意义

3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1作物布局的含义

2作物布局的意义

3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

展开讲,举例占用。

作业:

1合理的作物布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2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何异同?

第二节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2学时)

教学内容:

1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3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

4土肥条件与作物布局

5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6各种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

7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3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

4土肥条件与作物布局

5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6各种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

1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3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

4土肥条件与作物布局

5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6各种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

作业:

1作物布局为什么要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

2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节作物布局设计

第四节我国的作物布局(2学时)

教学内容:

1作物布局设计

2作物布局研究法

3粮食作物布局

4经济作物布

5果品蔬菜布局

6饲料绿肥作物布局

7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作物布局设计

2作物布局研究法

3粮食作物布局

4经济作物布

5果品蔬菜布局

6饲料绿肥作物布局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三节作物布局设计

1作物布局设计

2作物布局研究法

第四节我国的作物布局

1粮食作物布局

2经济作物布

3果品蔬菜布局

4饲料绿肥作物布局

作业:

1一个地区应该如何进行作物布局?

2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对作物布局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三章种植方式

一、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各种种植方式的效益原理及其应用,了解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

二、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间混套作

1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3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

第二节复种

1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复种效益原理

3复种的条件

4复种的农业技术

第三节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

1复种的类型与分析

2间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3套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4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各种种植方式的效益原理。

难点是各种种植方式的效益原理。

四、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目前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五、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刘巽浩.耕作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沈学年,刘巽浩等.多熟种植.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3

3浙江农业大学等.耕作学.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4西北农业大学.耕作学.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

八、本章思考题

1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

2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国内间混套作发展的趋势。

4间混套作的增产效益原理

5间混套作的技术要求

6复种效益原理。

7复种的技术要求。

8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9世界复种发展的趋势。

10复种实施的条件。

第三章种植方式

第一节间混套作(2学时)

教学内容:

1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3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

5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3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一节间混套作

1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3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4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

展开讲,举例占用。

作业:

1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

2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国内间混套作发展的趋势。

4间混套作的增产效益原理

5间混套作的技术要求

第二节复种(2学时)

教学内容:

1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复种效益原理

3复种的条件

4复种的农业技术

5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复种效益原理

3复种的条件

4复种的农业技术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二节复种

1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复种效益原理

3复种的条件

4复种的农业技术

展开讲,举例占用。

作业:

1复种效益原理。

2复种的技术要求。

3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4世界复种发展的趋势。

5复种实施的条件。

第三节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2学时)

教学内容:

1复种的类型与分析

2间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3套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4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5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复种的类型与分析

2间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3套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4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三节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

1复种的类型与分析

2间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3套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4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展开讲,举例占用。

作业:

1复种的类型。

2间作主要类型。

3套作主要类型。

4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

第四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一、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及各种种养结合模式,了解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及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二、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1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

2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种养结合模式

1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

2田间立体种养模式

第三节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

1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2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1庭院立体种养的特点

2庭院立体种养的前景

3庭院立体养殖模式

4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四、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目前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五、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周玉振等.四川立体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刘中柱等.立体农业原理与技术.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邹超正等.中国高功能效益耕作制度研究进展.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1990

4卢良恕等.中国立体农业模式.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卢良恕等.中国立体农业概论.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八、本章思考题

1何谓种养结合?

为什么在种植制度上要强调种养结合?

2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种养结合的模式。

3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旱地高效种植模式及技术。

4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小麦、玉米、蔬菜立体种植模式及技术。

5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西瓜、棉、复种大豆立体种植模式及技术。

6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稻蟹萍立体种养技术。

7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稻鱼立体种养技术。

8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庭院产值3000元、效益2000元的种养形式和技术。

9庭院立体种植的特点和类型有哪些?

10简单概括论述设计庭院高效种养的内部原理,说明多物种结构、多级质能循环的优势。

第四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第一节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种养结合模式(2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

2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3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

4田间立体种养模式

5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

2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3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

4田间立体种养模式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一节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1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

2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展开讲,举例占用。

第二节种养结合模式

1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

2田间立体种养模式

展开讲,举例占用。

作业:

1何谓种养结合?

为什么在种植制度上要强调种养结合?

2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种养结合的模式。

第三节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

第四节庭院立体种养模式(2学时)

教学内容:

1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2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的发展趋势

3庭院立体种养的特点

4庭院立体种养的前景

5庭院立体养殖模式

6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7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2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的发展趋势

3庭院立体种养的特点

4庭院立体种养的前景

5庭院立体养殖模式

6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三节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

1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2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的发展趋势

展开讲,举例占用。

第四节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1庭院立体种养的特点

2庭院立体种养的前景

3庭院立体养殖模式

4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作业:

1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旱地高效种植模式及技术。

2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小麦、玉米、蔬菜立体种植模式及技术。

3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西瓜、棉、复种大豆立体种植模式及技术。

4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稻蟹萍立体种养技术。

5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稻鱼立体种养技术。

6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庭院产值3000元、效益2000元的种养形式和技术。

7庭院立体种植的特点和类型有哪些?

8简单概括论述设计庭院高效种养的内部原理,说明多物种结构、多级质能循环的优势。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一、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种轮作与连作的概念,轮作换茬及连作的作用,了解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及茬口顺序与安排,了解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和连作的应用。

二、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轮作

1轮作和连作的概念

2轮作换茬的作用

3轮作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茬口

1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

2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3茬口顺序与安排

第三节连作的合理运用

1连作的作用

2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

3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

4连作的应用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轮作与连作的合理运用。

四、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目前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五、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刘巽浩.中国耕作制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2

2孙渠.耕作学原理—关于地力的使用和培养问题.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

3鲁如坤.农业化学手册.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2

4王世魁.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作制.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黄国勤,高旺盛.中国集约型农作制可持续发展.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刘巽浩.耕作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八、本章思考题

1产生轮作的背景一条件。

2我国传统轮作与连作有什么特点?

3轮作如何培养和调节土壤肥力?

4轮作有何现实意义?

5为什么连作能够一直存在于生产实际?

6如何合理应用轮作与连作?

7研究作物的茬口特性有何意义?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

第一节轮作(2学时)

教学内容:

1轮作和连作的概念

2轮作换茬的作用

3轮作的现实意义

4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轮作和连作的概念

2轮作换茬的作用

3轮作的现实意义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一节轮作

1轮作和连作的概念

2轮作换茬的作用

3轮作的现实意义

展开讲,举例占用。

作业:

1产生轮作的背景一条件。

2我国传统轮作与连作有什么特点?

3轮作如何培养和调节土壤肥力?

4轮作有何现实意义?

第二节茬口(2学时)

教学内容:

1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

2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3茬口顺序与安排

4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

2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3茬口顺序与安排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二节茬口

1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

2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3茬口顺序与安排

展开讲,举例占用。

作业:

1研究作物的茬口特性有何意义?

第三节连作的合理运用(2学时)

教学内容:

1连作的作用

2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

3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

4连作的应用

5总结

教学方式: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课时分配:

2学时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回答

教学内容

1连作的作用

2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

3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

4连作的应用

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章内容

布置作业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二节茬口

1连作的作用

2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

3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

4连作的应用

展开讲,举例占用。

作业:

1为什么连作能够一直存在于生产实际?

2如何合理应用轮作与连作?

第六章土壤耕作

一、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及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措施,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壤耕作制类型及特点。

二、本章各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1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

2土壤宜耕性和耕作质量

第二节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措施

1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2土壤耕作措施

第三节土壤耕作类型

1旱田土壤耕作

2水田土壤耕作

第四节土壤耕作制

1土壤耕作的任务

2土壤耕作的建立

3我国现行的土壤耕作制类型及特点

三、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四、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目前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五、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七、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刘巽浩.中国耕作制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2

2沈昌蒲等.机械化土壤耕作.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陆欣来等.东北耕作制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6

4杨春峰等.西北耕作制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3

5北京农业大学等.耕作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

6北京农业大学等.耕作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2

7东北农学院等.耕作学(东北本).东北农业大,1987

8杨春峰等.耕作学(西北本).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

9刘巽浩.耕作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八、本章思考题

1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有哪些?

2对土壤耕层构造产生较大影响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3什么是土壤宜耕性?

不同水分条件与土壤宜耕性的关系。

4如何检查土壤耕作质量?

5土壤耕作有哪些作用?

6初级耕作有哪些作用?

如何应用?

7次级耕作有哪些作用?

如何应用?

8旱田耕作有哪些方法?

各有什么特点?

9垄作耕法有哪些优点?

10少、免耕有哪些优缺点?

如何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