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6386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docx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题库doc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社区管理专业《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

1.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是社会学者,推动社会热点舆论的是()。

A.

B学者

D.政府官员

大众

C.新闻工作者

2.每年的6月()是世界戒毒日,口号是“热爱生命,远离毒品”。

B.

A.25日

C.27日

26日

D.28日

3.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就在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狭义的转型时期是指哪一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

5.下列哪一观点不碍于观察社会时的整体性观点?

()

A.要看到社会问题的隐功能

B.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社会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D.社会整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6.以下哪一种关于毒品的表述是错误的?

()

A.海洛因比吗啡成瘾更快

B.4号海洛因的纯度在90%以上

C.可卡因是一种烈性毒药

D.冰毒、摇头丸属于致幻剂

7.就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而言,1935—1945年间,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A.偏差行为论和标签论B.价值冲突论

C.社会解组论D.社会病态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被多种所有制结构取代,高度统一的政治结构为民主开放的政治结构所取代。

这属于()。

A.社会机制的转换B.制度结构性转换

C.组织结构的变形D.意识形态结构的转变

9.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承担刑事责任的最小年龄是()。

A.12岁B.14岁

C.16岁D.18岁

10.下列哪一理论不碍于国外关于不良青少年问题的理论?

()

A.权利放纵理论B.差异交往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D.权利控制理论

11.西欧国家社会理论者认为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的社会为老年社会。

A.7%B.9%

D.

12%

A.萨伊定律B.有效需求原理C.自然失业率假说D.二元结构失业理论

)。

1&下列采用贫困线作为衡量标准的是(

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

C.狭义贫困D.广义贫困

19.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特点有连锁性、复杂性、多发性和()

A.伴生性B.共生性C.综合性D.整合性

20.下列哪项不属于根据腐败的制度性成因划分的腐败类型()

A.传统型腐败B.转型型腐败C.过渡型腐败D.现代型腐败

21.在我国犯罪学中,青少年是指多少年龄的人()

22.相对贫困是指低于同时期、同地区人均收入的()

D.30%—40%

A.10%—20%B.20%—30%C.15%—25%

23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反贫困应该做什么工作()

A.基础设施建设B.经济投资C.人力资本投资D.控制人口

24.提出“价值中立”原则的是著名社会学家()

25.对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的现彖和社会行为进行描写与分析的研究方法称为

26.

《刑法》规定,是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底线。

()

27.形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变迁,最强有力的变量是工业化、都市化、移民、科技发展等,这是()的观点。

A.社会病态论

C.社会解组论

2&社会问题研究的(

A.预测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B.价值冲突论

D.行为偏差论

)功能是回答社会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

B.解释性研究

D.规范性研究

29.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为()。

A.周期性失业B.季节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D.磨擦性失业

30•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

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的贫困,称为()。

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

C.狭义贫困D.广义贫困

二、名词解释

1.社会问题

2.青少年犯罪

3.毒品

4.偏差行为

5.社会转型

6.劳动关系失范

7.摩擦性失业

8.劳动关系

9.绝对贫困

10.社会解组

11.相对贫困

12.标签论

13.隐性失业

14.腐败

15•恩格尔系数

16.失业

17.劳动关系

18.合法毒品

19.寻租

20.季节性失业

三、简答题

1.社会问题有哪些主要类型?

2.我国贫困人口有哪些主要特征?

3.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有什么特征?

4.在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如何才能保持“价值中立”?

5.概述吸毒的危害。

6.简述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

7.从政府宏观政策的角度说,解决失业问题主要有哪些工作要做?

8.亨廷顿是如何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腐败的?

9.简述市场经济国家失业的五种类型。

10.简述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11.简述吸毒问题的社会成因。

12.简述自然失业率理论。

四、论述题

1.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犯罪?

2.试析吸毒问题的社会成因。

3.我国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的?

并谈谈你的看法。

4.试用寻租理论解释腐败问题。

5.试结合实际阐述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6.运用相关理论解释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

7.试运用相关理论就治理腐败谈谈你的看法。

8.试阐述我国贫困问题的成因,并结合成因谈谈你对我国反贫困的看法。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社区管理专业《社会问题研究》练习题库答案

1.C;2.B;3.A;4.D;5.B;6.B;7.B;8.B;9.B;10.A;11.C;12.D;13.B;

14.A;15.C;16.A;17.B;18.B;19.A;20.B;21.A;22.D;23.C;

24.C;25.D;26.A;27.B;28.B;29.C;30.A。

1.客观条件存在着威胁社会生活的一种或数种情况,其影响众多人,被社会公众所认识,需要社会力量才能解决的一种或数种情况。

2.指14岁以上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触犯法律、危害社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3.指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

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4.偏离和违反社会规范与社会期望的行为。

5.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即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将会导致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组织、人口生态等从传统向现代的深刻转换。

6.旧的劳动关系规范面对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劳动关系失效,同时新的规范在短时期难以形成和发挥作用,造成劳动关系问题。

7.求职者与岗位之间存在的时间滞差造成的失业。

8.资方的管理者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使用、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还有一方即政府(劳动关系三方:

资方、劳方、政府)

9.绝对贫困(生存贫困)——在特定的社会里,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它合法收入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由于不能合法地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机会,以至于不能维持一种个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

10.社会规范制约力弱、社会凝聚力低下、社会秩序混乱的状态;社会解组的三种形式:

无规范、文化冲突、价值崩溃;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

社会变迁过快。

11.贫困既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对贫困指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线不断提高而产生的贫困。

另一方面指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阶层,由于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

低于人均收入的30%-40%被视为相对贫困。

12.某人或某种状况被认定为社会性的问题或偏差,即被贴上标签,将会导致人际关系的重组。

13.隐性失业:

有劳动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未能与劳动岗位在数量或质量上实行充分的结合,而处于部分闲置状态。

1)劳动时间低于充分就业时间;2)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收入。

3)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

14.公职人员为了私利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亨廷顿)。

公职人员视其公职为一种经营活动,他要尽量扩大它的收益(克拉弗伦)。

15.恩格尔系数一一一个社会中家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的贫富程度。

超过60%为赤贫,50%—59%为温饱。

16.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找不到工作的现彖,是谓失业;一定年龄以上参考时间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正在找寻工作的人,是失业者。

17.资方的管理者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使用、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还有一方即政府(劳动关系三方:

资方、劳方、政府)

1&指可以从公开市场上或通过医生或精神病学家买到的毒品,这种毒品包括酒精或精神剂。

19.指经济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合法的、非法的手段与途径从政府及政府官员处获得垄断权而取得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

20.由于某些行业受气候、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失业。

1.墨顿的划分偏差行为与社会解组。

大多数人认同的分类1)结构型的社会问题即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失调造成的社会问题。

2)变迁型社会问题即指由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问题。

3)偏差行为型问题即指由于某些人的行为失调造成的社会问题。

2.

(1)区域特征,穷人一般生活在平均收入水平低、收入分配不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非农就业机会少、环境退化的地区。

(2)人口结构特征,多人口的家庭发生率较高。

多人口家庭中,儿童妇女、以及老人的处境更为悲惨。

(3)资产分布不均(4)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低技术、低资本需求、极低劳动生产力的工作。

(5)职业,在第一部门就业或在非正规部门就业为多。

(6)支出结构,通常消费掉全部收入,相当一部分负债。

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食物消费。

(7)社会地位较低(8)收入变化多、抗风险的能力低下。

3.

(1)变迁型社会问题增多和成为主流

(2)连锁性和错综复杂性(3)社会问题的多发性(多发期)(4)伴生性。

4.

(1)不要从教条,教义出发,要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来分析今天的社会现彖

(2)不要背诵某些时髦的词,照抄西方的理论,照搬照套(3)不要从自己的感情出发,要从社会现彖本身出发,从事物的规律出发。

5.

(1)吸毒可以毁灭吸毒者的生命,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2)吸毒对吸毒者家庭的危害(3)吸毒还诱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彖,以贩养吸、以盗养吸、以抢养吸、以娼养吸、以赌养吸的情况日益突出,给社会安定和社会风气带来严重危害。

(4)吸毒使国民财富大量受损,阻碍经济发展。

6.

(1)犯罪类型的多样化

(2)犯罪的恶性化(3)犯罪的团伙化(4)犯罪年龄的低龄化(5)突发性犯罪多(6)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多。

7.1)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入手。

2)劳动力市场的修复。

3)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4)加强失业保障与失业救济。

&

(1)原因。

1)社会价值观的转变;2)拥有新资源的新集团与旧权贵的权钱交换;3)现代化过程中政府权威和职能的扩大。

(2)功能。

反功能:

破坏制度化,导致政治与社会不稳定。

正功能:

刺激经济发展,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政治稳定。

(3)对策。

降低衡量公职人员行为的标准,使公职人员向此标准看齐。

9.1)摩擦性失业求职者与岗位之间存在的时间滞差造成的失业。

2)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受气候、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失业。

3)技术性失业由新技术的使用导致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导致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产生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的失业。

10.

(1)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与社会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

在生理上,他们的身体飞速发展、精力充沛。

在心理上,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可塑性强,处于个性和独立性快速发展的时期。

心理发展与社会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

(2)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还是子女的第一课堂,家庭的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3)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缺陷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不少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缺少法制教育。

还有一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彖。

对差生不是及时引导教育而是歧视、放任自流,甚至将他们扫地出门,推向社会。

这些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犯罪。

(4)社会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违法犯罪的相关信息、社会丑恶现彖的侵入及精神文化沉渣的泛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腐蚀的作用。

如屡禁不止的黄、赌、毒,宣扬色、情、凶杀等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泛滥,学校及社区周围的非法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都是诱发青少年犯罪上升的重要环境因素。

11.

(1)经济与市场的因素经济利益的驱动与贩毒的驱动。

(2)引致吸毒现彖的非经济因素不健康的逆反心理,他人的不良影响,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对毒品的无知和好奇,追求不良时尚,价值观念扭曲,寻求刺激,寻求解脫。

12.1)任何经济都存在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自然失业)

2)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因素。

技术进步、就业的制度性因素等的影响。

3)凯恩斯的治理导致通胀,只能暂时使失业率下降。

治理失业最重要的是降低自然失业率。

而要做到这一点,改革失业保障制度,使工资能够更有弹性;另一方面,培训,提供供求信息,加速劳动力流动。

四、1.

(1)特点。

犯罪类型的多样化;犯罪的恶性化;犯罪的团伙化;犯罪年

龄的低龄化;突发性犯罪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多。

(2)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1)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与社会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在生理上,他们的身体飞速发展、精力充沛。

在心理上,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可塑性强,处于个性和独立性快速发展的时期。

心理发展与社会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

2)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还是子女的第一课堂,家庭的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几种类型:

过分溺爱型;放任自流型;家庭破裂型;冷漠家庭型。

3)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缺陷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不少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缺少法制教育。

还有一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彖。

对差生不是及时引导教育而是歧视、放任自流,甚至将他们扫地出门,推向社会。

这些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犯罪。

4)社会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违法犯罪的相关信息、社会丑恶现彖的侵入及精神文化沉渣的泛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腐蚀的作用。

如屡禁不止的黄、赌、毒,宣扬色、情、凶杀等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泛滥,学校及社区周围的非法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都是诱发青少年犯罪上升的重要环境因素。

2.

(1)经济与市场的因素经济利益的驱动与贩毒的驱动。

(2)引致吸毒现象的非经济因素不健康的逆反心理,他人的不良影响,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对毒品的无知和好奇,追求不良时尚,价值观念扭曲,寻求刺激,寻求解脫。

(3)

“复吸”现象的原因。

1)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2)就业及社会对戒毒者的歧视。

3)单薄的地方财力无法巩固吸毒人员的戒毒率。

3.我国的做法:

(1)人口控制

(2)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出口与内需,提高需求水平,促进就业。

(3)减少供给内退、扩招等举措。

(4)再就业举措对雇佣方和失业者培训、优惠政策等。

(5)失业保险与低保救济福利。

(6)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的配置作用,促进劳动力流动。

(7)、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

评价:

(1)、积极方面;

(2)、不足。

4.

(1)租金指正常利润以外的剩余,寻租指经济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合法的、非法的手段与途径从政府及政府官员处获得垄断权而取得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

(2)特点。

1)借助权力干预形成垄断;2)寻求超额利润或租金;3)负和博弈。

(3)寻租与腐败的异同。

相同之处:

行为主体都涉及到公职人员,且大多是非法的。

不同之处:

腐败基本上是非法的,而寻租是兼而有之;寻租的目标仅在于租金,而腐败的目标则要广泛得多。

(4)寻租的制度条件。

寻租离不开政府管制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在现代社会,寻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那些干预力度大、干预的领域广泛、干预的任意性强的社会,其寻租就更为普遍。

(5)后果。

1)社会资源的浪费;2)经济效率的下降;3)社会财富分配不公;4)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阻碍了社会改革。

(6)启示。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达到散租的目的。

5.

(1)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

1)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2)集体谈判与劳工参与的促进者

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2)我国政府劳资关系实践

1)既是当事人(利害相关者),又是劳动关系改革的推动者,在改革中政府多重角色的矛盾。

政府依赖与“政府失灵”。

2)劳动关系的立法及公共政策的制订劳动法、工会法(结社与组织的权利)、针对易受打击者的立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未成年人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对工作条件的立法(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条例)、最低收入保障(最低工资规定)、保障立法(工伤保险条例、对雇主参加保险的规定)。

劳资关系立法的民主问题、劳资关系立法的健全等。

3)执法

劳动监察、劳动行政处罚等。

政府及政府官员的利益驱动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政府的执行力问题等。

4)调解与仲裁

纠纷与冲突发生后作为第三方最后在劳资双方无法解决时采取行动。

6.

(1)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较大

目前7.8亿多。

预计到2010年增长到&3亿,缺口1000万人。

(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隐性失业人员的释放

农村:

从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到剩余劳动力释放;城市:

体制改革导致企事业与行政单位隐性失业人员的释放。

(3)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4)经济发展创造的总需求有限

(5)劳动力市场运转不畅和政策失误

二元劳动力市场和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影响

(6)劳动者主观原因:

观念与技能

7.

(1)使经济人不能为的制度创新

(2)使经济人不敢为的制度创新

(3)使经济人不必为的制度创新

(4)使经济人不愿为的制度创新

总的来说,一方面缩小公共权力作用范围,另一方面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8.贫困成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停滞是导致贫困问题的原因之一。

不过,经济发展程度与贫困程度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率相当,贫困程度不同。

中国的经验。

(2)体制与政策因素。

1)尚未完全克服的城乡二元体制。

二者在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服务、就业等方面的差别。

可以解释城乡不同的贫困率。

与公平问题的联系。

2)经济的迅速转型与社会安全网的缺失。

经济与社会的迅速转型,加大了风险。

与此同时,缺乏针对弱者与穷人的社会安全网。

尤其可以解释我国的城市贫困。

与公平问题的联系。

3)不平衡的发展战略与政策。

可以解释区域贫困。

(3)地理与自然环境因素。

1)区位。

2)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可以解释区域和农村贫困。

(4)人力资本因素

教育、培训、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不足,比如投入不够,质量不高,以及不平等。

关于反贫困的看法:

(1)促进公平的经济增长

(2)增加穷人的资产

(3)构建“安全网”

(4)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向普通民众赋权。

(5)加强国际合作。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问题研究》练习测试题型及分值说明

一、选择题

每题1分,10题共10分

二、名词解释

每题5分,4题共20分

三、简答题

每题10分,3题共30分

四、论述题

每题20分,2题共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