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7637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5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x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比例,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教学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解比例和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饿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

在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看懂并分析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和几种常用的统计图。

在数的计算方面,初步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用算术型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以及有关的统计的计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并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教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5、使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初步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算术型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以及有关的统计的计算,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一、比例(30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1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8课时

3.比例的应用7课时

整理和复习4课时

二、圆柱和圆锥(16课时)

1.圆柱9课时

2.圆锥4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简单的统计(24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课时

2.统计表5课时

3.求平均数3课时

4.统计图8课时

整理和复习4课时

四、电子计算器的使用(7课时)

五、总复习(5课时)

 

一、比例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下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饿量,并会用比例知识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课时:

3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例1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比?

(小黑板)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

163/4:

9/84.5:

2.710:

6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小黑板)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

它们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80:

2=200:

5或80/2=200/5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小黑板)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练习:

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比例的写下来。

(1)6:

10和9:

15

(2)20:

5和1:

4

(3)1/2:

1/3和6:

4(4)0.6:

0.2和3/4;0.12:

0.04

小结:

作业:

1.课堂作业;P423

2.课外作业:

p2做一做

P43

教学后记: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前先组织学生复习有关比的知识,如复习比的意义和比的性质。

书上例1前安排了有关复习题。

在复习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关系式4.5:

2.7=10:

6,并板书。

为教学例1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

8和15:

202.3:

7和15:

45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小黑板)

内项

80:

2=200:

5

外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这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80×5=;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

这两个乘积有什么关系?

80×5=2×200

想一想: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80/2=200/5———80×5=2×20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黑板)

练习: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组里的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1)8:

4和20:

10

(2)1/2:

1/3和12:

8

(3)0.5:

8和1:

1.6(4)0.6:

0.2和3/4:

1/4

小结:

比例的基本性质。

作业:

1.课堂作业:

P445

2.课外作业:

P46

教学后记: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2.在例1里把所行驶的时间与所行驶的路程组成比,也是对的。

3.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叫解比例以及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内容:

例2、3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根据比例的性质,判断下面各组里的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1)8:

4和20:

10

(2)1/2:

1/3和12:

8

(3)0.5:

8和1:

1.6(4)0.6:

0.2和3/4:

1/4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1)什么叫解比例?

(小黑板)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叫做解比例。

2:

7=X:

35

(2)解比例

例2解比例3:

8=15:

X

解:

3X=8×1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8×`15/3

X=40

练习:

解下面的比例

1.2:

9=4:

X2.1/3:

5=X:

7.5

例3解比例9/X=4.5/0.8

解:

4.5X=9×0.8比例的基本性质

X=9×0.8/4.5

X=6

练习:

解下面的比例。

1.4:

9=8:

X2.X/9=0.4/3

小结: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作业:

1.课堂作业:

P58、9

2.课外作业:

P57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第11~15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小黑板)

11.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

9和8:

6

(1)比例的意义

12:

9=4:

38:

6=4:

3

因为12:

9=8:

6所以是比例。

(2)比例的性质

12×6=729×8=72

因为12×6=9×8所以是比例。

练习11题的2、3、4题。

12.下面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4、5、12和15

因为4×15=5×12所以4:

12=5:

15

练习2、3、4题。

13.解下面的比例。

(1)2/8=9/X

解:

2X=8×9

X=72÷2

X=36

练习2~6题。

14.检查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2.4/1.6=6/X不正确

解:

1.6X=2.4×3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误应该是

X=2.4×3/1.62.4X=1.6×3

X=4.5

练习第二题。

作业:

1.课堂作业:

P613、14、15

2.课外作业:

P612、14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

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一的第16~20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16.口算。

对学生进行测试。

17.下面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复习

(1)3、6、8和16

因为3×16=6×8所以3:

6=8:

16

练习2、3、4(小黑板)

18.解下列比例。

复习7/8=X/24

解:

7/8=X/24

8X=24×7比例的基本性质

X=24×7/8

X=21

练习:

2~6题(小黑板)

19.小明8岁时,体重为26千克;12岁时,体重为35千克。

分别写出小明体重和年龄的比,看成不成比例。

体重和年龄的比分别是:

8:

26

12:

35

因为8:

26≠12:

35所以不成比例。

20.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列方程解答)(小黑板)

解答:

1.先写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S=(a+b)h

2.再列方程

3.解方程

作业:

课堂作业:

P718、19、20

课外作业:

P717、18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例4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后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候,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2.学习指导。

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饿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饿距离。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小黑板)

1米=1000厘米想:

题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

10:

1000=1:

100(1/00)位不同,先要化成相同单位。

答: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

100。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为了计算简便。

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例如,例4中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1/100。

练习: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小结:

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作业:

课堂作业:

P121、2

课外作业:

P123

教学后记:

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要找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工程平面图,机械设计图或学校、本地的平面图让学生看看说明它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第七课时

教学目的:

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例5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的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5在比例尺是1:

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

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小黑板)

想:

因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解:

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15:

X=1:

6000000

X=15×6000000

X=90000000

90000000厘米=900千米转化单位不熟练的先转化成米再转化成千米

答:

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900千米。

练习:

P9做一做

小结:

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作业:

课堂作业:

P124、5

课外作业:

P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