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6345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docx

大专心理学复习的资料doc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2.心理(心理现象)3.行为4.反射弧5.反馈

二、填空

1.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同时也考察人的,并且探讨的关系。

2.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

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3.心理现象简称,它包括个体心理和两个方面。

心理学将个体心理又分为、和三方面。

4.人的心理过程由认识过程、和构成。

认识过程又包括、、、和等心理现象。

5.人的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与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由、和组成。

6.行为(反应)的三种基本形式有:

的反应、运动、活动。

7.、、构成了行为结构的三大基本因素,其中对人的行为反应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8.脑是心理的器官,是产生心理的物质基础。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也是人脑的最大结构,是产生心理的最重要器官。

大脑的表层是神经元胞体最集中的地方,称为,它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和传递,以及对进行精细的分析、综合等加工。

9.大脑皮层的表面布满许多深浅不同的沟或裂,主要的沟裂有、中央沟、。

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成、、、等四个叶。

沟裂之间隆起的部分叫回,重要的回有。

10.人的大脑分成左、右两半球,在正常情况下两者是协同活动的,两半球接受的信息会经过交流沟通并作出统一、协调的反应。

11.是脑或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弧是,它包括、、、和五个部分。

反射的过程包括、、。

其中,心理现象产生于。

12.依照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习得,将反射分为和两种,咳嗽、眨眼、打喷嚏等反射属于。

13.大脑皮质的神经活动有两种信号系统:

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

人所特有的信号系统是。

14.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是指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

1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等四项基本原则。

16.心理学研究包括、、三种最基本变量。

1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法、和实验法。

调查法分为与两种;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形式。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的五大流派包括。

19.20世纪30年代后,心理学存在和两种研究取向。

三、判断正误

1.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现象属于人的心理过程中的意志活动。

()

2.注意属于人的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

3.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但可以通过对行为的考察研究人的心理。

()

4.外在躯体运动是人的行为反应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人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有的反应形式。

()

5.刺激、心理、反应是行为结构的三大基本要素,心理在刺激到反应之间居中介位置,并对反应起决定性的作用。

()

6.根据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不仅可能依据某人的行为去了解他的心理,而且可能从他当前的心理状态和个人心理特点,预测他将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

7.间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也是脑的最大结构,他的表层是神经元胞体最集中的地方。

()

8.大脑皮层也称大脑皮质,其主要机能是接受和传递信息,以及对刺激进行分析、综合等加工。

()

9.神经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能系统,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它的机能。

10.大脑左右两半球的运动区支配同侧肢体运动,当大脑一侧运动区病变或障碍,对侧的肢体运动会发生障碍甚至瘫痪。

()

11.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右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

12.空间机能定位主要在右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

13.条件反射是脑或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

14.反射活动依靠反射弧实现,反射过程的中间环节是神经中枢对人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加工整合的神经过程。

()

15.在反射过程中,心理现象产生于终末环节。

()

16.反射并不真正终止于效应器的活动,效应器的活动本身又会成为新的刺激,引起新的神经过程,并返回传达到神经中枢,这个过程叫条件反射。

()

17.吃过梅子的人,当看见或听到“梅子”这个词时,分泌唾液,这事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

18.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是指:

人的心理活动无论简单还是复杂,无论多么虚幻,甚至怪诞,都来源于客观现实。

()

1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心理反映能动性的表现。

()

20.测验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原始、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

四、匹配(相关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视觉区前额叶联合区

听觉区中央沟后的狭长区域

嗅觉区枕叶

躯体感觉区颞叶

躯体运动区大脑左半球

注意、思考、创造等高级心理机能大脑右半球

言语功能中央前回和紧靠中央沟狭长区

空间知觉功能海马回附近

五、问答

1.简答人的行为的基本形式

2.举例说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3.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4.反射弧的结构及反射过程

5.简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章心理过程

一、名词解释

1.感觉2.知觉3.感受性4.观察5.记忆6.遗忘

7.思维8.思维定势9.情绪与情感10.意志

二、填空

1.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形式。

2.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包括、、嗅觉、和。

其中,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主导感觉,人们从外部接受的全部信息中,%以上是通过它获得的。

人的外部感觉包括、平衡觉和三种。

3.根据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可以将人的知觉分为、和运动知觉。

4.感觉的规律包括、、和。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最常见的是色觉所引起的。

5.知觉的特征包括、、和。

双关图的区分和转化反映了知觉的(特性)。

6.根据记忆内容,记忆分为、、和。

对书写、游泳、骑自行车等动作的记忆属于。

7.瞬时记忆又叫,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极短,大约为秒钟。

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左右的记忆,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个组块。

信息保持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直至数日、数年,甚至终生的记忆,称为。

8.记忆表象简称,它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记忆表象有和两个特征。

9.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即“忆”)三个基本环节。

和属于再现的两种基本形式。

10.遗忘是与相反的过程,遗忘分为和两种。

最早对遗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并绘制成了“”,也称为“”。

11.记忆的品质包括、、和四种。

12.思维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具有和两个特征。

按思维凭借的媒介不同,思维分为、和。

13.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

其中,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过程;能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教学中引用具体事例来解释说明理论问题或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特殊问题,都是的过程。

1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迁移的作用和等几个方面。

15.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一般思维相比,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特征是和。

16.根据创造性水平和新颖程度不同,可把有意想象分为、创造想象和。

17.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包括、、。

18.人的情绪分为、和三种。

19.人的情感的种类包括道德感、和。

20.挫折后积极的表现形式包括、和。

21.意志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是意志的核心价值所在。

22.人的意志过程可以分为和两个阶段。

其中,

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

23.意志的品质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人们从外部接受的全部信息中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A.50%B.70%C.80%D.100%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问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事嗅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相互作用D.联觉

3.在嘈杂的教室里,教师讲课的声音再高,也听不清楚;而在安静的教室里,教师用低音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只是感觉的。

A.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相互作用

4.“双关图”反映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转换关系,它是知觉的突出表现。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5.教学中的绘制草图、板书设计等通过事物的主观轮廓来全面地知觉事物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6.短时记忆指刺激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保持左右的记忆,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个组快。

A.2秒钟;5±2B.1分钟;5±2C.2分钟;7±2D.1分钟;7±2

7.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记忆表象

8.最早对以往进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他最终得出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的规律。

A.冯特B.巴甫洛夫C.艾宾浩斯D.亚里斯多德

9.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巩固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最好方法就是。

A.复习B.感知C.再认D.想象

10.实验表明,解决问题和动机强度之间的关系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倒U形曲线D.U形曲线

11.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这种现象称为。

A.动机状态B.思维定势C.功能固着D.负迁移

12.突然地震了,大家处于的情绪状态。

A.激情B.心境C.应激D.理智感

13.挫折后的“酸葡萄心理”属于。

A.升华B.退化行为C.自我整饰D.自我安慰

1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动机斗争中的。

A.双趋斗争B.双避斗争C.趋避斗争D.双趋双避斗争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对具有品质的人的赞颂。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四、多项选择题

1.人的内部感觉包括。

A.视觉B.听觉C.运动觉D.内脏觉E.嗅觉F.平衡觉

2.根绝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可以将知觉分为。

A.时间知觉B.视知觉C.运动知觉D.听知觉E.空间知觉

3.以语词、概念、判断、推理、公式、定理等为内容的记忆称为。

A.形象记忆B.意义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E.动作记忆

4.是人储存知识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特有的记忆。

A.形象记忆B.意义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E.动作记忆

5.的储存时间极短,大约为0.25—2秒钟。

A.瞬时记忆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6.下列属于记忆品质的是。

A.独立性与批判性B.敏捷性C.持久性D.准确性E.准备性

7.下列属于思维品质的是。

A.独立性与批判性B.准确性C.逻辑性D.果断性E.坚持性

8.按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集中性思维E.发散性思维

9.下列属于挫折后消极表现形式的是。

A.升华B.攻击行为C.退化行为D.白日梦E.自我安慰

10.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盲目性B.优柔寡断C.草率行事D.顽固性E.独断性

五、判断正误

1.由于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所以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

()

2.听觉是我们认知外部世界的主导感觉,人们从外部接受的全部信息中80%以上是通过听觉获得的。

()

3.观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积累感性经验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多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受性,而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就叫绝对感觉阈限。

()

5.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

6.“暗适应”是弱光的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

7.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色觉所引起的温度感觉。

()

8.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

9.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听觉为主,也有视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

10.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发生的时序上是先记而后忆,“记”包括识记和保持,“忆”则指再现(再认和回忆)。

()

11.从记忆的总体效果上看,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机械识记优于意义识记,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

12.遗忘和保持是同一记忆过程中相反的两个方面。

()

13.考试中的是非题与选择题,是通过回忆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

()

14.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15.创造性思维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批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

()

六、问答

1.简述记忆系统模式的三个阶段及其之间的关系。

2.试述遗忘的规律,如何防止遗忘?

3.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说明认知、情绪与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心理倾向第四章心理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倾向2.注意3.注意的分配4.兴趣5.智力6.能力7.气质

二、填空

1.心理倾向分为和等两大类。

其中,注意是最典型的成分;需要、动机、价值观属于。

2.注意具有、、等三项功能。

3.随意后注意形成与产生的根本条件在于与。

4.实验研究表明,人对某一对象的注意在后就发生明显的衰减。

5.和经常交替地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够使人的注意长时间地保持集中。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处在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7.根据兴趣的起因来划分,人的兴趣包括和两种,对事物或活动的预期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是。

8.依据兴趣的效能水平,可以分为和两种,那种停留在愿望上的、被动的兴趣,或是虽然能使活动进行,但不能有效地提高活动效率的兴趣,均属于。

9.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注意力、、、和等,其中是核心。

10.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在完成某项活动时,各种能力的完备结合被称为;才能发展的最高阶段,即杰出的才能,被称作。

11.智力测验量表采用智力商数(智商IQ)这个概念来表示人智力的高低,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所以又称为智商。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采用的是智商,表示一个人与同龄组智力平均水平的相对地位。

12.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的、、稳定性、和等方面的特点。

13.气质与的关系最为密切,具有性,因此,气质在个性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14.是后天获得的,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

15.性格的特征可以分为态度特征和特征两个方面。

态度特征又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对的态度特征、对的态度特征和对待的态度特征。

三、单项选择题

1.是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一切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态度趋向和动力调节系统。

A.心理过程B.心理倾向C.心理特征D.注意

2.心理倾向分类中,意识与认知指向最典型的成分为。

A.需要B.兴趣C.价值观D.注意

3.随意后注意形成与产生的根本条件在于。

A.刺激物的变化性B.培养间接兴趣C.练习与熟练D.人的心境

4.教师讲课的声音应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于变换,这属于不随意注意产生条件中刺激物的。

A.强度B.对比性C.变化性D.新异性

5.对越复杂的认识活动,越是应当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这是随意注意保持条件中的。

A.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B.培养间接兴趣

C.合理地组织活动D.排除外界干扰

6.研究表明,对某一对象的注意在后就发生明显衰减。

A.10分钟B.30分钟C.50分钟D.一个小时

7.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实现“一心二用”或者“一心多用”,这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8.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总是有间歇地加强或减弱,因此,注意也表现出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这就叫现象。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分心D.注意的转移

9.动机产生条件:

一是作为内部条件的需要,二是作为外部条件的。

A.诱因B.兴趣C.环境D.社会性

10.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系统中的最高层次。

A.生理B.安全C.尊重D.自我实现

11.广泛兴趣只有和有机结合,才能互相促进,最佳地发挥兴趣的整体功能。

A.物质兴趣B.精神兴趣C.中心兴趣D.间接兴趣

12.按照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一个生理年龄为10岁的儿童在智力测量上的分数等于一个11岁儿童的分数,那么,其智商(IQ)为。

A.80B.100C.110D.120

13.按照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某个体智力测验分数为85分,个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80分,标准差为5,那么,他的智商(IQ)为。

A.85B.100C.105D.115

14.“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人的具有天赋性,而且非常稳定,不易改变。

A.兴趣B.能力C.气质D.性格

15.关于气质的发生基础或生理机制有许多不同的学说,其中比较科学的是。

A.阴阳五行说B.体型说C.体液说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6.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由提出的。

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吉尔福特D.希波克拉底

17.是一个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反映着人的个性的本质。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

四、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功能包括。

A.选择功能B.保持功能C.调节和监督功能

D.转移功能E.分配功能

2.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范围

3.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心E.注意的转移

4.兴趣的品质包括。

A.倾向性B.广泛性C.稳定性D.自制性E.效能性

5.动机的功能包括。

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注意功能D.维持功能E.调节功能

6.我国心理学界对能力结构的基本观点是,能力是由组成的。

A.一般能力B.操作能力C.特殊能力

D.言语能力E.空间能力

7.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包括:

对等方面的态度特征。

A.社会和集体B.工作和学习C.劳动D.他人E.自己

五、判断正误

1.心理倾向是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一切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态度趋向和动力调节系统。

()

2.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本身能够反映事物的内容和属性。

()

3.不随意注意形成与产生的根本条件在于练习与熟练。

()

4.同样的事物,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而不会引起另一些人的注意。

这是由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客观因素决定的。

()

5.学习时专心致志、“一心不可二用”,指的是注意品质中的注意分配。

()

6.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转移。

()

7.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是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活动的效率取决于三者的合理应用与有机地结合。

()

8.学生要搞好学习,就不能只凭兴趣,还要发展随意注意。

()

9.在学习中,学生完全依赖不随意注意来学习,大脑皮层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

()

10.学生不能单凭不随意注意来学习,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或吸引人的,这就必须通过随意注意的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

11.人格通常是指个体的一些与意识倾向性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

()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的发展过程是陡立的、间断的阶梯式发展的,每低一级需要得到完全满足之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出现。

()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的发展过程是波浪式演进的,不同需要之间的优势是由一级渐进到另一级的。

()

14.兴趣可以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还可以给人的行为以巨大的推动力量。

()

15.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个体极易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事物或活动特别感兴趣,形成中心兴趣。

()

16.“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人的气质具有天赋性和稳定性,不可能改变。

()

17.人的气质具有可塑性,不仅随环境、教育、职业、主观努力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

18.针对气质特点因材施教,总的原则或出发点就是要根据每一种气质的特点,扬长避短,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

19.人的气质是后天形成的,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

()

20.人的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每种气质都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而人的性格却有好与坏的差别,人的具有核心意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受到社会的评价。

()

七、问答

1.注意和心理过程的关系。

2.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3.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

4.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

5.论述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7.介绍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智力测验及其计算公式。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发展第六章学习心理第七章教学心理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心理发展2.元认知3.技能4.课堂教学程式5.课堂教学管理

二、填空

1.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的特点,叫做心理的年龄特征。

2.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发展的与发展的

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范围,个体的社会生活、决定了他在这个范围内的现实水平。

3.社会和教育向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和青少年之间的矛盾,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心理发展的。

4.桑代克的三条学习规律为、、。

5.学习动机主要由学习目的性、、归因方式、、自我提高内驱力和构成。

归因理论认为,、、任务难度和是人们解释成败时常采用的四种主要原因。

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的归因都能引起更强的情绪体验。

6.知识的学习由学生对知识的、和三个环节组成,学习者有意识的(也称)伴随着学习的全部过程。

7.促进(陈述性)知识巩固的策略包括、、以及恰当安排复习时间的策略。

8.熟练操作是技能获得的标志,熟练操作指达到较高、、轻松、连贯的操作或动作。

9.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包括、和综合型程式三类。

课堂教学程式所包含的基本心理要素有、、行为强化和,其中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10.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为:

争取更多的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管理。

11.课堂纪律包括、、和四种类型

三、单项选择题

1.童年中期指岁的年龄段,相当于教育阶段。

A.12-15;小学B.6-12;小学C.12-15;高中D.15-19;初中

2.意义学习理论是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