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6202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docx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

视频中

1、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时间约为公元前3500年(×)

2、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持中贵和”的文化(√)

3、“人而不仁,如礼何”出自《论语》。

(√)

4、郭沫若认为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大多受到了庄子的影响。

(√)

5、晋南北朝相当于传统文化的束发之年。

(√)

6、宋代比较重文轻武。

(√)

7、林则徐写了《海国图志》。

(×)

8、全盘西化的进步性体现在深化了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

9、从周公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的主流观念就是重视伦理道德。

(√)

10、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是埃德加·斯诺。

(√)

1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强,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

12、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

13、东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

14、如今时代,可以不用再理会什么传承文化了。

(×)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孟子》。

(×)

16、当代的爱国主义要求发扬爱国主义。

(√)

17、“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出自孔子。

(√)

18、要爱国就不能说祖国的缺点。

(×)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孔子的观点。

(×)是孟子的观点

20、要以民为本就要发扬民粹主义。

(×)

21、载是北宋五子之一。

(√)

22、促进世界并不一定要理解他国人民的生活。

(×)

23、“治国就是治吏”曾经说过。

(√)

24、不清廉的人通常是不公正的。

(√)

25、舍生取义就是不论什么情况都要为大义奉献生命。

(×)

26、司马光曾说,“朝为仇敌,暮为君臣”。

(√)

27、真正的爱人是要以适当的礼节去爱。

(√)

28、《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

(√)

29、乐群合作会抹杀个性自由。

(×)

30、“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出自《春秋谷梁传》。

(√)

31、《诗经》是四书之一,朱子曾对其作注解。

(×)

32、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写给宋太宗的。

(×)

3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说的。

(√)

【单选题】

1、古巴比伦文明大约何时消亡?

(A)

窗体顶端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世纪

2、说:

“从()到(),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B)

A、老子,康有为

B、孔夫子,

C、孔夫子,康有为

D、老子,

3、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

(B)

A、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300年

B、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

C、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

D、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

4、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哪三大哲学为主的哲学?

(D)

A、儒,道,法          B、道,佛,墨

C、儒,佛,墨          D、儒,道,佛

 

5、下列哪一个是最早接受中国文化的国家?

(D)

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朝鲜

6、下列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是(A)。

A、《汉书》

B、《春秋》

C、《资治通鉴》

D、《左传》

7、70年代初,汤因比在接受访谈时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国家是(B)。

A、西欧国家

B、中国

C、日本

D、美国

8、隋唐两宋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哪一阶段?

(B)

A、萌芽奠基阶段

B、发展定型阶段

C、近代转型阶段

D、走向没落阶段

9、“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的含义是(C)。

A、音乐是天地和谐的产物,礼貌是天地秩序的产物。

B、乐是天地和气的表现,礼是天地顺序的表现。

C、乐是天地之间的和谐的表现,礼是天地之间的秩序的表现。

D、音乐是天地和气的表现,礼貌是天地秩序的表现。

10、“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出自(D)。

A、《孟子·告子上》

B、《论语·述而》

C、《荀子·劝学》

D、《论语·八佾》

11、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述错误的是?

(C)

A、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儒家思想的缺陷

B、表达了万物齐一,浑然一体的思想

C、出自《庄子•逍遥游》

D、与“莫寿于殇子,而祖为夭”表达的思想一致

12、下面不属于法家思想的是(C)。

A、“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

B、“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

C、隆礼重法

D、法术势结合

13、关于墨家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对爱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主尽心,不言回报

B、主兼爱、非攻等

C、主爱无差等

D、曾是先时期的显学之一

14、下面哪一位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B)

A、墨子

B、非子

C、庄子

D、孟子

15、关于西汉的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司马迁创作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交融。

C、文景两帝崇尚黄老之学,与民休息,民力得到恢复。

D、汉武帝一直推崇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使汉代国力进一步发展。

16、下列哪一项不是晋玄学时期的思想?

(D)

窗体顶端

A、“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B、“越名教而任自然”

C、“名教即自然”

D、“吾心即是宇宙”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C)

窗体顶端

A、禅宗

B、天台宗

C、日莲宗

D、华严宗

18、下列不属于宋代道学家的是?

(B)

窗体顶端

A、周敦颐

B、王守仁

C、朱文公

D、陆九渊

19、下列符合理学思想的是(A)。

窗体顶端

A、“天下之物皆有其所以然之理”

B、“吾心即道”

C、“致良知”

D、“人人可以成尧舜”

20、下列哪一项不是晋玄学时期的思想?

(D)

窗体顶端

A、“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B、“越名教而任自然”

C、“名教即自然”

D、“吾心即是宇宙”

2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C)

窗体顶端

A、禅宗

B、天台宗

C、日莲宗

D、华严宗

窗体底端

22、下列不属于宋代道学家的是?

(B)

窗体顶端

A、周敦颐

B、王守仁

C、朱文公

D、陆九渊

窗体底端

23、下列符合理学思想的是(A)。

A、“天下之物皆有其所以然之理”

B、“吾心即道”

C、“致良知”

D、“人人可以成尧舜”

窗体底端

24、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言论的是(D)。

窗体顶端

A、“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

D、“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25、关于维新变法的说确的是(A)。

A、是一次“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变法。

B、这种“儒表西里”的维新文化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贯通到底。

C、是一次触及到了思想文化层次的变法。

D、康有为、梁启超、之洞等人起到了领导作用。

窗体底端

26、关于辛亥革命的论述正确的是(B)。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了重大胜利。

B、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取得了制度革命的突破性胜利。

C、是一场对国民的思想、观念进行彻底的文化改革。

D、在新三义的指导下进行的。

27、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论述错误的是(A)。

A、文化转型进入到政治体制文化变革的关键阶段。

B、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往何处去”的问题,形成了“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主义”两大思潮。

C、高扬“”与“科学”的旗帜。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8、说: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由此看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D)。

A、中体西用

B、全盘西化

C、全盘继承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9、下列说确的是(D)。

A、道是本质,器物是实存

B、道是本质,器物也是本质

C、道是实存,器物是本质

D、道是实存,器物也是实存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3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关于这句话的说法不恰当的是(C)。

A、此句与柳诒徵所说:

“孔子所学,首重者曰成己,曰成人,曰克己,曰修身,曰尽己。

”所表达的意思类似。

B、体现了儒家的圣外王功夫。

C、出自朱子所著经典《大学》。

D、这“八条目”是为达到“三纲领”设计的功夫,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31、下列哪句话不是重视整体利益,强调整体至上的体现(D)。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窗体底端

32、对“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强调了同一的重要性。

B、强调和而不同。

C、追求多样性的有序并存。

D、反对无差别的齐一化。

 

3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出自(D)之口。

A、孔子

B、曾参

C、老子

D、有若

34、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追什么?

(C)

A、知善行善

B、克己修身

C、圣外王

D、舍生取义

35、“坚持理论服务实践、古为今用的原则”是(A)创立的传统文化观。

窗体顶端

A、B、胡适

C、鲁迅D、少奇

36、“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古代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伟大作用。

”是哪位领导人说的?

(D)

A、

B、

C、

D、

37、我们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必须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C)

A、B、

C、D、

38窗体底端

38、“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念是以哪位领导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

(A)

A、B、

C、D、

39、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属于(C)。

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

C、文化自信D、制度自信

窗体底端

40、“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C)。

A、两者没有区别,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B、“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拣选的成果。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传统文化”,前者包含后者。

41、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C)、世界文明和继承弘扬与转化的关系

A、历史唯物主义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2、在(A)时期,佛教在中国获得巨大发展,不仅对本土文化构成巨大挑战,甚至对当时封建王朝的政治统治都构成一定的威胁。

A、晋南北朝

B、唐朝

C、西汉

D、清朝

43、当下中国的主要矛盾是(A)。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敌我矛盾

D、阶级矛盾

窗体底端

4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C)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三个重要来源。

A、外来文化

B、经济建设文化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文化

4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以民为本,敬德保民

C、整齐划一,消灭差异

D、和而不同,贵和尚中

46、下列哪一项全部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A、富强、自由、法治

B、和谐、公平、

C、文明、平等、友爱

D、公正、法治、诚实

47、岳母刺字的典故主要体现了什么精神?

(A)

A、爱国主义B、仁爱孝悌

C、尊师重道D、勤俭廉政

48、“刚健有为”思想虽然早已有之,但它真正上升为中华民族显性的民族精神,大体是(D)的事情。

A、晋南北朝B、清朝末年

C、隋唐时期D、明清之际

49、下列语句与其他三句不属于同一学派的是(C)。

A、“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B、“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C、“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0、下列哪句不是“刚健有为”精神的体现?

(C)

A、“制天命而用之”

B、“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惟君子积刚以固其德,而不懈于动。

51、“舍生取义”出自?

(D)

A、《礼记·哀公问》

B、《尚书・大禹谟》

C、《礼记·礼运》

D、《孟子•告子上》

52、关于尊师重道说法错误的是?

(D)

A、道由师传,无师则道难显;而尊师源于有道,无道便无师。

B、古代老师是与天地、君王、至亲相并列的尊崇对象。

C、尊师社会风气的形成又是人才培育、国家强大和文明传承的重要保障。

D、三代以来私学的盛兴,使师者在社会生活中的扮演的角色日益丰富和重要。

53、与“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思想不一致的是(D)。

A、“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54、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体现?

(B)

A、民惟邦本

B、法治

C、民贵君轻

D、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55、“竭智尽忠以事其君”、“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分别涉及哪些先贤?

(B)

A、司马迁孔子墨子

B、屈原孔子孟子

C、子老子庄子

D、非子庄子孟子

56、关于为什么爱国,下列认识正确的是(B)。

A、如果政府腐败,我们就可以不爱国。

B、某一个短的时期,国民素质可能相对不高,但不意味着中国人缺乏改进的能力。

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人的耐力和潜力都非常强大。

C、要我们爱国,祖国首先必须可爱。

D、如果“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则我们就可以“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醨”。

 

57、关于如何理性爱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要学习爱国英雄的事迹,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他们的精神。

B、我们要理性地爱国,从长远角度思考如何使祖国繁荣昌盛。

C、在优先考虑祖国利益的同时,也会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

D、我们应学习先进国家的文化,中国古代的历史已经是过去的事,不需要再去了解。

58、根据“爱国就是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受人尊敬,并为此目标而奋斗。

”关于“爱国”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C)。

A、真正的爱国者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也可以打着“为了国家”的旗号,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

B、爱国主义是要为了国家利益牺牲所有的个人利益。

C、爱国意味着爱有差等:

爱自己的国家多于爱其他的国家。

我们对父母之邦,有特别责任。

D、爱国不应区分国界,爱别人的国家要和爱自己的国家一样。

59、爱国英雄不仅仅包括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著名人物,也包括在和平时期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

“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橙衣侠”分别与下列哪一位相关(B)。

A、屠呦呦白方礼B、黄大年新娥

C、袁隆平莫振高D、家栋支月英

60、关于是否应该爱国的看法,说确的是(C)

A、某些政府官员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谋求个人的利益,所以,我们可以不爱国。

B、因为祖国没有某些国家好,国民素质相对较低,所以祖国不值得爱。

C、即使中国没有某些国家好,国民素质相对较低,也不意味着中国不值得我们爱。

D、只有将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整体看,才能说“中国没有某些国家好,国民素质相对较低”。

61、关于如何爱国,说法错误的是(B)

A、我们必须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有切实的了解,对于祖国的优点和不足有清醒的认识。

B、我们爱国要出自感性,面对对于国家的侵犯要利用各种形式立即维护国家利益,即使只是短期利益。

C、我们在爱国的同时,要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不可为了祖国的利益而掠夺或杀戮他国。

D、我们要学习爱国英雄的事迹,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他们精忠报国的精神。

62、中国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最早见于哪本书?

(C)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礼记》

6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谁的观点?

(B)

A、管仲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64、中国古代哪位皇帝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废除了肉刑等酷刑?

(A)

A、汉文帝B、汉武帝

C、汉宣帝D、汉献帝

6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这一民本思想是谁最先提出的?

(C)

A、徵B、荀子

C、孔子D、唐太宗

66、“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分别出自(A)。

A、《尚书》《管子》《孟子》

B、《大学》《论语》《中庸》

C、《国语》《史记》《庄子》

D、《墨子》《春秋》《老子》

67、要做到以民为本不包括?

(D)

窗体顶端

A、走群众路线

B、警惕民粹主义

C、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D、以赢得民心为目的

68、“群众路线”不包括?

(C)

窗体顶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听从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9、“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

’”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

A、富而后教

B、仁爱德治

C、以礼治国

D、隆礼重法

 

70、对理解错误的是?

(B)

A、天下的核心思想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平等、和谐地相处。

B、天下,是一种理想,应该立刻取消国家。

C、在现阶段,天下与爱国主义并不互相冲突,即天下并不否定我们对自己的亲人或国人有特别的责任。

D、我们的时代不适合取消私有制,取消家庭制度,取消国与国之间的界别。

71、天下的核心思想是?

(C)

A、没有任何冲突

B、取消一切制度

C、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平等、和谐地相处。

D、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国家

72、对于如何促进世界说法错误的是(D)。

A、要对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人民的实际生活状态——有深切的了解。

B、需要建立一套制度来管控矛盾分歧。

C、要从积极的方面在推进天下,特别是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D、对与我们不同的风俗、制度、,应该试图去改造。

7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政治,人人平等;经济公有,人无私产;社会和谐,无家无国”“三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的提出者分别是(A)。

A、载、康有为、

B、程颐、独秀、

C、载、康有为、独秀

D、程颐、、康有为

 

7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容?

(D)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政

D、合作共赢

75、如何做才是尊重不同的风俗、制度、?

(D)

A、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强迫别人按照自己地区的一些风俗、制度和来生活。

B、看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一些风俗、制度和,立刻心生鄙夷,认为它们是无知野蛮的产物

C、对于别人文化中的种族主义、奴隶制、暴力崇拜等元素听之任之

D、对于别人文化的不合理因素,通过友善的对话和合作来努力使别人放弃。

76、下列哪一项是孔子对“政”的解释?

(B)

A、“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B、“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C、“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D、“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77、“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分别出自哪部经典?

(A)

A、《孟子》、《尚书》、《论语》

B、《礼记》、《尚书》、《孔子家语》

C、《国语》、《墨子》、《中庸》

D、《大学》、《周易》、《春秋》

 

78、关于为什么要勤俭廉政说确的是(C)。

A、腐败问题,并没有导致经济发展放缓乃至停滞,相反还刺激了增长。

B、因为存在一些两袖清风但刚愎自用、昏聩残暴的官员,所以勤俭廉政不好。

C、勤俭廉政的最终目标是谋求人民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D、因为勤俭廉政不利于短期经济的发展,就反对勤俭廉政。

79、《晏子春秋·篇·问篇》记载了关于廉政的对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像流水一样的廉政,能滋润百姓的生活。

B、像石头一样的廉政,会伤害老百姓的利益,不可能长久。

C、晏子就是孔子提到的晏平仲。

D、孔子和晏子的这段对话,论述了怎样的廉政对百姓有益。

80、关于勤俭的意义,说确的是?

(C)

A、勤俭只是个人品格

B、勤俭只是政治品格

C、勤俭既是个人品格,又是政治品格

D、勤俭既不是个人品格,也不是政治品格

81、关于当代勤俭廉政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勤俭廉政只在旧社会有意义,在当代意义不大

B、腐败行为能加强官商的合作,有助于企业绕过官僚体制中的不合理规定,从而开展更有成效的经济投资活动

C、以最小的花费和最公正的管理谋求人民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D、勤俭会抵制消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82、勤俭廉政和守财奴是什么关系?

(D)

A、勤俭廉政和守财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B、勤俭廉政包含了守财奴的涵

C、勤俭廉政是守财奴的一种D、勤俭廉政与守财奴目的不同

83、官员个人节俭和勤俭廉政的关系错误的是?

(B)

A、官员个人节俭是勤俭廉政的必要条件

B、官员的个人节俭就说明他一定能做到勤俭廉政

C、推行的一些政策却对人民的长远利益有益才是真正的勤俭廉政

D、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才是判断官员是否勤俭廉政的根本尺度

84、文天祥、谭嗣同、大钊与以下哪一组相关?

(A)

A、宋末三杰、戊戌君子、相约建党

B、岳母刺字、矢志抗清、铁肩担道义

C、丹心照汗青、抗倭、戊戌君子

D、直捣黄龙、戊戌君子、矢志抗清

85、下列说确的是(C)。

A、我永远无法排除自己犯错的可能,也无法排除他人犯错的可能。

因此,我永远不应该为了我认为是道义的事而去牺牲宝贵的生命。

B、“舍生取义”是一个一旦误解就会导致惨痛代价的道德要求,不适合推广。

C、一个人如果不愿意舍生取义,我们不应该以任何的形式强迫他。

D、“舍生取义”是为了大义主动地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义务。

86、如何培养舍生取义的精神错误的是(D)。

A、要正确地认识舍生取义。

B、要培养浩然之气。

C、要为了大义而不怕与恶势力作斗争,不怕被剥夺工作、丧失自由。

D、面对危险,要要求大家和自己一样舍生取义。

87、“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出自哪部经典?

(B)

A、《论语》B、《孟子》

C、《庄子》D、《老子》

88、如何理解孟子的说:

“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B)

A、只要为了取义,一定要先舍生

B、舍生并不是取义的唯一方法,在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