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7588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docx

擦汗乌苏地质工作总结

2011年度联合矿产勘查项目

执行情况专项报告

 

项目名称:

新疆和静县擦汗乌苏萨拉铁铜矿普查

 

实施单位:

中国冶勘工程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

报告时间: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新疆和静县擦汗乌苏萨拉铁铜矿普查

项目执行情况专项报告

一、基本情况

该项目为2006年度国家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续作项目,计划资金240万元,也是与社会企业联合勘查的项目。

原地理坐标:

东经:

84°49′00″~84°52′30″,北纬:

43°20′′00″~43°22′30″,面积:

21.38平方公里。

2010年矿权延续其面积需缩减50%,具体坐标为:

1、84°49′00″,43°22′15″;

2、84°52′30″,43°22′15″;

3、84°52′30″,43°20′30″;

4、84°51′15″,43°20′30″;

5、84°51′15″,43°21′30″;

6、84°50′00″,43°21′30″;

7、84°50′00″,43°21′00″;

8、84°49′00″,43°21′00″;

面积为10.95平方公里。

普查区为高山区,地势地形复杂,切割厉害,地势陡峻,沟谷纵横,最高海海拔4100米,最低海拔2700米,相对高差为800~1000米,3000米以下,沿沟谷生长有少量灌木林、云杉等。

3000米以上,基岩裸露,40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但区内积雪面积小。

矿区距县城北西直距近110公里,距216国道20公里,从218国道沿擦汗乌苏沟有简易矿山公路向北东行22km到普查工作区,然后修有便道到矿点。

2008~2009年进行了东矿区的深部坑探工作,由于外部条件恶劣,施工时间短,坑道未达到设计见矿位置。

2010年重点对东矿区开展普查工作,继续施工深部坑道,施工了两个钻探,大致控制了东矿区深部矿体主要特征,大致查明了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西矿区修通达到矿区的简易公路,为2011年勘查做好准备。

2011工作主要任务是:

重点对西矿区开展普查工作,主要是地表地质填图、地表矿体槽探揭露、施工深部坑道,大致控制西矿区深部矿体主要特征,大致查明了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同时在矿区范围内开展高精度磁测,查明矿区内的可能磁性体。

2011年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表6-1

内容

比例尺

技术条件

单位

2011年

工作量

地形测量

1/2千

Ⅴ级地形

km2

2

地质测量

1/2千

地质复杂程度中常区

km2

1

水、工、环地质调查

1/10000

地质复杂程度中常区

km2

11.0

高精度磁测

1/1000

Ⅴ级地形

km2

11

磁法精测剖面

1/2000

Ⅴ级地形

km

10

次生晕测量

1/10000

Ⅴ级地形

km2

11

地质勘探线剖面

1/2千

地质复杂程度中常区

km

5.0

槽探

土石方(0~3m)

m3

2000.0

坑探

 

岩石级别Ⅷ(0~400m)

m

650.0

钻探

岩石级别Ⅷ(0~400m)

m

3300.0

基本分析

Cu,TFe、mFe、S、P、SiO2

400

工程点测量

仪器法定测

20

探矿道路

km

20.0

二、工作进展

2011年矿区积雪较厚,至2011年5月,积雪仍然很多。

项目部于2011年4月22日奔赴工地开展工作。

根据现场情况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要求,先期联系挖机进行铲雪维修道路工作、根据巴州公安局要求进行民爆物品的相关材料备案工作。

6月擦汗乌苏民爆物品的年检手续已经顺利完成,第一批民爆物品于6月5日顺利入库。

东矿区已于6月2日进驻,坑道施工队已于6月1日进驻现场清雪修便道,于6月8日开始施工。

完成西矿区道路清雪工作。

坑道施工队进驻西矿区,机器搬至坑口,于6月20日开工。

7月矿区继续坑探工作(主要是西矿区PD5001、PD5002、PD5401);同时为地表地质填图和物化探工作开始了人工便道的施工;矿区道路继续施工。

8月矿区继续坑探工作;开始了航磁异常区地表地质填图、物探工作、槽探施工;继续施工矿区道路。

9月矿区继续坑探工作;完成航磁异常地表地质填图、物探工作、槽探施工;开始1:

2000地形测量。

根据矿区气候条件,项目部于9月24日决定停工,开始撤退。

10月开始进入室内资料整理。

估计项目部在10月20日之前撤回乌鲁木齐。

2011年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工作项目

设计工作量

累计完成

累计完成率(%)

地质填图(km2)

1

1

100

地形测量(km2)

2

1.2

60

钻探(m)

3300

0

坑探(m)

650

271.5

41.8

槽探(m3)

2000

549.97

27.5

物探(km2)

11

11

100

矿区道路(km)

1.939

矿区便道(km)

20

13.162

65.8

道路炸方(m3)

6860.62

道路冻土处理(m3)

2946.55

其中PD5001累计91.2m;PD5002累计93.1m;PD5401累计77.7m;

三、主要成果

(一)地质工作成果

东矿区:

位于普查区东部,铜矿体围绕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小岩体呈环带状分布,出露于岩体外接触带凝灰岩之中,表现一定的层控性。

通过工作,在地表圈定了5个矿体,矿体大多分布在次火山岩外围的凝灰岩中,各矿体具体情况如下:

Cu1矿体地表出露长200.0m,TC4001、TC3801、TC3401、TC3201四个工程控制,其中TC3801由于雪层覆盖只揭露了矿体的一小部分。

矿体平均厚18.08m,Cu平均品位2.06%。

Cu2矿体地表出露长100.0m,TC3601、TC3801两个工程控制,平均厚1.85m,Cu平均品位2.21%。

Cu3矿体地表出露长80.0m,TC3601、TC3401两个工程控制,平均厚5.29m,Cu平均品位1.94%。

Cu4矿体地表出露长300.0m,TC0401、TC0001、TC0301、TC0302四个工程控制,平均厚6.65m,Cu平均品位0.97%。

Cu5矿体地表出露长260.0m,TC0303、TC0304、TC0102、TC0701四个工程控制,平均厚2.89m,Cu平均品位1.73%。

2010年在东矿区4号矿体施工了两个钻孔:

ZK1101孔,钻孔中在83.5—100.0m、138.0—150.0m见两成矿,其中以上层矿品位较好,厚4.6m,Cu品位0.73%,下层矿厚3.0m,Cu品位0.52%。

ZK0701孔,钻孔中第一层矿98.9~99.86m,Cu品位0.66%、第二层矿120.46~121.46m,Cu品位0.9%。

、第三层矿142.73~145.93m,为主矿层,矿层厚2.4m,Cu品位0.62%。

5号矿体施工的PD0001进尺140.6m,,刚见到矿化层,目估Cu品位0.5%;1号矿体施工PD3601和PD3201,其中PD3601进尺189.5m,达到设计见矿位置,但未见主矿层,还处于岩体中,仅在灰岩接触面见到0.5m的低品位矿化层;PD3201进尺84.3m,未达到设计见矿位置,在灰岩接触面见到低品位矿化层。

1号矿体目前深部矿化情况不明,PD3601还需施工20m,看看矿体是否为岩体影响而中断;PD3201继续施工至设计见矿位置,如果见矿则证明矿体受岩体影响。

矿体总体走向北东(北北东)—南西(南南西),倾向北西(北西西),倾角25°~70°。

矿石呈中等—稠密浸染状,主要为含铜黄铁矿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赤铜矿、斑铜矿、铜蓝、黄铁矿,脉石矿物有长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等。

西矿区(图3):

位于矿区西部,矿体出露于角闪花岗岩小岩体与凝灰岩的外接触带中或凝灰岩中,为脉状及透镜状铁铜矿、铜矿。

在地表主要圈定了3个主要铜矿体和1个铜铁矿体:

Ⅰ号矿体地表呈面状分布,出露约1888m2,槽探TC5002揭露矿体厚29.45米。

含铜0.21~1.50%,平均0.51%。

Ⅱ号矿体呈脉状,产于凝灰岩之中,为岩脉矿化,矿体长100米,宽1.0m,含铜1.00%。

槽探TC5002揭露厚0.98m。

Ⅲ号矿体产于凝灰岩之中,呈脉状,近东西走向,矿体长大于400米,宽12~15m,含铜0.20~2.96%,平均1.69%。

槽探TC5001-1揭露厚13.92m,

2011年54线施工了TC5401,分析化验结果未出来,但据观察矿体厚度大于10m,目估铜品位大于1%。

根据切割地形观察,54线矿体深部铜矿体边上发育有少量的矽卡岩,矽卡岩中含有磁铁矿。

Ⅳ号矿体为2011年圈定的铜铁矿体,产于凝灰岩与大理岩化灰岩的接触带,厚4~6m,长200m,目估铜品位0.5~1%,铁品位30~50%。

在矿区还见有2个规模较小的铁铜矿体,矿石为浸染状和稠密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含铜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

CuFe1矿体地表长50m,槽探TC5002揭露厚3.55m,Fe43.63%,Cu0.3%。

CuFe2矿体地表长30m,矿体厚1.2m,地质点取样Fe39.2%,Cu19.48%。

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34?

):

铜金属量6.0万吨。

值得

一提的是Ⅱ号铜矿点的西侧高山上具有相同的成矿条件,同处于一个蚀变带中,经过初步的踏勘检查,地表发现零星的小矿体。

说明此地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二)对2011年度项目地质工作的认识

1、Ⅰ号矿点:

①、铜矿体产于花岗岩小岩体外围的凝灰岩中,黄铜矿在岩石中呈星点状和细网脉浸染状分布,黄铜矿沿黄铁矿边缘交代黄铁矿,矿石品位不高,矿化范围相对较大。

②、蚀变矿物组合为:

绿泥石、绿帘石、石英、黄铁矿。

③、在其外围发育有脉状的含铜磁铁矿矿脉,说明中心部分有充分的热液来源。

④、3号矿体远离小岩体,规模较大,而且小岩体不具矿化特征,似乎矿化与花岗岩小岩体关系不大,此说明该区有隐伏的岩体存在。

Ⅱ号铜矿点:

①、在矿区发现有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属次火山岩。

②、矿体产出严格受地层控制,工业矿体均产于阿吾拉勒组第四亚组上部凝灰岩中,矿化对围岩的选择性明显,灰岩中少见矿化,在灰岩接触带的矿体也是凝灰岩矿化;③、矿体产出受构造裂隙控制明显,往往沿构造破碎带浸染交代,使矿体大都呈似层状。

④、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均具青盘岩化,说明矿化发生在岩浆活动之后。

⑤、1、2明显围绕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分布。

⑥、黄铜矿在岩石中呈星点状和细网脉浸染状分布。

矿点与西北方向的巴拉陶萨拉斑岩型铜矿床处于同一构造位置,并且有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环境,因此我们认为上述两矿点为中低温热液细脉—浸染型黄铁—黄铜矿床,或者说与斑岩(玢岩)有关的热液脉状矿床。

2、根据收集的矿区航磁异常资料,矿区内存在两个航磁异常,2011年对航磁异常区进行了地表地质填图,西矿区航磁异常证实为铜铁矿体引起,伴随铜铁矿体有明显的少量矽卡岩(石榴石)。

目前其规模不清,其成因还有待进一步工作。

东矿区航磁异常区未发现地表铁矿体,有待进一步工作。

四、经费使用情况

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联合勘查协议执行,不存在资金挪用现象。

具体情况详见该项目年度财务报告。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工作区及外围以往工作程度很低,目前在矿区进行了地表工作和少量的深部工作,对该区的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成矿特征的认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2、工作区7—8月份为多雨、雪节季节,由于该区地形复杂,海拔高,气候多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工作进度较慢。

特别是矿区大都为冰冻层,严重影响工程施工。

3、地形高差大,个别地方达800米—1400米,上山、下山很吃力。

而且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