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5737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凸起)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3、透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二、选择。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A)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B)。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三、问答:

请说说放大镜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广泛应用?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科学概念:

使用工具能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一、填空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

2、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二、选择

1、蚜虫的天敌是(3)。

①蚂蚁②麻雀③草蛉

2.昆虫头上的触角相当于它们的(3)。

①眼睛②嘴巴③鼻子

3.蟋蟀的耳朵长在(3)。

①头上②肚子上③足上

4.观察蚜虫时一般要选用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2)。

①5倍②10倍③100倍

三、画一画。

画出你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蚜虫的样子。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一、填空。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人们把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这样的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二、判断。

1、糖、碱、明矾全是晶体。

(√)2、课堂上我们制作晶体的方法是蒸发。

(√)

3、晶体的形状都可以用肉眼看到。

(×)4、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六角形的。

(√)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

三、选择。

1、晶体是(c)。

A、不规则外形的固体B、可以流动的固体C、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把他看到的(B)仔细地画了下来。

A、各种晶体B、微小的生物C、各种动物

3、观察白糖可以使用的工具是(A)。

A、放大镜B、显微镜C、天文望远镜

4、晶体有(A、B、C)等形状。

A、立方体B、金字塔形C、六角形

5、自然界中的很多(C)物质都是晶体。

A、液体B、气体C、固体

四、问答。

1、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味精、盐的颗粒分别是什么样的?

2、画出放大镜下的白糖和食盐的晶体。

4、怎样放的更大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一、填空

1、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4)倍。

2、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倍。

二、判断

1、在17世纪人们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放大的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

2、列文虎克发明的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300倍。

(√)

三、选择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B)。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A)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罗伯特.胡克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科学概念: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填一填。

1、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2、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3、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二、选择。

1、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1)。

①1、2、3、4②1、4、3、2③1、4、2、3

三、问答。

你能说一说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吗?

四、画一画。

你能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吗?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科学概念:

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细胞的器官也是不同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功能单位。

一、判断:

1、细胞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

2、头皮屑是死亡的细胞。

(√)

3、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杀死病菌。

(√)

4、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细胞的器官也是不同的。

(√)

5、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二、列举。

请列举出几种细胞的名称和作用?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2、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二、选择。

1、研究鱼缸里的鱼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A)来观察。

A显微镜B放大镜C平面镜

2、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B)。

A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B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玻片上C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物台上

三、简答。

1、怎样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答:

1、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2、如果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运动迅速,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观察清晰?

答:

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8、微小世界和我们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面包是微生物为我们提供的食物。

(×)

3、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

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

二、填空。

1、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三、简答题。

传染病的流行与微生物有关,请问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

请简单说出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答: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比如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他细菌地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利用乳酸菌发酵发酵,可以大量生产乳酸菌奶饮品;一部分微生物能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称为环保微生物。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一、判断。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

2、世界上的岩石、房屋、马路、不会发生变化。

(×)

二、选择。

1、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A、D),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B、C)。

A、玻璃杯掉到地上碎了B、柴燃烧C、铁钉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

2、在下面四种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有(A、B、D),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有(C)

A、汽油燃烧B、在馒头上滴上碘酒C、水结成冰D、食物被消化

三、问答题。

水结冰和铁生锈在物质变化的本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实验。

我观察到蜡烛燃烧中的变化

五、运用。

要使一根木棒变成两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要使一根木棒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各写两种)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一、判断。

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

2、物质在变化时,只要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

二、选择题。

1、夏天的饭菜容易变馊,发出一股酸味,这种现象属于(B)。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有(A、C、F、G、H、K、L),属于物理变化的有(B、D、E、I、J)。

A、米饭烧焦B、面粉做成馒头C、秋天树叶变黄D、钢锭打成菜刀E、池塘中的水枯了F、盐酸滴在石灰石上G、清石灰水吹气后变浑水H、糖加热至黑色I、打开冰箱门后冒白气J、树木做成家具K、岩石烧成石灰L、馒头发霉

三、问答题。

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每种3个)

四、实验。

把白糖放在燃烧匙里面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面的表格。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加热前

形状

颜色

气味

加热过程中

形状

颜色

气味

加热后

形状

颜色

气味

五、应用。

请举出5个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物质化学变化的例子。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选择

1、仔细咀嚼米饭会有甜味,那是因为(B)A、米饭中含有淀粉B、唾液消化了淀C、米饭中含有白糖

2、碘酒遇到(AC)时,颜色不会发生改变。

A、滑石粉B、淀粉C、水

3、用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含有(B)。

A、维生素B、淀粉C、脂肪

4、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发生的变化属于(A)。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

二、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淀粉?

请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填写下面表格。

食物

含淀粉打√不含打×

其他发现

馒头

香蕉

土豆

白菜叶

×

生姜

奶糖

×

豆浆

×

玉米

三、探究拓展台

在一杯清水中滴一些淀粉糊,用筷子搅拌均匀,分别装在A、B两个透明的小瓶中。

实验过程“

1、在A瓶里滴一滴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颜色变蓝了,因为A瓶中的淀粉遇到了碘酒所以变蓝了。

2、在加热后的B瓶里加一些唾液,盖上瓶盖摇晃几下后,再滴入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B瓶中的颜色不变,这是因为淀粉和唾液混合后变成了麦芽糖,瓶中的淀粉消失了,所以颜色没变。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选择

1、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

A:

产生了大量的气泡B没有发生变化C液体的白醋变成了固体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烧的火柴(B)。

烧得更旺慢慢熄灭不会熄灭

3、科学研究后发现: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属于(C)。

二、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1、把实验过程画一个流程图:

倒入小苏打(1份)

倒入醋(3份)

取一只玻璃杯

→→→→→

观察燃烧的火柴在玻璃杯中燃烧的现象

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变化

盖上玻璃片

→→

2、观察记录

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呈粉末状,手感细腻;白醋的特点是无色,呈液态,有刺鼻的酸味;

把小苏打倒入白醋后看到的变化是杯子里的醋变成白色,并且往上冒气泡;用手摸一摸玻璃杯外壁,感觉是凉凉的.

三、探究拓展台

你还发现哪些物体发生变化后产生了气体?

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变化?

第五课铁生锈了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练习:

1、铁片和铁锈存在哪些不同,填写下表。

颜色

光泽

空隙

手感

敲击

导电

磁铁

铁片

灰白色

光滑

较坚韧

能导电

能吸引

铁锈

红褐色

粗糙

较脆

不能导电

不能吸引

2、铁生锈与水有没有关系?

你打算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科学概念: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一、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C)A、白色B、五色C、蓝色

2、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C)A、产生大量气体B、溶液变颜色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3、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变化属于(B)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颜色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3、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4、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三、连线题

物理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发生颜色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光发热

水变成水蒸气发光、发热

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科学概念: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练习:

一、选择题

1、影响铁生锈的速度(C)A、只是空气B、只是水C、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容易生锈?

(B)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干燥的高原

3、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

(abf)A、涂上油漆B、放在干燥处C、用纸包起来

D、放在地窖里E、放入水中F、完全放入食用油中

二、问答题

1、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防止和减缓铁生锈速度的,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

保持干燥、洁净,在表面覆盖保护层,电镀不易生锈的金属等。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

2、王大爷家有两口铁锅,一口闲着,一口天天用来炒菜,你认为那口锅生锈的速度快,为什么?

8.物质的变化与我们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一、判断

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

2、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新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

3、很多物质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进行的。

(√)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

二、选择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A、木材加工成家具B、烟花在空中炸开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土壤沙漠化B、加工玉石C、吃进食物变成身体需要的营养

三、简答

1、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请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2、说一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单元宇宙

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一、判断

1、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

2、月球是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动的。

(√)

3、伽利略发明了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

4、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

5、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

二、选择1、阿姆斯特朗曾说过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这句话是说的人类留在(A)上的第一个足迹。

A月球B火星C天王星

2、一个人在月球上能举起180千克的物体,那么他在地球上能举(A)物体。

A30千克B180千克C60千克

三、问答: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学到的有关月球的什么知识?

(至少写4点)答书上第47页

第2课月相变化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判断

1、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光是它自己发出的。

(×)

2、月亮在圆缺变化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

二、问答

1、怎样区别上弦月和下弦月?

答:

看到的时间不同。

上弦月在日落时已经在天空中行走了一段时间,因此日落后就能看到上弦月高挂天空;而下弦月在午夜时才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因此要到日出时才会高挂天空。

2、每月初一到十五月相是怎么变化的?

答:

月缘的方向不同。

上弦月相当于比太阳晚从地平线升起,因此太阳在月球的西边,因而上弦月的半圆形月缘指向西方;而下弦月则比太阳早从地平线升起,因此太阳在月球的东边,所以半圆形月缘就指向东方了。

三、画一画画出初八、十五、二十四的月相的情况

3.我们来造“环形山”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一、选择题

⒈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3)。

①分布着大平原②分布着大面积的海洋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④分布着许多高山

⒉月球上的“环形山”多数是

(1)①圆形②椭圆形③方形④不规则形

⒊关于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2)。

①外星人挖的②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③火山爆发形成的④“月球人”生活的遗址

二、问答题

“撞击说”是关于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原因的一种猜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经过人们长期观察发现在包括地球在内的一些行星和许多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类似月球上的“环形山”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加容易、猛烈和频繁。

所以,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三、实验操作。

“月球面环形山撞击说”撞击说模拟实验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月球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撞击形成的吗?

我的猜测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因为,经过人们长期观察发现在包括地球在内的一些行星和许多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类似月球上的“环形山”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加容易、猛烈和频繁。

所以,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流星、陨石撞击形成的。

实验器材

重量不同3个,1个1米×1米×0.5米的木箱,细干沙适量。

实验方法

⑴将细干沙装满木箱。

⑵分别从80厘米、120厘米、200厘米的高处自由抛下比较轻的铅球,并记录“撞击坑”口的直径以及深度。

⑶用另外两个铅球重复上面的第

(2)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铅球重量

高度

80厘米

120厘米

200厘米

实验结果

以及原因分析

⒋日食和月食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一、选择题。

⒈日食是

(1)挡住了照射到

(2)的太阳光形成的天文现象。

①月球②地球③太阳④水星⑤火星⑥木星

⒉月食是

(2)挡住了照射到

(1)的太阳光形成的天文现象。

①月球②地球③太阳④水星⑤火星⑥木星

⒊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

(1),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3)

①初一左右②初九左右③十五左右④二十五左右⑤任何时候,没有规律

⒋日食现象分为(1、2、3)。

①日全食②日偏食③日环食④月全食⑤月环食⑥月偏食

⒌月食现象分为(4、6)。

①日全食②日偏食③日环食④月全食⑤月环食⑥月偏食

二、画图题。

⒈请在下图中画出日食发生时月球所处的位置。

太阳地球

⒉请在下图中画出月食发生时月球所处的位置。

太阳地球

三、问答题。

⒈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答: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⒉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答:

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在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参考答案

二、画图题。

⒈请在下图中画出日食发生时月球所处的位置。

太阳地球

月球

⒉请在下图中画出月食发生时月球所处的位置。

太阳地球月球

第5课太阳系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一、判断

1、太阳和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就是太阳系。

(×)

2、在八大行星中,海王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最远。

(√)

3、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但公转周期最长。

(√)

4、太阳系位于宇宙的中心。

(×)

5、太阳系中没有彗星。

(×)

二、选择

1、八大行星中个头最大是(A)A木星B天王星C海王星

2、地球公转一周是(B)A一天B一个月C一年

3、地球自转一周是(A)A一天B一个月C一年

4、人类在不断探索宇宙,神舟五号的航天员是(A)A杨利伟B聂海胜C费俊龙

5、以太阳为中心,八大行星从里到外的顺序是(B)

A水星、火星、地球、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C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八大行星中公转周期最接近地球的是(C)A水星B金星C火星

7、XX年6月10日,勇气号发射成功;同月25日,机遇号发射成功。

XX年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3日和24日(北京时间各晚一天)分别登上(C)A水星B月球C火星

三、问答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假如将来我们要移民最有可能去八大行星的哪个星球,为什么?

第六、七课在星空中

(一)

(二)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3、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一、判断

1、星座是人们根据星星组合成的形状想象出来的。

(√)

2、北极星是北斗星中的一颗。

(×)

3、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位于银河的两边。

(√)

4、北极星非常亮,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找到北斗七星。

(×)

二、选择

1、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