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5383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摘记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根底知识摘记及

教学参考笔记

 

学校名称:

姓名

二○一七年二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文摘………………………………………………4

一、你知道心理方面的一些根本知识吗?

…………………………………4

1.心理活动,地球上最美的花………………………………………………4

2.什么是精神〔或心理〕?

…………………………………………………4

3.人的心理现象〔活动〕都包括哪些内容?

………………………………5

4.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7

5.“IQ〞是什么?

……………………………………………………………8

6.“EQ〞是什么?

……………………………………………………………9

7.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11

8.如何正确应付各种精神紧张……………………………………………12

二、你知道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有关心理卫生问题吗?

……………………………………………………………………13

1.什么是逆反心理?

如何对待逆反心理?

………………………………13

2.应如何对待“代沟〞?

…………………………………………………15

3.当你的“隐私〞被“侵犯〞时怎么办?

………………………………16

4.如何正确对待“不健康〞的家庭?

………………………………………17

5.感到学习压力大怎么办?

………………………………………………18

6.吸烟表达“成熟〞和“时尚〞吗?

………………………………………19

7.为什么不应养成饮酒嗜好?

………………………………………………20

8.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21

9.为朋友两肋插刀,对不对?

……………………………………………22

三、你知道人格方面的一些心理卫生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吗?

…………………………………………………………………………24

1.什么是人格……………………………………………………………24

2.什么是健全的人格……………………………………………………25

3.如何形成健全人格?

……………………………………………………26

4.人格是如何开展的?

……………………………………………………27

5.什么是强迫性人格?

如何克服强迫性人格倾各?

……………………28

6.依赖性格的特点是什么?

………………………………………………29

7.自己应如何克服性格上的依赖倾向?

…………………………………30

8.什么是焦虑性格?

如何克服焦虑性格倾向?

…………………………31

9.什么是品行障碍?

………………………………………………………32

10.怎样预防品行障碍?

……………………………………………………33

11.青少年自杀—令人警醒、令人深思…………………………………34

四、你知道青春期常见的一些心理〔精神〕疾病吗……………………35

1.什么是神经症?

它的分类如何?

………………………………………35

2、什么是神经衰弱?

………………………………………………………36

3.什么是恐怖症?

…………………………………………………………37

4.什么是焦虑症?

…………………………………………………………39

5.他特别怕脏是什么病?

…………………………………………………40

6.歇斯底里是怎么回事?

…………………………………………………42

7.疑心自己有病是怎么回事?

……………………………………………43

8.长时间的抑郁是病吗?

…………………………………………………44

9.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

…………………………………………………46

10.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47

11.什么是情感性精神障碍?

………………………………………………4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文摘

一、你知道心理方面的一些根本知识吗?

1.心理活动,地球上最美的花

我们每个人都有思想,都有喜怒哀乐,都能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这似乎是太平常、太简单的事情了,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些只有人可以做到而其他动物却做不到呢?

——因为只有人才有一个兴旺的大脑,并有着远比其他动物高级而复杂得多的“心理现象〞。

当你进行各种活动,比方读书、劳动、唱歌、跳舞时,都是大脑在指挥,都有心理现象的存在,都是心理现象正常活动的结果。

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心理活动〞,它是宇宙万物之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是千百年生命进化的伟大杰作,也是“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青春期,或青少年期,不仅是身体,特别是性腺发育成熟、人体体表第二性征出现显著变化的阶段,也正是大脑机能明显开展、成熟,心理活动发生飞跃,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重危机的阶段。

而心理活动,这朵地球上最美的花又多少有些令人神秘、令人费解。

因此,在了解与青春期有关的心理变化以及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并使自己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卫生保健之前,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精神卫生专业方面的根本概念、根本知识显然是必要而有益的。

2.什么是精神〔或心理〕?

人的精神〔或心理〕首先应该说是大脑的生理功能。

人脑的形成经历过漫长的开展岁月〔大约是十亿年吧!

〕之后,大约在一百万年前终于演化出最高级、最复杂的局部,比方大脑皮层以及相关的各种神经区域、神经核团等,由此可见,大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根底。

但心理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功能,同时也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世界的积极而能动的反映,也就是说大脑可以自如地接受各种外来信息,加工这些信息,反映出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指挥我们适应和改造自己及周围的世界。

让我们举例并简要描述一下一个人是怎样感知某一事物的:

首先,该物体刺激了我们的各种感官,如眼、耳、鼻、舌……,并以神经冲动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经丘脑传入大脑皮层;进入大脑皮层的冲动,又先需经过“初级感觉区〞的加工,之后传入“感觉联络区〞,最后再传入“感觉总联络区〞进一步加工。

而各区特别是“感觉总联络区〞又和皮层其他区域有着广泛的联系。

只有这些过程都是正常的,我们才能正确感知某一事物,并相应出现各种情绪反响以及各种行为反响。

当然,实际上感知事物的这一过程更要复杂得多。

我们之中有不少人不了解这些根本知识,把心理活动看得十分神秘,甚至认为“精神是不可知的〞,或迷信地认为,精神就是“灵魂〞、“鬼魂〞,人死了灵魂可以四处游荡,可以上天堂或下地狱,这些都是不科学和极端错误的。

其实人死了,大脑细胞也就死亡了,以大脑为物质根底的心理活动也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如果大脑出现损伤或因各种理化刺激、社会心理刺激出现功能紊乱时,会引起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也就缺乏为奇了。

3.人的心理现象〔活动〕都包括哪些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都包括哪些呢?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现象是由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的。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以及意志行为过程等,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⑴心理过程简要地说,感觉是人的感官对直接作用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比方物体的颜色、大小、气味……,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知觉是对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的各个局部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比方我们是通过看到颜色和形状、触摸到的感觉、嗅到的气味、吃到的味道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知道这是一个苹果,那是一支香蕉等,知觉是比感觉更高层次和更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又是比感觉、知觉更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认为记忆分为四个过程,即识记、保持、再认、再现;思维那么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比方我们研究一个问题、做一道题目等,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完成的;想象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根底上,在头脑中经过加工形成的新事物的形象,比方我们由鸟的飞翔想像出了飞机,由鱼的戏水想像出了轮船、潜艇等,想像是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因素。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又统称为认识过程。

其中注意〔或说注意力〕是认识过程中共有的一种心理特性,我们都知道,只有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看清它、认识它、记住它,并想出各种方法解决或处理它,这就是注意力的作用。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是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倾向,比方喜、怒、哀、乐、惊恐等,这就是情绪或者说情感活动过程。

有了各种情绪反响必不可少就会有一定相应的行为表现,比方是拥抱还是躲避它。

另外,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到达预期的目的,人就要制定方案,采取一定的方法并要努力去克服困难以实施方案,这一心理过程就叫做意志行为过程。

⑵个性心理特征人在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有上述心理活动的存在,同时还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也就是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能力〔比方智力水平、才能等〕是指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气质是不同类型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也就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比方遇事有人反响快,有人反响慢,有人脾气暴躁,有人表现沉稳等;性格那么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相对固定、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比方每一个人追求不同,热爱不同,各自采取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追求等。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认为,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道德品德、责任心、荣誉感等等也都是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也都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关于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正常的心理现象不仅其本身的各方面是相互协调一致的,而且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另外,心理现象的发生、开展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后天的因素更重要;一般还认为各种心理现象在青春期或青少年期左右发育成熟,但毕生又都在开展着。

4.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了解一个人心理开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特点,特别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能使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少走弯路,并“不失时机〞地开展和成熟起来。

一般认为,个体的心理开展受到一定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

当婴儿刚出生时根本不具备有人的意识,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是在后来的生活条件、经历以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随着身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形成的。

因此,一个人的心理开展过程就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开展的历史。

人的年龄以及生理变化有阶段性,心理开展的过程也相应地具有阶段性,而且不同的阶段其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

心理开展的阶段通常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不少学者对儿童的心理开展阶段还作了进一步划分: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以智力或思维的开展为标准,提出了儿童期心理开展〔认知开展〕的几个阶段,分别为:

0﹣2岁为感觉动作或思维萌芽阶段,2﹣7岁为表象或形象思维阶段,7﹣11岁为初步逻辑思维阶段,12﹣15岁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对应上述心理开展阶段,青春期大约在少年期以及青年初期。

让我们简要概括一下青春期心理开展都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一,少男少女们的智力飞速开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育成熟,已初步具备了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并极富想象力;

第二,少男少女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开展并成熟,人格亦相应形成并固定下来,他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独立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要求自立,要求尊重,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进取,希望能获得成功;

第三,性意识萌发、觉醒并开展成熟,他们不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性别身分,接受性器官的变化,而且逐渐由两性间的回避开展为好感、倾慕,以致于接近和积极交往,当然也可能会产生性梦想,性冲动等;

第四,少男少女的情绪极不稳定,时时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不成熟和波动性,他们既缺乏经验又过于自信,因此在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时又极易产生困惑和烦恼,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比方对性生理及性心理的困惑、学习的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冲撞、人际关系的矛盾、择业的苦恼、对社会适应困难等等。

因此,青春期的心理开展如同身体的发育一样,无疑是处于一个关键阶段。

多数学者认为,青春期前后,人的心理活动就根本开展成熟了。

当然,根本开展成熟并不表示不再变化或开展了。

不少心理学家还指出,人的心理开展是多方向的,而且毕生都在开展着。

但无论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格外重视青春期这一心理开展的关键阶段。

5.“IQ〞是什么?

你很可能听说过“IQ〞一词,IQ究竟是指什么呢?

IQ是英文IntelligenceQuotient的缩写,即智力商数,简称智商,它是心理学上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关于智商还可追溯一段历史。

1905年法国的比奈和西蒙设计了用于测量儿童智力的比奈-西蒙量表,并提出了心理年龄,也就是实际智力水平的概念,以后德国人施特恩提出了心理商数的观点,其公式为:

MA〔心理年龄〕

IQ〔智力商数〕=×100

CA〔实际年龄〕

通常,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是同步增长的,但到青春期,也就是15岁左右时,心理年龄就不再与实际年龄同步增长,因此16岁以后的IQ实际上是同龄人的平均智力水平相比拟的。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斯坦福-比奈以及韦克斯勒等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查。

我国根据实际情况还进行了修订。

如果你对IQ感兴趣,想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可以到有关心理测查门诊进行测验。

当然,这种测验只供参考,千万不要用它问前途、论成败,或“一测定乾坤〞,因为真正的天才出自于勤奋。

表2列出韦克斯勒IQ值以及分布情况供你参考。

表2韦克斯勒IQ值及其分布

130分以上

超常

2.2

80~89

中下

16.1

120~129

优秀

6.7

70~79

边缘智力

6.2

110~119

中上〔聪明〕

16.1

69以下

智力缺陷

2.2

90~109

中等

50.0

一般认为IQ值在140分以上的人极少,为才智出众;90﹣110分为智力适中;70分以下为智力低下。

人的智力水平的上下虽然受到先天遗传的影响,受到大脑本身发育状态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

青春期正是智力水平飞速开展的阶段,在此期间,少男少女们将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飞跃,这种飞跃标志着我们的智力、思维已逐渐开展成熟。

同时,青春期还是最富想象力的阶段,也就是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展的阶段。

因此,我们应格外重视青春期阶段的学习。

6.“EQ〞是什么?

了解了“IQ〞,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EQ〞是怎么回事?

EQ是英文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的缩写,即情绪智力商数,简称情商。

EQ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它时时在我们身边,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比IQ与我们关系更密切,也更重要,EQ是使一个人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EQ可分为五个局部:

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调控管理情绪;自我鼓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调控和管理。

仔细看看我们的周围,IQ高的人有可能成功,但并不一定都成功。

比方我们选班长,班长并不一定是IQ最高的人,他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最好,我们之所以选他,是因为我们信任他,他肯帮助人,肯热心为大家办事。

世界上有不少名人,比方爱迪生、爱因斯坦也都曾被人认为不是高智商的人,但他们身上有一种钻研科学的精神,最终都成为了伟大的创造家、科学家。

专家们认为,IQ确是一个人成功的指数,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取得成就,除了IQ之外,还有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的“其他因素〞。

一个人成功与否,IQ仅占到20%,而“其他因素〞的作用要占到80%,这80%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在EQ之中。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彼德·塞拉斯和琼·梅耶首先提出了“情感智商〞的观点,情感智商是指通过情感的调控来提高生存质量的才能。

情商可以驾驭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情商可以调控我们的各种过程,也可以调控我们的气质、能力、性格、调控我们的理想、信念、动机和需要,可以使我们不断自觉地认识自己,理智地克服盲目的冲动,克制不切实际的要求,不断地鼓励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眼光远大,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理解他人,并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最终获得成功。

通俗地说,情商强调了认识和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情绪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情绪就犹如是心理活动的背景,但不仅如此,它又无时无刻不影响和调节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

人的情绪大致可分为四类,除原始情绪之外,还有与感知觉有关的情绪,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不如人,于是对天盟誓,发奋图强、埋头苦干……应该说这就是情商的作用。

当然也有人唉声叹息,不思进取,这可能就是情商低的表现吧。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好梦想又多动摇不定,少恒心又易情绪化。

因此,努力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又努力把握自己急躁的情绪,一件事一旦下了决心就要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进步。

因此,学会如何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如何提高一个人的情商也就成为青春期男女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7.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一个人如果身体十分强壮,能吃能喝,甚至“力大如牛〞,人们通常认为他是非常健康的,如果连这样的人都不算健康,那世上还有什么人是健康的呢?

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人们只看到了他身体健康的一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健康的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

只有这三个方面都是良好的,才能算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这是大家比拟容易理解的。

那什么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呢?

在这方面观点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陈学诗教授认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的特点为,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不以自我为中心,常想到别人,关于帮助别人,关于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改造环境的积极性,使环境更有利于个体的小集体〔工作单位〕和大集体〔国家〕,不感情用事,人际关系良好,情绪经常愉快,关于客观地分析所遇到的事情和矛盾,具有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和毅力。

同时还指出,要想做到这些,就要讲求心理卫生,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要从母亲的怀孕期开始,然后在婴儿、幼儿、学龄前、学龄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各个阶段均要根据其不同特点讲求心理卫生。

另外还要注意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以及心身疾病等。

专家认为,根据心理健康的标准并结合青春期的特点,少年男女应注重培养自我意识。

因为,青春期正是少男少女自我意识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而自我意识是人与动物心理的分界线,自我意识把人的愿望、爱好、欲望、习惯、利益等结合成为一体,构成了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格的开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构成了人格的核心。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开展程度作为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标准。

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通俗地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首先就是要看自己是否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也就是常说的有无自知之明;其次是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也就是对自己和周围是否能够采取现实的态度,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是否能够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这三个方面是正常的、良好的,说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发育相对健全和成熟了,这样无论他面对着多么复杂的环境,遇到了多少挫折和矛盾,都会信心百倍,沉着应对,积极进取。

由此可见,要想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不仅要积极锻炼身体,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更应自觉地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做一个真正的“自知之明〞的人。

8.如何正确应付各种精神紧张?

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矛盾〔也可以说是各种刺激〕,适当的刺激对人体是必需的,但刺激过度了却不利于心理健康。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遇到各种刺激,比方生理变化的困惑,与父母意见不一、受到老师批评、同学关系紧张、学习压力过重、考试成绩不理想、升学失败、另外还有诸如交通拥挤、环境嘈杂或污染、生活条件艰辛等。

如果这些刺激过度频繁,自己又不会正确应付,就可能出现紧张、焦虑、苦恼、坐立不安的反响,甚至出现一些无目的的行为,生理上那么可以出现头痛、失眠、便秘、腹泻、月经失调、肌肉痛疼等病症,严重者还可以引发心身疾病、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疾病。

因此,我们应学会如何应付各种外来的刺激,同时也应学会如何放松自己。

通常,对待各种外来的刺激,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措施、方法、行动等去解决。

但事实上很多刺激是无法“解决掉〞的,这样就要采取各种“安抚活动〞、“应付策略〞来减轻、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并在与各种压力、各种刺激的斗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一个心胸宽广、意志坚决的人是不易为一时一事的失败而苦恼不休的。

第二,学会冷静,并按方案行事。

有了方案,不盲目了,心里有了数,紧张的情绪也就容易放松下来。

第三,转移注意力。

比方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参加劳动等,这样做不仅可以转移紧张情绪,还有利于身体发育,另外,培养起多种兴趣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益的。

第四,转换动作。

比方运发动比赛前做做深呼吸,嘴里念念有词,有人还大喊几声等,这些行为动作也都可以暂时缓解内心的紧张。

第五,培养幽默,必要时甚至可以自我嘲解。

这当然不是“阿Q〞精神,会幽默或自我嘲解,比方俗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也不失为一种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

第六,多与人沟通〔或倾诉〕。

包括多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心要进找心理医生“谈心〞等,这样可以得到理解,获得同情、抚慰和支持,不仅减轻了压力还可以找回自我,同时也找回自信和勇气。

第七,学会换一个角度重新看问题,或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

重新“认知〞或“升华〞了,紧张的情绪也就相对减轻了。

第八,适当的休息。

比方睡一个好觉也是一种缓解内心压力的方法。

再如有人忙里偷闲洗个热水澡,去理发店剪剪头发等也都可以放松自己。

第九,处事不要犹豫不决,要学会果断,学会快刀斩乱麻。

即减短过程以减少紧张发生的可能。

当然,实践中还有很多缓解紧张、放松自己的方法,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应用。

二、你知道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有关心理卫生问题吗?

在青春期,少男少女们都将要独立地面对、认识和对待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其中可能有对家庭、学校的各种困惑和其间发生的矛盾,也有参加劳动或走向更为广阔天地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苦恼。

对于这些你有思想准备吗?

你认真思考过吗?

你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它们吗?

下面的一些内容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1.什么是逆反心理?

如何对待逆反心理?

大约在15–16岁,少男少女们会有一段时间,可能是2–3年,表现为总好和父母或老师“作对〞:

他不让我干,我却非要干;他让我这么干,我却非要那么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反〞现象。

少男少女的“成心作对〞有时能把家长或老师气得够呛,急得要命,有位老师就曾在班会上这样批评她的学生:

“你们的逆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变成‘愚蠢’的逆反,那可就太碍事了,很可能会自己害自己〞。

当少男少女们出现逆反时,除一般常见的“对着干〞之外,也有一些会十分“出格〞,比方留长发,穿异装,做一些与众不同的“胆大妄为〞的事,说一些令人吃惊不小的话……

为什么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会出现逆反现象呢?

究其根源主要是由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展成熟过程中出现的“逆反心理〞所致。

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第二性征明显显现,形象思维也加速开展为抽象、逻辑思维,少男少女们开始强烈要求处处表达“自我〞,但同时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世界观、道德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