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50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docx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17

四年级上册说课《蝙蝠和雷达》

(2)人教部编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正确读写12个生字。

  难点是:

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谜语为媒,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谜面是:

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

(打一种动物)

  谜底是:

蝙蝠。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

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打开语文书P43,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贴出本课生字表,让学生从读生字,老师对多音字、易读错、易写错的字作指导。

如“蝙”不能读成,“锐”翘舌音要读准,“揭”这个字里面不要多写一竖,“荧”要与“萤”区别开了,“避”字的笔画顺序。

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因为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

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要怎么分段。

用归并法把课文各部分连起来归纳,本课可分成三大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段(4~7):

写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段(第8自然段):

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文中提到几个问题?

  ①“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这一句要带着好奇,不解的语气,读出好奇、多思的语调。

  用恍然大悟的语气读下面这句“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②指名读文中“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练习用“即使……也……”造句,懂得这组关联词的用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提问:

这句要用什么语气读?

(用不解、疑问的语气读)

  2、学习4、5、6自然段。

  紧紧围绕“三次试验”这个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大胆放手,给足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还要十分关注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对他们及时督促,热情激励。

出示表格: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学习7、8自然段。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蝙蝠和雷达人教部编版

6蝙蝠和雷达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选编这篇课文,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还比较窄,对仿生学、蝙蝠、雷达的了解并不多。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电教资源,展示仿生学方面的知识,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知疑”,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读后悟,通过画句子、圈重点词、画示意图等方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蝙、蝠、启”等1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达、蚊、即”等1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3.弄清三次实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2.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拓宽视野。

教学难点

1.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初步感知什么是仿生学,了解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本课“蝙、蝠、启”等1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达、蚊、即”等1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什么是雷达,了解仿生学的基本知识。

1.学会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教师板书“蝙蝠”“雷达”两个词语,多媒体出示蝙蝠、雷达的图片。

导语: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两种事物吗?

(学生答:

蝙蝠、雷达)是的,它们就是蝙蝠和雷达。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电子设备,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探究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在“蝙蝠”和“雷达”之间加上“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明确:

课题以一个“和”字连接了蝙蝠和雷达这两种不同的事物,意在让我们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3.介绍蝙蝠、雷达以及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蝙蝠真正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居住在各类大小山洞,古老建筑物的缝隙、天花板、隔墙以及树洞、山上岩石缝中。

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蝙蝠主要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搜寻食物,探测距离,确定目标,回避障碍和逃避敌害等。

它由嘴发出频率高出20000赫兹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

蝙蝠通过大脑,就能判断出障碍物的样子、位置等。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雷达把电磁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接收的电磁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显示探测目标的影像,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

雷达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军事作战指挥、民用航行引导等。

仿生学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一门科学,主要是观察、研究和模拟自然界生物各种各样的特殊本领,包括生物本身结构、原理、行为、各种器官功能、体内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能量的供给、记忆与传递等,从而为科学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统架构的技术科学。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课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

科学家们从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使________能够_________。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引导学生相互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4.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生字的读音。

会写的字:

使

学家

着苍

会认的字:

示敏

碍物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疑难的词语和句子。

2.同桌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点拨重点词语。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预设:

首先引导学生明白“漆黑”是一个状态词,并且是一个多义词,然后分别出示乌黑的头发和没有光亮的山洞的图片,使学生明白在前一张图中,“漆黑”是指颜色非常黑;在后一张图中,“漆黑”是指非常暗,没有光亮。

最后结合课文中的这句话,可知“漆黑”在这里应为第二个意思。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预设:

“敏锐”的意思是(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教师在讲解这个词语时,可以出示其近义词“敏捷”和反义词“迟钝”,让学生通过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感知其含义,从而加深印象。

(3)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预设:

分别出示东西胡乱堆放的房间图和整整齐齐地摆放的房间图,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横七竖八”的含义。

(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预设:

超声波对于学生来讲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适当介绍关于超声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来理解其意思。

超声波声波的一种,是人耳听不见、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

它同声波一样,都是由物质振动而产生的,并且只能在介质中传播;同时,它也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许多动物都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其中以蝙蝠最为突出,它能利用微弱的超声波回声在黑暗中飞行并捕捉食物。

3.指导词语归类。

◆拟声:

隆隆啾啾咕咕叽叽呱呱

◆带数字的:

横七竖八五颜六色颠三倒四吆五喝六成千上万一五一十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出示默读中要思考的问题。

阅读与思考:

A.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人们从蝙蝠能在夜间飞行这件事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

B.蝙蝠在夜间是靠什么探路的?

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的?

(嘴和耳朵;三次实验)

C.科学家是如何实验的?

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蒙上眼睛,铃铛一个也没响,塞上耳朵,封住嘴巴,到处乱撞;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D.蝙蝠为什么在夜间也能顺利飞行?

(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蝙蝠接收到回声,从而定位)

预设: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作答。

E.出示课件,指名学生填空:

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是________。

______能发出________,_________接收到,蝙蝠就会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_______,从而使飞机夜航更加安全。

(2)小组合作与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写出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A.给段落标上序号,划分层次。

B.梳理各层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写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了蝙蝠飞行的奥秘。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写飞机靠雷达在夜间安全飞行。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我们知道,即使在漆黑的夜晚,飞机也能安全、平稳地飞行,这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那么人们是如何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

雷达又有什么特异功能,能有效地指挥飞机避开障碍物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地探究一番。

小结:

今天这堂课上,我们从生字开始,掌握了字音、重点字的书写规则,了解了重点词语的含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还从总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么多知识点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课下一定要多复习,下节课老师会检查的。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能结合老师的讲解总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