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简答题.docx
《教育综合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简答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综合简答题
简答题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答:
《学记》中的教学思想表现在:
(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
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学制)的发展趋势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3、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答:
(1)教育者: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2)受教育者:
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相互关系:
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
(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终身化;
(3)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4)教育的现代化;
(5)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6、简述影响学制的主要因素
答: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体制的关系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
育者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是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的主要手段。
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融合功能;
(4)文化创新功能。
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答: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
(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者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第3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简述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独特作用
答: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体个性化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如下: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教育工作者。
(4)个体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也部分受到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对个体的作用,也表
现为对种族遗传、环境形成的重要影响。
4、试述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答:
(1)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年龄阶段特征和主要矛盾开展教育工作;
(3)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4)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5)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长善救失,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答: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第4章教育目的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答: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背景: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目的的制定也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教育目的的制定也会受社会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2)教育目的的制定也受对人的观念的理解的影响。
3、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
识能力的统一;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简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各育之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
辩证统一的。
其中:
(1)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2)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
(3)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
(4)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
6、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
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
观点: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
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柏拉图、康德。
观点: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使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7、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答:
(1)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3)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4)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5)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6)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7)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8)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
(9)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8、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9、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
美育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具有特殊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
答:
(1)教育科学知识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教育实践与操作技能:
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
研究教学与总结教育经验。
2、新时期,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答: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4)依法施教的理念;
(5)自我教育的理念。
3、简述师生在教学上的关系
答: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
(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
(2)注意水平有限。
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
(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5)以形象思维为主
(6)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
(7)自我意识更加明确
5、新时期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
答:
(1)思想道德素养,具体包括:
思想素养、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具体包括:
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能力素养,具体包括:
基础能力素养、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6、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7、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专业自我的形成
8、简述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答:
(1)善于学习
(2)恒于研究
(3)勤于反思
(4)勇于实践
(5)团结协作
9、良好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10、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策略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现代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健全人格
(4)发扬教育民主,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5)主动和学生沟通,善于和学生交往
1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3)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2、教师成长历程有几个阶段?
答:
教师成长历程有以下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主要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3)关注学生阶段,主要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3、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答: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
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
方面都潜藏着极大地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
14、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答:
(1)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
(2)学生的发展是个性发展
(3)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
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
第6章课程
1、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答:
课程实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实施运行至少涉及下述七个方面: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
(4)选择和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
2、《课程标准》的作用有哪些?
答: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其作用主要有: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2)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3)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
答: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
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
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
交往去获取直接经验。
(4)从评价方式上讲,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
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4、简述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答:
(1)学生因素
(2)学科因素
(3)社会因素
(4)课程因素
5、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答:
(1)社会发展的要求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
(3)学科发展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6、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答:
著名的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到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
被称为“泰勒原理”。
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教育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泰勒原理这四个问题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及课程评价。
7、简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答:
(1)课程目标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发展
(4)科学文化知识
第7章教学(上)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答: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1)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简述练习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答:
(1)是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
(2)精选练习的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多样化,循序渐进
(3)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具有创造性
4、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答:
(1)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2)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5、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表现如何?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
答:
教育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
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
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与追求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6、简述谈话法及运用的基本要求
答:
谈话法又叫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
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包括: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在上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准备好谈话的问题和计划。
(2)善于提问。
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善于启发诱导。
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所
在。
(4)要做好归纳、小结。
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归纳或小结,是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7、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答: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相对于学习对象而言,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3)防止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或学生主体地位的偏向
9、简述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0、简述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答:
(1)正确选择研究课题
(2)提供必要的条件
(3)做好讨论小结
11、简述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答:
(1)正确选择研究课题
(2)提供必要的条件
(3)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
(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12、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第8章教学(下)
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目标明确
(2)方法得当
(3)重点突出
(4)难点突破
(5)表达清晰
(6)内容正确
(7)课堂气氛活跃
2、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答: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要按时认真地检查和批改作业
4、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答:
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写好三个计划
三项工作:
(1)备教材:
钻研教材
(2)备学生:
了解学生
(3)备教法:
设计教法
三个计划:
(1)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
(2)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
(3)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5、班级授课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1)班: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
(2)课:
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
部分,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作一“课”
(3)时:
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内进行。
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
课与课之间有
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
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1)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第9章德育
1、简述说服教育法应当遵循的要求
答: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即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
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
感染性是指能激发中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
效果的目的。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所谓科学性,即班主任所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
要对中学生讲实话。
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
2、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基本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是重要途径
(3)劳动
(4)少先队、共青团员活动是有效形式
(5)班主任工作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5)德育过程是由他律到自律,不断走向自我教育的过程
4、简述德育的功能
答:
德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育人功能;二是社会功能。
(1)学校德育的育人功能,德育的育人功能是指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
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
(2)学校德育的社会功能,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所具有的影响与作用,
主要表现为促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