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与GB差异.docx
《GB与GB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与GB差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B与GB差异
国标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
通用要求》
新、旧版差异解析
THEEXPLANATIONOFBEINGDIFFERENTFORMNATIONALSTANGARDGB4706.1EDITION4TOEDITION3《HOUSEHOLDANDSIMILARELECTRICALAPPLANCESSAFETYPART1:
GENERALREQUIREMENTS》
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鲁建国
一、概述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
通用要求》国家标准于2005年8月26日发布,将于2006年8月1日实施,该标准的实施将使我国家用电器安全标准达到与国际标准同步的水平,GB4706.1-2005等同采用IEC60335-1:
2004(Ed4.1),该版本代替的GB4706.11998版(等同采用60335-1:
1991)。
从时间上看我国家用电器采用国际标准的速度迅速加快,达到了与国际标准同步的水平,采标速度的加快使我国产品的技术进步速度迅速提高。
跨入21世纪,WTO、ISO、IEC、E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日本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出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
这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国际标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突出重点课题和重点领域是国外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
采标速度的加快是我国目前行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二、4706.12005版与1998版的主要差异
4706.12005版的变化很大,无论是编排上还是内容上的变化都有变化,除编排上的变化外内容上主要变化如下:
1.第3章定义中增加了额定脉冲电压、危险性功能失效、功能性绝缘、保护特低电压电路、B级软件、C级软件的定义;
2.第4章一般要求中去掉了注释;
3.第5章试验的一般条件中增加了5.18条;
4.第7章标志和说明中主要变化如下:
①7.6条增加了灯、阅读和使用说明、注意、等电位、危险电压的符号标识;
②增加7.12.6~7.12.8条;
5.第13章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中表4试验电压值改变;
6.第14章由空章增加为瞬态耐压;
7.第16章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中表7试验电压值改变;
8.第19章非正常工作中增加19.11.3~19.11.7条;
9.第21章机械强度中增加21.2条;
10.第22章结构中增加22.44~22.48条;
11.第23章内部布线中增加23.10条;
12.第24章元件中主要变化如下:
①24.1.4条增加电压保持型非自复位热断路器、定时器、能量控制器的工作循环次数;
②增加24.7条。
13.第27章接地措施中增加27.6条;
14.第29章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主要变化如下:
①增加表15额定脉冲电压;
②按额定脉冲电压规定了最小电气间隙值;
③根据耐漏电起痕指数(PTI)确定相耐漏电起痕指数;
④根据相耐漏电起痕指数(CTI)范围规定基本绝缘最小爬电距离限值;
⑤增加功能性绝缘最小爬电距离;
⑥增加29.3条。
15.第30章耐热和耐燃中增加30.2.3.1、30.2.3.2条;
16.附录主要变化如下:
①附录A改为例行试验;
②增加电容器、安全隔离变压器、开关、不适用于器具额定电压的仅具有基本绝缘的电动机、涂覆印刷电路板、污染等级的测试规定;
③增加附录I、附录O、附录Q、附录R。
三、主要差异解释
1.定义
①3.1.10额定脉冲电压ratedimpulsevoltage
根据器具的额定电压和过电压类别而确定的电压,用来表明器具绝缘耐受瞬态过电压的规定承受能力。
理解要点:
(1)由额定电压和过压类别确定的电压是器具的额定脉冲电压;
(2)额定脉冲电压大小表示器具绝缘承受瞬态过电压的能力。
②3.1.11危险性功能失效dangerousmalfunction
可能危害安全的意外运行。
理解要点:
器具本身出现的能够危害安全的未按规定运行等情况(如:
洗衣机进水阀失效导致洗衣机溢水、空调器换气扇启动电容失效导致其内部过热等)。
③3.3.5功能性绝缘functionalinsulation
仅为器具的固有功能所需,而在不同电位的导电部件之间设置的绝缘。
理解要点:
(1)功能绝缘不是为防止触及带电部件而设立的绝缘系统;
(2)功能绝缘是为了完成器具本身功能设置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如电动机漆包线间的绝缘)。
④3.4.4保护特低电压电路protectiveextra-lowvoltagecircuit
与其他电路以基本绝缘和保护屏蔽、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隔离的,以安全特低电压工作的接地电路。
理解要点:
(1)保护特低电压电路是以特低电压工作的接地电路;
(2)该电路与其他电路是用下述方法隔离的:
——基本绝缘加保护屏蔽;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⑤3.9.4B级软件softwareclassB
含有代码的软件,用于防止器具由于非软件故障而引起的危险。
=
理解要点:
(1)B级软件含有代码;
(2)该软件作用是防止由于软件以外的故障而引起的危险。
⑥3.9.5C级软件softwareclassC
含有代码的软件,用于防止没有使用其他保护装置时出现的危险。
理解要点:
(1)C级软件是含有代码;
(2)该软件作用是防止没有使用其他保护装置时发生的危险。
2.试验的一般条件
5.18如果长度和角度的尺寸没有公差规定,则GB/T1804(eqvISO2768-1)适用。
理解要点:
对于没有规定公差的长度和角度尺寸,其尺寸公差应执行国家标准GB/T1804《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一般公差》(eqvISO2768-1)。
3.标志和说明
①7.12.6带有非自复位热断路器(通过切断电源复位)的电热器具的使用说明,应包括下述内容:
注意:
为避免由热断路器的误复位产生危险,器具不能通过外部开关装置供电,例如定时器或者连接到由通用部件定时进行通、断的电路”。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合格。
理解要点:
(1)有非自复位热断路器(通过切断电源复位)的电热器具的使用说明书中应有:
“注意:
为避免由热断路器的误复位产生危险,器具不能通过外部开关装置供电,如定时器或者连接到由通用部件定时进行通、断的电路”的内容;
(2)通过目视检验标注是否符合要求。
②7.12.7固定式器具的使用说明中应阐明如何将器具固定在其支撑物上。
注:
由于胶粘不认为是可靠的固定方式,因此不采用胶粘方式进行固定。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合格。
理解要点:
(1)固定式器具的使用说明书中用有如何将器具固定在支撑物上的方法;
(2)不应使用胶粘的方式固定器具;
(3)通过目视检验标注是否符合要求。
③7.12.8对于连接到水源的器具,使用说明中应指出:
——最大进水压力(Pa);
——最小进水压力(Pa),若对于器具的正确操作是必要的。
对于由可拆除软管组件连接水源的器具,使用说明中应声明使用随器具附带的新软管组件,旧软管组件不能重复利用。
通过视检确定是否合格。
理解要点:
(1)连接到水源的器具使用说明书中应包括下述内容:
——最大/最小进水压力(Pa);
——有可拆卸软管组件的器具:
“应使用随器具附带的新软管组件,旧软管组件不能重复使用”。
(2)通过目视检验标注是否符合要求。
4.瞬态耐压
器具应能承受其可能经受的瞬态过电压。
通过对每一个小于表16规定值的电气间隙进行脉冲电压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脉冲试验电压具有与GB/T17627.1(eqvIEC61180-1)规定的1.2/50μs标准脉冲一致的空载波形。
它由一个有效阻抗为12Ω的脉冲发生器提供。
脉冲试验电压以不小于1s的间隔对每个极性施加3次。
表6规定了表15额定脉冲电压对应的脉冲试验电压值。
试验中,不应有闪络出现。
但是,如果当电气间隙短路时,器具符合第19章的要求,则允许出现功能性绝缘的闪络。
理解要点:
(1)器具应能够承受可能出现的瞬间的过电压;
(2)对器具中每一个小于表16最小电气间隙规定值的电气间隙进行脉冲电压试验;
(3)施加的脉冲电压符合表6的规定,试验过程中出现闪络现象即为不符合标准要求。
5.非正常工作
①19.11.4.3器具进行依据GB/T17626.4(idtIEC61000-4-4)的瞬时脉冲试验。
3级测试适用于信号与控制线。
4级测试适用于电源线。
脉冲应用于正极、负极各2min。
理解要点:
(1)器具进行脉冲试验时,脉冲电压施加在正、负极之间;
(2)3级测试用于信号与控制线,4级测试用于电源线。
②19.11.4.4器具电源接线端子依据GB/T17626.5(idtIEC61000-4-5)进行电压浪涌试验,在选定点上进行5个正脉冲,5个负脉冲试验。
3级测试适用于线对线的耦合方式,使用电源阻抗2Ω的发生器。
4级测试适用于线对地的耦合方式,使用电源阻抗12Ω的发生器。
Ⅰ类器具中接地的电热元件在试验中断开。
注:
如果反馈系统依赖和断开电热元件相关的输入,则可能需要搭建一个人工网络。
如果器具装有带电火花控制装置的防浪涌装置,试验在95%的闪络电压下重复。
理解要点:
(1)器具进行脉冲试验时,应注意3级、4级测试分别使用电源阻抗2Ω的发生器和12Ω的发生器;
(2)试验时应将Ⅰ类器具中接地的电热元件断开。
6.机械强度
21.2固体绝缘的易触及部件,应有足够的强度防止锋利工具的刺穿。
对绝缘进行下述试验,以确定其是否合格。
如果附加绝缘厚度不少于1mm,并且加强绝缘厚度不少于2mm,则不进行该试验。
绝缘温度上升到在第11章测得的温升。
然后,使用坚硬的钢针对绝缘表面进行刮蹭,其针头端部为40°的圆锥形,尖端圆周半径为0.25mm±0.02mm。
针头保持在与水平面80°~85°,施加10N±0.5N的轴向力。
针头沿绝缘表面以大约20mm/s的速度滑行,进行刮蹭。
要求进行两行平行的刮蹭,其间要保证留有足够的空间不致互相影响。
其覆盖长度约达到绝缘总长度的25%。
转90°再进行两行与之相似的刮蹭,但它们与前两行刮蹭不可相交。
用图7所示的试验指甲以大约10N的力于已被刮蹭的表面进行试验,不出现如材料分离之类的进一步损坏。
试验后,绝缘应经受住16.3的电气强度试验。
然后,使用坚硬钢针施加一个30N±0.5N的垂直力于绝缘表面的一个未刮蹭部位。
以该钢针为一个电极对绝缘进行16.3的电气强度试验。
理解要点:
(1)器具中易触及的固体绝缘部件,应具有足够防止锋利工具刺穿的强度,用钢针对固体绝缘表面进行刮蹭试验;
(2)刮蹭试验在进行温升试验后立即进行;
(3)附加绝缘厚度大于1mm,且加强绝缘厚度大于2mm,则不进行刮蹭试验;
(4)刮蹭试验后在固体绝缘被刮蹭的位置进行电气强度试验。
7.结构
①22.44器具外壳的形状和装饰,不应使器具容易被孩子当作玩具。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
例如外壳做成动物、人或类似大小的模型。
理解要点:
器具外形不能做成动物、人的形状,防止被小孩当作玩具玩耍。
②22.45当空气用作加强绝缘时,器具的结构应保证外壳在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电气间隙不应减小到低于29.1.3规定的值。
注1:
一个足够坚硬的外壳被认为符合本要求。
注2:
要考虑野蛮操作所造成的器具外壳形变。
通过视检和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理解要点:
(1)器具中使用空气作为加强绝缘时,器具外壳应保证足够的坚硬,电气间隙不应由于外壳受到外力而减少到低于规定值;
(2)对于野蛮操作造成外壳的变形也应考虑。
8.内部布线
23.10与连接器和水源的外部软管组合的电动控制水阀的内部布线,其绝缘和护套至少应与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相当(GB5023.3的52号线)。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
符合GB5023.1(idtIEC60227)规定的机械特性不作评估。
理解要点:
(1)器具外部进水软管中电控水阀的电源线的绝缘和护套,应与符合GB5032.3规定的52号线的绝缘相当;
(2)通过视检检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9.元件
24.7用于连接器具到水源的软管装置,应符合IEC61770,它们应与器具一同交付。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理解要点:
(1)连接器具和水源之间的软管装置应与符合IEC61770标准要求;
(2)这些装置应随器具一同提供;
(3)通过目视检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0.接地措施
27.6手持式器具中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线路不应用来提供接地连续性。
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可以在其他器具中提供接地连续性:
——至少存在具有独立焊点的两条线路,并且对于每个电路器具应满足27.5的要求;
——印刷电路板的材料符合IEC60249-2-4或IEC60249-2-5的规定。
通过视检和相关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理解要点:
(1)一般来讲手持式器具中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线路不应用作接地连续性的导体;
(2)如果印刷线路板符合下列条件则可以作为接地连续性道题:
——印刷电路板上有两条(含两条)以上独立的导电线路;
——印刷电路板的材料符合IEC60249-2-4或IEC60249-2-5的标准规定规定。
11.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①29.1考虑到表15中过电压类别的额定脉冲电压,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16中的规定值,除非基本绝缘与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满足第14章的脉冲电压试验。
但如果结构中距离受磨损、变形、部件运动或装配影响时,则额定脉冲电压为1500V或更高时所对应的电气间隙要增加0.5mm,并且脉冲电压试验不适用。
在微观环境为3类污然沉积或在0类与0I类器具的基本绝缘上,脉冲电压试验不适用。
注1:
适用该试验的例子如带刚性部件或模制定位部件的结构。
距离可能会被影响的例子是含有焊接、搭锁、螺钉端子和电机绕组电气间隙的结构。
器具属于II类过电压类别。
理解要点:
(1)在表15(额定脉冲电压)中,根据器具的过压类别和额定电压确定额定脉冲电压,再依据确认的额定脉冲电压值在表16(最小电气间隙)中确定器具电气间隙的最小限定值。
如果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通过第14章的脉冲电压试验,电气间隙可不受该最小限定值限制;
(2)如果磨损、变形、部件运动或装配对器具电气间隙产生不利影响时,则额定脉冲电压为1500V或更高时所对应的电气间隙限定值要相应增加0.5mm,此种情况电气间隙的脉冲电压试验不适用;
(3)如果器具使用微观环境为3类污然沉积,以及器具为0类和0I类器具,则该基本绝缘电气间隙的脉冲电压试验不适用。
②29.1.3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16对基本绝缘的规定值,但用下一个更高等级的额定脉冲电压值作为基准。
注:
对于双重绝缘,当在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之间无中间导电部件时,电气间隙通过带电部件和易触及表面测量,且该绝缘系统认为是如图11所示的加强绝缘。
通过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理解要点:
对于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表16(最小电气间隙)适用,但该限定值应是相应高一个等级的额定脉冲电压值所对应的限定值;
③29.1.4对于功能性绝缘,表16的值是适用的。
但如该功能性绝缘被短路时器具仍符合第19章要求,则不规定其电气间隙。
绕组漆包线导体,作为裸露导体考虑,不需要测量在漆包线交叉点上的电气间隙。
PTC电热元件表面之间的电气间隙可减少至1mm。
通过测量,如果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理解要点:
(1)功能性绝缘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表16(最小电气间隙)的规定值;
(2)如果功能性绝缘的电气间隙减小到0时,器具仍通过第19章非正常工作的试验,则不限定其电气间隙值。
④29.2器具的结构应使其爬电距离不小于与其工作电压相应的值,并考虑其材料组和污染等级。
注1:
连接到中性线部件的工作电压值与连接到相线部件工作电压值是一样的。
适用2级污染,除非:
——采取了预防措施保护绝缘,此时适用1级污染。
——绝缘经受导电性污染,此时适用3级污染。
注2:
附录M给出了污染等级的解释。
通过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3:
测量爬电距离的方法按GB/T16935.1(idtIEC60664-1)规定进行。
在装配时可拧紧到不同位置的部件,如六角螺母之类,和可活动部件要被置于最不利的位置上。
除电热元件的裸露导线外,测量时施加一个作用力于裸露导线和易触及表面以尽量减少爬电距离。
该作用力数值如下:
——对裸露导线,为2N。
——对易触及表面,为30N。
该力通过IEC61032的B型试验探棒施加。
由GB/T16935.1(idtIEC60664-1)的2.7.1.3给出的材料组与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值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材料组I:
600≤CTI;
——材料组Ⅱ:
400≤CTI<600;
——材料组Ⅲa:
175≤CTI<400;
——材料组Ⅲb:
100≤CTI<175;
这些CTI值根据IEC60112使用溶液A得到。
如果不知道材料的CTI值,按附录N在规定的CTI值进行耐漏电起痕指数(PTI)试验,以确定材料组。
注4:
IEC60112的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试验,其设计是为了在该试验条件下比较各种绝缘材料的性能,即含水污染物液滴落在引起电解传导的水平表面上。
它给出了定性的比较,但在绝缘材料有形成漏电起痕的倾向时,它也给出了定量的比较,即相对漏电起痕指数。
注5:
附录L给出了爬电距离的评定程序。
理解要点:
(1)器具的结构应使其爬电距离不小于表17(基本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中的规定值;
(2)下列情况以外的情况属于2级污染:
——采取了预防措施保护绝缘为1级污染;
——绝缘经受导电性污染为3级污染。
(3)根据材料的的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确定材料组:
——600≤CTI:
材料组I;
——400≤CTI<600:
材料组Ⅱ;
——175≤CTI<400:
材料组Ⅲa;
——100≤CTI<175:
材料组Ⅲb。
⑤29.2.4功能性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18的规定值。
但如该功能性绝缘被短路时器具仍符合第19章要求,爬电距离可减小。
理解要点:
(1)器具的功能性的爬电距离应符合表18(功能性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中的要求;
(2)如果功能性绝缘的爬电距离小到0时,器具仍通过第19章非正常工作的试验,则不限定其爬电距离值。
⑥第29章变化特点:
——最小电气间隙限定值根据额定脉冲电压值获得;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最小电气间隙值小于规定值,但该间隙通过了第14章的瞬态耐压试验,也符合本标准要求;
——爬电距离根据器具的污染等级和具体的材料而定,污染等级不同、材料不同则限定值也不相同;
——对于功能性绝缘在某些情况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可以小于表16和表18的要求。
12.附录A例行试验
①为了统一各个制造厂的出厂检验项目和测试方法,本附录提供了例行试验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②例行试验项目包括接地连续性试验、电气强度试验和功能试验;
③上述试验方法和限定值与标准正文要求略有不同。
13.附录D、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
①为了提高器具的安全性本标准对电动机保护器、电容器、安全隔离变压器、开关、涂覆印刷电路板五个元件提出了单独试验要求;
②附录中规定了元件的检测项目和试验方法。
14.附录K、附录M
①为了提高本标准的可操作性,本附录对产品的过压类别和污染等级进行了具体规定;
②规定过压类别和污染等级对使用本标准就更加得心应手,量化了某些指标使得标准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四、结束语
GB4706.1-2005经过3年多的努力将于2006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的实施是家用电器行业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家用电器标准化事业的代表作,该标准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拉近了我国国家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距离,也推动我国检测机构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为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的整体实力的提高起着航标灯和领头羊的作用。
本文对新、旧版主要差异及进行了探讨,对标准中的具体编排上的改变未作描述,随着该标准的实施和使用对该标准的理解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将继续对标准的内容深入进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