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4392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docx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单

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

V.B.环状排列散布

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有黄白色锥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

【来源】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称“辽细辛”

【性状】常卷曲成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

【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状】髓部可见星点(异型锥管束);嚼之黏牙,有砂砾感

何首乌

【性状】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锥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像山芋)

牛膝

【来源】苋科

【产地】主产河南等地(为四大怀药之一)。

【性状】怀牛膝:

散多数黄白色点状锥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

锥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商陆

【性状】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久嚼麻舌。

银柴胡

【来源】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太子参

【来源】石竹科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川乌、草乌、附子

【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

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

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

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

1.味连: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

雅连:

多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

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防己

【性状】富粉性,形似猪大肠。

断面平坦,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

【产地】浙江,“浙八味”之一

【采收】沸水中煮至内部无白心

板蓝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菘蓝的根

【产地】河北、江苏、河南、安徽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

苦参

【来源】豆科苦参干燥根

【性状】味极苦

葛根、粉葛

【来源】葛根——豆科野葛干燥根粉葛——豆科甘葛藤干燥根

【性状】葛根——纤维性;粉葛——富粉性

山豆根

【来源】豆科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

【来源】防己科蝙蝠葛干燥根茎

甘草

【产地】内蒙古、新疆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

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

【性状】断面纤维性、粉性,具“菊花心”。

味甜而特殊。

黄芪

【来源】豆科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

注:

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

远志

【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

栽培品

◆“林下山参”、“籽海”:

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

【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

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

当归

【来源】甘肃岷县

【采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及裂隙(点状分泌腺),香气浓郁

羌活

【来源】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状】按药材形态:

羌活:

“蚕羌”、“竹节羌”

宽叶羌活:

“大头羌”、“条羌”

川芎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状】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断面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纵切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防风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产地】东北及内蒙(关防己“关药”)

【性状】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断面有裂隙,称“菊花心”,散生棕黄色油点

柴胡

【来源】为伞形科 柴胡——“北柴胡”

狭叶柴胡——“南柴胡”

颜色

质地

断面

气味

北柴胡

黑褐色

纤维性

微香

南柴胡

红棕色

稍软

无纤维性

油败气

北沙参

【来源】伞形科珊瑚菜的干燥根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体轻,质松泡

龙胆

【产地】东北,“关龙胆”

【性状】味甚苦

百前

【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

紫草

【产地】新疆、内蒙古

黄芩

【来源】唇形科 黄芩根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

玄参

【产地】浙江省“浙八味”

【采收加工】“发汗”

【性状】断面乌黑色,气特异似焦糖

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 地黄块根

【产地】主产河南省,“怀药”

胡黄连

【来源】为玄参科 胡黄连干燥根茎

【性状】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锥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巴戟天

【来源】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

【性状】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断面易与木部剥离;去除木心

茜草

【来源】茜草科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呈结节状,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久嚼刺舌。

续断

【来源】续断科续断的干燥根

【产地】四川

【采收加工】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内部变绿时再烘干

天花粉

【来源】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性状】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

桔梗

【来源】桔梗科桔梗的干燥根

【性状】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金井玉栏”;味微甜后苦

党参

【来源】为桔梗科

【产地】主产于山西(潞州)

【性状】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白术

【来源】为菊科白术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浙江“浙八味”

【性状】棕黄色点状油室散在;嚼之略带粘性。

苍术

【来源】菊科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

【性状】断面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朱砂点),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称“起霜”

泽泻

【来源】主产于福建

【性状】粉性,有多数细孔

香附

【来源】莎(suo)草科莎草的干燥根茎

【采收加工】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

天南星

【来源】天南星科

【性状】直径1.5~6.5cm

半夏

【来源】为天南星科 半夏de干燥块茎

【性状】呈类球形,直径1~1.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姜半夏:

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

法半夏:

气微,微有麻舌感

石菖蒲

【来源】天南星科 石菖蒲de根茎

【性状】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

川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 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de鳞茎太白贝母,瓦布贝母

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产地】四川、西藏、云南等高海拔

【性状】

松贝(野生品):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

青贝: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

炉贝:

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外层鳞叶2瓣,相对抱合,顶端开裂而略尖

浙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 浙贝母de鳞茎

【产地】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

“浙八味”

【采收加工】直径在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成“大贝”。

直径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

]

黄精

【来源】百合科黄精——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性状】嚼之有粘性

重楼

【来源】百合科云南重楼、七叶一枝花de干燥根茎

土茯苓

【来源】百合科光叶菝的干燥根茎

【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润湿后有粘滑感

麦冬

【来源】百合科植物麦冬de干燥块根。

【产地】“杭麦冬”:

主产浙江,质量好“浙八味”。

“川麦冬”:

主产四川,产量大。

【性状】纺缍形,两端略尖,中柱细小

知母

【性状】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山药

【来源】薯蓣科薯蓣的干燥根茎——怀药

莪术、姜黄、郁金

姜黄根茎是姜黄、另三个都是莪术。

所有块根都是郁金

植物名

药用部位

药材名

姜黄

根茎

姜黄

块根

黄丝郁金

蓬莪术

根茎

莪术

块根

绿丝郁金

广西莪术

根茎

莪术

块根

桂郁金

温郁金

根茎

温莪术

块根

温郁金

天麻

【来源】为兰科天麻de块茎

【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贵药”

【性状】表面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鹉嘴状的芽苞,习称“鹦哥嘴”,或为残留茎基;底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茎木类中药(树干、茎藤)

关木通川木通

【来源】关木通:

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藤茎。

川木通:

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绣球藤的藤茎。

木通

【来源】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de干燥根茎

【性状】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槲寄生

【来源】桑寄科槲寄生de干燥带叶茎枝

【性状】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

桑寄生槲寄生

茎灰褐色或红褐色茎黄绿色或黄棕色

不易脱节,质坚易脱节,质松

叶大而呈黄棕色(卵形或椭圆形)叶小而呈黄绿色至金黄色(披针形)

味微涩味微苦

大血藤鸡血藤

【来源】大血藤: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习称“红藤”。

鸡血藤:

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性状鉴别】

大血藤鸡血藤

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内嵌入横切面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

黄白色的木质部中黑棕色,与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

有车轮纹小髓偏心性

{同心性椭圆形或偏心性半圆形环}

沉香

【来源】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的含树脂的木材

【采收加工】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

【性状鉴别】表面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火试冒浓烟及具强烈香气。

通草

【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

【性状鉴别】体轻,质松软;有银白色光泽,中部有一空洞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

钩藤

【来源】茜草科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

【性状】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

石斛

【来源】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de新鲜或干燥茎

铁皮石斛

【来源】兰科铁皮石斛de干燥茎

【采收加工】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或切成段前者称“铁皮枫斗”,后者称“铁皮石斛”

皮类中药

桑白皮

【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性状】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牡丹皮

【来源】毛茛科

【性状】内表面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丹皮酚);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厚朴

【来源】木兰科厚朴、凹叶厚朴de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

【采收】“发汗”

【性状】内表面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断面颗粒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厚朴酚);气香,味辛辣,微苦

肉桂

【来源】为樟科 肉桂的树皮

【采收加工】

(1)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浅槽状。

(2)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自然卷曲成筒状。

(3)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

【性状】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划之可见油痕;断面不平坦,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有浓烈的香气,味甜、辣。

杜仲

【采收加工】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性状】内表面红紫色或紫褐色,光滑;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杜仲胶)

合欢皮

【性状】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黄柏

【来源】为芸香科 黄皮树、黄檗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产地】黄皮树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

黄檗以辽宁产量最大。

【性状】川黄柏:

纤维性强,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白鲜皮

【性状】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壳,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

秦皮

【来源】木犀科苦枥白腊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de干燥枝皮或干皮

【性状】枝皮:

外表面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

干皮:

外表面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香加皮

【来源】为萝摩科 杠柳de干燥根皮

【性状】有特异的香气,味苦(奶油话梅香)

地骨皮

【来源】为茄科 枸杞、宁夏枸杞de根皮

【性状鉴别】易成鳞片状剥落

叶类中药

侧柏叶

【来源】柏科侧柏枝梢及叶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

蓼大青叶

【来源】蓼科蓼蓝de叶

【性状】偶带膜质托叶鞘

大青叶

【来源】十字花科菘篮干燥叶

【性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枇杷叶

【性状】上表面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

番泻叶

【来源】豆科狭叶番泻叶、尖叶番泻叶de干燥小叶

罗布麻叶

【来源】夹竹桃科罗布麻de干燥叶

【性状】有小芒尖

紫苏叶

【性状】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

枇杷叶:

蔷薇科枇杷叶

紫苏叶:

唇形科紫苏叶

艾叶

【来源】菊科艾的干燥叶

【性状】上表面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气清香

花类中药

辛夷

【来源】木兰科望春花、武当玉兰、玉兰花蕾

【性状】呈长卵状,似毛笔头

槐花

【来源】豆科槐花及花蕾

丁香

【来源】桃金娘科丁香花蕾

【性状】呈研棒状,富油性。

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金银花

【来源】忍冬科忍冬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产地】山东、河南

【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密被短毛

款冬花

【性状】菊科款冬干燥花蕾

菊花

【来源】菊科菊花头状花序“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红花

【来源】菊科红花花

【采收加工】夏季花冠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西红花

【来源】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性状】呈线性,三分枝暗红色,无油润光泽

【理化鉴别】水试---放在水中见橙黄色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染水成黄色,柱头膨胀成喇叭状,内有一短缝,散出橙黄色色素,短时间内用玻棒搅动,不易碎。

果实、种子类中药

完整的果穗:

桑葚

完整的果实:

五味子、枸杞子

果肉:

山茱萸

果皮:

大腹皮

部分果皮:

陈皮

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

甜瓜蒂

果实上的宿萼:

柿蒂

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

橘络、丝瓜

五味子

【来源】木兰科五味子果实→“北五味子”或“辽五味子”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

【性状】(北五味子)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种子1-2粒

【附注】南五味子:

木兰科华中五味子果实

葶苈子

【来源】十字花科种子。

独行菜→“北葶苈子”播娘蒿→“南葶苈子”

【检查】北葶苈子的膨胀度应大于12,南葶苈子的膨胀度应大于3。

木瓜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近成熟果实

【来源】宣城宣木瓜

【性状】味酸

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

蔷薇科

金樱子

【来源】蔷薇科金樱子果实

【性状】呈倒卵形,表面有突起的棕色小点,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补骨脂

【来源】豆科补骨脂果实

【性状】呈肾形,略扁,具有细微网状皱纹

枳壳

【来源】芸香科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未成熟果实

【产地】江西“江枳壳”

吴茱萸

【来源】芸香科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近成熟果实

【性状】呈五角状扁球形,表面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

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酸枣仁

【来源】鼠李科酸枣的成熟种子

【性状】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

小茴香

【来源】伞形科茴香果实

【性状】双悬果,背面有纵棱5条;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山茱萸

【来源】山茱萸科山茱萸果肉

【加工】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连翘

【来源】木犀科连翘果实

【采收】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称“老翘”

【性状】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

马钱子

【来源】马钱科马钱种子

【性状】呈纽扣状园板形:

一面微凹,一面微隆起,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绢状茸毛,有丝样光泽;味极苦,有毒(士的宁、马钱子碱)

牵牛子

【来源】旋花科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种子

【性状】似橘瓣状,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黏滑感

枸杞子:

茄科宁夏枸杞果实

栀子

【来源】茜草科栀子果实(同钩藤)

【性状】气微,味微酸而苦;微甜,有焦糖气

槟榔

【来源】棕榈科槟榔种子

【性状】底部中心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一明显疤痕(种脐),断面见棕色种皮和白色胚乳呈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砂仁

【来源】姜科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果实

【产地】阳春砂:

广东(以阳春、阳江产者最着名);绿壳砂:

云南南部临沧、文山、景洪

海南砂:

海南

【性状】阳春砂、绿壳砂:

有不明显的三棱,表明密生刺状突起,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海南砂:

有明显的三棱,表面被片状、分枝的软刺

草果

【来源】姜科

【性状】具三钝棱,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

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豆蔻

【来源】姜科白豆蔻、爪哇白豆蔻果实

【产地】白豆蔻——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爪哇白豆蔻——印度尼西亚

【性状】表面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横;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益智

【来源】姜科成熟果实

全草类中药

麻黄

【来源】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de草质茎

【采收】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嫩的茎)

【性状】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

广金钱草

【来源】豆科广金钱草de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

金钱草

【来源】报春花科过路黄de干燥全草

【性状】叶片水泡后,透光可见黑色或棕色条纹

广藿香

【来源】唇形科广藿香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于广东石牌和海南省

【性状】茎略呈方柱形,表面被柔毛(唇形科特点)。

叶对生,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

半枝莲:

唇形科半枝莲全草

薄荷

【来源】唇形科薄荷地上部分

【产地】江苏(太仓)

【性状】揉搓后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味辛凉(薄荷醇)

肉苁蓉

【来源】列当科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带鳞叶的肉质茎

【性状】表面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

穿心莲

【来源】爵床科穿心莲地上部分

【性状】节稍膨大,味极苦(穿心莲内酯)

茵陈:

【来源】菊科滨蒿、茵陈蒿地上部分

【采收】春季“绵茵陈”;秋季“花茵陈”、“茵陈蒿”

【性状】绵茵陈:

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花茵陈:

茎被短柔毛,叶两面密被白色柔毛

青蒿

【来源】菊科黄花蒿地上部分

大蓟

【性状】叶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

小结:

唇形科:

茎四方,叶对生,气芳香

药物:

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半枝莲、香薷

藻、菌、地衣类中药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产地】四川、青海、西藏等

【性状鉴别】虫体形似蚕,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头部红棕色,尾如蚕尾。

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

【产地】云南“云苓”质量最好

【采收】堆置“发汗”

【性状鉴别】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体重,质坚实,能沉于水。

断面颗粒状,有的抱有松根。

气微味淡,嚼之黏牙。

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de干燥菌核。

【性状】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略呈颗粒状,能浮于水面。

气微味淡。

树脂类中药

树脂的分类

?

单树脂类(酸树脂:

松香酯树脂:

枫香脂、血竭混合树脂:

洋乳香)

?

胶树脂类(树脂与树胶:

藤黄)

?

油胶树脂(挥发油、树脂、树胶:

乳香、没药、阿魏)

?

油树脂(树脂、挥发油:

松香脂、加拿大油树脂)

?

香树脂(树脂、挥发油、游离芳香酸:

苏合香、安息香)

乳香

【来源】橄榄科卡氏乳香树树干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产地】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性状】滴乳状,黄白色,断面蜡样或玻璃样光泽,燃烧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与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

血竭

【来源】棕榈科麒麟果实渗出的树脂加工

【性状】表面暗红色,附有因摩擦而产生的红粉,碎表面红色粉末砖红色,不溶于水,在热水中软化

其他类中药

海金沙

【来源】海金沙科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状】体轻,手捻之有光滑感,易由指缝滑落,撒入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时才逐渐沉入水底;燃烧时,发出爆鸣及闪光

青黛

【来源】爵床科马蓝、蓼科蓼蓝、十字花科菘蓝的叶或茎叶经过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呈极细深蓝色粉末,微有草腥气(1火试:

用火灼烧可产生紫红色的烟雾。

2滴加少量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3水试:

体轻,能浮于水面,不染水成蓝色。

儿茶

【来源】豆科儿茶的去皮枝和树干的干燥煎膏,习称“儿茶膏”(黑儿茶)

【加工】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性状】有细孔,遇潮有粘性,味涩、苦、略回甜

冰片

【来源】天然冰片从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干中蒸馏提取,习称“龙脑冰片”

机制冰片是用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的

【性状】有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五倍子

【来源】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倍蛋蚜或蛋铁倍蚜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

红麸杨.的叶片上所形成的虫瘿

【性状】置沸水中煮或蒸至外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

【性状】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

动物类中药概述

①全动物类:

水蛭、地龙、全蝎、土鳖虫、斑蝥、海龙、海马、金钱白花蛇、蕲蛇、乌稍蛇、蛤蚧;

②角骨类:

鹿茸、鹿角、羚羊角、龟甲、鳖甲;

③贝壳类:

牡蛎、石决明、珍珠母;

④脏器类:

蛤蟆油、熊胆、紫河车、鹿鞭、鹿胎;

⑤生理或病理产物:

(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猴枣、马宝、狗宝、蝉蜕;(生理产物)蝉蜕、蜂房、蚕沙

⑥分泌物或排泄物:

麝香、蟾酥(分泌物)、五灵脂(排泄物);

⑦加工品:

阿胶、鹿角胶、鹿角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