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4311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药理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药理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药理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药理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简答题.docx

《药理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简答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简答题.docx

药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弱酸(碱)性药物中毒时,如何加强药物的排泄?

并说明作用的机制。

弱酸(碱)性药物中毒,可碱(酸)化尿液,肾小管上皮细胞具脂质膜特性,与药物通过其他部位细胞膜一样,故只有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的浓度差对重吸收起作用。

碱(酸)中毒,酸(碱)化尿液,碱(酸)性药物解离程度增高,重吸收减少,酸(碱)性药物则相反。

2.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及用途。

作用:

①滴眼后可引起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作用

②较大剂量皮下注射可明显增加汗腺和唾液腺的分泌,也可使泪腺、胃腺、胰腺、

小肠腺体和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加

用途:

①治疗青光眼;②治疗虹膜睫状体炎;③口服治疗口腔干燥;

④抗胆碱药阿托品中毒的解救

3.新斯的明作用及用途。

作用:

①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视近物

②促进胃平滑肌收缩及增加胃酸分泌,拮抗阿托品所致的胃张力下降及增加吗啡

对胃的兴奋作用;促进小肠、大肠的活动,促进肠内容排出

③直接兴奋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

④增敏神经冲动所致的腺体分泌作用(低剂量),增加基础代谢率(高剂量);

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大剂量引起血压下降;兴奋中枢,高剂量引起

抑制或麻痹

用途:

①治疗重症肌无力;②手术后腹胀气与尿潴留;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④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筒箭毒碱等)中毒的解救。

4.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的解救药物有哪些?

试述其主要作用机制及特点。

(1)及早、足量、反复地注射阿托品,能迅速解除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乙酰胆碱(ACh)大量存在而产生的M样症状,但对N样症状几无作用,且无复活胆碱酯酶(ChE)的作用。

(2)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

可使ChE复活,及时地水解积聚的ACh,消除ACh过量引起的症状,对阿托品不能制止的骨骼肌震颤亦有效。

(3)两者合用可增强并巩固解毒疗效。

5.阿托品的作用、用途及禁忌症;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的作用特点

阿托品

作用:

(1)抑制腺体分泌。

(2)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3)松弛内脏平滑肌。

(4)治疗剂量减慢心率,较大剂量增加心率,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

(5)治疗量时对血管和血压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阿托品有解除小血管痉挛的作用,以皮肤血管扩张为主。

(6)大剂量时兴奋中枢,出现焦虑不安、多言、谵妄;中毒剂量常致幻觉、定向障碍、运动失调和惊厥等,也可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昏迷和中枢麻痹,可致循环和呼吸衰竭。

用途:

(1)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缓解内脏绞痛和膀胱刺激症状。

(2)抑制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盗汗和流涎。

(3)眼科用于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

(4)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5)抗休克,用于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等所致的感染性休克。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禁忌症: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

东莨菪碱

①对中枢有抑制作用;②有防晕止吐作用;③能抑制腺体分泌

山莨菪碱

①中枢兴奋作用弱;②解痉作用的选择性相对较高;③毒性较低

6.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用途。

作用

用途

肾上腺素

1、心:

β1:

收缩力、心率、传导均↑→心输出量↑;心耗氧量↑,心律失常

2、血管:

α1:

皮肤黏膜,内脏血管收缩;β2:

骨骼肌、冠状血管扩张

3、血压:

治疗量收缩压↑舒张压不变或↓较大剂量收缩舒张压均↑

4、支气管扩张

5、脂肪糖原分解

1心脏骤停

2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

3与局麻药合用及局部止血4青光眼

去甲肾上腺素

1、非选择性激动α1、α2、β1受体

2、心:

α:

外周阻力和BP↑→反射性心率↓

β1:

收缩力、输出量、耗氧量均↑

3、血管血压:

α:

小A、V剧烈收缩→总外周阻力↑

小剂量脉压加大,较大剂量变小

休克、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局部止血)

异丙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收缩力、心率、传导、输出量、耗氧量均↑均↑

2、收缩压↑舒张压↓

3、支气管扩张

4、脂肪糖原分解↑

1、心脏骤停

2、房室传导阻滞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舌下吸入)

4、感染性休克(补足血容量)

7.简述酚妥拉明的作用与用途。

作用: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心脏;拟胆碱作用和组胺样作用

用途:

①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②去甲肾上腺素滴注外漏;③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④抗休克;⑤肾上腺嗜络细胞瘤;⑥药物引起的高血压;⑦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症;⑧诊断或治疗阳痿

8.?

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作用:

(1)β受体阻断作用:

①心血管系统:

抑制心脏,血管收缩,增高外周血管阻力,但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②可诱导支气管平滑肌收缩;③延长用胰岛素后血糖恢复时间;④抑制肾素释放。

(2)内在拟交感活性:

部分药物有这一作用。

(3)膜稳定作用:

大剂量时可有。

(4)其他: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眼内压等。

用途:

①抗心律失常;②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③治疗高血压;④充血性心力衰竭;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青光眼、偏头痛、肌震颤等。

不良反应:

1.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2.心脏抑制和外周血管痉挛3.反跳现象(BP↑、心绞痛频繁发作)4.其他:

少数人可出现低血糖。

禁忌症:

①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②窦性心动过缓和重度房室传导阻滞;③支气管哮喘;④其他:

肝功能不良时慎用。

9.地西泮的作用与用途。

作用:

①抗焦虑作用②镇静催眠作用③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④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用途:

①焦虑症;②镇静、催眠和麻醉前给药;③缓解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肌张力增强,肌肉痉挛(如腰肌劳损);④抗惊厥、抗癫痫:

小儿高热惊厥,药物中毒性惊厥,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10.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常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作用:

①抗精神病,对各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有效;②镇吐,晕动病无效;③体温调节作用,配合物理降温使体温降低;④锥体外系反应

(2)对自主神经作用:

可阻断α受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及M受体。

(3)内分泌作用:

影响某些内分泌激素的分泌

作用机制:

阻断DA(D2)受体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阻断脑内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A(D2)受体而发挥作用。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中的DA受体。

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临床应用:

①治疗精神病,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但无根治作用;②治疗各种器质性精神病和症状性精神病的幻觉、妄想症状;③止吐,但对晕动病所致呕吐无效;④低温麻醉或人工冬眠;⑤治疗呃逆。

常见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口干等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副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11.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①解热镇痛及抗风湿;②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临床用途:

①发热,感冒及慢性钝痛;②风湿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③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防止脑血栓形成;④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②加重出血倾向;③水杨酸反应;④过敏反应;⑤瑞夷综合征;⑥肾损害

12.比较阿司匹林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上与氯丙嗪、吗啡、糖皮质激素的区别。

解热作用:

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不仅可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也可使正常体温降到正常以下;阿司匹林只能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

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节功能减弱,不能随外界温度变化而调节体温;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散热增加而解热。

镇痛作用:

吗啡镇痛是激动阿片受体,通过突触前抑制,让神经传导释放P物质减少,从而镇痛。

阿司匹林是抑制环氧化酶,减少PG生成,减少致痛物质如PGI2等的生成,从而镇痛。

阿司匹林对炎性疼痛作用好,对钝痛好,吗啡对锐痛作用好,但是会成瘾

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GC抗炎作用强大,能对抗物理、化学、生物、免疫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可以减轻早期炎症渗出、水肿、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阿司匹林通过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迅速缓解风湿性关节炎

13.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与用途。

作用:

①解热镇痛,但相较阿司匹林,作用较弱;②抗炎作用极弱

用途:

①解热镇痛;②用于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头痛、发热病人;③还可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及偏头痛,癌性疼痛及手术后止痛。

14.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药理作用:

①对心肌的作用,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并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②扩张外周、冠状及脑血管;③松弛支气管、胃肠道、输尿管及子宫平滑肌;④改善组织血流,减轻红细胞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⑤抗动脉粥样硬化。

⑥对肾功能的影响:

明显增加肾血流等

(2)临床应用:

①心绞痛,对变异型、稳定型、不稳定型均有效;②心律失常,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后除极触发活动所致的心律失常疗效较好;③高血压;④其他如支气管哮喘等;⑤脑血管病以及外周血管痉挛性病变等。

15.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每类的代表药及代表药的临床应用。

(1)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又分为:

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代表药为奎尼丁:

广谱,治疗房颤房扑前,应先使用强心苷等。

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代表药为利多卡因:

窄谱,心肌梗死时的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室早、室速(首选)特别适用于危急病例(急性心梗、心胸手术、药物中毒)

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代表药为氟卡尼:

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

(2)Ⅱ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代表药为普萘洛尔:

室上性心律失常,尤交感过度兴奋者效佳:

窦速(首选)、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速

(3)Ⅲ类:

选择地延长复极的药物,代表药为胺碘酮:

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4)Ⅳ类:

钙通道阻滞药,代表药为维拉帕米: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5)其他:

腺苷:

折返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1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具有轻至中等的降压作用,可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肾血流量,不伴反射性心率加快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合并有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

①咳嗽等;②青霉胺样反应,如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味觉异常或丧失;③中性粒细胞减少

17.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及每类代表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高效:

呋塞米(速尿)

中效能:

氢氯噻嗪

低效:

螺内酯(安体舒通)

临床应用

①治疗各种水肿,包括心、肝、肾水肿,特别是其他利尿无效的严重水肿;

②急性肺水肿与脑水肿:

静脉注射是治疗急性肺水肿的首选药③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急性少尿期肾衰早期);

④加速毒物排泄;

⑤高血钙症;

⑥充血性心力衰竭。

1、轻中度水肿:

尤其对心源性水肿较好,常作为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常规药物

2、高血压基础降压药

3、尿崩症

4、充血性心力衰竭

5、特发性高尿钙症和肾结石

伴有醛固酮水平增高的顽固性水肿,如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充血性心力衰竭。

单用效果较差,常与噻嗪类排钾利尿药合用

不良反应

①水与电解质紊乱,如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性碱血症等;

②耳毒性,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

③高尿酸血症;

④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

l、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

2、高尿酸血症:

有痛风史者可诱发或加剧痛风

3、代谢变化:

高血糖、高脂血症

4、过敏反应

l、高钾血症:

久用可引起,尤其肾功能不全者2、性激素样作用:

久用可致女性多毛、月经紊乱;男性乳房增大、性功能障碍等,停药后消失。

18.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列举各类的代表药。

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部位,可将抗高血压药分成以下几类:

(1)利尿药,如氢氯噻嗪

(2)交感神经抑制药:

①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

②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阻滞药,如利舍平。

③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α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α和β受体阻断药,如拉贝洛尔。

④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①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②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③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

(4)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

(5)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

19.抗高血压药治疗的新概念。

①有效治疗与终身治疗

②保护靶器官

③平稳降压

④联合用药

20.强心苷(地高辛)主要的药理作用和用途;不良反应与中毒的防治。

药理作用:

(1)对心脏作用:

①正性肌力作用:

收缩力,输出量↑,耗氧量不变或降低;②减慢心率(负性频率);③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负性频率),房室结传导性(负性传导),缩短心房肌ERP;

(2)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作用:

①治疗量抑制交感,增强迷走,降低血浆肾素和NA分泌,ANP和NO分泌增加;②快速型心律失常;

(3)利尿;

(4)直接收缩血管

临床应用:

①CHF+房颤,最佳;严重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CHF无效;②房颤;③房扑;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

①胃肠反应;②黄绿视症;③室早,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

治疗:

①停药去除中毒诱因;②警惕中毒先兆;③快速型心律失常可用钾盐、苯妥英钠及利多卡因治疗;④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5危及生命致死性可采用抗地高辛抗体Fab片段治疗。

21.抗心绞痛药的分类,代表药及各类药物的特点。

①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

特点:

松弛平滑肌,但具有组织器官的选择性,以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最显着

②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特点:

可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区代谢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③钙通道阻滞药:

硝苯地平;

特点:

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小动脉作用强,抑制血管痉挛效果显着,对变异性心绞痛效果最好,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起协同作用,但良药何用显着抑制心肌收缩力及传导系统,慎用

22.硝酸酯类和?

受体阻断药合用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注意事项是什么?

(1)机制: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可取消硝酸甘油所致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及其伴随的心肌耗氧量增加;硝酸甘油可缩小普萘洛尔所致的心室扩大,抵销因室壁张力增高引起的心肌耗氧量增加。

(2)合用时注意事项:

两药都有降压作用,合用时可导致降压作用过强,可能引起冠脉灌注不足。

23.比较肝素和华法林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自发性出血用何药治疗。

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治疗

肝素

抗凝作用快而强大;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激活抗凝血酶III,灭活各种凝血因子,影响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而产生抗凝作用

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DIC早期及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等一些体外抗凝

鱼精蛋白

华法林

抗凝作用弱、慢而持久;只有体内抗凝作用,无体外抗凝作用

通过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从而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而产生抗凝作用

只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

大量维生素K

24.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及维生素K的应用。

原因:

①摄入不足;②肝脏疾病;③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④新生儿

应用:

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早产儿、新生儿出血等患者及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酶原过低而引起的出血者,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激发的维生素K缺乏症

25.贫血的类型及药物的治疗;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缺铁性贫血:

铁剂

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叶酸与维生素B12

26.链激酶和尿激酶的作用及出血的防治。

作用

出血的防治

链激酶

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注射对羧基苄胺对抗

尿激酶

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27.H1受体阻断药的有哪些?

主要用途。

第一代:

苯海拉明异丙嗪区吡那敏氯苯那敏

第二代:

西替利嗪阿司咪唑阿伐斯汀

用途:

①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可用于治疗皮肤粘膜过敏;②中枢作用,引起中枢抑制作用,用于镇静、抗晕动病、镇吐;③其他,抗胆碱作用、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

28.抗喘药根据作用环节可分哪几类?

每类的代表药是什么?

1、支气管扩张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硫酸沙丁胺醇)、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和抗胆碱类(异丙托溴铵)

2、抗炎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

3、抗过敏平喘药:

(1)炎症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

(2)H1受体阻断药:

酮替芬(3)白三烯阻断药

29.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有哪些?

主要的临床适应症是什么?

1.成瘾性中枢镇咳药:

阿片类生物碱(磷酸可待因)

临床适应症: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对胸膜炎干咳伴胸痛着尤其适用

2.非成瘾性中枢镇咳药:

氢溴酸右美沙芬;枸橼酸喷托维林

临床适应症: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对咳嗽中枢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并伴有轻度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部麻醉作用,同时兼具末梢性镇咳作用,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30.抗胃酸药有哪几类?

每类的代表药物是什么?

1.抗酸药:

氢氧化铝

2.抑制胃酸分泌药

(1)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

(2)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

3.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米索前列醇)

4.抗幽门螺杆菌(硝基咪唑)

31.抗幽门螺杆菌药有几种?

分别举出一个例子。

1.抗胃酸分泌药(奥美拉唑)

2.铋盐(枸橼酸铋钾)

3.硝基咪唑(甲硝唑)

4.抗生素(四环素)

32.止吐药有哪些?

不同原因的呕吐怎样选择不同的药物?

1.H1受体阻断药(预防和治疗晕动病,内耳性眩晕病等)

2.M胆碱受体阻断药(抗晕动病和预防恶心呕吐作用)

3.多巴胺受体阻断药(化学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33.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用途。

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糖代谢;②蛋白质代谢;③脂质代谢;③核酸代谢;⑤水和电解质代谢。

(2)允许作用:

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3)抗炎作用:

急性期主要抑制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慢性期主要抑制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

(4)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减少过敏介质的产生。

(5)抗休克作用:

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稳定溶酶体膜、提高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有关。

(6)其他作用:

①退热作用:

用于严重的中毒性感染;②调节骨髓造血功能:

使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增加;但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量;③中枢神经系统:

出现欣快、激动、失眠,偶尔诱发精神病,大剂量对儿童可致惊厥;④骨骼:

骨质疏松。

(7)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

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严重感染或炎症:

①严重急性感染,有利于缓解急性严重症状;②抗炎治疗或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防止疤痕形成和后遗症的发生。

(3)抗休克治疗:

可早期、大剂量、短时间应用。

(4)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

(5)血液病:

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6)局部应用:

主要用于某些皮肤病及眼病。

3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2)诱发或加重感染。

(3)消化系统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溃疡出血等。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生长发育减慢。

(6)其他,如诱发精神失常或癫痫等。

注意事项:

(1)对严重感染,有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抗休克作用可以缓解全身症状,促进康复。

(2)对某些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大剂量、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疤痕形成,预防后遗症。

(3)须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对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病毒感染)应慎用或不用。

35.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①内科药物治疗:

适用于轻症和不宜手术或131I治疗者,如儿童、青少年及术后复发;②手术前准备:

为减少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在麻醉和手术后合并甲状腺危象;③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36.碘和碘化物的临床应用(小剂量、大剂量)。

小剂量:

甲状腺的危象治疗

大剂量:

甲亢的术前准备

37.试述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临床应用:

(1)重症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

(2)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不能奏效者。

(3)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等。

(4)糖尿病合并严重应激情况,如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等。

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1)过敏反应:

可用抗组胺药、皮质激素治疗,用牛胰岛素者可改用猪胰岛素。

(2)低血糖:

应教会病人熟知低血糖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时摄食或饮糖水,严重者应立即静注50%葡萄糖。

(3)胰岛素抵抗:

急性抵抗性多因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所致。

可加大胰岛素剂量;产生慢性抵抗性,形成原因多样,有①受体前异常;②受体水平变化;③受体后失常。

38.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适用于肥胖及但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常与黄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

39.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每类抗菌作用机制各列举一个代表药名。

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

2.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多黏菌素E)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氨基苷类抗生素)

4.影响核酸代谢(利福平)5.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

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位结构

3.降低膜外的通透性

4.加强主动流出机制

5.细菌代谢途径改变

40.青霉素G的临床用途,青霉素G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如何预防和治疗?

临床用途:

①治疗球菌感染,如A组及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G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脑膜炎球菌感染等。

②治疗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的治疗;对白喉、破伤风感染者需加用抗毒素。

③治疗放线菌病和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梅毒等。

主要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预防:

①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②用药前询问病人过敏史;③初次注射应作皮试,换用不同批号和不同厂家品种时也应作皮试;④避免在饥饿时注射表霉素;⑤注射后需观察半小时;⑥不在没有急救药物的抢救设备的情况下用药;⑦一旦发生过敏,作好急救准备,如立即皮下或肌肉内注射肾上腺素。

⑧注射液需临用前现配。

治疗:

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1mg肾上腺素,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

41.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各有哪些特点?

每类各举一个代表药

第一代(头孢噻吩):

对G+菌抗菌作用较二、三代强,但对G-菌作用弱,可被β-内酰胺酶破坏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第二代(头孢呋辛):

对G+菌抗菌作用略逊于第一代,对G-菌有明显作用,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对多种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