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模板.docx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模板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模板
某区老人空巢调研报告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
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
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XX区妇联于XX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
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近4000人。
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近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
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
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
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
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有较大难度。
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
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
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
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
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
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
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
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
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
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
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
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
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
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
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
信息库应当包括:
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
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主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
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
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
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选派到XX县刘畈乡九田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10月30日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
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围绕新农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基本掌握了九田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
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刘畈乡九田村座落于XX县西北边陲,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s211省道贯穿全境。
XX年由赵林、郑畈、兰家、九田四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场面积8400亩、田地840亩、茶园100亩,全村33个村民组、741余户(其中贫困户260户,852人;低保户49户,190人;五保户35户,37人),村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
种植业主要以水稻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牛、猪为主要副业,没有1家工业企业,村集体企业没有。
二、组织建设情况
九田村共有党员110人,发展对象为3人。
村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
刘畈乡副乡长陆小说作为包村乡干指导帮带九田村。
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人员分工明确,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讨论,班子内部非常团结,关系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
班子成员是各村民小组的致富能人,能吃苦耐劳,作风正派、务实,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党总支部委员会情况:
书记:
胡晗;委员余中诚、余小平、余盛炎、刘明邦;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2个高中,2个初中。
村民委员会情况:
主任:
詹金群;委员:
余盛炎、余小平;平均年龄4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情况:
村内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水稻、芝麻、油菜、棉花,山芋、玉米等农作物,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村集体企业没有,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村里有一所幼儿园,现有82名小朋友在校,有小学一所,XX年7月搬迁至原九田中学校址办学,设有一年级至四年级各一个班,五年级两个班,现共有242名学生。
初高中教育需到刘畈乡中学、牛镇中学就读。
目前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高中学历在适龄青少年中超过70%。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村内设有村级卫生室一个,3间平房,面积约60平方米,配备床位2张,医生1人以及一些基本的医疗救护设施和药品。
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012人,参合率10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达90%以上,全村60岁以上老人276人,均享受养老金。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是道路状况。
目前全村主要通组道路还有3条,共约2公里路段没修建水泥路,下一步,将依托移民项目逐步解决。
二是人畜饮水状况。
村民饮水主要依靠附近横山水库水源,目前九田街周围60%村民已接入自来水。
但是由于水库供水能力有限,自来水时有时无,本村人畜饮水问题将是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三是通讯设施情况。
全村33个组均通电、通电话、有手机信号络覆盖,约三分之二的农户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但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停电和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好,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殡葬改革以来火化率为100%,入公墓率达到100%,但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还有待于加强。
目前我村没有上访户。
四、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九田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
但由于自然条件和条件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群众生活距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差距,生产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
少数村组群众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如在九田街的改扩建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在筹资建设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
由于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没有资金来源,各村组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整治工作难度大,乡村美化、主干道规范管理等工作目前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收入渠道单一。
村民主要靠种田、养殖和外出务工维持生活,但由于粗放养殖和粗放种植,经济效益不明显。
外出务工:
全村共有劳动力约为1300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
种植业:
长期以来都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辅以种植红薯、油菜、玉米等经济作物,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
养殖业:
养殖业主要以养牛、猪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采用传统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成本高,利润率不高。
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
党员队伍老化严重。
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
据初步统计,全村党员共110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65名,30岁以下的党员12名。
五、发展建议及对策
加强村支两委队伍建设。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建章立制,制度上墙,使大家明确职责,事事有人干,杜绝推诿拖拉。
组织大家到附近先进示范村参观学习,使大家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由于我村党员年龄机构整体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加之部分党员出外务工,使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为此,拟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村党建工作。
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大局意识,讲团结,使村党组织具有更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党员队伍建设。
XX年将上两次党课,开组织生活会,强化“六大载体”,发展新党员。
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及时更新流动党员的台账,掌握了解党员情况,根据实际建立健全流动党组织,使党员到那里,党员作用发挥到那里。
加强发展村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我村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群众思想观念所限,到目前为止,养殖业和种植业发展规模还不是很大。
XX年,拟结合我村实际,加大土地产权确认工作,鼓励农民依法合理流转土地,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利用选派干部项目引导,增加村集体、农户的收入。
争取项目资金,筹措不足部分,进行村内道路整改,水沟清理,路灯照明,方便群众出行。
整治村庄环境卫生,选点修建垃圾池、公厕,统一焚烧无害化处理。
逐步实现户户通水,落实群众安全饮用水工程,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健身活动场地,开展农民的法制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举办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
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加强法制教育,切实维护农村稳定。
积极引进项目,加强水利农田建设。
积极与各级水利和农业、财政部门联系,争取项目资金,积极与财政和水利部门协调沟通,力争完成实施九田村剩下部分水利改造、自来水工程和部分道路硬化工作。
按照市政协20**年工作安排,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民建XX市委负责同志,就《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40号)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和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到市供销社出资企业和习水、遵义、余庆、正安、赤水等五县(市)的部分乡镇供销社及社办企业、农产品基地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听取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政府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余县、区、[市]提供书面材料)。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供销社所属13个县、区(市)供销社和11个出资以及加盟企业(加盟企业5个)。
全系统现有独立核算单位127个(其中:
基层社69个、县属以上企业58个),在册职工1732人(其中:
市、县联社干部职工269人属财政开支,其余人员系改制后重组聘用),离退休人员3737人,各类交易市场19个,面积133413平方米,经营服务点2500余个。
XX年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亿元,实现盈利万元。
全系统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9个,入股农户3194户,农民入社股金93万元。
截至XX年底,全系统资产总额亿元,总负债亿元,所有者权益亿元,连续10年在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考核名列前茅。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XX年推行改革改制以来,通过改革重组,在全系统干部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至XX年连续10年盈利,扭转了此前连续九年亏损的局面,累计盈利万元,增强了干部和员工的信心、重塑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良好社会形象。
(一)推进供销社系统的改革改制
1.基层社改革重组
一是对基层社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即基层社职工转变身份后,自愿入股重组,形成股份合作企业。
二是将基层社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三是整合基层企业优良资产,重组合作社企业,实行一县一社。
四是部分地方以县社为平台,将基层社进行重组和改造,成为县域商品配送服务中心。
五是区域重建,注销原有的老企业,按照经济区域规划,吸收农民入股,重组社区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合作社。
2.社属企业改制
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尚有优势业务的企业实行整体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对资产状况较差,但有一定经营优势的企业,采取“剥离重组”、“分块搞活”、“租赁承包”等形式彻底放开搞活;对扭亏无望、发展无路的企业关闭解体,由县社统一处置、盘活资产。
同时吸收社外资金参股,初步形成了合作制原则下的混合型经济。
目前全市供销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逐步恢复农资供应主渠道功能
各级供销社认真履行政府委托的职能,以“质优、价稳、货足”的经营理念,全力做好化肥的储备和供应,发挥了平抑化肥市场价格的“蓄水池”和“调节阀”作用,确保全市农用化肥的需要,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全系统的化肥储备和供应量逐年上升,年销售量从XX年的15万吨上升到XX年的28万吨,市场份额达70%以上,使农资供应主渠道功能逐步恢复。
(三)积极推进“新工程”建设
各地以县联社和基层社为基础,以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实施为载体,着力“建好一个平台,打造五个络”,构建覆盖全市农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络。
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产品购销、再生经营和烟花爆竹经营服务为主线,通过直营、加村综合服务站(中心)、农家店等经营服务点2500余个。
(四)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发挥自身优势,采取领办、牵头承办、指导协办等多种形式,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技术协会,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截至去年底,全市供销系统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9个,入股农户3194户,入社股金93万元,带动农户27264户,年助农增收7170余万元(XX县人民政府已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的职能正式赋予县供销社);发展行业协会10个,登记团体130个、农民会员622户,带动农户14671户,助农增收万元。
2.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商品基地。
各地围绕茶叶、辣椒、干鲜蔬菜、畜牧养殖业、中药材、竹业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全系统已建茶叶、杂竹、药材、石斛和高梁等商品基地27个,面积万亩,带动农户6812户。
尤其是XX市供销社垒石栽培石斛获得成功,探索了石斛难栽的路径,可说是一个创举。
3.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
各地根据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前景好、且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全市供销社系统现有全国总社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年农产品购销额2亿元以上。
地区农资公司被评为全国农资销售百强企业。
4.大力兴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各地根据城镇规划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围绕当地农产品等优势,利用现有和盘活闲置的经营服务场地等设施,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兴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截至XX年底,全系统以自建、联建等方式兴建各类交易市场19个,面积133413平方米,年交易额亿元。
如XX市海风井水果批发市场占地39900平方米,年交易额3亿元;遵义农资市场占地2XX平方米,年交易额亿元。
(五)负重改革,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XX年改革前,全系统有员工13800余人,通过各种方式改革转变身份的职工达9000余人,化解各种债务亿元。
在推进改革改制的同时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供销社在改革发展中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离国务院关于把供销社构建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发展基础薄弱。
1.实力不强。
由于改制,全市供销社大量资产(土地房产)被处置变卖用于补偿安置职工或偿还债务,剩余资产较少,而且分散,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基层社经济实力弱,开拓大市场、参与大流通的能力不足。
改制后保留的69个基层社能正常经营的少;社属企业实力也不强,68家企业中,仅有全国农资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家。
2.经营服务络特别是基层社点残破不全,处于“破、线断、人散”的状态,多数是以商品销售为主,商品售后服务、信息中介、租赁维修、技术培训等综合服务不到位,全市2500个经营点没有形成连锁经营,不能适应农民多层次、多元化的生产生活需求,重构现代流通络体系的任务很重。
3.供销社组织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虽然有一定数量,但质量不高,服务带动能力较弱,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三农”的需要。
4.整个系统投融资能力不强。
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的“新工程”建设项目,市、县两级没有资金匹配。
(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1.市、县联社机关既不像政府机关、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