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3620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下面文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阅读下面文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阅读下面文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阅读下面文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阅读下面文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文字.docx

《阅读下面文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下面文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下面文字.docx

阅读下面文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宋]王安石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

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

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

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

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

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

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

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

仁宗在位,历年最久。

臣于时实备从官,施为本末,臣所亲见。

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于方今。

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终始如一。

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

刑平而公,赏重而信。

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

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

盖监司之吏以至州县,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百姓。

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

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

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辄得。

此赏重而信之效也。

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能大擅威福,广私货赂,一有奸慝,随辄上闻;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

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

自县令京官以至监司台阁,升擢之任,虽不皆得人,然一时之所谓才士,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

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

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

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

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而精神之运有所不加,名实之间有所不察。

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

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

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

农民坏于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

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

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姑息羁縻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

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

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

虽曰人事,亦天助也。

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

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则天下之福也。

取进止。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变置施设必当其务  当:

适应

B.断狱务在生之狱:

案件

C.凶年饥岁,流者填道凶:

饥荒

D.升擢之任,虽不皆得人擢:

降职

【解析】 “擢”应为“提拔”之意。

【答案】 D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忧勤而国不强/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

B.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因击沛公于坐

C.而不蔽于偏至之谗/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

D.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此其所以获天助也

【解析】 A项,而: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B项,因:

介词,趁机。

C项,于:

介词,表被动/介词,表比较。

D项,所以:

表方式,“用来……的”/表原因,“……的原因”。

【答案】 B

3.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

宁屈己弃财于夷狄

A.断狱务在生之 B.兵士杂于疲老

C.训齐士卒D.一以安利元元为事

【解析】 A项中的“生”、C项中的“齐”、D项中的“安利”和例句中的“屈”均为使动用法,B项中的“疲老”,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B

4.以下全属于作者所说的仁宗善政的一项是(  )

①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 ②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③刑平而公,赏重而信 ④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 ⑤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 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

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解析】 ⑥说的是成效,非善政。

【答案】 C

5.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仁宗时期的政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分析。

B.从下文看出王安石对宋仁宗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赞扬。

C.先总述仁宗政治美德,接下来提纲挈领地指出了仁宗的几种善政。

D.再接下来,作者还举例说明仁宗几种善政的成效。

【解析】 B项表述有误。

从下文看,说王安石对宋仁宗的评价言不由衷是有道理的。

【答案】 B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因为浅薄无知,错蒙皇上询问,由于时间紧迫,不敢长时间留在宫中,话还来不及说完,就告辞退朝。

(2)没有随意兴办一项工程,没有随意杀过一个人,审断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

【参考译文】

我前些天承蒙陛下问到我朝之所以统治了上百年,天下太平无事的原因。

我因为浅薄无知,错蒙皇上询问,由于时间紧迫,不敢长时间留在宫中,话还来不及说完,就告辞退朝。

私下想到皇上问到这个问题,是天下的福气,而我却没有一句中肯的话奉献,不是身边官员效忠君主的态度,所以敢于不揣冒昧粗略地说说我的看法。

我想太祖具有极高的智慧独到的见解,从而完全了解身边各人性情的真假,指挥任命,一定做到人尽其才,设置变革措施,一定能够符合现实情况。

所以能够驾驭将帅,练好兵卒,对外抵抗外族入侵,对内靠他们平定动乱。

于是废除苛捐杂税,禁止酷刑,废除强横的藩镇势力,诛杀贪婪残暴的官吏,自身俭朴,为天下做出了榜样。

太祖在制定政策发布命令的时候,一切以百姓能平安、得利为准则。

太宗继承了太祖的聪慧勇武,真宗保持了太祖的谦恭仁爱,到了仁宗、英宗,没有丧失道德的地方。

这就是所以能够统治上百年,而天下太平的缘故。

仁宗做皇上,时间最久。

我当时担任侍从官员,所作所为,从头到尾,都是我所亲眼看到的。

我试为陛下陈说其中的几条,陛下详加考虑,选择可取之处,也足以用作今天的借鉴。

我想仁宗作为一位君主,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天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

没有随意兴办一项工程,没有随意杀过一个人;审断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

宁肯委屈自己拿出钱财向辽、夏求和,却始终不忍心对他们用兵。

刑罚轻缓而公正,赏赐很重而守信用。

采纳谏官、御史的建议,多方面地听取和观察,而不会受到偏见的谗言的蒙蔽。

依靠众人的耳闻目睹,选拔举荐关系疏远的人才,且伴随着连坐的法律。

从监察官吏到州、县的官员,没有人敢暴虐残酷,擅自增加赋税徭役,来损害老百姓。

自从西夏人顺服以后,蛮横的外族就没有大的变化,边境人民的父子夫妇,能够不在战争中死亡,而内地的人民,安定和平繁荣兴旺,一直到今天,这是因为没有随意兴办一项工程,没有错杀一个人,审断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而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宁肯委屈自己输送财物给辽、夏外族,而不忍心对他们开战的结果。

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身边的近臣,没有人敢强横犯法,他们自重谨慎,有的甚至超过平民百姓,这是刑罚轻缓而公正的结果。

招募天下骁雄强横奸诈之徒作为士兵,几乎达到百万,没有良将来统帅他们,而阴谋叛乱的人很快就败露;聚集天下的财物,虽然有账册,把这些交给府吏管理,没有贤能的官吏来检查考核,而贪污偷盗的人马上就被揭发出来;水旱灾年,逃荒的人堵塞了道路,尸横遍野,而抢夺财物的强盗立刻就被捕获,这是重赏赐而守信用的结果。

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身边的侍从官吏,没有能大肆作威作福,到处钻营受贿,一有奸邪不法的事,随即就报告到上面;贪婪奸邪强横狡猾之徒,即使偶尔被任用,不能够长久的。

这是采纳谏官、御史的建议,广泛地听取观看,而不会受到偏见的谗言所蒙蔽的结果。

从县令、京官,到监司、台阁,提拔任用,虽然不能全部称职,然而,闻名一时的所谓有才能的人,也很少有埋没不被任用的。

这是依靠众人的耳闻目睹,选拔推荐关系疏远的人才而伴随着连坐之法的结果。

驾崩的那一天,天下的人民放声痛哭,如同死去父母,这是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出于本性,忠恕诚恳,始终如一的结果。

但是,本朝几代墨守衰风颓俗的弊病,却没有皇亲国戚和诸位臣子议论它。

和皇上朝夕相处的,不过是宦官宫女,出来处理政事,又不过是有关部门的琐事,没有像古代大有作为的君主那样,和学士、大夫们讨论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把它实施到天下。

一切听任自然趋势,而主观努力却有所不够,名义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没有加以考察。

君子并不是不被容纳,但小人也能够混进来;正确的论断并不是不被采纳,然而不正确的怪论也有时候被采用。

凭着写诗作赋博闻强记选拔天下的士人,而没有学校培养造就人才的方法;以科名贵贱资历深浅排列在朝中的官位,而没有官吏考核实绩的制度。

监司部门没有设置检查的人,守将不是选拔上来的贤臣。

频繁地调动迁官,既难于考核实绩,而夸夸其谈的人,因而能够乱真。

结党营私,猎取名望的人,大多数得到了显要的职务,靠自己才能奉公守职的人,也无法显示出和庸人的不同。

农民受到了徭役的牵累,没有看到特别的救济抚恤,又不为他们设置官员,兴修农田水利。

士兵中混杂着老弱病员,没有加以告诫整顿,又不替他们选拔将领,让他们长久地掌握守边任务。

保卫都城收罗的是些兵痞无赖,没有改变五代的纵容、笼络的坏习惯;皇室中没有教导训练、选拔推荐之实,因而不能符合先王亲近疏远、升官、降职的原则。

至于管理财政,基本上没有法度,所以虽然皇上俭朴节约而人民却不富足,虽然操心勤勉而国家却不强大。

幸赖不是夷狄昌盛的时候,又没有尧、汤时代水涝旱灾的特殊情况,所以天下无事,超过百年。

虽然是人努力的结果,也靠了天的帮助。

原因是几代圣君相传,对上敬畏天命,对下敬畏人民,宽厚仁爱谦恭俭朴,忠恕诚恳,这是他们之所以获得上天帮助的缘故。

我想陛下身具最为圣明的资质,继承无穷无尽的帝业,知道不能长久地依靠上天的帮助,知道人事不能始终懈怠下去,那么大有作为的时候,正在今天。

我不敢随便放弃臣子应尽的职责,而只顾躲避独犯忌讳所遭到的惩罚。

恳请陛下宽恕我并留神我的话,那就是天下人的福气了。

请裁夺。

*答司马谏议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

原因

B.故今具道所以道:

C.辟邪说,难壬人辟:

批驳

D.则非某之所敢知知:

明白

【解析】 知:

领教。

【答案】 D

2.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为:

介词,替/动词,是。

B项,是:

动词,认为正确/代词,这。

C项,其:

代词,自己的。

D项,以:

连词,来,表目的/介词,因为。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致天下怨谤也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解析】 A项,以致:

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多指不好的结果。

B项,反复:

古义,书信往来;今义,表多次重复。

C项,非常:

古义,不同寻常;今义,表特别,十分。

D项,以为:

认为。

古今义同。

【答案】 D

4.下列句子编为四项,全都属于作者变法的反应的一项是

(  )

①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②以致天下怨谤也 ③怨诽之多 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⑥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解析】 ④⑤是作者的假设,不是司马光的指责,不属于变法的反应。

【答案】 C

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开始不屑于辩解,就没有回复。

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一种坚持改革的信心。

C.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D.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解析】 B项,分析有误。

不是没有回复,而是简单地做了回复。

【答案】 B

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

(2)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

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

(3)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

【参考译文】

安石敬白:

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

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后来又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

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

如今您来信用以指教我的,认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员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我则认为遵从皇上的旨意,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和修订法令制度,责成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英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抨击荒谬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怨恨和诽谤如此众多,那是早就预知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大多把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之见以讨好众人为得计。

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去考虑反对的人有多少,愿意竭力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

商王盘庚迁都时,连百姓都埋怨,还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

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

假如您责备我占据高位已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泽,那么我承认错误;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衷心想念和仰慕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假山记

苏 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

,如此者几何!

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无阿附意。

吁!

其可敬也夫!

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蘖而殇   或:

有的

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

气数,非人力所控制

的偶然因素

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

木柴

【解析】 薪:

名词做动词,伐而为薪。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强之以为山斧斤以时入山林

B.以及于斧斤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然予之爱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解析】 A项,以:

介词,把/副词,按时。

B项,于:

介词,表被动/介词,比。

C项,之:

都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而:

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表修饰,可不译。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写树木的遭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章字面上是写树木,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写人。

B.作者叙述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从侧面衬托出木假山的来之不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强调“木之生”的恶劣环境。

C.本文蕴涵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思考。

树木的坎坷遭际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

D.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具象生动,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解析】 B项,分析有误。

纵观全文,作者写木之生长不易,是为了隐喻人才成长的艰难。

【答案】 B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答案】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无阿附意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给分点分别是“幸”、“为”、“则伐”。

“幸”译成“幸运的”,“为”译成动词“担当”,“则伐”译成被动句“便被砍伐”。

(2)给分点分别是“之”、“其”、“数”。

“之”译成“它们”,指“三峰”,“其”译成“其中”,“数”译成“命运的定数”。

【答案】 

(1)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

(2)每当想起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

【参考译文】

树木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便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就死了。

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

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

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的形状好似山峰一样,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

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

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呀!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

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

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