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2630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

《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

单片机课程设计

目录

 

一.前言…………………………………………………………2

二.功能概述……………………………………………………2

三.设计思路……………………………………………………2

四.硬件介绍……………………………………………………3

五.软件程序设计………………………………………………7

六.芯片器件属性………………………………………………8

七.电路图设计…………………………………………………9

八.实物图…………………………………………………11

九.程序调试及感想……………………………………………12

十.汇编程序………………………………………………………13

参考文献…………………………………………………………17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

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

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

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

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很多,在学习了单片机的有关知识之后,运用相关知识来设计完成交通信号灯。

二.功能概述

2.1设计任务:

交通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2.2设计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有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为我们今后从事相应工作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

交通灯的变化规律

按照常规我们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

初始状态为状态1,南北方向绿灯通车,东西方向红灯。

经过过一段时间(25S)转换状态2,南北方向绿灯闪几次转亮黄灯,延时5S,东西方向仍然红灯。

再转换到状态3,东西方向绿灯通车,南北方向红灯。

过一段时间(25S)转换到状态4,东西方向绿灯闪几次转亮黄等,延时5S,南北方向仍然红灯。

最后循环至南北绿灯,东西红灯。

在这些状态下,有时钟倒数计时。

四.硬件介绍

基础知识

交通灯控制器实例主要使用了89C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交通灯的变化规律、定时器/计数器的概念、定时器/计数器的相关寄存器、定时器/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的变成。

4.1定时器/计数器

定时器/计数器是单片机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本节通过交通灯控制器实例来演示定时器的使用,并复习如何使用散转程序。

首先介绍交通灯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的基础知识,接着介绍本实例的硬件电路构成,然后逐步分析定时器的变成以及程序的全貌,最后总结一下本实例的技巧与注意点。

4.2定时器/计数器的概念

89C51单片机内有两个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T0、T1。

当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每经过1个机器周期(12个时钟周期),计数器加1。

当定时器/计数器用作“计数器”时,计数器在对应的外部输入管脚(T0为P3.4引脚,T1为P3.5引脚)上每发生一次1到0的跳变时加1。

使用“计数器”功能时,外部输入每个机器周期被采样一次。

当某一周期管脚状态采样为高电平而下一周期采样为低电平时,计数器加1。

由于检测下降沿跳变需要两个机器周期(24个时钟周期)的时间,所以技术频率最大值只能为时钟周期的1/24。

计数器对外部输入信号的占空比并无限制,但为了保证给定的电平信号在其改变之前至少被采样一次,外部输入信号必须至少保持一个完整的机器周期。

4.3定时器/计数器的相关寄存器

与定时器/计数器相关的寄存器有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

TCON已经在2.5节受控输出实例中介绍过,因此,在本例中主要介绍TMOD寄存器。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字节地址89H,不可进行位寻址。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的8位分为两组,高4位控制T1,低4位控制T0。

TMOD每一位的功能如下。

GATE:

门控位。

GATE=0,仅由运行控制位TRX(X=0,1)=1来启动定时器/计数器运行;

GATE=1,由运行控制位TRX(X=0,1)=1和外部中断引脚上的高电平共同来启动定时器/计数器运行。

C/T:

定时器模式和计数器模式选择位。

C/T=0,为定时器模式;

C/T=1,为计数器模式。

M1、M0:

工作方式选择位。

M1、M0的4中编码对应4种工作方式,对应关系见表2-10。

4.5定时器/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

定时器/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下的逻辑结构如表所示。

M1

M2

工作方式

0

0

方式0,为13位定时器/计数器

0

1

方式1,为16位定时器/计数器

1

0

方式2,为初值自动重装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

1

1

方式3,仅T0有效,将T0分为两个8位定时器/计数器

(1)方式0。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0称为13位定时器/计数器的。

它由TLX的低5位和TLX的8位构成13位的计数器,此时TLX的高3位未使用。

改工作方式是为了和48系列单片机兼容而设计的一种工作方式,一般情况不使用方式0进行定时/计数。

方式0的控制方式与方式1完全相同,下面重点介绍方式1的控制方式。

(2)方式1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1称为16位定时器/计数器。

它由TLX和THX构成,TLX计数溢出向THX进位,THX计数溢出置位TCON中溢出标志位TFX。

GATE位的状态定时器/计数器运行控制取决于TRX一个条件还是TRX和INTX引脚这两个条件。

当GATE=0时,则只要TRX被置为1,定时器/计数器即被允许计数(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控制仅由TRX的状态确定,TRX=1计数,TRX=0停止计数)。

当GATE=1时,定时器/计数器是否计数由INTX输入的电平和TRX的状态共同确定:

当TRX=1,且INTX=1时,才允许定时器/计数器计数(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控制由TRX和INTX两个条件控制)。

(3)方式2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0和方式1再计数溢出后,计数器的值为0,需要通过程序重新装入计数初值。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1称为初值自动重装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

在该工作方式下,TLX作为计数器,当TLX计数溢出时,在置1溢出标志TFX的同时,还自动的将THX中的常数送至TLX,使TLX从该常数开始重新计数。

这种工作方式可以省去用户软件中重装常数的程序,简化定时常数的计算方法(确定计数初值),可以相当精确地确定定时时间。

(4)方式3

工作方式3仅对定时器/计数器0有效,在该工作方式之下,定时器/计数器的0被拆成2个独立的定时器/计数器:

TL0、TF1。

TL0使用T0的状态控制C/T、GATE、TR0、INT0,而TH0被固定位一个8位定时器(不能作外部计数方式),并使用定时器/计数器1的状态控制位TR1、和TF1,同时占用定时器T1的中断源。

此时,定时器/计数器1可设定为方式0、方式1和方式2,作为串行口的波特率发生器。

4.5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

(1)初始化

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编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根据要求给定时器/计数器方式寄存器(TMOD)送一个方式控制字,以设定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根据需要给TH和TL寄存器送初值,以确定需要的定时时间或计数的初值。

根据需要给中断允许寄存器(IE)送中断控制字,以开放相应的中断和设定中断优先级。

给TCON寄存器送命令字以启动或禁止定时/计数器的运行。

(2)定时器/计数器初值的计算。

计数器初值:

设计算器的模值位M,所需的计数值为C,计数初值设定为TC,则TC=M-C(M等于2的13次方,16次方,8次方)。

定时器初值:

设定时器的模值为M,需要的定时时间为T,定时器的初值设定为TC,则TC=M-T/t(M等于2的13次方,16次方,8次方)。

 

五.软件程序设计

 

六.芯片器件属性

3261BS共阳数码管

74HC245

 

七.电路图设计

原理图如下

 

1.时钟电路

  在设计时钟电路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下51单片机上的时钟管脚:

  XTAL1(19脚):

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入端。

  XTAL2(18脚):

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出端。

  XTAL1和XTAL2是独立的输入和输出反相放大器,它们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石英晶振的片内振荡器,或者是器件直接由外部时钟驱动。

图2中采用的是内时钟模式,即采用利用芯片内部的振荡电路,在XTAL1、XTAL2的引脚上外接定时元件(一个石英晶体和两个电容),内部振荡器便能产生自激振荡。

一般来说晶振可以在1.2~12MHz之间任选,甚至可以达到24MHz或者更高,但是频率越高功耗也就越大。

在本实验套件中采用的11.0592M的石英晶振。

和晶振并联的两个电容的大小对振荡频率有微小影响,可以起到频率微调作用。

当采用石英晶振时,电容可以在20~40pF之间选择(本实验套件使用30pF);当采用陶瓷谐振器件时,电容要适当地增大一些,在30~50pF之间。

通常选取33pF的陶瓷电容就可以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读者自己在设计单片机系统的印刷电路板(PCB)时,晶体和电容应尽可能与单片机芯片靠近,以减少引线的寄生电容,保证振荡器可靠工作。

检测晶振是否起振的方法可以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XTAL2输出的十分漂亮的正弦波,也可以使用万用表测量(把挡位打到直流挡,这个时候测得的是有效值)XTAL2和地之间的电压时,可以看到2V左右一点的电压。

2.复位电路

  在单片机系统中,复位电路是非常关键的,当程序跑飞(运行不正常)或死机(停止运行)时,就需要进行复位。

  MCS-5l系列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第9管脚)出现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

如果RST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

  复位操作通常有两种基本形式:

上电自动复位和开关复位。

图2中所示的复位电路就包括了这两种复位方式。

上电瞬间,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此时电容的负极和RESET相连,电压全部加在了电阻上,RESET的输入为高,芯片被复位。

随之+5V电源给电容充电,电阻上的电压逐渐减小,最后约等于0,芯片正常工作。

并联在电容的两端为复位按键,当复位按键没有被按下的时候电路实现上电复位,在芯片正常工作后,通过按下按键使RST管脚出现高电平达到手动复位的效果。

一般来说,只要RST管脚上保持10ms以上的高电平,就能使单片机有效的复位。

图中所示的复位电阻和电容为经典值,实际制作是可以用同一数量级的电阻和电容代替,读者也可自行计算RC充电时间或在工作环境实际测量,以确保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可靠。

  3.EA/VPP(31脚)的功能和接法

  51单片机的EA/VPP(31脚)是内部和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择管脚。

当EA保持高电平时,单片机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只访问外部存储器。

  对于现今的绝大部分单片机来说,其内部的程序存储器(一般为flash)容量都很大,因此基本上不需要外接程序存储器,而是直接使用内部的存储器。

在本实验套件中,EA管脚接到了VCC上,只使用内部的程序存储器。

这一点一定要注意,若EA管脚悬空,从而导致程序执行不正常。

八.实物图

 

九.程序调试及感想

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过点问题。

首先焊好电路我马上把之前已经用手写好的程序下载进去。

结果整个系统没有反应。

我然后用C语言来调试,因为C比较好检查错误。

先从点亮一盏灯开始,再到一步步的点亮数码管。

但我的数码管出现过错误,就是有一段d不能亮,然后我又反复检测是不是自己程序编码错了,还有焊接焊错了,都没有结果。

后来我一步步的把不能亮的d段写下来,如9,5,3的d段不能亮,但8,0的d段能亮,我又排除了是数码管的坏的问题。

认真检查程序也排除了是程序的问题。

剩下的是硬件问题。

比较能亮和不能量的d段,发现e段亮d段就亮,e段灭d段也灭,所以我肯定是e和d短路了,但是肉眼看不出,而且用万用表也不好检测的,因为万用表要用手去碰接的,手微抖就很松的断开了。

所以我用电烙铁推开了e和d,重新焊好,问题解决了。

还有就是晶振要尽量靠近单片机,可以减少干扰。

调试过程也出现数码管不够亮,而且我用的74hc245驱动数码管,我本来就是XX看到有人说数码管要驱动,所以我不管太多就加上了74hc245,但我用的是共阳的2位数码管。

而在245输出只用到低电平,而数码管的公共端我接在P3口上,我后来才发现245芯片是多余的,因为我不是用共阴的数码管,只要把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在三极管作开关作用的VCC上,电流就很大就能驱动数码管很亮。

所以我接的245是多余的,还有原先打算每个数码管的每一段对应一个电阻,还有每一个二极管灯接一个电阻,都做限流作用。

后来我发现手工很难焊,然后我把这些端接在一起共用一个电阻,从而节省了点点功夫。

程序我用C写出并下载没有问题后,我再用李老师要求的我们用的汇编写,很快就写出了,并下载运行正常。

因为汇编和C都差不多,只要把汇编的转移指令用好其实和C也是一样的了。

 

十.汇编程序

ORG0000H

LJMPMAIN

ORG000BH

LJMPINTT0

ORG100H

MAIN:

CLREA

MOVTMOD,#01

MOVTH0,#3CH

MOVTL0,#0B0H

MOVR7,#0

MOVR6,#0

SETBTR0

SETBET0

SETBEA

SJMP$

ORG200H

INTT0:

MOVTH0,#3CH

MOVTL0,#0B0H

INCR6

MOVB,#61

MOVA,R7

DIVAB

MOVR7,B

MOVA,R6

CJNEA,#20,PANDUAN

INCR7

MOVR6,#0

PANDUAN:

CLRC

MOVA,#24

SUBBA,R7

JCE25

MOVP2,#1EH

SJMPSHUMA

E25:

CLRC

MOVA,#27

SUBBA,R7

JCE28

MOVP2,#1DH

SJMPSHUMA

E28:

CLRC

MOVA,#29

SUBBA,R7

JCE30

MOVP2,#1BH

SJMPSHUMA

E30:

CLRC

MOVA,#54

SUBBA,R7

JCE55

MOVP2,#33H

SJMPSHUMA

E55:

CLRC

MOVA,#57

SUBBA,R7

JCE58

MOVP2,#2BH

SJMPSHUMA

E58:

MOVP2,#1BH

SHUMA:

MOVA,R7

MOVB,#10

DIVAB

MOVDPTR,#TAB1

MOVP3,#3EH

MOVCA,@A+DPTR

MOVP1,A

MOVR4,#40

MOVR5,#10

DE:

DJNZR4,LAY

LAY:

DJNZR5,$

MOVA,R4

JNZDE

MOVDPTR,#TAB2

MOVP3,#01H

MOVA,B

MOVCA,@A+DPTR

MOVP1,A

RETI

TAB1:

DB48H,0F3H,81H,48H,0F3H,81H,48H,0F3H,81H

TAB2:

DB20H,00H,0F1H,04H,24H,33H,61H,48H,0F3H,81H

END

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编著:

肖金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