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2482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9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docx

苏教版语文备课六下第十二册一二三单元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使用课时数

1

总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难点:

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语文,投身自然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利用课外交流假期中的语文课外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详见教案。

课外:

详见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一、板书名言,导入新课: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根”

齐读。

交流:

1、你从这句名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能结合事例谈吗?

2、说说在语文学习方面,你已经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篇”:

板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

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

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

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

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

简介:

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第三幅:

简介:

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

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

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小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代人的求知模式,也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读万卷书”意思是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

这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三、“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

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

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

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

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

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得更好!

  第二行右图:

(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

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

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

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

他们演的怎样?

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

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6、交流:

在这个寒假里,你有没有参与一些和语文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作业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设计

课内

课外

1号本

预习

4号本

A

小练笔:

通过课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准备怎么做?

预习第一课

《长江之歌》

日记《新学期打算》

B

小练笔:

你一定尝试过“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吧,举一例。

日记《开学随感》

C

小练笔:

寒假里,哪次外出的活动让你受益匪浅,大大丰富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

举一例。

《总复习》P2-5

备注:

1、每篇课文,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从A、B、C中选择一组习题完成。

A为基础题,供中下等学生练习;B为提高题,中等生学生选做;C以挑战题为主,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后面的课文均作这样的安排。

2、《总复习》指《小学毕业总复习(语文)》,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行复习,选做。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教后随笔】

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后感

十六世纪英国文学家培根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正是由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所以在每册教材的开篇都安排了“习惯篇”的教学。

本册教材安排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个内容。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体现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这种习惯的培养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并使得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在游历、实践中提高。

与此同时,语文又在实践中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充实丰富学生的生命。

这两个学习习惯强调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发展规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代人的求知模式,也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

但只读书是不够的,在博览群书之后,还需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在游历中,在实践中去运用、验证、丰富自已已有的知识。

在“行万里路”中获得许多能力和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看图,归纳出我们可以组织开展哪些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看图,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有怎样的好处,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向往。

(3)引导学生看图,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我们如何开展实践活动。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汇总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经过整理归纳,把十二册教材提出的学习习惯的要求归纳如下,供在教学时参考。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

专心倾听、认真写铅笔字。

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勤查字典、主动识字。

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

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读书有选择、留心观察事物。

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自主修改作文、多种渠道学语文。

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课题

1、长江之歌

使用课时数

2

总课时数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难点:

领悟《长江之歌》中“我们赞美长江,……的情怀。

”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课前布置搜集资料、课件、课后播放《源远流长》

主要板书计划:

1、长江之歌

赞美→无穷的源泉

依恋→母亲的情怀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详见教案。

课外:

详见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

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长江的风采,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

大家知道我们的母亲河吗?

2.教师提问:

有没有同学到过或是在电视上见过呢?

3.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

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4.第一句中:

“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

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

(知识点:

源头:

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

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

(课件显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二、检查预习情况(字词)

利用课件出示:

1、出示难读的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

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

左窄右宽。

灌、溉:

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由教师范读来训练学生“正确、清楚”的朗读能力。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1.教师范读前四句,请同学说说老师读的好不好?

好在哪里?

为什么好?

  2.教师总结如何朗读,然后让学生全班齐读前四句,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

  3.运用齐读,散读等朗读全文。

  四、听课件中的朗读

  1.先听朗读,然后跟读。

  2.对比同学们自己所读的语气语调,请同学们作一些评价。

  3.以个别、分组、全班的形式来朗读。

  五、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抄写词语、继续搜集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2、通过朗读感受课文抒发的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整体感知。

【教学难点】

领悟《长江之歌》中“我们赞美长江,……的情怀。

”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

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

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

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

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

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

“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

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

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

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借助课件)。

六、布置作业。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作业设计】

课内

课外

1号本

2号本

3号本

4号本

天天练

补充习题

钢笔字

朗读

背诵

总复习册

其它

A

组词

选读音

写成语

写诗句

抄词

默写课文

一二三五

一二三五

全部

读组长听

背组长听

B

选读音

写成语

问题

默写课文

四五六

三四五

全部

背组长听

C

问题

仿写诗句

默写课文

四五六七

三四五

全部

6至9页

附:

课堂作业:

△组词:

溉、概、采、彩、薄、礴、臂、劈

△选择读音:

丰采、哺育、尘埃、荡涤

△写出描写长江的成语(四个)

△写出关于长江的诗句(三句)

△问题:

为什么说“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

△仿写:

你从……,……;你从……,……;你用……,……;你用……,……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教后随笔】

《长江之歌》教后随笔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研究《长江之歌》,很容易明白,这首词是作者在多次莅临长江、阅读长江、研读长江、思考长江、品读长江等综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而长江本身就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也可以称为一门“课程”。

所以作者创作的全过程实质是深刻理解长江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这一过程,追寻长江之美、长江之学生才能有所悟、有所得。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堂上信息的交流,对长江有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对长江的热爱、赞美之情仅仅表现在对课文的理解(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很容易出现就课文讲课文的局面,很难真正明白长江对人们的贡献,很难感受长江之美,领悟这首歌词的意境。

教学随笔

【预习设计】1、长江之歌(预习作业)班级姓名

一、朗读三遍课文,写出你的初读感受:

二、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的歌词。

共分成两段,再细细读读,两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段;

第二段:

三、抄写文中易错的词语,每个两遍:

四、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写长江?

至少四个。

五、你积累了哪些关于长江的诗句?

至少三句。

六、通过询问、查找,搜集关于长江的小资料,作简要摘录:

七、“我们……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你有母亲的情怀。

”这样的语句一共出现了两次,结合上面搜集的资料,写出自己的理解。

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

八、再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你能够把课文背诵出来吗?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课题

2、三亚落日

使用课时数

2

总课时数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难点:

抓住落日过程,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2、三亚落日

 

                                 像孩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详见教案。

课外:

详见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感受三亚海滩浓浓的热带风情。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

2、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

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范读(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⑵学生自由练读。

  ⑶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题目一看就知道,怎样改变一下来概括主要内容呢?

(这篇写景的短文,主要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

  ⑷给课文划分段落。

提示课文那几小节直接写三亚日落的美景?

3—5节可以作为一个段落。

课文第一、第二小节分别作为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练读第一节。

  2、指名读第一节,相机正音。

  3、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看三亚落日的总体感受怎样?

理解“美妙绝伦”和“一点也不……逊色”的意思。

  4、朗读指导:

重点读好:

“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5、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

(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过渡:

在三亚看落日怎样有诗意呢?

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1、指名读课文。

  2、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

  3、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

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

  交流:

海:

蓝透了;椰树:

挺拔俊秀碧玉一般;海鸥:

洁白;沙滩:

金灿灿亮闪闪软软……

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景物也能写出三亚的美?

学生想象,播放课件中的三亚风光。

学生交流。

4、小结:

的确,三亚就像同学们描绘的那样,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

你们看,那里的天和海蓝极了。

(引读: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挺拔俊秀的椰子树……沙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作者抓住了海、椰树、海鸥等富有热带风情的景物来描写的

  5、同学们,你们喜欢三亚的热带风光吗?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检查生字词

  ⒈出示生字词。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悄然无声

  2、指名朗读。

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悄然无声”的“悄”要读“qiǎo”。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

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芒:

-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

敛:

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抓住落日过程,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检查复习: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三亚的热带风光。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想一想:

为什么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描写看似和落日无关的海滩风光?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就在这蓝天碧海的映衬之下,三亚落日于是呈现出少有姿态。

  1、自由读。

注意做到:

  口中有味——你能体会到语言的美吗?

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这种美吗?

  心中有形——边读边想象落日色彩、形态之变化

  下笔有神——写出自己的独到体会来,可以品一个词的妙用,妙意,也可以品语言的传神,还可以品想象的奇妙以及作者情感的表露。

  2、交流:

方式:

我来读_______,(读课文片断),(谈自己的读书感怀)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板书:

像孩童)

  课件出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快乐的孩童”?

(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备课用笺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

要求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课件: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