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柱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2368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柱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墙柱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墙柱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墙柱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墙柱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墙柱总结.docx

《墙柱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柱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墙柱总结.docx

墙柱总结

墙柱平面布置图结构设计总结-2014.12-2015.07

一、墙的基本构造:

1.配筋率: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且竖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

部分框支抗震墙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区,配筋率不应小于0.3%,非抗震时不应小于0.25%。

框架-剪力墙结构、版主-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竖向、水平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5%,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端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墙布竖向配筋率:

底部加强区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

剪力墙水平和分布筋直径,均不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非抗震时不小大8mm

错层处墙肢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水平和竖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实际时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5%。

错层处剪力墙截面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50mm

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

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2.钢筋的间距和直径: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钢筋应双排布置(截面厚度不大于400时,用双排,400到700用三排,700以上用4排)双排分布钢筋应设计拉筋

部分框支剪力墙,抗震设计时钢筋间距不应小于200mm,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

拉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分布钢筋的两倍,且不得大于600mm,

二、墙内约束边缘构件构造:

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如下图的规定值,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计约束边缘构件。

B级高度高层,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过渡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要去可低于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但应高于构造边缘构件

1.范围及配筋要求(如下图):

2.设置方式(如下图):

竖向钢筋除满足上图中阴影部分,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应小于1.2%、1.0%、1.0%,并分别不应小于8根16、6根16和6根14的钢筋。

边缘构件箍筋和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于300,不应大于竖向钢筋间距的两倍

边缘构件箍筋和拉筋沿竖向方向的间距,一级不宜大于1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150mm;

竖向钢筋应满足墙竖向钢筋间距(框支剪力墙落地部分间距不宜大于200mm,其余300mm)

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3.体箍率及沿墙肢长度Lc:

体箍率配箍率特征值取值及Lc如下:

 

二,三级轴压比小于等于0.4时:

体箍率0.64%(C40)0.56%(小于等于C35)

轴压比大于0.4时:

体箍率1.06%(C40)0.93%(小于等于C35)

一级轴压比小于等于0.3时:

体箍率0.77%(C50)

轴压比大于0.3时:

体箍率1.28%(C50)

 

三、墙内构造边缘构件:

1.范围及配筋要求(如下图):

2.设置方式(如下图):

四、柱的基本构造:

1.纵筋基本构造:

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下图中的规定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

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

抗震设计时,宜对称配筋;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四级和非抗震时,纵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纵筋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全部纵筋的配筋率非抗震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

柱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异形柱钢筋应满足:

(1)同一截面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相同直径,起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不应大于25mm;

(2)内折角处应设置纵向受力钢筋;

(3)纵向钢筋间距:

二、三级时不宜大于200mm,非抗震时不宜大于300mm。

当不满足时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

(4)纵向受力钢筋每排不应多余3根,根数较多时,可分两排设置。

(5)柱肢各肢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

异形柱纵筋最小配筋率应符合下图:

纵筋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4%;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

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配筋率如下表:

扶壁柱设置箍筋,一、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不小于6mm,和纵筋直径的1/4,间距一、二、三级不大于150,四级及非抗震不大于200。

(6)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的小偏心受拉是,柱内纵筋应比计算值增加25%。

2.箍筋基本构造:

(1)箍筋加密区构造如下图

(2)箍筋加密区范围:

一、二级框架柱的全高范围。

(3)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4)柱箍筋加密区肢距,一级不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箍筋间距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筋直径;

(5)转换柱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不大于100及6倍纵筋直径;非抗震时箍筋间距不大于150,且体箍率不应小于1.5%。

(6)柱箍筋体积配箍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最小配箍特征值选取如下图

转换柱的配箍特征值比普通柱增加0.2,且体箍率不应小于1.5%。

且一、二、三、四级框架柱,其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应小于0.8%,0.6%,0.4%和0.4%

(7)柱箍筋非加密区体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箍筋间距,一、二级不应小于10倍纵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小于15倍纵筋直径。

(8)非抗震设计师: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和柱短边尺寸及15倍最小纵筋直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倍最小纵筋直径,且不应大于200mm,末端应做成135弯钩。

3.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17条汇总(附规范条款)

(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

(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

(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

(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

(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

(《抗规》P69页,6.4.6);

(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

(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

(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

(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10.6.3第3款);

(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8.2.2第5款);

(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6.4.6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4)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型钢砼框支柱、一级角柱应全高加密。

(17)顶层由于使用要求取消部分内柱形成顶层大空间而导致刚度突变者,其顶层其他框架柱箍筋应全高加密。

(经验)

五、墙柱平面布置图绘图基本步骤:

1.在所需要的PKPM中提取配筋文件及平面布置图:

(1)PKPM-PMCAD-画结构平面布置图-绘新图,按此步骤提取(一般每一标准层提取一个结构平面布置图);

(2)PKPM-SATWE-分析结果及文本显示-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中提取计算文件(一般刷新后在根目录文件中提取);PKPM-SATWE-分析结果及文本显示-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长细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中提取墙柱轴压比文件(一般刷新后在根目录文件中提取)

2.理清相关关系:

打开PKPM-SATWE-接PM生成SATWE数据,在多塔结构补充定义-多塔立面,以及特殊构件定义中对比得出画图所需抗震等级、砼等级、各层层高、底部加强区(注意也许多塔与特殊构件定义中的数值也许不一样,此时需返回SATWE中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中进行对比)

3.将计算文件按标准层进行配筋合并,从结构平面图中分理处墙柱图,底部加强区,由于每层计算配筋变化过大,尽量不要进行归并,可将将多层计算文件重叠在一起,对比不同。

4.从建筑图中拷出所需轴线并进行整理(注意轴线关系是否存在虚数,如存在,自行进行调整)

5.用探索者-实体工具-线狐转PL将PKPM生成的墙柱线段变成整体多段线(在墙、柱各图层中进行,避免墙柱刷成统一图层),地下室挡墙中的墙柱,需全部刷成墙图层,并删掉柱虚线,原柱位置采用斜线进行填充(如下图):

6.以一层平面图为例,其余例同:

在探索者-布置柱子-画方形柱,探索者-布置轴网-单根轴线,中画出探索者的柱子及轴线图层,将图中墙柱及轴线刷成探索者图层(墙柱分成两部分,待柱标注完成还原后再刷墙),进入探索者-布置柱子标注柱尺寸,进行柱尺寸标注,注意标注可以变换方向,不要重叠(刷图层前记得先把轴线的标注尺寸图层刷层别的,避免到时候轴线刷会原来图层时和它处于同一图层中)

7.柱配筋:

根据柱配筋将柱分成不同编号,一般如果没变柱尺寸可用同一编号(如KZ1)配筋不同在后面加数字(a~z),柱编号新建一个图层与墙编号分别,可取一个柱编号为默认编号,不用标注,在说明中注明。

柱大样绘制:

探索者-布置柱子-柱复合箍中根据实际比例画出大样(1:

25或1:

20等),大样中边框线段用探索者转换成PL,按单偏压计算时可不考虑单肢钢筋面积,直接考虑单边面积,角柱需注意配筋率。

8.墙配筋:

(配筋采用文件数字x2)/5(如PKPM默认间距为200时,其他情况用1m/间距),编号规则同柱子(采用Q或JLQ)

9.边缘构件配筋:

计算配筋中数字为两端的计算,如为异形墙,或果断是,计算文件要叠加,边缘构件需用斜线填充进行示意,并进行编号,编号规则如柱(构造边缘构件可用GBZx,约束边缘构件可用YBZx)。

10.说明书写:

说明中需注明抗震等级等。

11.大样:

加入错层箍筋加密大样。

12.整理图形,删除计算文件,采用PU命令清理图层。

 

六、画图过程中注意事项:

1.当嵌固层端所在层数大于1时,需注意嵌固层以下配筋要比上一层大1.1倍(配出来的实际配筋大1.1倍)

2.采用探索者尺寸标注是,有些标注未与轴线发生关系,需自行调整。

3.边缘构件填充可放在标注尺寸后,不对边缘构件尺寸进行标注,边缘构件尺寸见大样图(边缘构件尺寸一起标注容易导致标注出现虚数)

4.绘图过程中需把墙柱图上下重叠,部分墙肢长度不一致时要注意,下层墙柱不能比上层墙柱短(在对比平面图,如加长下部墙柱无影响,可加长下部墙柱)同时墙柱位置上下不一致的需要调整。

5.柱大样中各边箍筋肢数尽量保持一致,如两边尺寸一样,但钢筋根数和直径不一样的,需用字母进行表示,并在平面图中用相同字母,相同位置进行示意,如下图。

6.底部加强区:

底部加强区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底部加强区,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其他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当嵌固端未与地下一层的地板或以下是,底部加强区部位尚宜乡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7.墙大样中除边箍筋外,其余采用拉筋进行拉结,如下图:

8.墙约束边缘构件箍筋肢数指个方向最少的那个,如上图为两肢箍。

9.注意底部加强区,墙最小配筋率为0.3%。

10.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根墙肢长有关,不是固定的,构件默认长度400mm为一下情况:

轴压比大于0.4时墙肢长度不能大于2m。

轴压比小于等于0.4时墙肢长度不能大于2.66m。

11.标准层无约束边缘构件。

 

12.如边缘构件为L形时,边缘构件配筋可分开,如图:

与墙肢相连端,由于墙肢钢筋锚入,可采用边缘构件构造,全为构造边缘构件端,箍筋需满足墙的构造要求,箍筋间距两端尽量保持一致。

13.如模型中单独柱子砼强度不一样的可采用原位标注砼强度,如图:

14.绘制标准层墙柱时,注意部分边缘构件存在计算配筋,且计算配筋较大。

15.墙柱图中多余轴线应删掉(从平面图或建筑图中拷过来的轴线很多多余的)2015.07.16

16.角柱(双偏压构件)要满足角部计算要求,其余不需要满足。

2015.08.05

17.注意转换柱和约束边缘构件有体箍率要求。

2015.08.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