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挡土墙施工方案.docx
《公路工程挡土墙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挡土墙施工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工程挡土墙施工方案
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至青川界公路改建工程
(易地移民搬迁联网道路)二标段
挡土墙工程施工方案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制人:
四川中鑫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章、工程概况--------------------------------1
第二章、施工方案--------------------------------4
第三章、工期计划-------------------------------11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13
第五章、安全及环保保证措施---------------------15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宝七路白朝乡至青川界二标段设计图纸
二、通过现场考察、了解工程施工环境
三、本公司具备的施工技术人员、工程施工机械
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01-201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GD32-2012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FHEC
国家现行的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技术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以及省市对该工程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五、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有关规程规定。
六、我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及我公司以往同类工程施工技术经
验。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广元市利州区宝七路白朝乡至青川界改建工程(易地移民搬迁联网
道路)位于利州区白朝乡境内,位于东经105027′至106004′,北纬32019
′至32037′之间,东临旺苍县,南连剑阁县、元坝区,西接青川县,北接
朝天区。
本合同段道路全长8.234km,本合同段起讫里程为
k10+205.8~k18.439.939。
采用双向两车道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20
公里/小时;路基宽6.5米;四级公路。
1
二、路基边坡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
1、边坡支挡及加固
在地面横坡较陡或建筑物控制等不能放坡的路段设置路肩挡土墙收
坡;在山坡陡峻或地质条件不良地段以及坡顶有重要建筑路段坡脚设置
路堑挡土墙稳固坡脚。
挡土墙应结合地形、地基承载力等因素选取。
对既有挡墙使用状况良好时,原则上结合路线平纵,尽量利用既有
挡墙。
当既有挡墙段拓宽时,原则上拆除重建。
2、边坡防护
填方路堤
路堤边坡高度小于4m时,挂网喷播植草防护;路堤边坡高度大于4m
时,根据地形情况设置拱形骨架护坡。
一般情况下需要采用路肩墙挡土墙回收边坡时,选用衡重式或仰斜
式路肩墙。
路基紧邻时,采用实体护坡。
3、挖方路堑
本项目部分路段靠近山体一侧拓宽,产生了较高的边坡,边坡稳定性
较好,但坡面较为破碎的风化岩质边坡及土质边坡采用挂网喷播植草防
护和客土喷播防护。
局部表土溜坍或坡顶有重要建筑以及边坡开挖将产
生大量土石方路段,在坡脚设置路堑挡土墙。
4、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
本项目排水系统由边沟、桥、涵等构成,根据本项目的地形情况,
全线均采用矩形边沟形式。
边沟结合钎焊与之形成有机的排水系统。
为
了保证排水畅通,挖方边沟沟底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
5、路基排水
2
路堤侧设置浆砌片石排水沟(地面横坡较陡路段不可设置);挖方路
段路基两侧设置浆砌片石矩形边沟。
路堑边沟与填方边沟连接处地面坡
度较大时,采用急流槽连接。
边坡较高路段,在堑顶5m外面设置矩形截
水沟并通过急流槽连接边沟或桥涵。
三、挡土墙基本情况
合同段为K10+205.8-K18+439.935全线挡土墙,分为衡重式挡土墙
单体墙最大长度137.6m,单体墙最大高度12m,顶宽0.5m,最大底宽
3.36m,路肩墙单体墙最大长度62m,单体墙最大高度3m,顶宽0.5m,最
大底宽1m,共37处;路肩墙单体墙最大长度62m,单体墙最大高度3m,
顶宽0.5m,最大底宽1m,共44处;仰斜式路堤墙最大高度6m,长度为
60m,一处;仰斜式路肩墙最大高度7m,长度为68m,一处。
共计使用M7.5
浆砌片石2.5万方,C20片石混凝土9千方。
3
第二章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基础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开工。
2、测量放样:
按图纸设计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进行施工放
样。
3、施工现场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由工地配电柜接到施工现场.
4、在现场设置“施工须知”牌,标明主要技术负责人、现场质量管
理员、试验检测人、安全负责人;砼、砂浆配合比、主要施工工艺及质
量标准,来指导施工。
二、基坑开挖
1、将基坑控制桩延长于基坑外2米处加以固定。
2、基坑开挖应保持良好的排水,基坑外设置集水井或排水沟,以利
于基底排水。
3、用挖机开挖至设计标高+20cm处,然后人工挖除剩余20cm土,以
免机械扰动原状土或超挖。
4、按图示尺寸做出1:
10的坡度(人工挖掘修坡,坡度朝向正确)。
5、基坑开挖后应检验基底承载力,合格后,妥善修整,在最短的时
间内放样、装模。
若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应按重力式挡土墙通用图
进行基底扩大基础处理。
三、施工工艺及流程图
1、基底处理:
开挖基坑后,先对基底整平、夯实;采用小型打夯机
进行夯实。
4
2、C20片石混凝土:
高度大于8m的挡土墙,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
开挖基坑及处理后,检验基底尺寸及标高,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
可浇筑基础。
墙身为7.5号水泥砂浆砌筑片石,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
沉降缝每隔10~15m设置一道,当墙顶填土高度渐变时,在渐变段起止处
须设置一道。
缝宽2~3cm,缝内用沥青麻絮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填
塞深度为15cm.
2.1、模板工程
2.1.1根据工程特点,为保证C2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外观质量,采
用竹胶板配置模板。
2.1.2现场使用手提电锯进行木多层板锯板,制作误差为+0,-5mm,
为防止产生毛边,锯板前先将板下垫实,锯板速度不宜过快。
并将锯口
处用耐水酚醛油漆涂刷三次。
模板平面拼缝处用不干胶带封好,接缝处
用木方钉牢。
2.1.3锯板成型后,在板后用50×100木方沿纵向扁放后用钉子钉
牢,木方间距不大于300mm,竖向平行摆放,为模板的次龙骨,主龙骨为
外侧用ф48×3.5mm脚手管加固支撑。
2.1.4木模板使用之前,先将板面均匀涂刷一层脱模剂,脱模后应
及时清洁板面,严禁用坚硬物敲刮板面。
周转下来的模板水平摆放,下
垫木方,边角对齐堆放在平整地面上。
2.1.5模板重复使用前,必须再将表面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一层
5
脱模剂,处理不净或未刷脱模剂的模板不允许使用。
不允许在已支好的
模板上刷脱模剂,防止污染钢筋。
2.1.6为了保证模板支设的整体稳定性,采用φ14对拉螺栓进行加
固模板,对拉螺栓自挡土墙底部200mm开始,水平、竖直方向间距分别
按300mm,500mm交错布置,当墙体厚度较大时,墙体内增接Φ6的钢筋
与螺栓杆焊接,焊接采用单面焊长10d,每层模板高度不大于1m;模板
外侧用ф48×3.5mm脚手管加固支撑,支撑架设置在地基牢固的基础上。
2.1.7模板及其支承体系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
定措施。
2.1.8模板及其支架拆除要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
坏后,方可拆除。
2.1.6、砼工程
2.2.1施工现场设置一套1m3的砼搅拌站,配置两台0.35m3的小型
搅拌机,水泥用量及骨料计量采用电子秤控制,水用量用时间计量器控
制,由砼运输车把砼运至浇筑地点,再由砼汽车泵浇筑入模。
2.2.2原材料选择
水泥:
选用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
选用级配均匀的中粗砂,含泥量小于3%。
6
石子:
采用级配均匀的砾石,粒径为5~30mm,确保砼泵送的可泵性和连
续性。
3.37挡土墙砼施工时,采取连续浇筑方法,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砼
浇筑从一端开始平行推进。
片石分层添加,片石厚度小于150mm,强度不
小于砼强度,数量按规范要求埋放片石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
20%控制。
3.38采用插入式砼振捣器,插入点间距为300mm,插入时做到快插慢拔,
每一点振捣时间为20~30s,分层浇筑时,每层砼厚度应不超过振捣棒长
的1.25倍,与侧模距离保持在5至10cm左右;在振捣上层砼时,砼振捣
器应插入下层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振捣上层砼时要在
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
3.39砼浇筑时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同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
钢筋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
应在已经浇筑的砼初凝前将其加固修整完好,再进行砼浇筑。
3.40砼浇筑要连续进行。
因故中断时,其间断时间间隔应小于前
次浇筑砼的初凝时间。
确因施工工艺或其他原因必须预留施工缝时,施
工缝应按规范要求采取处理措施(如先清洁表面,打毛,在浇筑一层高
标号砂浆,然后再继续浇筑等),并且应设置占截面面积不少于20%的榫
头加强(条件困难时也可用适量的短钢筋加强)。
砼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
2.1.7砼养护
在平台砼表面洒水湿润进行养护,并覆盖一层塑料布,避免砼干缩
7
出现裂缝,养护期不少于7天。
2.2.7泵送砼前,先用水润湿整个泵管,然后输送水泥砂浆,使输送
泵管处于湿润状态,再开始泵送砼,砼泵送应连续进行。
2.2.8操作人员在泵送砼时要注意观察砼泵的液压表和各部位的工
作状态,在泵的出口处最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如发生堵塞泵管情况,应
立即将泵机反转运行,使泵出口堵塞的砼能回流到料斗内,将回流后的
砼搅拌后再继续进行泵送砼工作。
泵送砼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泵管清理。
2.2.9砼试块制作及质量检验
砼试块制作在搅拌站及浇筑地点随机取样,每组分别做3块试块,
每作业班与每100m3砼不少于一组;每次搅拌同种标号砼时,不在第一
罐砼中取样。
试块做好标识并进行同条件养护,按龄期送试验室做抗压
强度试验。
3、浆砌墙身:
待基础验收后,进行墙身的放样。
墙身为M7.5的水
泥砂浆砌筑片石、块石,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墙面采用块石镶面,块
石厚度统一采用250mm宽,度为厚度的1.5~2.0倍,长度为厚度的1.5~
2.1.8倍。
在砌筑第一层时,湿润基础片石后再坐浆砌筑。
在墙身砌筑时采
用样板挂线或两面立杆挂线,内、外面线保证顺直整齐,外面逐层收坡,
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砌
体分层砌筑,2-3层为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大致找平,砌筑前每一石
块均用净水洗净使其彻底饱和,所有石块应座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
8
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石块固定就位。
相对长和短的石块应交错铺在
同一层并和帮衬石或腹石交错锁结,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100mm,
可以用厚度不比缝宽大的石片填塞竖缝,片石应被砂浆包裹,砌筑上层
时不能振动下层,不能在已砌筑好的砌体上翻掷、滚动和敲击石块。
选
用表面整齐的块石作为角隅石及镶面石。
石砌筑完成后进行勾缝,用铁
抹子将浆砌石墙外缝凹槽抹平收光。
4、挡土墙应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
图纸墙身每隔10~15m设一道沉降缝,缝宽2cm,沉降缝竖直贯通,用沥
青麻絮填塞,缝内沿墙顶、内、外三面用沥青麻絮嵌塞,塞入深度为15cm。
5、每隔2-3米上下错列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孔采用ф10cmPVC管,
泄水孔设置2%~4%坡度,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底部高出地面0.3m,墙背泄
水孔处采用渗水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滤。
6墙背填土
3.41墙背回填应在墙体强度达到75%以后,方可采用砂卵砾石或片碎
石等水稳性较好的粗粒料逐层回填、压实,并注意勿使墙身受到较大冲
击力的影响。
挡墙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部分基坑回填采用8%石灰土并要
求逐层压实;
3.42对于回填区域,在回填施工前进行现场复查,对墙脚有明显汇水
和积水的地方,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排水设施,保证底部排水畅通,
并上报监理。
9
3.43
回填材料在回填施工中应均衡、对称地分层填筑和压实,每层松
铺厚度不超过25cm,压实度不小于95%,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墙背回填,
按规定在旧填方或挖方上设台阶,台阶宽度及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
定。
2.1.9墙背回填建立相应的台帐,落实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回填质量。
7、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清理场地
基坑放线监理验收
基底开挖
基础处理监理验收
基础试验
墙身放样监理验收
墙身施工
墙体养护
墙背回填监理验收
验收
10
第三章工期计划
一、工期安排
2017年2月5日~3月15日基坑开挖和处理
2017年2月6日~4月30日基础浇筑
2017年2月6日~5月1日墙体砌筑
二、机械设备安排
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搅拌机3台,自卸汽车3台,压路机1台。
三、工期保证措施
要求施工班组制定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合理
安排各工序、组织协调好各班组施工作业程序,把工期目标分解到各班
组,逐个落实。
班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调查完成计划的措
施、劳力、材料及机械设备的配置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并检查工程完成
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析查找完不成指标的原因,制定补救措施,并
对各班组的施工计划进行平衡调整后下达到落实,不得因人为因素造成
工期延误。
加大奖罚力度,克服拖拉作风,广开工作面实施平行流水作
业,实现有序、均衡生产,抓好施工全过程管理,加强预见性,使计划
安排切合实际,最后应做到设备到位、材料到位、人员到位、使工地管
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力求做到严格按施工计划施工,确保工期。
11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一、保证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1建立层次分明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质量责任制,认真开展全面质
量管理,做到质量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抓住施工现场,
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消灭质量通病,使质量管
理上新水平。
2加强技术管理,每道工序都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人,接收人在
书面上签字,明确责任,组织各班组长学习技术规范,让每参与人能熟
悉质量验收的标准。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组织
施工。
二、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及具体措施
1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关键和特殊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并得以贯
彻,使工程质量全过程得以受控。
2搞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作,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
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
在施工中要加强过程监控,保证不返工。
3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及时处理现场质量问题,积累原始资料,按期进
行整理总结。
4施工员在所管理班组进行跟班监控,并及时将信息提供给质检员、技
术部门,由技术主管及时进行处理。
5各分项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三检制”,对各班组定时、定点、定位施
工,层层把关,做好质量等级的验评工作。
每道工序应自检、互检、质
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杜绝返工。
严格遵守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评验标准,为创优工程打好基础。
12
三、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1对进场材料严把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不许进场,按规范要求,按批、
按时、按生产厂家,检验进场材料各项指标。
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必附
有合格证,进场时做好进货检查、检验,对有二次检验要求的材料,按
要求取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对不合格产品予以退场。
2材料场场后,应在现场的指定地点堆放、分类存放,有防潮要求的
应进入库房,并有具体的标识。
3要求各施工班组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完善检测机构,按规范要求对
进场原材料、砂浆进行试验,做到取样有随机性、代表性、真实性,反
映工程质量,以试验数据指导工作。
四、技术复核及隐蔽工程验收
1对于技术性强的且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起重大影响的施工内容,在
其正式开始实施或下道工序施工前,必须由技术员、质检员进行技术复
核,并留下记录。
2所有隐藏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和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后
才能组织施工。
五、质量管理目标
不断增强各班组的质量意识,把保证工程质量渗透到施工过程的方方
面面。
树立创优质工程的信心,要求工程一次性合格率100%,优良品率
100%。
13
第五章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文明奖罚制度,树文明施工之风,创安全生产之实。
2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规定,明
确岗位职责,定期组织安全文明检查,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
全教育。
3机械操作手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下班后不得赌博、酗酒,抓紧休
息,严禁疲劳驾驶,尤其是在碾压护边土时要警惕滑入坡下。
指挥人员
必须站在机械5m以外指挥,以防被机械碰撞。
4加强对施工用电的管理,临电全部采用三相五线制,对开关箱采用
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原则。
工作区、生活区电缆线由专职电工安装、
搭接,严禁私拉电线,施工电缆或架高或穿在塑料管内埋入地下。
严禁
使用电炉等明火电器,所有线路都必须安装空气保护关头,以防漏电能
立即断开线路。
5健全安全交底和安全验收制度,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均应向操作
人员作安全技术交底,机械、电器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等在启用前应进
行专项验收。
6严禁在仓库等场所抽烟,尤其是易燃物附近严禁烟火;油罐必须远
离生活区,并用砂子覆盖,树明显警示牌。
7施工路段树立醒目标志牌或警示灯,或拉上隔离胶纸带,以防人穿
行。
8上班时必须穿戴相应的劳保用品,严禁穿拖鞋进入施工区。
9组织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活动,让职工有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情调;
14
同时保持生活区清洁卫生,绿化生活区;工作区机械摆放整齐。
10挡墙高度大于2m小于4m时,在挡墙外侧就是回填土方确保挡墙
临边高度小于2m,回填的土方需平整,上部做1m宽的平台;当挡墙高度
大于4m时,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基础清理干净坚实平整,做好排水措
施基础不得积水;脚手架立杆横杆符合规范要求,作业层满铺脚手板;
架体与墙体做好可靠连接固定。
二、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对全体施工队伍的环保思想教育,重视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2在施工时对附近不应拆除的建筑物、树木以及管线、水电等设施应予
以保护。
3加强施工现场粉尘、噪音、废气、污水的监视工作,把它与文明施工
现场一起检查、考核、奖惩,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气、污水的污染。
4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5作好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噪音、粉尘的污染,采取
技术措施控制粉尘、污水、噪音污染。
6严格按照相关劳动保护的规章制度。
对从事噪音、粉尘等工作的施工
人员采取防护措施,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7污水和垃圾要妥当处理、污水要经常洒药和清理沉渣,垃圾要集中堆
放,定期运到指定的垃圾场。
8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木,枯草、各种包
装袋及其它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恶臭气体物质。
9工地茶炉、火灶、锅炉等尽量采用消烟除尘型具。
10施工过程中,避免破坏农田排灌系统,在与农田或城镇排水系统发
15
生矛盾时,应埋设临时水管、挖临时水渠,保证排灌、排水系统不间断,
竣工后及时清理恢复。
11所有驻地用地,平整后铺石屑进行表处,防止灰尘飞扬,保持驻地
周围的环境卫生。
配备洒水车,对施工车辆经过的道路洒水去尘。
12施工机械材料按规定地方摆放整齐,告戒机械操作人员不要把各种
废料随便抛在路上或其他地点,不污染周围环境。
13机械设备不破坏公路用地以外的农作物、树木,施工完成后,清理
好施工现场,恢复原来地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