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130052曹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1907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8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4130052曹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094130052曹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094130052曹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094130052曹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094130052曹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4130052曹锋.docx

《094130052曹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4130052曹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4130052曹锋.docx

094130052曹锋

本科学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  业地理科学

年级2009级

姓  名曹锋

学  号094130052

指导教师左俊辉

职称副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

2012年5月5日

目录

一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

1实习时间及地点…………………………………………………………2

2实习人员………………………………………………………………2

3实习目的………………………………………………………………2

4实习准备………………………………………………………………2

5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3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4

(一)自然地理……………………………………………………………4

1地质地貌………………………………………………………………4

2气候与水文……………………………………………………………7

3植被与土壤……………………………………………………………9

4自然灾害………………………………………………………………15

5自然资源………………………………………………………………15

(二)人文地理………………………………………………………………17

1人类活动历史……………………………………………………………17

2人口和民族………………………………………………………………17

3经济和产业………………………………………………………………17

4城镇与交通………………………………………………………………18

5主要资源环境问题………………………………………………………19

6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

三专题报告…………………………………………………………………20

四综合实习总结……………………………………………………………24

1实习收获…………………………………………………………………24

2实习建议…………………………………………………………………24

 

一、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介绍

1.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2年4月1日-5月21日,共51天,具体安排如下:

4月1日-15日:

室内准备。

4月16-4月23日:

野外实习。

4月25日-5月21:

整理野外考察材料,撰写、修改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等。

2.实习人员构成

实习指导老师:

王平、左俊辉、段勇、吴宁、丁文荣

实习成员:

09级地理科学专业A、B班

3.实习目的

此次野外综合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具体实践环节,其目的在于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具体的到实际的野外,认识地理现象,分析地理现象,指导实践活动。

做到学以致用。

本次实习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2)通过讲解和启发,使学生回顾观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够独立采样、摄影、素描、填图和访问,对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进行思考判断;

(3)通过野外实践巩固地理知识,并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4)培养学生在野外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习准备(4月1日-4月15日)

内容及安排

(1).实习动员

时间:

4月9日(星期一下午2:

00)。

地点:

明睿楼301教室。

内容:

野外综合实习目的意义、实习计划、实习线路和主要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和实习纪律、成绩考核等。

参加动员会的学生:

2009级地理专业103人。

参加老师:

学院领导、地理系主任、教务办主任、野外综合实习指导教师等。

(2).查询、检索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有关实习内容

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石林喀斯特地貌”、“岩溶生态环境”、“石漠化”、“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蒙自市(县)”、“开远市”、“个旧市”、“个开蒙建城市群”、“昆河经济带”;“屏边县”、“屏边火山”、“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石灰山雨林、季雨林”、“黄色石灰土”、“黄色砖红壤”、“黄色赤红壤”;“河口县”、“河口热区开发”、“河口边境贸易”、“元江或红河水系”、“元江或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建水县”、“燕子洞”、“建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水旅游开发”;“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杞麓湖”、“星云湖”、“抚仙湖”、“阳宗海”等,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熟悉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经济、聚落、人口、文化、城镇、边贸、旅游等内容的研究进展。

(3).认真预习《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

认真阅读、分析《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熟悉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实习内容。

(4).专题讲座

时间、地点、内容等详见下表:

主讲教师

时间

教室

主要内容

陈永森教授

4月5日星期四

下午13:

30~16:

00

汇文楼1区

206教室

昆河沿线综合自然地理特征

及地域分异

昆河沿线地质构造、地层和岩性,地貌发特点、主要地貌类型、空间分异、地发育和演化历史

王平副教授

 

4月9日星期一

下午13:

30~16:

00

 

汇学楼3幢

206教室

昆河沿线土壤发育特点、土壤类型

及空间分异

昆河沿线经济、人文地理

特点及地域分异

昆河沿线植被发育特点、植被类型及空地域分异

(5).其他准备工作

借实习用具、有关图件等,详见清单。

GPS、罗盘等:

找张谦舵老师;植物地理实习用具:

找段勇老师;土壤用具:

找华红莲老师。

5.实习基本内容与经过

4月16日:

昆明—石林县,住石林县城。

主要内容: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含土壤、植被);喀斯特湖泊等。

4月17日:

石林县城—蒙自市,住蒙自市。

主要内容:

南盘江干热河谷植被变化情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参观红河州博物馆等。

4月18日:

蒙自市——屏边县,住屏边县城。

主要内容:

元江(河口市、个旧市)河流水文特征及河谷地貌;元江中游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特点;滇南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红河州沿边开放及口岸建设等;城镇聚落(以蒙自市建成区为主)等。

4月19日:

住屏边县城。

主要内容:

团山附近的火山地质地貌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南亚热带次生林;区域气候特点及其分异;人文地理调查(屏边县城)等;4月20日:

住屏边县城。

主要内容: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利用等。

4月21日:

屏边县城—马关县古林箐—河口县,住河口县城。

主要内容:

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及北热带石灰山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黄色石灰土、赤红壤、砖红壤等。

4月22日:

河口县城—建水县,住建水县城。

主要内容:

河口边贸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河口县民族文化;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特点(河口县)与中游干热河谷自然环境(个旧市、元阳县)对比;建水县地下喀斯特地貌(燕子洞)及县城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等。

4月23日:

建水县城—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区。

主要内容:

“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演化;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实习线路图

二、实习沿线和区域地理环境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

1.地质与地貌概况

本次野外实习的区域范围主要集中于云南省东南部由昆明至河口之间的区域,大部在云南省红河州境内。

实习区内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

实习区内位于小江断裂带、哀牢山断裂以东,地势北高南低,区内高原面部分保存良好,路南、陆良、师宗、泸西一带高原面部分表面平坦,起伏不大,断陷盆地与湖泊星罗棋布,在富宁、广南、西畴、马关一带,地处云贵高原的转折端,地表切割较强烈,高原面支离破碎,形成侵蚀与溶蚀中、低山地貌。

该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其中又以上古生代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地层为主。

在西部边缘还有元古代震旦系昆阳群、下古生代的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灰岩出露,中部为三叠系个旧灰岩为主,南部为泥盆系和寒武系地层,西北部则以石炭系、二叠系灰岩为主,非灰岩部分多为砂页岩,在大围山一带岀露岩浆岩及变质岩。

由于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这一带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典型,如石林县的高石芽、溶斗、溶沟、溶蚀盆地地貌,丘北、硕山等地的峰丛、孤峰溶丘、峰林、溶洼、地下河和天生桥,以及喀斯特湖群等。

这里有著名的石林喀斯特,泸西、弥勒的阿庐古洞、白龙洞、丘北普者黑喀斯特湖群,长5.2千米落差100多米的六郎洞暗河、砚山、文山的峰丛、孤峰、溶丘、溶洼与西畴、马关的峰丛、塔状峰林等典型喀斯特景观。

在南部东部边缘地带,受南盘江及支流、红河及南溪河等深切、常形成深切的峡谷地貌形态。

(1)石林县地质地貌

石林地区居扬子准地台西南隅,区域地质构造为石林倾伏试背斜,构造轴向15°NE-195°SW,岩层产状平缓,为巨厚层状。

平面上发育有一组扭性裂隙,缺乏张性破裂面。

出露的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次为元古界、下古生界和新生界。

石林景观主要发育在下二迭统茅口组石灰岩中,少数发育于栖霞组石灰岩中。

距今2.7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积有厚厚的石灰岩,经中生代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水面,形成陆地。

200万年来,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溶蚀和日复一日的风化作用下,海水和雨水沿着构造裂隙运动,使溶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久之先成石芽,继而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连片成群。

路南石林位于滇东高原内部的滇东喀斯特高原区之核心地带,向西分别是滇东断陷湖盆高原区和滇中红层高原区,向东南则为滇东南喀斯特山原区。

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路南石林处于第二阶梯面上。

这里正置珠江水系上游,河流侵蚀切割不强烈,高原面解体轻微,丘陵状高原地形保存较为完好,地面崎岖,但起伏和缓,仅断块山地和一些非碳酸盐岩类可构成相对高耸的山体。

石林地区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盆地、石林、石芽、溶斗、落水洞、溶洞、湖盆、河谷、峰丛、峰林、孤峰等。

本次实习的第一个地点就是乃古石林景区,为什么称其为“乃古石林”呢?

乃古是彝族的撒尼语,包含了古老和黑色的意思。

乃古石林距石林县城10km,距大石林景区8公里,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该景区由东区、西区、白云湖、白云洞、古战场等组成,可以用“峰上望、林中游、地下钻”来形容乃古石林的特点。

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较为典型。

喀斯特地貌介绍如下:

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溶蚀、侵蚀及淀积沉积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

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与改造作用,叫喀斯特地貌。

②喀斯作用过程:

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主要包括:

方程正向是岩石溶蚀的过程,逆反应则是淀积的过程,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则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原因。

③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

首先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其次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然后是地下水循环通畅。

原因是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

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2)弥勒县地质地貌

弥勒县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

(3)屏边县地质地貌

屏边县位于红河州东南部,滇东溶岩高原的西南边缘,地理位置约北纬22º49′至23º23′,东经103º24′至103º58′之间,全县土地面积1906平方公里。

县内地形高差悬殊较大,最高点为东南角的巴巴山,海拔2590米,最低为东南角的三岔河口,海拔仅为154米,相对高差为2436米。

地势属低纬中山深切割类型,县内山脉在南溪河、新现河、那么果河冲刷切割下,形成三条较大支脉。

大致由北至南延伸纵贯县境,而大河流南溪河,从县境中部长期冲刷的影响,将全县切割为相对对称的东西两大部分。

中部河谷地带,地形陡窄低凹,河床由偏东南方向逐渐下降,河岸两侧山陡削峻险,多数地段坡度在40—50度以上,许多地方悬崖峭壁林立,形式天堑。

河岸两侧山原,属中山山原区,多呈破碎皱褶状,东部地区既有坡度比较平缓,形同丘状、圆锥状的缓坡山原与少量山间谷地,也有石灰岩裸露,峰峦迭障翠峰插云的石山。

西部地区,除石灰岩地带,具有类似东部地貌特征外,较多的为风化程度较深、连绵起伏的土山。

屏边县地质复杂,元古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均有分布。

以古生代地质系统较为发育,其中又以寒武纪地层最多。

新现、新华、白云、和平、白河、湾塘六个乡分布着寒武纪沉积的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岩、板岩、细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少量页岩;玉屏镇及新现乡的部分地区属元古代屏边群沉积的板岩、细砂岩、粉砂岩、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玉屏镇分布着第三纪喷发的白榴橄栏辉石岩、白榴玄武岩。

(4)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

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岩溶地区:

远古界变质岩→下古生界的沙页岩、沉积岩→上古生界的石灰岩→中生界三叠纪的海相地层出露较完整(沉积岩中的沙石灰岩为主,中间夹杂的是沙页岩,粒质灰岩)。

由于水热组合条件好使该地区岩溶加速,化学、生物会使其速度加快。

植物根系会使石头出现裂隙,岩石更易侵蚀,因此该地岩溶地貌较为典型。

(5)河口地质地貌

河口在地貌上居于滇东南岩溶山原的南缘,这里地表深受红河及其支流南溪河、小白龙河、盘龙江等的切割,起伏十分显著,形成分割中山地和深切低谷相间的地貌组合。

山地海拔大都在1100-1500米之间,为剥蚀侵蚀中山。

其间的河谷底部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大多仅为200-300米,南溪河与红河的汇合点附近海拔仅为76.4米。

区内无较大的河谷盆地,沿河仅有零星分布的阶地及局部宽谷发育。

(6)昆明、玉溪地质地貌

包括昆明市的大部分河玉溪地区的东北部,为著名的“断陷湖盆区”的主要所在。

由多条近南北向的高角度断层组成的平行断层带形成了分布密集的断陷盆地群,其中昆明、玉溪、宜良、通海、澄江、路南、嵩明等盆地面积都100平方公里以上,最大的昆明盆地面积达763.6平方公里。

2.气候与水文

实习区内多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在南部边缘有北热带气候出现,在较高的山地上,有部分南温带气候存在,在亚热带气候内,大体弥勒以北,为北亚热带坝区为中亚热带,山区为南暖,弥勒以南、文山以北大部分为中亚热少数低坝为南亚热带,西畴、马关、屏边、开远等地为南亚热带部分中亚热带。

河口、红河下段为北热带。

在途径的红河州到河口县的大部分干热河谷地区,气温高空气干燥。

从昆明到河口,气候带复杂多样,气温与降水变化也较大,年均温约从14℃~22℃(14.7℃~22.6℃),年降水量约从827mm~1777.7mm,无霜期由230天到全年无霜。

区内河流分属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大水系,昆明、宜良以北属于金沙江水绿(普渡河与牛栏江)石林县、弥勒、开远、蒙自、建水、丘北等属于南盘江水系,文山、马关、河口、屏边属于红河水系。

流经季风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打。

区内河流多为大河的上游或一、二级支流,河流为山地高原型,河流水流急多峡谷,在高原面上源头附近,河床较线,曲流发育,干流及河流中下段河流深切,为峡谷河段,水流急,多险滩急流瀑布;在石灰炭区,地面河水较少,河流时隐时现,地下河段长、六郎洞河、南盘江、南利河等均有较长的暗段河,颜洞、燕子洞等地下河也约长十余千米。

区内湖泊众多,多分布于东部和北部,类型大都为断陷湖泊,小型则为喀斯特溶蚀湖泊。

较大的有昆明滇池、阳宗海、玉溪抚仙湖、星云湖等,小的有月湖、普者黑湖群等。

(1)石林的气候与水文

石林地区气候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气候具有一定的分带性。

海拔1500~1600米的低谷河槽地区,为中亚热带气候;海拔1600~1800米的坝区、缓丘区,为北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800~2150米的山区、半山区,为当于温带气候;海拔在2150米以上的老圭山主峰,为中温带气候。

气候特征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当地年平均气温15.6℃,最热月均温20.6℃,最冷月均温8.4℃,年较差12.2℃。

第二,昼夜温差大,一天有四季,一雨便成冬。

当地气温差的日变化很大,尤其是冬春季节。

每天气温的变化是夜冷昼热,早晚凉爽,一日有四季,晴天尤为显著。

第三,降水年内变化大,干湿季分明。

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为964mm。

降水主要集中夏秋季节。

第四,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缓丘平坦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5Kcal/cm2-136.8cal/cm2;其他起伏缓丘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4.6cal/cm2-135.01cal/cm2;

路南石林地区水体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二者相互连通,形成了统一的喀斯特水文系统。

石林县属珠江上游的南盘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巴江、普拉河、大可河等。

石林地区的主要河流是巴江及其下游支流大可河。

南盘江、普拉河是石林地区边缘河流。

石林地区还有长湖、月湖、圆湖等80多个天然湖泊。

有黑龙潭、白龙潭、风龙潭等大小龙潭、泉点50多个。

已探明的地下暗河9条,团结水库、黑龙潭水库等大小水库80多做,其他坝塘近百个。

(2)蒙自县气候与水文

蒙自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6℃,无霜期337天,年降雨量815.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234小时。

雨热同期,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

境内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2.12亿立方米。

(3)屏边县气候与水文

屏边县位于红河州东南部,暨滇东溶岩高原的西南边缘,地理位置约北纬22º49′至23º23′,东经103º24′至103º58′之间。

由于海拔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加之地处低纬,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垂直变化比较显著的气候类型,境内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势属低纬中山深切割类型,县内山脉在南溪河、新现河、那么果河冲刷切割下,形成三条较大支脉。

大致由北至南延伸纵贯县境,而大河流南溪河,从县境中部长期冲刷的影响,将全县切割为相对对称的东西两大部分。

(4)河口县气候与水文

河口县最高海拔2363米,最低海拔在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仅76.4米,为云贵川三省的最低点。

 河口面迎北部湾的海风,背靠大围山梁柱,城区四季浓荫,花果飘香,是一座具有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城市。

河口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l.9℃。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6℃,年平均降雨量1587.3毫米,降雨长达163天。

夏日长,湿度大,雨量充沛。

3.植被与土壤

从昆明至南部边缘的河口可跨越三个自然带:

(1)热带北缘地带(云南南部热带北缘季节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砖红壤地带),河口及南部边缘海拔400m—600m以下地区;

(2)亚热带南部地带(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地带),大体是竹园、文山、广南一线以南地区;

(3)亚热带北部地带(云南高原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也可分为两个地带,大体从昆明、石林、陆良一线以南至文山、广南、竹园等地之间为中亚热带,大体从昆明、石林、陆良一线以北为北亚热带。

植物的垂直分布与带状分布也很明显,尤其是南部边缘地带,水平带与垂直带都很典型。

从自然植被看,大体有热带与亚热带植被类型。

目前天然的水平植被多数地区因人为干预二遭到破坏,多分布有松林(云南松、华山松等)、杉林(杉木、油杉等)或松栎混交林,也有些地区荒山(石山、土山)也有一定比重。

从一些高大山地或深切河谷内残存的原始植被来看它自南向北分别有热带沟谷雨林、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中北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半湿型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山苔藓常绿阔叶林。

而在广阔的石灰岩出露的地区,天然林多已不复存在,除有分布一些松林、杉林和松栎混交林外,一些地区分布有石灰岩灌丛植被,在红河的近河口段以及南盘江下游河段上,气候干热,焚风效应明显,这些河段周围的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高大木本树种往往很难恢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似稀树灌草群落的植被,在谷地的坡地上,除生长有扭黄茅、香茅、龙草等草类以外,还生长有天干果、余甘子、虾子花、火绳树、厚皮树等小乔木以及霸王鞭、仙人掌、牛角刺、落地生根、龙舌兰、剌茄等多刺灌丛。

一些荒坡上还生长有飞机草与紫茎泽兰。

实习区内土壤发育类型多,水平与垂直地带普明显,土类多样。

但其中以铁铝土纲的红壤、黄壤和赤红壤为主,在边缘地带以及深切河谷内分布有砖红壤和燥红土。

受地势北高南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带分别为山地(山原)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高大山地上,在垂直带上出现红棕、黄棕、棕壤、非地带性土如石灰岩土、紫色土、新成土,火山灰土则穿插各带中,南部低热河谷内,则有燥红壤分布。

本次野外实习收集到的土壤样本有屏边阿季伍红色火山灰土样本、佛光阁后典型黄壤样本等。

(1)石林的植被与土壤

石林地区自然植被现况以次生植被占绝大部分。

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已所剩无几,没有原生植被。

历史上肯定存在过原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不仅广布于土山,而且也广布于石山,特别是哪些有石又有土的石芽山地。

石林地区位于滇东熔岩高原山地红壤地带。

成土的地层、岩性较为多样,但主要是二叠系石灰岩、玄武岩,泥盆系沙页岩,母质类型主要有第三纪以来由上述岩性发育形成的红色古风化壳、洪积、冲积物、湖积物、几代岩石风化残积坡积物等。

在当地高原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的长期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了面积广大的山原红壤和石灰土以及零星的紫色土、水稻土和冲积土等。

长湖土壤剖面特点如表3所示:

表3长湖土壤剖面观察纪录

调查日期:

2011-3-18

剖面号码:

01号

观察地点:

长湖

地形:

丘陵

坡向:

350°

坡度:

18°

海拔高度:

1890m

天气:

阴转晴

土壤名称:

红色石灰土

母质:

坡残积

侵蚀情况:

微度侵蚀

植被:

针阔混交林

土地利用现状:

林地

地下水埋深:

很深

调查人:

徐昌钦

A

B

C

剖面示意图:

土壤特征及其自然状况综合描述:

土壤深厚,有淀积、淋溶作用,但不明显。

土体上部较松软,下部结实,上部根系较为发达,下部较少。

地势平缓,有坡残积,土体厚。

人类活动少,植被发育好。

发生层

厚度

(cm)

土壤

颜色

土壤

质地

结构

湿

根系

侵入体

PH

碳酸

反应

腐殖层

0-20

棕红

轻壤土

粒状

松散

湿润

6.4

淀积层

44-68

暗红

中壤土

粒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