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0250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答案

1.第1题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第2题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3.第3题

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4.第4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5.第5题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6.第6题

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7.第7题

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8.第8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9.第9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10.第10题

 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11.第11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12.第12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

 

A.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答案:

B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13.第13题

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本质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14.第14题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15.第15题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

C.一维性

D.时间的相对性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16.第16题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17.第17题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18.第18题

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B.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

答案:

B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19.第1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普遍性

B.物质性

C.规律性

D.连续性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0.第20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1.第21题

 规律是(  )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2.第22题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答案:

D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23.第23题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4.第24题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

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5.第25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普通联系规律

C.永恒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6.第26题

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切运动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的灭亡

D.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7.第27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8.第28题

辩证法所讲的同一是指()

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B.不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C.绝对的同一

D.抽象的同一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29.第29题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30.第30题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31.第31题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32.第32题

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33.第33题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答案:

A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34.第34题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35.第35题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答案:

A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36.第36题

上层建筑的核心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A.政治思想

B.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军队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37.第37题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答案:

C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38.第38题

 社会存在是指(   )  

 

A.社会管理体制

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答案:

A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39.第39题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40.第40题

生产关系是反映(   )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答案:

A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41.第41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

 

A.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

B.通过做投机生意而攫取高额利润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42.第42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

C.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

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43.第43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 )

 

A.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44.第54题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45.第55题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

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答案:

A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46.第56题

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具有(      )

A.社会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有用性

答案:

C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47.第57题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48.第58题

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

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

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

答案:

A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0.0

 

49.第59题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50.第60题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答案:

C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51.第61题

 

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

 

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

答案:

B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52.第62题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答案:

D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1

此题得分:

1.0

 

53.第44题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实用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E.革命性

答案:

B,D

您的答案:

B,D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54.第45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要成果有()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A,B,C,D

您的答案:

A,B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0.0

 

55.第46题

 规律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E.偶然性

答案:

A,B,C,D

您的答案:

A,B,C,D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56.第47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答案:

A,B,C

您的答案:

A,B,C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57.第48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答案:

A,B,C,E

您的答案:

A,B,C,E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58.第49题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E.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E.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

答案:

A,B,D

您的答案:

A,B,E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0.0

 

59.第50题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其表现有()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E.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答案:

B,C,D,E

您的答案:

C,E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0.0

 

60.第63题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E.亚当·斯密

答案:

B,D

您的答案:

B,D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61.第64题

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

答案:

A,B,C,D

您的答案:

A,B,C,D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62.第65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答案:

A,D

您的答案:

A,D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63.第66题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答案:

C,D,E

您的答案:

C,E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0.0

 

64.第67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答案:

A,B,E

您的答案:

A,B,E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65.第68题

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E.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真理

答案:

A,B,C,D,E

您的答案:

A,B,C,D,E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66.第69题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心理的有( )

 

A.人们的情感、情绪

B.人们的愿望、要求

C.人们的风俗、习惯

D.人们的道德观点 

E.人们的艺术观点

答案:

A,B,C

您的答案:

A,B,C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67.第70题

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指  (      )。

 

A.一个社会中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B.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

C.一个社会中的劳动者

D.一个社会中的先进分子

E.一个社会中的全体成员

答案:

A,B

您的答案:

A,B,C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0.0

 

68.第51题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

 

 

答案:

错误

您的答案:

错误

题目分数:

3

此题得分:

3.0

 

69.第52题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客观规律。

答案:

错误

您的答案:

错误

题目分数:

3

此题得分:

3.0

 

70.第53题

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共同遵循的认识论路线。

 

答案:

正确

您的答案:

正确

题目分数:

3

此题得分:

3.0

 

71.第71题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个人天才的产物。

答案:

错误

您的答案:

错误

题目分数:

3

此题得分:

3.0

 

72.第72题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和对立。

答案:

错误

您的答案:

错误

题目分数:

3

此题得分:

3.0

 

73.第73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到多方面历史条件的限制。

答案:

正确

您的答案:

正确

题目分数:

3

此题得分:

3.0

 

作业总得分:

80.0

作业总批注: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