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0064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docx

第一周高考仿真限时练

第一周 高考仿真限时练

一、选择题

7.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

该物质是(  )

A.生石灰       B.草木灰

C.明矾D.漂白粉

解析:

选C 该物质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说明该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生石灰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呈碱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二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故草木灰、漂白粉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均呈碱性;明矾溶于水,由于Al3+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

故该物质为明矾,C项正确。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为0.6NA

B.0.1mol·L-1AlCl3溶液中含有Cl-数目为0.3NA

C.5.6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的碳原子数为0.4NA

D.11.2LCO2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解析:

选C 10g46%乙醇溶液中含有0.1mol乙醇和0.3mol水,所含氢原子数目为1.2NA,A错误;溶液体积未知,0.1mol·L-1AlCl3溶液中含有Cl-数目不一定为0.3NA,B错误;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所以5.6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的CH2物质的量是0.4mol,碳原子数为0.4NA,C正确;11.2LCO2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0.5NA,D错误。

9.分子式C9H10O2的有机物,其结构中含有苯环且可以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12种B.13种

C.14种D.15种

解析:

选C 该有机物能与NaHCO3发生反应产生气体,说明含有羧基—COOH,取代基为正丙酸基时,1种;取代基为异丙酸基,1种;取代基为—COOH、—CH2CH3,有邻、间、对3种;取代基为乙酸基、—CH3,有邻、间、对3种;取代基为—COOH、—CH3,—CH3,2个甲基邻位,2种,2个甲基间位,3种,2个甲基对位,1种;符合条件的总共有14种。

10.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M>W>Z>Y>X

B.X、Z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X∶Z)为3∶1和4∶2的化合物

C.化合物YW2、ZW2都是酸性氧化物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区会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

选B 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应为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C元素;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则Z为N元素、W为O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应为Al元素。

氢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Al>C>N>O>H,即M>Y>Z>W>X,故A错误;N、H两元素能形成NH3、N2H4,故B正确;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用铝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阴极生成氢气,不会生成沉淀,故D错误。

11.我国对“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4Na+3CO2

2Na2CO3+C,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产生的Na2CO3固体储存于碳纳米管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钠金属片作负极,碳纳米管作正极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a2CO3+C-4e-===3CO2↑+4Na+

C.放电时,Na+从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D.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也可使用NaClO4的水溶液

解析:

选D 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式可知,放电时Na发生氧化反应,则钠金属片作负极,碳纳米管作正极,A项正确;充电时,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转化为CO2,电极反应为2Na2CO3+C-4e-===3CO2↑+4Na+,B项正确;放电时,Na+从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C项正确;金属钠能与水反应,故电解质溶液不能使用水溶液,D项错误。

12.在一定条件下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

实验中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铁粉

B.烧瓶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烧瓶C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

C.试管D中收集到的是H2

D.A、B装置都需要酒精灯加热

解析:

选B 本实验要实现铁和水蒸气的反应,在试管中应该放置铁粉,烧瓶B中是水,通过加热使水蒸气进入试管中反应,烧瓶C起缓冲作用,用试管D收集生成的氢气。

试管A中加入铁粉,A项正确;烧瓶B中产生水蒸气,烧瓶C防止倒吸,B项错误;试管D收集氢气,C项正确;加热烧瓶B产生水蒸气,加热试管A使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D项正确。

13.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NaH2PO4溶液pH<7,则在溶液中:

c(Na+)>c(H2PO

)>c(H3PO4)>c(HPO

B.0.1mol·L-1(NH4)2SO4溶液与0.1mol·L-1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

c(NH

)+c(H+)=2c(SO

)+c(OH-)

C.0.1mol·L-1CH3COONa溶液与0.1mol·L-1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7):

c(CH3COOH)>c(Na+)>c(CH3COO-)>c(H+)

D.0.2mol·L-1NaHCO3溶液与0.1mol·L-1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2c(Na+)=3c(CO

)+3c(HCO

)+3c(H2CO3)

解析:

选B A项,NaH2PO4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说明H2PO

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则c(HPO

)>c(H3PO4),浓度大小为:

c(Na+)>c(H2PO

)>c(HPO

)>c(H3PO4),错误;B项,0.1mol·L-1(NH4)2SO4溶液与0.1mol·L-1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电荷守恒关系为:

c(NH

)+c(H+)=2c(SO

)+c(OH-),正确;C项,0.1mol·L-1CH3COONa溶液与0.1mol·L-1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7),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则c(CH3COO-)>c(CH3COOH),由物料守恒关系c(CH3COO-)+c(CH3COOH)=2c(Na+)知,c(CH3COO-)>c(Na+)>c(CH3COOH),浓度大小为:

c(CH3COO-)>c(Na+)>c(CH3COOH)>c(H+),错误;D项,0.2mol·L-1NaHCO3溶液与0.1mol·L-1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物料守恒关系:

3c(Na+)=2c(CO

)+2c(HCO

)+2c(H2CO3),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很好的供氧剂,其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市售过碳酸钠一般都含有碳酸钠,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只含Na2CO4和Na2CO3)的纯度,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实施:

(1)操作①和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的有________(填操作序号)。

(3)请简述操作③的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按如图装好实验装置,Q为一塑料气袋,随意取适量样品于其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稀盐酸滴入气袋中至充分反应。

(4)为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盐酸前必须关闭________,打开________(填“K1”“K2”或“K3”),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上述反应停止后,使K1、K3处于关闭状态,K2处于打开状态,再缓缓打开K1。

B中装的固体试剂是________,为何要缓缓打开K1?

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时,量筒Ⅰ中有xmL水,量筒Ⅱ中收集到了ymL气体,则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解析:

(1)为获得样品的质量值,需要进行称量,故操作①是称量;为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需要进行蒸发,故操作③是蒸发结晶。

(2)操作②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反应速率;操作③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液的蒸发并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3)蒸发结晶时,通常不能将水全部蒸发完再停止加热,应待还有少量水或出现大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然后利用余热将剩余的少量水蒸干。

(4)反应是在塑料气袋中进行的,生成的CO2、O2均在袋内,气袋膨胀会将瓶内空气排出,由于左侧连接有盛有试剂的装置B,故首先应关闭K2、K1,打开K3,此时测量出的体积为CO2、O2两种气体的体积之和(瓶内排出的空气体积与塑料内生成的气体体积相等)。

导管A可平衡气压,有利于分液漏斗中液体的顺利滴下,同时消除滴下液体的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6)量筒Ⅱ收集的是ymL氧气,由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可求出m(Na2CO4)=

×2×122g·mol-1,Na2CO4产生的CO2体积是O2体积的两倍,量筒Ⅰ收集的气体体积等于袋内生成的全部的气体体积,故由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为(x-3y)mL,m(Na2CO3)=

×106g·mol-1,代入

即可算出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称量 蒸发结晶

(2)②③

(3)加热蒸发至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蒸发皿中的固体

(4)K1、K2 K3 平衡分液漏斗内和反应体系内压强,使稀盐酸顺利滴下,同时消除滴下稀盐酸的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5)碱石灰(合理答案均可) 让生成的CO2能充分被B中碱石灰吸收,使量筒内收集到较纯净的O2

(6)

27.碳酸亚铁(FeCO3)是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将其隔绝空气加热到200℃开始分解为FeO和CO2,若将其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则生成Fe2O3。

(1)已知25℃、101kPa时:

①C(s)+O2(g)===CO2(g) ΔH=-393kJ·mol-1

②铁及其化合物反应的焓变示意图如图:

请写出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报道,一定条件下Fe2O3可被甲烷还原为“纳米级”的金属铁。

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s)+3CH4(g)2Fe(s)+3CO(g)+6H2(g) ΔH

①反应在3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4.8g,则该段时间内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一定量的Fe2O3(s)和CH4(g)置于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铁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D.v正(CO)=2v逆(H2)

③在容积均为VL的Ⅰ、Ⅱ、Ⅲ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纳米级”的金属铁,然后分别充入amolCO和2amol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tmin时,CO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此时Ⅰ、Ⅱ、Ⅲ三个容器中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3)Fe2O3用CO还原焙烧的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Ⅰ、Ⅱ、Ⅲ、Ⅳ四条曲线是四个化学反应平衡时的气相组成对温度作图得到的;A、B、C、D四个区域分别是Fe2O3、Fe3O4、FeO、Fe稳定存在的区域)

若在800℃,混合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40%的条件下,Fe2O3用CO还原焙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2O3还可以用来制备FeCl3,通过控制条件FeCl3可生成聚合物,其离子方程式为xFe3++yH2OFex(OH)

+yH+。

下列措施不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水稀释B.加入少量铁粉

C.升温D.加入少量Na2CO3

解析:

(1)由铁及其化合物反应的焓变示意图可推知

①4Fe(s)+3O2(g)===2Fe2O3ΔH1=-1648kJ·mol-1

②2FeCO3(s)===2Fe(s)+2C(s)+3O2(g)ΔH2=+1480kJ·mol-1

③C(s)+O2(g)===CO2(g) ΔH3=-393kJ·mol-1

则在空气中煅烧FeCO3生成Fe2O3的焓变ΔH=2×ΔH2+ΔH1+4×ΔH3=2×1480kJ·mol-1+(-1648kJ·mol-1)+4×(-393kJ·mol-1)=-260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为4FeCO3(s)+O2(g)===2Fe2O3(s)+4CO2(g) ΔH=-260kJ·mol-1。

(2)①测得Fe2O3在反应中减少的质量为4.8g,则反应的n(Fe2O3)=

=0.03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得n(H2)=6n(Fe2O3)=6×0.03mol=0.18mol,则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H2)=

=0.03mol·L-1·min-1。

②因为反应开始时,无CO和H2,随着反应的进行,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为1∶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该反应有固体参加,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有变化,又因为容器恒容,所以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铁为反应物,当其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当2v正(CO)=v逆(H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③由题图可知,T1中的状态转变为T2中的状态,CO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所以状态Ⅰ未达到平衡状态;T2中的状态转变为T3中的状态,CO的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反应逆向移动,说明Ⅱ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状态Ⅲ。

T3时温度最高,CO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2Fe(s)+3CO(g)+6H2(g)Fe2O3(s)+3CH4(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的ΔH大于0。

(4)对于可逆反应,增加反应物的量和减少生成物的量都可以使反应正向移动,聚合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加入铁粉,反应物Fe3+的量减少,平衡逆向移动,故选B。

答案:

(1)4FeCO3(s)+O2(g)===2Fe2O3(s)+4CO2(g)ΔH=-260kJ·mol-1

(2)①0.03mol·L-1·min-1 ②BC ③Ⅲ 大于

(3)Fe2O3+CO

2FeO+CO2

(4)B

28.我国产铜主要取自黄铜矿(CuFeS2),随着矿石品位的降低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湿法炼铜的优势日益突出。

该工艺的核心是黄铜矿的浸出,目前主要有氧化浸出、配位浸出和生物浸出三种方法。

Ⅰ.氧化浸出

(1)在硫酸介质中用双氧水将黄铜矿氧化,测得有SO

生成。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在25~50℃下进行,实际生产中双氧水的消耗量要远远高于理论值,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配位浸出

反应原理为CuFeS2+NH3·H2O+O2+OH-―→[Cu(NH3)4]2++Fe2O3+SO

+H2O(未配平)。

(2)为提高黄铜矿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为稳定浸出液的pH,生产中需要向氨水中添加NH4Cl,构成NH3·H2ONH4Cl缓冲溶液。

某小组在实验室对该缓冲体系进行了研究:

25℃时,向amol·L-1的氨水中缓慢加入等体积0.02mol·L-1的NH4Cl溶液,平衡时溶液呈中性。

则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滴加NH4Cl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Ⅲ.生物浸出

在反应釜中加入黄铜矿、硫酸铁、硫酸和微生物,并鼓入空气,黄铜矿逐渐溶解,反应釜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填化学式),微生物参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5)假如黄铜矿中的铁元素最终全部转化为Fe3+,当有2molSO

生成时,理论上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

(1)①在硫酸介质中用双氧水将黄铜矿(CuFeS2)氧化生成SO

,由于H2O2具有强氧化性,该过程中Fe2+、S2-均被氧化,据此可得CuFeS2+H2O2+H+―→Cu2++Fe3++SO

+H2O,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该离子方程式。

②H2O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且反应产物Cu2+、Fe3+催化H2O2的分解,故实际生产中双氧水的消耗量远高于理论值。

(2)提高黄铜矿的浸出率,即增大反应CuFeS2+NH3·H2O+O2+OH-―→[Cu(NH3)4]2++Fe2O3+SO

+H2O向右进行的程度,可通过增大氨水的浓度、增大O2的压强、分离浸出液、减少[Cu(NH3)4]2+、SO

的浓度等措施来实现。

(3)amol·L-1氨水中加入等体积0.02mol·L-1NH4Cl溶液,平衡时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c(OH-)=c(H+)=1×10-7mol·L-1,c(NH3·H2O)≈

mol·L-1,c(NH

)≈0.01mol·L-1。

NH3·H2O的电离常数Kb=

滴加NH4Cl溶液的过程中,NH

的增加抑制氨水的电离,则氨水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减小,故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4)由反应釜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可知,Fe3+被还原为Fe2+,后在微生物作用下被O2氧化为Fe3+;S8在微生物作用下,与O2和H2O反应生成H2SO4,而H2SO4又可重新进入反应釜参与反应,故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为Fe2(SO4)3、H2SO4。

(5)由图中转化关系可知,黄铜矿(CuFeS2)被O2氧化生成Fe3+、SO

,生成2molSO

的同时,生成1molFe3+,失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2×8mol=17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17mol×

=4.25mol。

答案:

(1)①2CuFeS2+17H2O2+2H+===2Cu2++2Fe3++4SO

+18H2O

②H2O2受热分解;产物Cu2+、Fe3+催化H2O2分解等(答出一点即可)

(2)提高氨水的浓度、提高氧压(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

 正向

(4)Fe2(SO4)3、H2SO4(或Fe3+、H+)

4Fe2++O2+4H+

4Fe3++2H2O(或S8+12O2+8H2O

8SO

+16H+)

(5)4.25mol

三、选考题

35.[物质结构与性质]硼及其化合物在耐高温合金工业、催化剂制造、高能燃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1)硼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

(2)B2H6是一种高能燃料,它与Cl2反应生成的BCl3可用于半导体掺杂工艺及高纯硅制造。

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与BCl3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________。

(3)氮硼烷化合物(H2N―→BH2)和Ti(BH4)3均为广受关注的新型储氢材料。

①B与N的第一电离能:

B__________N(填“>”“<”或“=”,下同)。

H2N―→BH2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②Ti(BH4)3由TiCl3和LiBH4反应制得。

BH

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磷化硼(BP)是受到高度关注的耐磨材料,它可用作金属表面的保护层。

如图为磷化硼晶胞。

①磷化硼晶体属于__________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含有配位键。

②晶体中P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

③已知BP的晶胞边长为an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磷化硼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式子表示)。

解析:

(2)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也相同的粒子互为等电子体,所以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与BCl3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CO

或NO

(3)①H2N―→BH2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所以B原子杂化类型为sp2;②BH

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所以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则BH

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Ti(BH4)3由TiCl3和LiBH4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3+3LiBH4===Ti(BH4)3+3LiCl。

(4)①在磷化硼晶体中,磷和硼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互作用,结合耐磨的性质可知其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硼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但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每个硼周围都有4个共价键,所以存在配位键。

②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每个磷原子周围有4个硼原子,所以配位数为4。

③BP的晶胞边长为anm=a×10-7cm,其体积为(a×10-7cm)3,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P原子数为4,B原子数为8×

+6×

=4,所以磷化硼晶体的密度为

g·cm-3=

g·cm-3。

答案:

(1)

 

(2)CO

或NO

(3)①< sp2 ②正四面体 TiCl3+3LiBH4===Ti(BH4)3+3LiCl

(4)①原子 是 ②4 ③

36.[有机化学基础]伪麻黄碱(D)是某感冒药的成分之一,能够缓解感冒时带来的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伪麻黄碱(D)的分子式为________;B中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写名称)。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B的消去反应产物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E,请写出E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

(4)满足下列要求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