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0037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docx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滨河商务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1.《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JGJ/T282-2012;

12.《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

二、工程概况

拟建场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以东,小清河北路与小清河之间,由一栋超高层、三栋高层、裙房商业及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20.63万m2。

设计±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5.55m,基坑底标高-15.8m(局部-12.2m),开挖深度12.2m-15.8m,基坑东

拟建建筑物效果图

西长约260m,南北宽65~120m,基坑开挖面积约3.5万m2。

拟建建筑物概况一览表

建(构)筑

物名称

A塔

(办公)

B塔

(公寓)

C塔

(SOHO)

D塔

(办公)

裙房商业

结构类型

框筒/剪

框剪

框剪

框剪

框剪

安全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层数

32层

25层

25层

25层

4~5层

高度

140米

100米

100米

100米

20~30米

±0.000

25.55米

基础形式

桩筏

桩筏

桩筏

桩筏

桩基,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

地下层数

地下2-3层

基础埋深

-11.7m、-15.3m

三、周边环境条件

(一)周边建筑

东侧:

基础外边线距离材料加工周转场地为6.89m,距离中建八局办公生活区42m。

南侧:

基础外边距离南水北调箱涵5-10m,箱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底板厚度均为600mm,分缝长度15m,分缝处采用止水橡胶止水,箱涵宽17.2m,高6.1m,箱涵顶标高24.05m,底标高17.95m,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径500mm,桩长5.5m,桩间距1.0m,正方形布桩),现未投入使用。

根据箱涵设计文件,箱涵允许变形值为20mm,箱涵施工期间采用1:

1~1:

1.2放坡支护方案。

西侧:

基础外边距离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3F)约21.0m。

(二)周边道路

北侧:

基础外边线距离小清河北路人行道花砖约3.5m;

西侧:

基础外边线距离现状路2.5m-9.5m;

(三)地下管线

西侧:

西侧现状道路路面及绿化带下埋设有污水、雨水、热力、给水、电信、供电等管线,各类管线最大埋深为3.60m。

 

北侧:

小清河北路路面及绿化带下埋设有污水、雨水、热力、给水、电信、供电、路灯、交通信号灯管线,各类管线最大埋深为2.60m。

基坑周边管线情况一览表

管线位置

管线类别

材质

管径(mm)

埋深(m)

走向

与基坑内边

线的距离(m)

基坑北侧

污水

PVC

400

2.62

东西

2.61

电信综合

400×300

1.28

7.68

电信综合

200×200

0.90

8.70

路灯

100

0.76

10.57

雨水

800

2.13

15.01

热力综合

273

1.13

24.94

热力综合

273

1.13

25.70

路灯

200×100

0.81

25.70

给水

铸铁

1200

1.42

28.53

基坑西侧

污水

PVC

300

3.60

南北

2.53

雨水

500

2.03

4.20

热力综合

108

1.00

5.96

热力综合

108

1.05

6.52

给水

铸铁

200

1.27

8.00

电信综合

200×200

1.04

8.73

电信综合

300×200

0.95

9.88

供电

900×300

1.42

12.38

四、设计软件

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FSPW7.0版。

五、岩土工程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区位于地貌单元属黄河、小清河冲积平原。

地形中部及南部较高,北部及西南、东南部较低,场地自然地面标高24.07~26.62m。

2、地下水

根据勘察报告,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上部填土、粉土层及下部第⑥层粉质粘土。

场地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2.10~4.80m,相应标高为20.85~22.87m,南部小清河现状水位标高20.69~20.72m(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为23.57m,现状底面下约2.0m),场地内地下水有向小清河渗流补给趋势。

地下水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渗流补给,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1.5m左右。

3、地层结构

根据勘察报告,影响基坑支护的地层分为8层,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42ml):

杂色,稍密,为砖块、灰渣及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该层局部有①1素填土,褐黄色,可塑,湿,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砖屑、灰渣。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3.90~7.80m,平均层厚5.94m,层底埋深3.90~7.80m,平均5.94m;层底标高17.75~21.05m,平均19.29m。

②粉土(Q4al):

褐黄色,稍密,湿~很湿,摇振反应强烈,含灰色条纹。

场地西部部分钻孔该层局部夹褐黄色可塑②1粉质粘土透镜体或薄层。

该层层厚1.20~2.40m,平均层厚1.80m,层底埋深6.00~6.30m,平均6.15m;层底标高18.55~18.65m,平均18.60m。

③淤泥质粘土~粘土(Q4al):

浅灰色,软塑~流塑,湿,含有机质。

场地西部部分钻孔该层中部夹③1粉土及③2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2.40~5.50m,平均层厚3.38m,层底埋深8.80~11.30m,平均10.04m;层底标高14.65~16.15m,平均15.19m。

④粘土(Q4al):

灰黑色,可塑,湿,含有机质、腐殖质、碎贝壳。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0.30~0.50m,平均层厚0.40m,层底埋深9.30~11.80m,平均10.44m;层底标高13.75~15.65m,平均14.79m。

⑤粉土、粘土(Q4al):

该层上部为⑤1粉土,下部为⑤粘土。

⑤1粉土:

灰色,稍密~中密,混~很湿,摇振反应强烈,含灰色条纹,呈薄层状分布。

⑤粘土:

深灰色,可塑,湿,含碎贝壳、有机质。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1.20~2.00m,平均层厚1.66m,层底埋深10.50~13.30m,平均12.10m;层底标高12.25~14.45m,平均13.13m。

⑥粉质粘土(Q4al+pl):

灰绿~灰黄色,可塑偏硬,湿,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姜石。

 

下部姜石含量较多为⑥1粉质粘土混姜石,灰黄色,硬可塑,湿,姜石含量10~20%,呈薄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3.50~6.60m,平均层厚4.70m,层底埋深15.30~18.40m,平均16.80m;层底标高6.15~9.65m,平均8.43m。

⑦粘土混姜石、粘土(Q3al+pl):

该层上部为⑦1粘土混姜石,下部为⑦粘土。

⑦1粘土混姜石:

棕黄色,硬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姜石含量10~30%。

⑦粘土:

棕黄色,硬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少量姜石。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3.10~9.00m,平均层厚5.14m,层底埋深19.80~25.10m,平均21.94m;层底标高3.05~5.15m,平均3.29m。

⑧粉质粘土(Q3al+pl):

棕黄色,硬可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姜石,底部含风化碎屑较多。

38#孔该层上部为⑧1粉质粘土混姜石透镜体。

部分钻孔该层中夹棕黄色硬塑⑧2粘土。

六、支护方案设计

1、本设计中±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5.55m。

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地层条件及周围环境状况,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基坑支护为临时性工程,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期限为2年。

3、基坑东侧坡顶按照局部均布荷载25kPa(材料加工周转场地)考虑,其余侧坡顶按照局部均布荷载20kPa考虑。

临近支护结构箱涵体不考虑侧向土压力作用,箱涵体与支护结构间土按有限土体对侧向土压力进行调整,考虑箱涵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土的加固作用,对该部分土体侧向土压力进行了调整。

4、箱涵未运行状态下折算重度为8.0KN/m,计算时按不利工况考虑(充满水),重度取18KN/m,双排桩顶以上部分箱涵体及箱涵箱涵顶覆土(厚1.5m)按超载(80kPa)考虑,作用深度取箱涵底;根据水利部分要求,箱涵顶部严禁堆载,本次设计时箱涵顶部未考虑荷载。

5、本设计中锚索采用囊式扩大头工艺(专利技术),按单根锚索承载力设计值500~800KN考虑(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单根囊式扩大头锚索承载力可达1000KN),锚杆计算时将囊式扩大头代换成大直径锚固体进行计算。

4、根据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当地经验及类似工程经验,采用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详见下表:

层序

岩土名称

γ

kN/m3

C

kPa

φ

(°)

qsik

MPa

杂填土

18.0

8.0

12.0

20

粉土

19.6

12.8

20.2

55

淤泥质粘土~粘土

17.8

14.5

6.5

20

粘土

18.7

16.1

15.5

50

粘土

19.1

18.3

15.5

55

⑤1

粉土

19.8

12.2

20.2

55

粉质粘土

20.1

16.8

17.3

60

⑥1

粉质粘土混姜石

20.2

16.8

17.3

60

粘土

19.8

49.7

17.8

65

⑦1

粘土混姜石

19.8

54.0

17.2

65

粉质粘土

19.4

25.6

16.1

60

注:

设计时侧阻力参数采用一次注浆数值,二次注浆提高值作为安全储备。

5、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及场地地层条件,基坑南侧(临近南水北调箱涵)采用双排

 

桩支护体系,基坑东、西、北侧采用桩锚支护体系,地下二、三层交界处采用放坡挂网喷护。

第一支护单元:

A-B段(1-1剖面)基坑挖深15.8m,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前排桩桩径1.0m,间距1.8m;后排桩桩径1.0m,间距1.8m。

前、后排支护桩排距3.5m,前、后排支护桩桩顶标高均为-4.5m,桩长24.3m(嵌固深度13.0m),桩顶均设置1.0m(高)×1.2m(宽)冠梁,冠梁间按间距1.8m设置1.0m(宽)×0.8m(高)连梁,支护桩、冠梁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双排桩桩身设一道囊式扩大头锚索,锚索间距1.80m,长20m;

第二支护单元:

B-C段(2-2剖面)基坑挖深12.2m,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前排桩桩径0.8m,间距2.0m;后排桩桩径0.8m,间距2.0m。

前、后排支护桩排距3.5m,前、后排支护桩桩顶标高均为-4.5m,桩长16.7m(嵌固深度9.0m),桩顶均设置0.8m(高)×1.0m(宽)冠梁,冠梁间按间距2.2m设置0.8m(宽)×0.8m(高)连梁,支护桩、冠梁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双排桩桩身设一道囊式扩大头锚索,锚索间距1.80m,长18m;

第三支护单元:

C-D段(3-3剖面)基坑挖深12.2m,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前排桩桩径0.8m,间距1.5m;后排桩桩径0.8m,间距1.5m。

前、后排支护桩排距3.5m,前、后排支护桩桩顶标高均为-4.5m,桩长17.7m(嵌固深度10.0m),桩顶均设置0.8m(高)×1.0m(宽)冠梁,冠梁间按间距1.5m设置0.8m(宽)×0.8m(高)连梁,支护桩、冠梁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双排桩桩身设一道囊式扩大头锚索,锚索间距1.80m,长18m;

第四支护单元:

D-E段(4-4剖面)基坑挖深15.8m,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前排桩桩径1.0m,间距1.5m;后排桩桩径1.0m,间距1.5m。

前、后排支护桩排距4.5m,前、后排支护桩桩顶标高均为-4.5m,桩长25.8m(嵌固深度14.5m),桩顶均设置1.0m(高)×1.2m(宽)冠梁,冠梁间按间距1.5m设置1.0m(宽)×0.8m(高)连梁,支护桩、冠梁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双排桩桩身设一道囊式扩大头锚索,锚索间距1.80m,长20m;

第五支护单元:

E-F段(5-5剖面)基坑挖深15.8m,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支护桩桩径1.1m,桩间距1.6m,桩顶标高-3.0m,桩长21.8m(嵌固深度9.0m),桩顶设0.8m(高)×1.0m(宽)冠梁,桩身设4道预应力囊式扩大头锚索。

第六支护单元:

F-G段(6-6剖面)基坑挖深14.8m,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支护桩桩径1.1m,桩间距1.6m,桩顶标高-2.0m,桩长21.8m(嵌固深度9.0m),桩顶设1.0m(高)×1.0m(宽)冠梁,桩身设3道预应力囊式扩大头锚索。

第七支护单元:

G-A段(7-7剖面)基坑挖深15.2m,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支护桩桩径1.1m,桩间距1.6m,桩顶标高-3.6m,桩长20.2m(嵌固深度8.0m),桩顶设1.0m(高)×1.0m(宽)冠梁,桩身设3道预应力囊式扩大头锚索。

第八支护单元:

B-B1-D段(8-8剖面)基坑深度3.6m,为地下二层与地下三层交界处,采用放坡挂网喷护,坡比1:

0.5,坡面设2道固定钢筋,坡面面层混凝土厚度80mm,强度等级C20,内设Φ6.5@200钢筋网。

6、注意事项:

1)鉴于本基坑岩土工程条件较复杂,本次基坑工程拟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方案,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都应立即停止本工序施工,查清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各支护段的设计依据现有的地质报告,基坑开挖后,若现场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对本设计进行调整。

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对边坡土层进行喷射混凝土保护,防止雨水浸泡和施工扰动土层,减少土层曝露时间。

3)工程所用材料施工前提出试验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基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加强施工用水及地表水的管理工作。

杜绝基坑周边地

 

面积水。

5)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开挖,严禁超挖,分层开挖深度不应超过设计工况0.50m,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严禁超挖。

6)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基坑使用期间,基坑四周严禁超载,不得行走重型车辆。

若确实要行走重型车辆必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对相应部位的基坑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对路面进行硬化处理。

7)基坑开挖前,必须在现场确定周围管线、地沟、建筑物基础及化粪池等的具体位置和埋深,并将其标示,避免土钉和锚杆触及。

七、主要材料控制标准

水泥----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细石混凝土,厚度80mm(50mm);

商品混凝土----C30(用于支护桩、连梁及冠梁);

水泥浆----水灰比0.5~0.55(用于锚索注浆);

----水灰比0.9~1.1(用于高压旋喷);

钢筋----Φ22、Φ25:

HRB500(用于支护桩、冠梁及连梁主筋);

----Φ14:

HRB400(用于支护桩加强筋、土钉、坡面固定钢筋);

----Φ8:

HPB300(用于支护桩、冠梁及连梁箍筋);

----Φ6.5:

HPB300(用于面层钢筋网);

预应力锚索----s15.2:

Rm=1860MPa(用于预应力锚索);

工字钢----28a(用于预应力锚索腰梁);

八、基坑地下水控制

根据本场地工程特点,结合类似工程经验,本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止水结合基坑内降水井降水的地下水控制方案。

1、止水帷幕

本次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结合支护桩)形成止水帷幕进行止水,设计高压旋喷桩桩顶标高-1.50~-3.60,桩径0.9m,桩间距0.7m(桩间设置为1.6m),桩底标高-21.80(基坑南侧为-22.80),净桩长18.2m~21.3m。

2、降水井

为降低基坑内地下水位,方便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在基坑内按间距20.0m左右布置降水井,共布置降水井60眼(具体布置详见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设计成井深度一般20.0m,成井直径700mm,滤管直径400mm,滤料采用中粗砂。

3、观测孔及回灌井

在止水帷幕外侧布置观测孔10眼,设计观测孔孔深15.0m,孔径130mm,内置φ108mmPVC滤管。

在基坑东、西、北侧止水帷幕外按间距30.0m左右共布置回灌井22眼,设计回灌井井深16.0m,井径700mm,滤管直径400mm,滤料采用中粗砂。

4、坡面排水

为及时排出坡面土体积水,在支护桩顶以上坡面及放坡开挖部分按间距2.0m×2.0m设置泄水管,坡面渗水严重地段可适当加密,具体位置可根据渗水点位置进行调整。

九、施工与检测

1、基坑支护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的有关规定。

施工中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并应委派有经验的地质人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巡视、检查工作。

2、施工顺序:

施工时,应先施工支护桩及止水帷幕,待桩身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邻近建筑物处的土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后开挖,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下室的施工,然后回填。

3、灌注桩上部浇筑纵向冠梁及连梁,配筋见详图,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机

 

械连接及双面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d,单面焊接长度不应小于20d,灌注桩主筋应锚入冠梁800-900mm。

4、支护桩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

0.5%,桩底沉渣不宜超过200mm;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临桩成孔施工。

5、水下混凝土灌注塌落度为180~220mm。

灌注桩施工完成7天后方可进行临近高压旋喷桩的施工,避免高压旋喷桩施工时对桩身质量产生影响。

6、灌注桩施工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80%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边坡土方须分层、分段开挖,开挖必须配合锚索及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开挖一层,锚索施工一层,锚索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值80%并施加预应力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每层开挖底面位于各层锚索以下应不超过500mm;边坡开挖过程中,挖斗机具严禁碰撞支护结构,严禁超挖。

7、预应力锚索与水平向夹角为20~25°,锚索孔位和孔深允许偏差均为50mm,锚索组装前锚索应平直、除油和除锈,杆体自由段应用塑料管包裹,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管管口应密封并用铅丝绑紧;

囊式扩大头锚固段与自由段之间的正常锚固段设计直径150mm,采用二次注浆工艺,一次注浆材料为水灰比为0.50~0.55的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2~0.4MPa;二次注浆材料为水灰比为0.50~0.55的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2.5~5.0MPa,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试验确定或一次注浆锚固体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

由于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要求较严格,施工时应根据监测情况及时修正锚索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必要时应采取对锚索进行补充预应力的措施控制周边环境变形。

锚索施工时外露长度不应少于1.0m,以保证在预应力损失时能进行补偿性张拉。

单根预应力囊式扩大头锚索承载力设计值为500~800KN,施工前必须进行试验性施工,以确定锚索长度及扩大头部分施工参数,并根据试验结果对锚索设计进行调整。

8、预应力锚索锚头采用钢垫板+锚具,张拉应在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值80%后进行,并应间隔进行张拉,张拉至设计预应力设计值的1.1倍,保持10min,卸荷至设计荷载。

9、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采用二重或三重管施工,高压水流压力宜为30-40MPa,水泥浆压力宜为1.0-2.0MPa,气流压力宜为0.7MPa,提升速度宜为0.10-0.15m/min,旋转速度宜为10-20r/min,注浆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9-1.1,设计水泥掺入量不小于350kg/m。

高压旋喷桩施工前应进行试喷,以确定具体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

高压旋喷桩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0mm,喷射管分段提升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高喷施工因故中断后恢复施工时,进行复喷搭接长度不小于0.50m。

高压旋喷桩桩位偏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10、冬季施工措施:

(1)混凝土运输车辆要有保温设施。

(2)冬季施工完毕的混凝土工程应采用塑料薄膜或草苫、棉苫覆盖保温,防止其受冻。

(3)混凝土试块制作应在保温室内进行,拆模前有防冻措施,拆模后立即放入标样箱内养护。

(4)钢筋堆放整齐,覆盖完好,确保钢筋使用时无冰雪、泥渣等。

11、预应力锚索施工前应进行锚索基本试验和蠕变试验,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各不应少于3根,用作基本试验的锚索参数、材料及施工工艺必须和本工程锚索一致;锚索做验收试验时,试验数量应为锚杆总数的5%,且同一土层中的检测数量不少于3根。

12、支护桩宜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

13、止水帷幕在开挖前检测水泥土固结体的尺寸和搭接宽度,可采用钻芯法检测帷

 

幕固结体的单轴抗压强度、连续性及搭接质量,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处。

十、基坑监测要求及应急预案

(一)基坑监测

1.基坑监测应严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有关规定进行,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根据规范要求出具详细监测方案,对基坑进行监测,并在土方开挖前开始监测,在基坑回填完之前不得停止监测,及时反馈监控结果,做到动态设计、信

息化施工。

2、基坑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范围为基坑外边线以外

1-3倍基坑开挖深度,必要时应扩大监测范围。

监测对象为支护结构、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周边管线及设施、周边重要道路等。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量尺、放大镜等器具及摄像摄影灯设备进行,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连梁有无裂缝出现;

(3)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4)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5)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基坑周边环境

(1)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2)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

监测设施

(1)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2)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3)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3、本工程为一级基坑,基坑监测项目应严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相关规定执行,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①坡顶水平位移、②坡顶竖向位移、③支护结构深层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