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502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0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设计.docx

《基坑支护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支护设计.docx

基坑支护设计

基坑支护设计

目录

1、前言1

2、场地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

2.1交通地理位置1

2.2气象水文1

2.3地形地貌1

2.4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2

2.5水文地质条件2

2.6地层岩性3

2.7不良地质现象4

2.9场地地震烈度及设计分组4

2.10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4

3、拟开挖地下室基坑周边环境条件4

4、设计依据4

5、基坑支护设计5

5.1设计要求和原则5

5.2基坑支护方案简述及分析5

5.3基坑分段设计5

5.3.1A-B段5

5.3.2B-C段5

5.3.3C-D段5

5.3.4D-E段6

5.3.5E-F段6

6、地下水控制方案6

6.1地下水类型及特征6

6.2截排水设计6

7、施工技术要求6

8、检测与验收要求7

9、基坑监测7

10、信息法施工和应急处理基本要求7

11、其他说明7

1、前言

戈家庙统建安置点一期位于绵阳市涪城区戈家庙贺家大堰附近,距金家林管委会约6Km。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筑物面积约5万m2,为一般民用的安置房建筑。

场地大致呈矩形状,南北向长约200m,东西向宽约100~140m;拟建建筑物主要为1#~4#楼高层建筑,以及局部1F商业、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和桩基础形式,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基础设计图,结合场地地形地貌标高,基坑范围主要位于1#楼、2#楼、地下室区域,基坑开挖深度6.15~11.65m。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约较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易于出现基坑失稳,受业主单位委托,我公司承担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涪城区属范围)道路及居民安置点项目戈家庙统建安置点一期基坑支护设计工作。

2、场地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1交通地理位置

场地位于绵阳市涪城区鼓楼山村附近,拟建场地有便道相通,整体交通较为便捷。

图2.1-1拟建场地地理示意位置图

2.2气象水文

绵阳市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

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7~17.3℃。

平武县最低,为14.7℃。

绵阳市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最高年与最低年仅差1.5℃左右。

绵阳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6.1~39.5℃,极端最低气温为-4.5~-7.3℃。

绵阳市降水量比较充沛,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绵阳市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

其分布特点是:

南北少,中部多;东边少而西边多。

一般风速较小。

仅在冬、春季北方大规模冷空气入侵或夏季的雷雨天气时,才产生大风天气。

该市以东北风到北风为盛行风。

该市年均雾日在3.3~61.0天。

2)、水文

绵阳市境内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

绵阳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

所有河流、溪沟都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全属嘉陵江水系。

拟建场地周边无主要河流、沟壑分布,场地内场地内分布有两处水塘,其特征分述如下

1号水塘:

位于1#楼与2#楼交接部位东侧,面积约370m2,水塘深约3m左右,水深约1m左右,积淤约1m左右。

2号水塘:

位于2#楼东南侧区域,紧靠1#楼,面积约600m2,水塘深约2m左右,积淤约1m左右,目前基本干涸。

图2.2-1水塘1号照图2.2-2水塘2号照

由于1号、2号水塘紧邻基坑,基坑开挖前,应对该两处水塘以及周边雨水的积水坑进行疏干处理。

2.3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处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单元,微地貌为平坝及缓坡,场地内地形整体较为平坦,整体地势相对高差约7m左右,整体地形坡度<3°,局部有水塘分布。

勘探点标高介于537.4~545.9m。

图2.3-1地形地貌图1图2.3-2地形地貌图2

2.4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场地区域上位于四川省北部地区,跨“龙门山构造带”和“川中台拱”两大大构造单元,为新华夏系和旋扭构造体系。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断裂构造行迹通过,仅场地东南侧外有一条东北-南西走向的背斜通过,场地距向斜轴部约3km,场地内区域地层产状约330°∠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规定,场地所在绵阳市涪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故场地区域上属于相对稳定地块。

图2.4-1场地区域构造图1

图2.4-2场地区域构造图2

2.5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场地内有2处水塘,水塘主要分布于1#/2#楼区域。

2)、地下水

本次勘察过程中,部分勘探孔揭露地下水水位,根据勘察钻探揭露地层岩性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场地周边地形地貌,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特征如下。

(1)上层滞水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上层滞水埋深变化大,受场地内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特征的影响,呈多个相对独立的微地下水单元,上层滞水间水力联系小,富水较差,水量变化大;该层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场地内水塘渗水补给为主要补给来源,整体补给量差异大,水位变幅大。

该层地下水以蒸发和渗透补给深层含水层为主要排泄方式。

勘察过程中,揭露该层地下水水位埋深约1.5~9.3m居多,整体埋深变化大。

其中3#楼区域,上层滞水埋深较浅,一般小于5m,根据场地地表汇水特征,以及周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特征,结合走访调查,该层地下水水位变幅约1m左右。

(2)基岩风化裂隙水

该层地下水分布于基岩风化裂隙中,以接受上层覆盖层渗水补给为主要补给来源,以在低洼地段出露呈泉或补给深层含水层为主要排泄方式。

勘察过程中,揭露该层地下水水位埋深约15~22m左右,相对水位标高517.6~522.7m,经走访调查,水位变幅一般小于3m。

2.6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勘察钻探揭露,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第四系上-中更统冰水堆积层(Q2-3fgl),第四系中新更统冰水堆积层(Q2fgl),以及下伏白垩系下统剑阁组(K1jn)泥岩、砂岩,现将各地层的分布特征由新到老进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

耕土

,棕褐色至黄褐色,主要由粘粒、组成,含植物根系,局部含钙质结核。

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表层,层厚0.5m左右。

2)、第四系上-中更统冰水堆积层(Q2-3fgl)

粘土②:

黄褐色,夹少量灰绿色条纹,硬塑状,颗粒成分以粘土颗粒为主,结构均匀,切面光滑,岩芯呈柱状,长柱状,风干有裂痕。

根据取样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该层部分试验样自由膨胀率大于40%,属膨胀土,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南侧3#楼附近区域,揭露层厚4~7m左右。

3)、第四系中新更统冰水堆积层(Q2fgl)

(1)、粘土③:

黄褐色,偶有灰绿色条纹,夹少量褐色斑块,硬塑状,颗粒成分以粘土颗粒为主,结构均匀,切面光滑,岩芯呈长柱状,风干有裂痕。

根据取样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该层部分试验样自由膨胀率大于40%,属膨胀土,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区域,揭露层厚8~12m。

(2)、卵石

黄褐色为主,中密~密实状,卵石含量约60%以上,卵石粒径一般2~18cm不等,卵石母岩以硬质岩为主,次磨圆状;漂石含量约0~20%不等,漂石岩芯一般20~30cm,充填物主要以砾石、粉粒、粘粒为主,整体结构均匀性差,卵石粒径变化较大,根据密实程度划分为两个亚层,其特征分述如下。

中密卵石④1:

黄褐色为主,中密状,卵石含量约60~70%左右,卵石粒径一般2~15cm不等,卵石母岩以硬质岩为主,次磨圆状;充填物主要以砾石、粉粒、粘粒为主,整体结构均匀性差,卵石粒径变化较大。

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约0.7~1.5m居多。

密实卵石④2:

黄褐色为主,密实状,卵石含量约70%以上,卵石粒径一般2~18cm不等,卵石母岩以硬质岩为主,次磨圆状;漂石含量约10~20%不等,漂石岩芯一般20~30cm,充填物主要以砾石为主,夹少量粉粒、粘粒,整体结构均匀性差,卵石粒径变化大。

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约3~6m居多。

4)、白垩系下统剑阁组(K1jn)

泥岩,棕红色,强风化至中风化,泥质结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块状结构,构造裂隙不发育,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岩层产状近水平,区域产状330°∠2°。

根据风化程度划分为两个亚层,特征分述如下。

强风化泥岩⑤1:

棕红色,强风化,泥质结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块状结构,构造裂隙不发育,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岩层产状近水平,区域产状330°∠2°;岩芯呈碎裂状、块状。

该层光分分布于整个场地,埋深变化大,局部段未揭穿,岩芯采取率一般85%~90%左右,RQD指数一般0~35左右,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根据试验结果,岩体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中风化泥岩⑤2:

棕红色,中风化,泥质结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块状结构,构造裂隙不发育,岩层产状近水平,区域产状330°∠2°;岩芯呈短柱状为主。

该层埋深变化大,局部段未揭穿,岩芯采取率一般85%~95%左右,RQD指数一般40~55左右,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根据试验结果,岩体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砂岩,浅灰色,强风化至中风化,碎屑结构,钙质胶结,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局部偶有石英,块状结构,构造裂隙不发育,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岩层产状近水平,区域产状330°∠2°,主要揭露于4#楼区域。

根据风化程度划分为两个亚层,特征分述如下。

强风化砂岩⑥1:

浅灰色,强风化,碎屑结构,钙质胶结,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局部偶有石英,块状结构,构造裂隙不发育,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岩层产状近水平,区域产状330°∠2°,岩芯呈块状、短柱状、长柱状。

该层主要揭露于ZK2、ZK8中,层厚1.4~2.1m,岩芯采取率一般85%~92%左右,RQD指数一般0~50左右,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根据试验结果,岩体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中风化砂岩⑥2:

青灰色为主,中风化,碎屑结构,钙质胶结,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局部偶有石英,块状结构,含少量云母,构造裂隙不发育,岩层产状近水平,区域产状330°∠2°,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

该层主要揭露于场地局部区域,埋深15~17m,未揭穿,岩芯采取率一般85%~95%左右,RQD指数一般55~70左右,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根据试验结果,岩体坚硬程度为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2.7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场地地处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单元,微地貌为平坝及缓坡,场地内地形起伏较小,周边无陡坎悬崖分布,场地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发育,无岩溶土洞分布,场地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2.8特殊岩土体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结合现场勘探揭露地层岩性特征,场地内第四系上-中更统冰水堆积层(Q2-3fgl)粘土②、第四系中新更统冰水堆积层(Q2fgl)粘土③,自然条件下表层土体发育少量裂隙,岩芯风干后易开裂。

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结果,粘土②、粘土③该层部分试验样自由膨胀率大于40%,属膨胀土。

粘土②,自由膨胀率δep(%)介于31%~44%,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表4.3.4规定,膨胀潜势等级为弱势;

粘土③,自由膨胀率δep(%)介于33%~49%,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表4.3.4规定,膨胀潜势等级为弱势。

2.9场地地震烈度及设计分组

根据勘察结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规定,场地所在绵阳市涪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2.10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勘察报告,岩土层建议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表2.10-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表

土层

名称

重度

γ

(KN/m3)

压缩

模量

Es(MPa)

变形

模量

E0(MPa)

承载力

特征值fak

(Kpa)

内聚力

Ck

(Kpa)

内摩擦角

φ

(°)

基床系数K

(Mpa/m)

耕土

19.5

3.2

60

10

15

12

粘土②

20.5

9.2

210

29

17

42

粘土③

20.7

10.5

230

32

18

45

中密卵石④1

22.0

17

350

8

29

50

密实卵石④2

23.0

29

700

10

35

90

强风化泥岩⑤1

22.1

15

240

50

25

56

中风化泥岩⑤2

23.5

700

160

31

180

强风化砂岩⑥1

24.5

39

350

80

29

120

中风化砂岩⑥2

25.0

3000

800

35

220

表2.10-2基坑支护相关参数建议表

土层

名称

建议放坡

坡比

锚杆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

(kPa)

耕土

1:

1.5

55

粘土②

1:

1.0

80

粘土③

1:

1.0

90

中密卵石④1

1:

1.0

150

密实卵石④2

1:

0.75

190

强风化泥岩⑤1

1:

0.75

150

中风化泥岩⑤2

1:

0.50

200

强风化砂岩⑥1

1:

0.5

170

中风化砂岩⑥2

1:

0.25

300

3、拟开挖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结合现场调查,拟开挖地下室开挖基坑周边环境条件为:

基坑周边现阶段为空地,无主要建筑物及埋藏物分布。

4、设计依据

1)、《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涪城区属范围)道路及居民安置点项目戈家庙统建安置点一期建筑总平面图、基础设计图》(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涪城区属范围)道路及居民安置点项目戈家庙统建安置点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2017);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

5、基坑支护设计

5.1设计要求和原则

1)、设计方案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保证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市政设施的安全。

2)、支护结构经济合理、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法规。

3)、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3.1.3条规定,结合基坑深度和周边环境情况,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4)、基坑周边荷载取值: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对开挖基坑附近考虑人行荷载、临时堆载荷载,基坑周边均布荷载取值为10Kpa。

5)、设计参数:

采用详勘报告建议值,以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议值。

6)、基坑使用年限:

按1年考虑——自基坑工程整体开挖至基坑底起算(按正常施工进度)。

7)、基坑底部开挖边界的确定:

为便于基础施工,结合基础类型,E-A-C段基坑开挖下口距地下室边界2.5m,C-D-E段基坑开挖下口距建筑边界2.0m。

5.2基坑支护方案简述及分析

根据基坑周边地形地貌、开挖标高,地层岩性特征,周边环境条件,以及相邻建筑物基础布设关系,结合类似工程基坑支护经验,对戈家庙统建安置点一期基坑采用放坡+土钉防护+截排水沟的基坑支护防护方案。

根据地层岩性特征,结合地下室范围、基础布设范围,进行分段设计。

合计基坑上口周长602m,基坑下口周长562m。

5.3基坑分段设计

5.3.1A-B段

基坑开挖深度约9.15m,采用放坡+土钉防护、网喷支护防护;分级放坡,坡比1;0.5,分级高度4m,分级平台宽2m;设置两排土钉,长度为3m,土钉设置间距均为3000@3000mm,倾角15°,钻孔直径90mm,M30砂浆。

土钉钢筋直径φ18mm,土钉钢筋等级为HRB400,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网喷防护加强钢筋φ16(HRB400),间距3000@3000mm,与土钉焊接;喷锚钢筋网φ8(HPB300),间距200@200;喷锚区域喷射混凝土等级为C20,厚度100mm;泄水孔直径φ100mm,布置间距1500@1500mm。

5.3.2B-C段

基坑开挖深度约7.65m,采用放坡+土钉防护、网喷支护防护;分级放坡,坡比1;0.5,分级高度4m,分级平台宽2m;设置两排土钉,长度为3m,土钉设置间距均为3000@3000mm,倾角15°,钻孔直径90mm,M30砂浆。

土钉钢筋直径φ18mm,土钉钢筋等级为HRB400,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网喷防护加强钢筋φ16(HRB400),间距3000@3000mm,与土钉焊接;喷锚钢筋网φ8(HPB300),间距200@200;喷锚区域喷射混凝土等级为C20,厚度100mm;泄水孔直径φ100mm,布置间距1500@1500mm。

5.3.3C-D段

基坑开挖深度约6.15m,采用放坡+土钉防护、网喷支护防护;放坡坡比1;0.5;设置1排土钉,长度为3m,设置高度为3m;倾角15°,钻孔直径90mm,M30砂浆。

土钉钢筋直径φ18mm,土钉钢筋等级为HRB400,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网喷防护加强钢筋φ16(HRB400),间距3000@3000mm,与土钉焊接;喷锚钢筋网φ8(HPB300),间距200@200;喷锚区域喷射混凝土等级为C20,厚度100mm;泄水孔直径φ100mm,布置间距1500@1500mm。

5.3.4D-E段

基坑开挖深度约9.6m,采用放坡+土钉防护、网喷支护防护;分级放坡,坡比1;0.5,分级高度4m,分级平台宽2m;设置两排土钉,长度为3m,土钉设置间距均为3000@3000mm,倾角15°,钻孔直径90mm,M30砂浆。

土钉钢筋直径φ18mm,土钉钢筋等级为HRB400,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网喷防护加强钢筋φ16(HRB400),间距3000@3000mm,与土钉焊接;喷锚钢筋网φ8(HPB300),间距200@200;喷锚区域喷射混凝土等级为C20,厚度100mm;泄水孔直径φ100mm,布置间距1500@1500mm。

5.3.5E-F段

基坑开挖深度约11.65m,采用放坡+土钉防护、网喷支护防护;分级放坡,坡比1;0.5,分级高度4m,分级平台宽2m;设置三排土钉,A/B型,长度分别为3/6m,土钉设置间距均为3000@3000mm,倾角15°,钻孔直径90mm,M30砂浆。

土钉钢筋直径φ18mm,土钉钢筋等级为HRB400,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网喷防护加强钢筋φ16(HRB400),间距3000@3000mm,与土钉焊接;喷锚钢筋网φ8(HPB300),间距200@200;喷锚区域喷射混凝土等级为C20,厚度100mm;泄水孔直径φ100mm,布置间距1500@1500mm。

6、地下水控制方案

6.1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内地下水以上层滞水为主,基坑内无需进行专项降水设计,但对于局部段揭露的上层滞水需进行集水明排处理,以及做好周边截水防护工作。

6.2截排水设计

基坑外截水:

基坑坡顶2m范围采用C15素混凝土素喷处理,并设置反坡,坡率不小于3%。

坡顶设置截水沟,排水沟位于素喷范围外,水沟宽、深均为0.3m,M7.5砖砌抹面结构,具体详见结构大样图所示。

基坑内排水:

坡脚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距基坑开挖下口不小于1m,排水沟宽、深均为0.3m,M7.5砖砌抹面结构。

并在基坑范围设置4口集水井(施工过程中,根据基础放样位置确定集水井位置,其中3#楼设置一口集水井),具体详见结构大样图所示。

7、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前相关单位应仔细核对基坑支护设计与建筑设计图纸,确保图纸之间不存在矛盾时方可正式放线施工。

若发现图纸之间存在矛盾,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经核实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2)、根据设计基坑开挖上口、边界对基坑侧壁进行开挖,坡比满足设计要求;

3)、土钉成孔,应先根据设计间距放样成孔,并安装土钉;

4)、完成土钉施工以后,需要将坑壁面人工修平整,然后把按设计方案要求预制好的钢筋网片安放到壁面上,再用Ф18的螺纹钢筋连接土钉,压住钢筋网片。

网片钢筋的间距必须严格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0mm;钢筋与钢筋的连接,以及钢筋和土钉之间的连接,都必须焊接牢固。

5)、混凝土的喷射施工,是采用混凝土喷射机,以空压机作动力完成的。

混凝土使用的配合比为:

水泥:

骨料=1:

5.0~5.5,其中骨料由细骨料砂和粗骨料豆石组成,骨料的含砂率为45~55%。

开工前,将实际使用的混凝土拌和材料送到有资质的单位作材料检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施工时严格按试验配合比执行。

6)、根据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应加入速凝剂。

7)、施工过程中作好混凝土的厚度检查工作,不得小于设计厚度。

8)、在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24小时后,定期对已成的壁面进行喷水养护。

9)、土钉灌浆:

待壁面混凝土形成一定的强度(75%)后,用0.2~0.4Mpa的压力,对土钉进行灌浆,以增强土钉的抗拔力。

灌浆时根据浆液的灌进情况,将水灰比控制在1:

1~0.5:

1之间。

10)、基坑的土钉支护是和土方开挖工作交叉协调进行的。

要求土方开挖每一层深度不得大于该层土钉的竖向间距,否则,将增加土钉施工难度及影响基坑壁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1)、施工时可对土钉的长度、间距等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作一定的调整,以确保支护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12)、土石方开挖应严格执行分层开挖的原则。

13)、超载堆放、载重汽车距离支护桩外边不得小于6.0m,且不得超过设计值。

载重汽车通过路段应修筑混凝土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8、检测与验收要求

1)、检测与验收适用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

2)、施工所用的水泥、钢筋、砂、石等原材料应按照规范要求分批次送具备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混凝土、砂浆(纯水泥浆)应按规范要求的数量、批次制作石块,至养护龄期时送具备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4)、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附录E执行。

5)、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变形控制标准: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不大于30mm,地面沉降不大于30mm,临近建筑物沉降不大于20mm,差异沉降不超过规范要求,煤气管道沉降和位移最大值10mm,自来水管沉降和位移允许值20mm。

9、基坑监测

1)、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位移、地面沉降,监测点布设详见监测平面图所示。

2)、监测周期:

施工前建立监测网、埋设监测点并进行初始值测量;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每5天监测一次;每开挖一层土连续监测3~5天,每天一次,稳定后每2天监测一次;开挖至基坑底后连续监测一周,每天监测一次,稳定后每周监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每天监测一次。

3)、监测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提交监理单位、业主、施工单位及设计方等相关人员。

4)、警戒值:

支护结构位移允许值30mm,警戒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